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习报告 > 怎样慰问丧亲的同事

怎样慰问丧亲的同事

时间:2018-11-15   来源:实习报告   点击:

【www.gbppp.com--实习报告】

第一篇:怎样慰问丧亲的同事

职工家属丧葬慰问金申请

申请报告

尊敬的领导:

xx年xx月,员工xxx同志的女儿因病去世,为了表达公司领导对员工的关怀。经决定对xxx同志进行慰问。特申请慰问金xxxx元(大写)。望领导批准。

此致

敬礼

XXX年XX月XX日

第二篇:怎样慰问丧亲的同事

丧礼慰问信写法格式及范文

丧礼慰问信主要是指以政府、组织或个人的名义向与其有一定关系的死者(国家主要领导或国际知名人士,单位内部成员,亲朋好友)所在的国家(或国家领导人)组织(单位)或死者家属表示哀悼及深切问候的一种书信。

丧礼慰问信能体现两国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友谊,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体现组织的暖和和同道之间的深情厚谊。一封好的慰问信,经常可以鼓舞人们的斗志,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能够使死者家属或相干方面尽快从死者给其带来的悲痛中解脱出来,化悲痛为气力,进而更好地展开工作。

丧礼慰问信可以寄给死者的家属;假如死者是某一单位的领导,友好单位所发出的慰问信可以寄给死者家属,也可寄给死者生前所在的单位(或领导);假如死者是国家领导人或国际知名人士,友好国家所发出的慰问信大多数寄给死者生前所在国家的现任主要领导人,这类情况一般表现为唁电或其它信函情势。除此以外,慰问信也能够在报刊上刊登或在广播、电视中播放。

丧礼慰问信的写法:

丧礼慰问信首先写明标题,如慰问信等,标题应居中,在第一行,字体大于正文字号。然后另起一行顶格写明接收慰问信的领导、单位或个人礼称,如某某阁下、某某朋友(同道、先生或女士),根据情况,也能够是其它称呼。

丧礼慰问信的正文一般写以下内容:

1、扼要写明慰问信的背景或缘由。如在贵国正在积极展开的情况下,惊闻某某逝世再如某某同道(先生、女士或朋友)在某某(做甚么工作等)时不幸过世,接着表示哀悼或慰问的话语。如表示深深的哀悼,致以亲切的慰问等。【怎样慰问丧亲的同事】

2、概括叙写对方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或克服困难、舍已为人、不怕牺牲的宝贵品德和高尚风格。若是国际知名人士,也可叙写其为两国友谊所做的突出贡献。然后可对死者生前的功绩作以扼要评价,然后向对方表示慰问和学习。

3、表达心愿或提出要求、希看。写慰问信应留意的事项是:首先,要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情况,向死者家属或其它有关方面表示悲痛的心情。其次,要写得真诚,文字朴实、简练,并留意语气的应用,使收信人真正得到鼓舞和安慰,让死者家属能从死者带来的悲痛中尽快解脱出来,化悲痛为气力,努力学习、生活或工作。

丧礼慰问信范文:

丧礼慰问信范文一:周恩来同道致柯棣华大夫家属的慰问信

慰问信

亲爱的朋友:

我谨代表第十八团体军和中国我党,为柯棣华大夫的逝世,向你们致以最深厚的悲悼。柯大夫曾予华北敌后五台区最需帮助的军民以无可相比的贡献。柯棣华大夫系于一九三八年受印度国民大会之命,参加其所派遣的印度医疗队,往到延安,于一九三九年进进华北游击区。他在华北曾住过很多地方,最后定居于五台区,成为白求恩大夫事业的继续者,担任国际和平医院院长,直到逝世。他的中国同道都爱他、尊敬他。为了在抗日游击根据地中之最高贵的任务,为了给伤病战士以兄弟般的友爱,他曾救活了很多抵抗日寇侵进自己祖国的战士的生命,还帮助了很多人免于残废。我们沾恩于他的极多,使我们永不能忘。

第三篇:怎样慰问丧亲的同事

丧礼慰问信的写作

丧礼慰问信的写作

慰问信是常见应用文种之一,它是以政府、组织或个人的名义向在某方面做出特殊贡献或者遇到意外损失、遭受巨大灾害的集体或个人表示关切致意、深切问候或者同情的一种书信。所以丧礼慰问信主要是指以政府、组织或个人的名义向与其有一定关系的死者(国家主要领导或国际知名人士,单位内部成员,亲朋好友)所在的国家(或国家领导人)组织(单位)或死者家属表示哀悼及深切问候的一种书信。

