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习报告 > 教育学课程报告

教育学课程报告

时间:2018-10-20   来源:实习报告   点击:

【www.gbppp.com--实习报告】

教育学课程报告 第一篇_课程报告封面及格式

西安欧亚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2015/ 2016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设计报告

课 程 名 称

班 级 学 号 学 生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课程设计报告的撰写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要能真实的反映课程设计过程和结果,是对课程设计进行总

结、提高的重要环节,应当认真撰写。课程设计报告的要求是有理论分析,要实事求是,字迹要清楚,文理要通顺。章节题目仿宋小三加粗,一级标题小宋四号加粗,二级标题等仿宋小四加粗,正文小四仿宋。图、表要求居中。 课程设计报告的内容包括: 1. 课程设计名称; 2. 内容摘要 ; 3. 设计内容及要求; 4.设计原理;

5.实现方法(包括MATLAB算法原理等)

6. 完整的设计仿真过程(应含有设计流程框图、所设计的滤波器的技术指标以及设计源程序关键部分); 7. 仿真结果输出及结论;

8. 仿真调试中出现的错误、原因及排除方法;

9.设计体会,总结本次设计,指出设计的核心及应用价值,提出改进意见和展望 ;

10. 列出参考文献 。

设计任务书

成绩评定表

备注:以上总分为该组的平均分,根据成员分工具体分数如下。

教育学课程报告 第二篇_教育学总结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学课程报告】

一、教育的概念:广义教育,即有意识的、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狭义教育(学校教育)是一种由学校等教育机构实施的专门性、制度性和系统性的教育,即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合理要求,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平等的交往与互动过程,促进受教育者健全发展的活动。

二、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和阐释教育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三、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 、心里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四、现代教育的特征:一是普及义务教育的实施。二是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三是教育民主理念的确立。四是教育的多元化。五是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六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七是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并进。八是教育技术不断更新。

匹配题:1、《学记》被认为是我国际世界上最早的一篇集中论述教育问题的专门论著,成文于战国后期,如家思孟学派所撰,是《礼记》中的一篇,虽不是一部教育学专著,却是一部典型的教育专著。

2、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描绘了“理想”的教育。主张音乐教育与体育教育并重。

3、古罗马教育家、演说家昆体良所著的《论演说家的培养》也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4、有“教育学之父”之称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继承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教育思想遗产,吸收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成果。1632年写成《大教学论》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全以教育为论述对象的专著。 5、17世纪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以抗衡天赋观念说。代表作《教育漫话》是围绕“绅士教育”的主题来展开他的教育思想的。

6、被誉为“教育上的哥白尼”的18世纪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强调教育要顺应自然,要根据儿童的发展阶段实施教育。代表作《爱弥儿》。

7、德国哲学家康德在格尼斯堡大学最早开始教授教育学这也许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8、德国哲学家特拉普1779年担任哈勒大学教育学教授,从而成为德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位教育学教授。1780年《教育学探讨》是第一本以教育学命名的著作。德国在大学开设了教育学课程,设立了教育学教授职位,出版了大量教育学的著作,这标志着作为学科的教育学基本形成。

9、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赫尔巴特对教育学创立了里程碑式的贡献。1806年《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教育学从此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赫尔巴特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10、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代表杜威,在1899年《学校与社会》一书中第一次使用“传统教育”的概念并此对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做了定性,同时把自己的教育理论成为“现代教育”。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与杜威的“现代教育”的根本分歧为:前者主张教师、教材和课堂中心;后者主张儿童、经验和活动中心。

第二章教育的功能与教育的客观制约性

一、人、社会和教育的关系

人、社会和教育三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多为关系。研究教育与教育学不可能超脱人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关系和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在人、社会和教育的关系中,教育既有其能动性,即教育促进人和社会发展的两大功能;又有其受动性,即教育有着来自人和社会的双重制约。教育有两个基本规律:一是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人的发展。二是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的发展。