丧礼慰问信能体现两国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友谊,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体现组织的温暖和同志之间的深情厚谊。一封好的慰问信,常常可以鼓舞人们的斗志,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能够使死者家属或相关方面尽快从死者给其带来的悲痛中解脱出来,化悲痛为力量,进而更好地开展工作。

丧礼慰问信可以寄给死者的家属;如果死者是某一单位的领导,友好单位所发出的慰问信可以寄给死者家属,也可寄给死者生前所在的单位(或领导);如果死者是国家领导人或国际知名人士,友好国家所发出的慰问信大多数寄给死者生前所在国家的现任主要领导人,这种情况一般表现为唁电或其它信函形式。除此之外,慰问信也可以在报刊上刊登或在广播、电视中播放。 丧礼慰问信的写法。

丧礼慰问信首先写明标题,如“慰问信”等,标题应居中,在第一行,字体大于正文字号。然后另起一行顶格写明接收慰问信的领导、单位或个人礼称,如“某某阁下”、“某某朋友(同志、先生或女士)”,根据情况,也可以是其它称呼。

丧礼慰问信的正文一般写以下内容:

1、简要写明慰问信的背景或原因。如“在贵国正在积极开展„„的情况下,惊闻某某逝世„„”再如“某某同志(先生、女士或朋友)在某某(做什么工作等)时不幸过世”,接着表示哀悼或慰问的话语。如“表示深深的哀悼”,“致以亲切的慰问”等。

2、概括叙写对方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或战胜困难、舍已为人、不怕牺牲的可贵品德和高尚风格。若是国际知名人士,也可叙写其为两国友谊所做的突出贡献。然后可对死者生前的功绩作以简要评价,然后向对方表示慰问和学习。

3、表达心愿或提出要求、希望。写慰问信应注意的事项是:首先,要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情况,向死者家属或其它有关方面表示悲痛的心情。其次,要写得真诚,文字朴实、简练,并注意语气的运用,使收信人真正得到鼓舞和安慰,让死者家属能从死者带来的悲痛中尽快解脱出来,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学习、生活或工作。

例一:周恩来同志致柯棣华大夫家属的慰问信

【怎样慰问丧亲的同事】

慰问信

亲爱的朋友:

我谨代表第十八集团军和中国共产党,为柯棣华大夫的逝世,向你们致以最深挚的悲悼。柯大夫曾予华北敌后五台区最需帮助的军民以无可比拟的贡献。柯棣华大夫系于一九三八年受印度国民大会之命,参加其所派遣的印度医疗队,去到延安,于一九三九年进入华北游击区。他在华北曾经住过许多地方,最后定居于五台区,成为白求恩大夫事业的继承者,担任国际和平医院院长,直到逝世。他的中国同志都爱他、尊敬他。为了在抗日游击根据地中之最高贵的任务,为了给伤病战士以兄弟般的友爱,他曾救活了许多抵抗日寇侵入自己祖国的战士的生命,还帮助了许多人免于残废。我们受惠于他的极多,使我们永不能忘。

柯大夫曾是中印两大民族友爱的象征,是印度人民积极参加及时反对日本黩武主义和世界法西斯主义的共同战斗的模范。他的名字将永存于他所服务终生的两大民族之间。

我们在全体爱自由的人类的共同损失中,分担你们的悲痛。

谨致热烈的敬礼! 周恩来

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二日

第四篇:怎样慰问丧亲的同事

如何安慰失去亲人的朋友

如何安慰失去亲人的朋友

当我们接到消息,说某个认识的人死去时,随着心思快速活动,我们会经历种种反应。那可能是震惊、愤怒、歉疚,或是一种深刻、拉心扯肺的伤痛。当这些复杂的感受从心中划过,我们会开始想到逝者的种种,为他们哀痛。想要做点事情——任何事情——来抚平这样的痛苦。但不幸的是,我们通常不知道该怎么办。

不要迟疑 尽快联络

最最重要的,是尽快和遭此打击的人联系上。对丧亲者人来说,第一时间的接触,是他们得到支持的最重要因素。收到丧亲之痛的人会从他人那里得到力量和支撑,就像植物依

靠阳光而得以生存、茁壮。我们必须伸出援手,丧亲者才能够从我们身上得到力量。

如果距离不成问题,就应到场,倘无不妥,就立刻去探视丧亲者。当然,有时候两地相隔,这是办不到的,若是如此,那就打通电话或写封信去慰问,不要迟疑。

人跟人在一起得到力量

每次有亲人过世,来安慰的人总会让我们惊讶。他们总是我意想不到的人。起初,我会对某些近亲好友感到失望和不满,因为他们竟没有在我悲伤的时刻有所表示。后来我才知道,我的悲伤会让那些关系特殊的人手足无措,而真正来的人则比较适合帮忙。关系密切的朋友往往悲不自抑,内心犹豫,而未能到丧宅走动。他们帮不上什么忙,反倒是不由自主上门来吊唁的人,更能有力地为丧亲者打气。

因此,你必须听从内心的召唤,以确定是不是要去安慰人家。

英文字的“安慰”(comfort),是由两个拉丁字根“com”和“fortis ”组成的,意思是“人跟人在一起得到力量”。亲友过世时,丧亲者强烈地需要安慰,而最亲近的家人却往往无法当彼此的后盾,因为自己也悲不自胜。

有时候关系较为疏远的亲友——在这种场合不算核心要角的人——反而能付出援助、能量和气力,这常常是那些心力耗竭的至亲所拿不出来的。

例如,幼子罹难,为人父母的受到如此打击,要想彼此扶助,常常难乎其难,他们也许不但不相互扶持,反倒拖拽住对方,往下拉扯。一位社会助人者将这种情形比拟为两根弯曲的棍子,弯曲的部分就是它最痛苦的部分,

支撑不了任何人。

一位儿子去世的父亲说道,当他度过了还算不错的一天,快要重见天日了,太太却往往还在窒息的边缘苦苦挣扎。狂暴的拉扯会把快要脱困的人拉下来,引起怨憎,依次又产生愤恨、歉疚和无数负面的情绪。

因此,我们先别以为对方家里人那么多,而自己是个无足轻重的人,对于丧亲者来说,外来的协助是极为宝贵的,温柔地伸出援手吧。【怎样慰问丧亲的同事】

拥你入怀

再多的鲜花,再多的膳食和慰问卡,都

无法取代你个人的同在。心中的温暖,一种特定的慰抚作用,只能在人与人的接触中产生。伸出手来温暖地触碰,被坚实的臂膀拥入怀中,一同落泪,都格外能够抚平悲伤。

我婆婆葬礼的那一天,一位侄儿带给我的肢体接触,让我明白这种身体带给心理的支撑的重要性。那是一个酷寒的十一月天,气温不到华氏十度(摄氏零下四十度)。定居在加州的丈夫和我,身上只有最单薄的衣物,我穿

一件质料很轻的外套,我丈夫则是平常上班穿的西装。萧索的墓园里,冷风呼嚎着,大地冰封,我们下了车,脚下吱吱嘎嘎地响。

侄儿大卫为我们开车门,我们下车,他没有走开,反而把大衣拉开来,张开手臂将我们拉向他的身体。大卫块头很大,很轻易地把我们拥入怀中,用大衣阻挡寒风。我们并立着,一直到葬礼结束。

每次讲起这件事,我没有不为之哽咽、热泪盈眶的。最重要的并不是大卫的体温给了我们温暖,而是他那双臂膀带来的庇护,还有那份细心体贴感动了我们夫妻俩,让我们的哀痛好过了点。

当最需要的时候,不同辈分的人相互伸出援手,我很感激那些时刻和记忆。

化解这世上的不幸

卡尔?孟宁格(Carl Menninger )曾说,我们的生命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化解世界上的不幸。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都会提供这么做的机会。有时很花力气,有时却轻而易举,有时是在葬礼时用大衣拥着自己的亲属!但是很多人却因怠惰、害怕或自私而裹足不前。

帮助一位遭受丧亲之痛的人,就是在化解这个世界上的不幸。那可能会耽误你的计划,打乱了你的行程的安排,但是帮助别人是件很有价值的事,

这便是给你的犒赏。

罗伯?温宁嘉在《希望的礼物》(A Gift of Hope )一书中,谈到了如何从打击和心碎中熬过来。他采访一百多人,想明瞭他们何以能禁得起生命中重大的悲剧事件。结果有个重要的发现:那些人总是记得某个扶助他们、并且带来希望的人。