二、把握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基本功能:1教育之所以能促进人的发展,这是由教育解决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时的着眼点所决定的。2、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因果链条中,教育成为连接人与社会的中介。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本体功能。通过培养人解决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教育永恒的主题,也是教育发生、发展和变革的根本依据,这决定了教育学最基本的学科立场是人和社会。

三、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一)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个体的先天性素质、社会环境、个体活动

1、个体先天性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所用

第一,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第二,遗传差异是造成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2、社会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所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3、个体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所用(1)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只有通过个体的活动才能实现。(2)人的潜能和素质的发挥与展现只有通过个体活动才能实现。(3)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只有通过个体活动才能实现。

(二)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1、就绝大多数人来说,获取知识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是相对而言的,主要是相对于人的发展的后天因素中的自发的社会环境和遗传因素的自然作用而言的。

2、学校教育对年青一代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原因是学校教育有较强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基础性

Eg:(材料分析题)华生极端的说:“给我一健全的儿童„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

答:这种说法没有对环境和教育进行严格区分,显然也过分而片面的夸大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实际上就是“教育万能论”。教育万能论忽视或否定了遗传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人看作环境和教育的消极产物这是不足取的。

(三 )、正确认识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不是万能的。(2)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作用是有限的。(3)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不是无条件的,

3、文化对教育的制约(1)重功利轻发展的价值观对教育的影响(2)重共性轻个性的价值观对教育的影响

(3)重服从轻自主的价值观对教育的影响(4)重认同轻创造的价值观对教育的影响

四、教育的人的制约性:1、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对教育的制约2、阶段性3、不平衡性4、互补性5、整体性6、个别差异性

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教育的基本属性之一,他指的是教育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于政治、经济等其他社会现象的特性。

六、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体现方面1、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2、教育具有能动性3、教育具有继承性4、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三)坚持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重要意义1教育必须坚守自己独立的品格和立场。2教育对社会的适应必须是有批判性的。3教育对社会的适应必须是有选择性的。

第三章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

(一)教育规律就是指教育体系在其运动发展过程中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系统与其环境(物质、精神、社会的)之间的一种本质或必然的联系。

(二)教育原则是人们在总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而指定的指导整个教育的根本性准则。

(三)现代教育的一般原则:1人道性原则2、个性原则3、创造性原则4、活动性原则5、民主性原则

人道性原则: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生命学生的幸福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权力,使教育过程和教育目的充满仁爱、人道精神和生命的意义。

下面是人道性原则的要求:(1)满足学生作为人的正常而合理的需要(2)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3)营造旨在培育学生人性的留有余地的学校生活(4)有意识的培育学生的人道精神(5)向学生提出严格而合理的要求

(四)、教育艺术指的是教育者在教育双边活动中在大体遵循教育规律和教育原则的基础上,稳定、综合地体现出来的具有主观性、创造性、灵活性和感染力的教育智慧、个性、美感和灵性。

(五)教育艺术的要旨:1、主观性 2、情感性 3、双边性 4、创造性 5、审美性 6、独特性

(六)自主性包括独立思考、自主选择、承担责任三方面。

第四章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是根据一定社会需要和对人的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的关于教育对象的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它以观念或思想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

二、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活动相一致的2、就分工是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3、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并提供了可能4、自由时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社会历史的过程6、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三、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我教育目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1、完整发展2、和谐发展、

3、多方面发展4、自由发展

四、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辨析

1、有考试必有应试,但有应试的教育不一定就会成为当下那种特定意义上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并不是因为应试教育中有考试与应试,因为素质教育中同样有考试与应试;也不是只有素质教育才能提高人的素质,因为应试教育也能提高人的素质。二者的区别主要不在事实方面,而在价值方面。

2、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考试与应试的价值取向是否与教育的宗旨和人的健康发展相符合。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考试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3、对立性的表现:应试教育追求的是为考试而教,为考而学,是一种片面发展的教育,面向的是少数学生,提倡重复、模仿、被动的学习方式,压抑个性和创造性,造成知识与科学的孤立与分裂,导致死读书、读死书,提高的是人的表层素质。而素质教育则反之,更关注人的智慧能力和创造性等深度素质的开发与激活。