露薏丝?卡柔(Louise Carroll)于《安慰》一文中也写道关于哀伤的人,“虽然看不出他眼中含着眼泪,但是身体上的触碰和爱的关怀一定让他的内心为之温暖。往后,他也许记不得当时人家说了什么,但他将会记住那份温暖和亲近。那将会有一层爱的油膏覆盖在他的悲伤之上,帮助他度过艰难的时光。”

爱的油膏要怎样才能创造出来呢?只要真心关怀,有助人的意愿、倾听的双耳、诚挚的祈祷,和尽可能到场与他们同在。

初接触到丧亲者,要对他们开口说些什么是很难的,很多人会回避他们,因为想不出该讲什么话才适当。似乎没有任何话语和措辞是对劲的。但是用不着那样,你只

第五篇:怎样慰问丧亲的同事

员工亲属丧葬慰问金发放申请表

慰问金发放申请表

申请部门: 申请时间:

第六篇:怎样慰问丧亲的同事

丧亲之痛

龙源期刊网 .cn

丧亲之痛

作者:梧桐雨

来源:《心理与健康》2014年第03期

三个月前,正读高三的玲玲和平时一样,早上7点刚过,便匆匆背上书包,准备上学。她的母亲总不放心她,坚持天天送她去车站。玲玲觉得母亲太唠叨,听得她耳朵都快磨出茧子来了,远远看到车来了,就不耐烦地说:“行了行了,妈,您回去吧!”上车后,玲玲透过车窗,看到母亲仍像往常一样,一直目送车走远。她有些愧疚,心想,回家后再和母亲讲和吧。这原不过是生活中很平常的一幕,可她却不知,这竟成了她和母亲的最后一面。

在学校,时间过得飞快。正上第三节课时,突然有人打断老师的讲课,让玲玲到传达室接电话。在那里,玲玲听到姐姐在电话那头泣不成声地说:“你快来医院……妈快不行了。”等玲玲赶到医院,才得知事情的经过—她母亲原本就有多年的高血压、冠心病,一直在服药。上午母亲回家后,正收拾屋子时,突然感到胸口发闷。当时玲玲的父亲以为她是太累了,因为这种情况以前也有过,后来休息一下、吃点药就好了,所以,就让她歇会儿,帮她拿药。可等他取完药来到玲玲妈面前时,就见玲玲妈用手紧捂胸口、双目紧闭、口唇青紫、满头大汗,痛苦得说不出话来。玲玲爸慌了神,赶紧拨了“120”求救。急救车将玲玲妈迅速送至附近的医院抢救,医生说她是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病情危急,估计生还的可能性很小,只能尽力。结果依然抢救无效,在玲玲赶来前,她的妈妈已经永远离开了人世。

听到这个噩耗,玲玲的大脑一片空白,内心太多强烈的情感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她愤慨上天不公,无情地夺走爱她的母亲,就连最后一面都没能见到,又自愧不孝,跟母亲说了让她伤心的话,可无论如何,都无法让母亲活过来。家人怕玲玲受不了打击,想让她回避一下母亲的遗体,可玲玲仍坚持去见。看到平车上的母亲面容晦暗,玲玲禁不住紧紧抱住母亲冰冷的身体,再次失声痛哭。

母亲去世后,家里的气氛一下子凝重起来,再无从前的欢声笑语。父亲和姐姐都很难过,但相比而言,玲玲更是陷入无休止的哀痛中,无法自拔。她发现,只要一闭上眼,就会看到母亲痛苦的神情与青紫的脸庞,夜间,她也经常噩梦连连,每次都从梦中惊醒,醒来后全身大汗,整夜无法入睡。玲玲回避看到任何和母亲有关的物品,只要一看见就会泪流不止,内心充满着痛苦和负罪感,她不愿到母亲的房间去,那里满满都是对母亲的回忆,刺得她生疼,她宁愿远远地躲开,可越想逃避,头脑里的影像反而越清晰。原本就内向、话少的她如今更加沉默了,除了去洗手间,她整日把自己关在屋里。最初几天,还能听到她在房里抽泣,后来她整天躺在床上发呆,一天到晚像个木头人,茶饭不思,一句话也不讲。以前她喜欢看书,可现在对一切都显得漠然。有时又像是受了惊吓,突然全身哆嗦。家人以为给她些时间,她会慢慢恢复。

但接连两个月她都毫无变化,不管怎么劝慰,她都不肯出门,更别提上学了。家人只好暂时给她办理了休学手续,带她去看心理门诊,才知玲玲患上了创伤性应激障碍。

第七篇:怎样慰问丧亲的同事

如何走出丧亲之痛

在时下热映的电影《观音山》中,老牌戏骨张艾嘉饰演的京剧演员常月琴很是悲情,人到中年丈夫离她而去,儿子又遭遇车祸身亡。而3个年轻租房者的加入,为她的生活注入了一抹亮色。但几经挣扎的她始终无法走出丧子之痛,并在“孤独不是永恒的,在一起才是永恒的” “觉醒”中选择了跳崖自杀。

面对丧亲之痛,无法排遣的人该如何解脱?是让他/她长留心中,还是同赴极乐?在《观音山》想要探讨的有关“残酷青春”和“生死感悟”的东方禅意中,如何面对“丧亲之痛”令人深思。

1.电影里的故事

常月琴的哀愁与“醒悟”

电影《观音山》中,常月琴(张艾嘉饰)是一名京剧演员,她曾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先生、有儿子,可是人到中年却遭遇一连串打击:先是丈夫离她而去,之后儿子因为给女朋友过“浪漫”的生日而遭遇车祸身亡。电影浓墨重彩地讲述了常月琴在儿子离开后亲情缺失的孤独与寂寞:儿子去世一年多了,她始终无法承认儿子已经离开的事实,不愿意注销户口,她将儿子车祸中所开的那辆已破败不堪的轿车停回车库,每天都要在车中以泪洗面。面对身心的双重折磨,她像个绝望主妇一样,把自己关在家里,与外界几乎完全隔绝。

这种挥之不去、无法逾越的心理障碍,直到南风(范冰冰饰)等3个年轻人闯入她压抑、死寂的生活,才开始慢慢改变。从最初的互不相干、水火不容,到后来常月琴成了他们的“代母亲”。她有了缺失已久的情感寄托,她将自己对于儿子深深的思念,转化为对于3个年轻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她和他们一起去酒吧high;她把儿子出车祸的车子修好,和他们四处兜风;她和他们一同前往观音山重修观音庙……【怎样慰问丧亲的同事】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常月琴貌似逐渐走出了心灵困境,可实际上在她内心深处仍放不下丧子之痛。于是,在与和尚夜谈之后,她走向了另一种选择。她问和尚自己的未来是什么?和尚告诉她:“无论生死别离,无论前途明晦,人总应该在一起。人,生来应该相爱。而无生无死,便是最好的未来。”听完之后,常月琴幡然“醒悟”,并从中意识到“孤独不是永恒的,在一起才是永恒的”。最终她选择了放下人世间的牵绊,在一个清晨,独自爬上观音山,纵身跳下悬崖……

2.电影外的探讨

如何面对丧亲之痛

看完电影,常月琴的悲剧让许多人唏嘘不已,也由此引发了许多影迷关于“生和死”的讨论。剧中和尚“无论生死别离,无论前途明晦,人总应该在一起”和常月琴“孤独不是永恒的,在一起才是永恒的”哲理式言论让许多人困惑。

面对丧亲之痛,无法排遣的人该做出如何选择?如何才能实现“在一起才是永恒的”?就此,记者采访了市太和医院资深心理诊疗师冯金彩。

丧亲之痛是一种可怕的生命“杀手”,要给予足够重视

冯金彩:人世间有许多的惨剧,而丧亲之痛常常令人无法承受,其中“白发人送黑发人”又被我们视为人生最大的痛苦。在某种意义上,人对自我的死亡还能面对,因为它毕竟是我们人生中不可避免的结局;而突遇至亲的非正常死亡,人往往是无法接受的,会在心理和生理上受到严重的创伤。通常来说,与逝者的关系越亲密、越重要,人的痛苦就会越大。意料之外的去世,会比可预期的死亡更令人难以承受,也会使哀恸反应更强烈、更持久。