第五章现代学校制度

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是指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具有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价值理念,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根本曲线的学校制度体系。

二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基本理念1法治理念2、民主理念3、公正平等理念4、人本理念5、拒绝市场化理念

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价值追求1优化教育秩序2推进教育公平3促进教育均衡发展4保证师生人格尊严

四、建立现代学校制度需要解决好的问题1、学校办学自主权不足的问题2、学校教育功能偏离的问题3、教师发展不足的问题4、学校活力匮乏的问题5、《学校法》缺失的问题

第六章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是“学校中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二如何提升教师的地位1、完善教师资格制度2、有效监督和保障教师权利的实现3、明确中小学教师的公务员身份

三教师专业发展就是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教育学课程报告】

四教师专业特征1、专业知识特征2、专业道德特征 表现:一是专业人士需要具备利他主义精神,即在提供服务或做出判断时,均以当事人的利益和需要为依据。二是专业人士需要有客观、公平的服务态度,即对所有当事人能够通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

五教师专业素养是教师专业化进程全面推进的基础1、高尚的师德修养和博大的人文情怀2、渊博的学科知识和宽厚的文化底蕴3、先进的教育理念和高超的教育能力

六师生关系是指在教育过程和学校生活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的特殊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基本内容

1、教学关系2、伦理关系3、情感关系

教育学课程报告 第三篇_教育学心得体会

教育学学习心得体会

假期对<<教育学>>的学习过程中,我收获很大。

首先,我学会了理解,学会了思考。而通过对目前教育的反思:有知识但无智慧:有规范性但无道德:有目标但无信仰。现在的学生犯错误不自觉,寻求刺激好玩。而提倡的教书育人,思想教育抓不到位。我们提倡的火炬传情,用活力去培养活力,用智慧去点燃智慧,用灵魂去塑造灵魂。学生的心目中的教师形象(角色期待):模范公民,一个有学问的人,活的教科书知识库。以身作则,说到做到的老师,风趣幽默的老师,真才实学的老师,德才兼备,才要求老师品学兼优。 教师是从事专门职业活动的专业人员,教师的职责是教育教学,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教师劳动的主要特点:1.强烈的示范性;2.独特的创造性3.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教师具有专业情操,即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有理想性的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它是构成教育价值观的基础,是构成优秀教师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专业情谊发展成熟的标志。教师的专业情操包括;理想的情操,即由于对教育功能和作用的深刻认识而产生的光荣感与自豪感;道德的情操,即由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性的认同的体现;教师的专业自我是教师对自我从事教育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将显著的影响到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工作效果。教师的职业理想即教师对所从事教育工作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它是教师献身于教育事业的根本动力。它具体表现为对教育事业及其社会地位的认同,情感和行动,师爱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灵魂。

总而言之,<<教育学>>的学习不仅充实了我的头脑,武装了我的思维,教会我怎样去武装别人的思想,而且还帮我认识了许多教育大家,他们的教育理念可以指导我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郭英

2014/5月

教育学课程报告 第四篇_优秀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毛泽东思想概论》【教育学课程报告】

优秀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该课程自1992年开设以来,2003年被评为学校首批合格课程,2005 年12月立项建设优秀课程,在课程建设组教师们的不懈努力下,按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课程“五个一”标准对该门课程进行了不懈的建设,达到了优秀课程的要求。现将该课程建设情况做出总结如下。

一、课程建设指导思想、定位及特色

(一)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根据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课程“五个一”标准和德州学院优秀课程建设“五个一”标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通过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改善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积极推进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与启发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和潜力。

(二)课程建设定位

《毛泽东思想概论》是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建设的定位就是建设优秀课程,努力打造校级和省级精品课程,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做出贡献。

(三)课程建设的特色

(1)《毛泽东思想概论》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的专业核心课程。理论性强,是我国大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2)有一支优化的教学梯队、有一个革新的教学大纲、有先进适用的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充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立了严格科学的考试方法和制度。