心理学上认为,亲人去世,人们遭受的是一个重大的失落事件,情感方面会出现悲哀、焦虑、孤独、无助、惊吓、思念甚至愧疚与自责等感觉;生理上则会出现疲乏不振、叹息、失眠、坐立不安、哭泣、食欲障碍、胸闷甚至窒息等症状;在认知方面则会有不相信、困惑、沉浸于对亡者的思念等思维。总之,丧亲引发的悲伤会导致人身心上出现诸多不良的反应,它不仅使人的生活陷入困境,还可能由此造成新的人生悲剧,如自杀或心如死灰状态的发生。

可以说,丧亲之痛是一种可怕的生命“杀手”。但通常人都会在某个时刻遭遇到丧亲的事情,在中国这样一个伦理情感特别浓厚的文化氛围中,丧亲所导致的悲痛又会显得格外深重。因此,对人生中必然会出现的这种人生危机,必须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理性认知丧亲之痛是解脱痛苦的第一步

冯金彩:为了从丧亲之痛中摆脱出来,我们可以求助于理性,从生命的本质来理解亲人之死的不可避免性。有生必有死,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铁的规律。大千世界,凡为生命皆逃不脱这一规律的制约。正如我们离世时不希望自己的亲人悲伤一样,我们去世的亲人固然也是不希望我们太过于悲伤的。 我们常说,死者已矣,生者还是得面对生活。勇敢而坚强地活下去,还要活得更好更愉快,这才是告慰死者最好的方式,这才是“永恒地在一起”。

不妨我们也将生死说得富有哲理些:所谓“生”是人在世间的奔波,“死”则是永远的安息;“生”是生命存在的过程,“死”则是生命延续的基础。只有“生”而无“死”,或者只有“死”而无“生”,都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能存在的。人只有从理性上真正理解了丧亲事件的必然性,才有可能从丧亲之痛中解脱出来。 借助时间的流逝将丧亲之痛渐渐化为乌有

冯金彩:我们说但凡有情者,即使对生死、对生命的本质认识得再透彻,大多数人面对亲人的离去,都是会有伤痛的。

丧亲的人,要经历一个修通丧失、避免形成创伤的心理过程,这个时候,丧亲之痛不能硬性的压抑,而应该将哀伤情绪尽量地发泄出来。泪水终有流干之时,悲伤终有化解之日,而时光老人就是最好的消解剂,我们要让时光老人来抚平伤者的心理创伤,冲走哀痛的忧愁。

在此,我们要设法将注意力从专注于亡者身上转移出来,去关心其他的人和事,逐渐地弥补生活中的失落。人们只有在生活中渐渐地淡化丧亲之痛,才能重新迈开人生的步伐,去获得属于自己的生活。

如何在生活中淡化丧亲之痛,重新面对生活呢?对此我们可采取以下措施: 居丧干预:亲人去世前后尽量陪在其身旁,并处理好丧事,少留遗憾,让自己得到一些心理安慰,这对于走出丧亲之痛是十分重要的。

家庭(社会)支持:丧亲之初,伤者多处于情感休克期,会有悲哀、焦虑、孤独、无助、惊吓等诸多不良的反应,此时他们迫切需要提供心理支持。所以,首先要取得他们的信任,建立好人际关系;然后鼓励其表达情感,给予安慰、关心,最好能有实际的接触与具体的帮助。

情绪宣泄:人的心理空间就如同一个容器,容量是有限的,过量就会感到压力特大。对于遭受丧亲之痛的人,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向亲友或者心理咨询师适度的倾诉,清除这些心理垃圾,从而减轻痛苦感。

重建生活:通常,人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却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面对丧亲之痛,人很难很快不痛苦,但却可以带着痛苦去做自己该做的事,从而在活动

中冲淡自己的痛苦体验,减轻痛苦对自己的伤害。具体做法是:想想自己当前有哪些事必须要做,然后按轻重缓急安排好时间,再一一地去完成。另外,可出去旅游、发展新的兴趣爱好,尤其是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活动,对于丧亲者重建生活是十分有利的。

总之,提供帮助的人既要能“通情达理”,分担他们的痛苦与悲哀,又要与其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避免使他们产生绝望或过分依赖。需要注意的是,在鼓励其正视失去亲人的困境和问题时,不能说空话、套话,应避免不现实地要求对方“往好处想”或淡化事情。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fw/498223/

推荐访问:感谢同事的慰问 丧亲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