(3)引入了研究性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学中体验和掌握各种知识和能力。

二、教师队伍建设成绩

该课程的教学队伍由三人组成,开始建设时,只有两名副教授,一个讲师,两个硕士,一个在职硕士,讲过几年的建设,现已全部为副教授高级职称;全部取得硕士学位,建设成效明显。40-45岁两人,30-40岁一人,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师生配比为1︰18。

该课程由政法系田宝华副教授任课程负责人,现为德州学院政法系副主任,系党总支宣传委员和统战委员。山东省高校中国革命史教学研究会理事、山东省法学会理事、山东省法学会教育法学会理事。曾获2004年德州学院优秀教师、德州学院师德标兵、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德州学院2007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共党史、刑法学、犯罪学、刑法学原理与案例分析、中国当代主要犯罪与预防等课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近年来发表论文20余篇,著作6部,主持、参加校级以上科研课题7项,其中“十一五”国家级课题一项。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德州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获德州市社科联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二项、德州市社科联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四项 、获德州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一项。

多年从事《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教学的赵环秀副教授和孟现琴副教授为成

员。硕士毕业的赵环秀同志和孟宪琴副教授均具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并在该科的教学中教研成果突出,孟现琴副教授2006年被评为德州学院青年教学骨干教师,故在教学中能较好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形成了一只由中青年教师组成的、学历高、职称高、教学和科研、理论和实践、相互学习、蓬勃向上的教师梯队。

在教学中,各位老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配合默契,年轻的教师经常向老教授讨教,经常组织听课和经验交流,同时注重与时代特色结合,是一只不可多得优秀队伍。学生评教及考核成绩均优秀。

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教研活动推动了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发表了较高质量的教改教研论文。

本课程建设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合理并取得良好效果:

坚持开展定期教研、科研活动,促进本教学队伍整体科研能力提高;

坚持听课制度,及时了解课堂教学动态和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改进教学内容方法,促进良好教风形成和发扬;

鼓励教师的提高学历层次和实践能力。鼓励教师考博、访学、进修等,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教学条件(教材及教学资源建设)建设成果

(一)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毛泽东思想概论》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我国大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它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毛泽东思想德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及其基本原理与基本观点,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作概要的论述。通过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可以使我们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增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合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理论成果,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树立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认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精神实质和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理论;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第一,了解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过程。 第二,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概念的科学涵义、科学体系及其历史地位。 第三,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四,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

第五,理解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承继关系,明确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重大意义

本课程72学时,4学分,具体安排是; 绪论 2学时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和科学体系,8学时;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2学时;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12学时;第四章: 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6学时;第

五章: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10学时;第六章: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学时;第七章:政策和策略的理论4学时;第八章: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4学时;第九章:党的建设的理论6学时;第十章: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4学时。

2.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实践教学利用课余时间。第一,通过作业练习、知识竞赛、演讲或其它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毛泽东思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二,通过阅读毛泽东思想思想的有关原著和案例资料或观看有关影视纪录片,联系当前现实中的社会问题,初步学会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能力和应用水平。

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实践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与活动中,有他人和自己的教学案例,有教师的及时反馈和同学的相互提示,有学生的自我反省,因此通过这样的实际训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培养出的学生有较高的素质,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1.本课程的教学方法

(1)本课程“理论课”的教学方法

①课堂多媒体教学法,让学生系统完整掌握毛泽东思想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等。

②研究性教学法。介绍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学术界争论的问题,现实的重大意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对问题展开讨论、探究,得出正确的结论,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③自学辅导教学法,向学生布置学习内容,并对其进行启发,而后指导学生进行自学,在此基础上讨论交流,最后教师总结自学成果,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此外还有影像观看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演示法、谈话法等。无论采取哪种方法,指导思想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能把所学的理论内化为自己的品格,并能用于分析和指导自己的行为。

(2)本课程“实践课”的教学方法

①观摩法。组织学生观摩网上有关毛泽东思想的优秀教学录像。观看录像片世纪伟人毛泽东、纪录片毛泽东、自从有了共产党大型纪录片以及有关革命题材的电影。

②组织学生到革命圣地西半坡、韶山、延安或北京毛主席纪念堂,进行实地参观考察。

2.本课程的教学手段

(1)注意发挥传统教学手段的作用,做到演示、板书等相结合。

【教育学课程报告】

(2)大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改革

①利用多媒体讲授理论知识。注重本课程电子课件的制作,并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利用其展现教学内容,以增大课堂教学信息量,激发学生兴趣。

②利用网络资源向学生提供毛泽东思想教学方面的常用网址,组织学生进行网上查询和资料收集以解决问题。

③利用网络对同学们的学习进行答疑和指导。

(三)教学条件(教材及教学资源建设)建设成果

1.教材使用与建设

在教材使用方面,我们始终坚持选用优秀教材。本课程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毛泽东思想概论》。该书由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田克勤教授任主编,由东北师大、陕西师大、河北师大、天津师大、西南师大、燕山大学六所国内著名高校的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历时一年多编成,并得到了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严治才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张耀灿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王顺生教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该书是为适应中共中央关于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改革的新要求,适应21世纪高师本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教学的需要,由有关人员向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申报立项并获得批准而编写的。但在使用过程中我们也感觉到了某些方面的不足,在教学中不断参考其它教材,使自己的教案成为最优版本。

2.使用扩充性资料

为了配合教学扩充学生的学习材料,近年来政法系资料室购进了大量的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方面的图书和杂志,这些不仅辅助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毛泽东思想概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而且为教师研究毛泽东思想概论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受到师生好评。同时我们为学生推荐大量有关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的参考书、期刊杂志和网站,供学生扩展知识与视野,效果良好。

3.实践性教学环境

本课程实践性教学环境。

(1)政法系有图书和期刊资料室,藏有大量毛泽东思想概论方面的书籍以及《中共党史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期刊杂志,可供学生查阅。

(2)有稳定的教育参观基地,如西柏坡、延安、井冈山、韶山、北京毛主席纪念堂等接收我们的学生去进行参观考察学习。

(3)学校设有电子阅览室、机房可供学生学习。

4.网络教学环境

我校建有先进的宽带校园网,整个校区形成了完整的校园网络,有利于直接利用国内外丰富的教学资源,保证网络教学的需要。目前,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师备课教案、多媒体课件、作业习题、参考书目、试题及答案等都已做成WEB网页,联入网络之中,以供教学之用。

四、立项以来取得的教研成果、和课程建设发展规划

(一)立项以来取得的教研成果、科学研究成果及推广

1. 论文。

①“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教学应对新课改的几点体会,大学时代,2005.9,第一作者。

【教育学课程报告】

②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教学内容适切性的研究,活力,2005.7,第一作者。 ③论提高高校理论课课堂教学的途径,校长阅刊,2005.5,第一作者。 ④加强高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职业时空,2005.22,第一作者。 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读本,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10,第三作者。 ⑥ 对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必要性的思考,职业时空(中文核心)2006.4,第一

⑦ “公共关系”——进入职场的“入场券”,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中文核心)

【教育学课程报告】

2006.12,第一。

⑧ 公共关系-大学生进入职场的必修课,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11,独立。

⑨ 抗战时期中共民主政治建设及其启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CSSCI),2008.5,独立。

⑩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主监督机制建设,北京工业大学学报(CSSCI),2008.4,独立。

2. 教学研究课题

①田宝华主持2007-2010年校级教研课题“地方性法学教育学生实践能力培,在研。 养研究”

②田宝华主持2008-2009“十一五”国家级课题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子课题《地方高校应用型法学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

(FIB070335-A12-01)在研。

③ 田宝华参与省教育厅课题2002-2006社会转轨时期社会越轨行为和社会控制问题研究,第二

④田宝华参与校级2003-2006证人拒证现象研究,第三,

⑤ 赵环秀主持2005年校级教研课题“《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教学与中学政治‘新课程标准’衔接的研究”,在研。

⑥孟宪琴主持2008年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办公室的以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为核心——大学生公关素质教育研究

⑦孟宪琴主持的2007年德州市社科规划办公室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

⑧ 孟宪琴主持的2006年德州市社科规划办公室的加强地方政府公共关系 建设和谐德州。

3.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田宝华。①2004年被评为德州学院优秀教师;②2004年德州学院师德标兵; ③获德州学院2007年度教师课堂教学讲课比赛一等奖;④参编《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读本》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德州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⑤ 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

赵环秀。①2002年获得德州学院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②2007年度教师课堂教学讲课比赛二等奖。

孟宪琴。① 德州学院青年教学骨干教师;② 对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必要性的思考获德州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4.应用及推广

田宝华参编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读本》成为对大学生普及“三个代表”的重要读物,宣传了党的创新理论,使党的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田宝华关于“地方性法学教育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直接为我系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奠定基础,使我系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更加充分,更具有可行性。2007年继续申请成功“十一五”国家级课题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子课题《地方高校应用型法学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FIB070335-A12-01),继续开展对法学实践教学的深入研究。

赵环秀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教学的一系列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思想

教育学课程报告 第五篇_教育学课程评价论文

浅谈教育学课程评价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09物本(3)班 2009294353 余丽媚摘要:课程评价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价值判断要求在事实描述的基础上,体现评价者的价值观念和主观愿望。不同的评价主体因其自身的需要和观念的不同对同一事物或活动会产生不同的判断。 课程评价的对象包括“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等”诸种课程要素。也就是说,课程评价对象的范围很广,它既包括课程计划本身,也包括参与课程实施的教师、学生、学校,还包括课程活动的结果,即学生和教师的发展。课程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促进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有利于领导者和监督者实施全过程的教育教学质量监督。本文以湛江师范学院所设立的教育学课程进行一些见解和建议,希望能够为学校的教育事业做一点贡献,尽微薄之力,此为抛砖引玉。 关键词:教育学 课程评价 建议

一、什么是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培养人、开发人的潜能的学问,是研究教育活动、探讨教育规律的一门人文社会科学。

教育是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教育学是有目的地培养社会人的活动。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必须对其进行研究,经过长期积累而成为教育学特定的研究对象。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实践的发展,对于教育学研究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有人们深入研究的教育问题很多,例如教育本质问题,教育、社会、人三者关系问题,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实施的途径、方法、形式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问题,教育过程问题,教育主体问题,教育制度、教育管理问题,以及反映中国特色的各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问题等。教育学是通过对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教育学不仅告诉人们教育是什么,教育活动如何开展,教育教学规律是怎样的,还要启发人们发现教育实践中的新情况,允许人们对教育活动的多元理解和认知,并鼓励人们开展创新教育活动。

二、能力目标设计评价。

从一开始我们的任课老师一开始就明确了她对我们的要求和她上课的形式与风格。由于基于同学们对教育学课程的不理解和积极性不高,老师在上课之前就确立了两方面的要求:1,对当前的教育有一些基础了解;2,能够正确地形成创新的教育思想并有自己个人风格的教育方式。

为了更好地让其课程体系的正确定位和应变能力的发挥,老师的教育目标的确定、功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应该说,我们老师的目标设定是合理的,有根据的。老师在课间有时候会和同学们一起来探讨一些有关现代教育的一些问题并让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此外,在课上也会和大家就某个教育现状问题展开讨论。我们当时的课堂还是相当活跃的。

为了能够增强同学们对教育学思想的认识。老师每一节课都是联系现实的发生的教育事件和教育案例,用多媒体的方式,让同学们在某种程度上更好地接受和分析。

虽然大家对教育的看法各不相同,可是每个人都用心准备了自己要表达的东西,相信这些同学对教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上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提高。

三、课程实施过程评价。

老师采用理论授课为主,结合多种授课方式,应用多媒体教学,努力丰富课堂内容。在进行理论教学的时候,在有需要的地方,老师会抛开书本的教条,给我们介绍一些当前中一些真实的学校或社会的教育的情况。鉴于我们学校是师范院校,老师还特别对师范类学生进行一些授课技巧的辅导,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师在讲到中西方教育方式不同的 。那节课老师只要是利用多媒体方式再加上老师的讲解,让我们亲身感受一下教育的不同。从中我们认识到中西方教育的差异:在我看来,中国的教育方式精致细腻,西方的教育方式则贴近自然,更接近社会。学校考试和对知识的透彻理解是中国学生的拿手好戏,而西方学生则更注重实践和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在以后的教育事业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同时老师还会给我们分享一些她对当前的教育的见解和她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都使我们受益匪浅。

然而我们还是比较希望老师可以适当地改变她的教学风格,能够更好地调动课堂气氛。

总体来说在整一个课程教育学习来说,大部分同学还是会积极配合老师的。但是,还有一小部分同学因为惰性,不能表现积极。在我们学校中,我们时不时可以发现上教育学课时,没有几个同学会像试专业课那样认真听老师讲课有,有些在睡觉,有些在玩

手机等等。如果遇到一个讲得好的老师,那同学们的出勤率和学习积极性还是可观的。可要是碰到一个没有吸引力的老师,那课堂效果就可想而知了。虽然在课堂开课之前,老师有说过并不会强迫我们听教育学的课,甚至我们可以在下面学自己喜欢的科目,只要不影响别人就可以了,但是在我看来,在课程实施这个过程还有改进的必要和空间。学校应就学生积极性的问题来进行一些有效地改革或是规定。

四、课程实施效果评价。

该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联系了做到了理论联系实践。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些实践的机会,让我们对教育的了解更深刻,有利于我们应用到未来的教学当中。绝大部分同学对老师的评价很高,对本课程较满意,对该课程的总体评价较高。当是有时候课堂会显得特别的沉闷,老师应适当的改变一下讲课风格,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五、该课程的实践意义。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学习教育学能够了解教育事业的发展现象,把握教育事业发展。教育学是一门揭示教育规律,研究如何培养人的的科学研究培养人、开发人的潜能的学问,是研究教育活动、探讨教育规律的一门人文社会科学,所以它是每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必须掌握的课程。社会的发展对教师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要运用教育科学及专业知识中的新成果,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只有掌握比较全面、深刻的教育理论,才能在自觉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前提下,深入理解、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职业教育的规律办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教书育人、传艺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落到实处,形成合力,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

所以我们这些可能走进学院,当老师的学生要必须要学好该门课程。

六、改革方式讨论。

教育学作为我们学校的新开设的一门特色课程,对我们这些专业教学院的学生有将它的作用发挥出来一些,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那怎么来提升它的作用?怎么让我们的课程实施效果达到最佳?我认为这是要通过学生和学校的两方面才能得以实现。目前,我们学校第一次为部分优秀学生开设了特殊的师资班,称为卓越班。虽然这种我们所认为的快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我们的教学效果。但是我想我们还是应该努力探寻能够让所有同学参与的新方式。相信大部分同学都是愿意好好学习,以后能找到好的工作。但就我个人而言,学习这东西还真不是像大家公认的那样只要下功夫就一定能成功,

就一定能学好,考得一个好成绩。人与人之间是不一样的,我个人观点,一个人的能力还是跟他的悟性有关。我们必须正视一个客观事实——人与人的悟性是不一样的。但悟性低的人本身没有错。所以在学校学校中过早地出现优胜劣汰的现象时,会一定程度的影响部分同学的积极性,有失公平。所以在特殊培养特色班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努力争取找到一种能受惠大部分学生的教学方式。不能仅仅依靠那一小部分的优秀学生的学习状况来支撑一个学校的教育成果。

这篇文章上的观点是偏向于站在理科师范类学生的立场上。普遍上说,现在大多数的大学教育是偏向理论性德。然而理论没有联系实际。所以我们更希望学校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些实践的机会。不管哪个科目的知识,如果学了没用的话,相信很快就会被大家遗忘掉。所以我们更希望学校能提供一些同步实践的机会,而不是学完这门课程两年后再安排我们去实践。我觉得学校还可以安排一些活动。诸如:去中小学参观、去感受他们的课堂,切实接触中小学的学生和老师、去讲课等等。高等教育课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fw/490747/

推荐访问:教育学课程报告范文 教育学精品课程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