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写作模板 > 北大荒日报

北大荒日报

时间:2018-09-26   来源:写作模板   点击:

【www.gbppp.com--写作模板】

北大荒日报 第一篇_谈谈新闻写作的一点体会

谈谈新闻写作的一点体会

----------------------------------------------------------------------------

谈谈新闻写作的一点体会

来冶 李耀魁

我觉得作为一名宣传员,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提高上稿率,归纳起来一定要做到“四多”,即:“多想、多看、多问、多写”。

一、“多想”,就是脑子里要经常围着新闻转

我在平时与个别通讯员交流中,经常在抱怨“没什么东西可写”,我觉得,这是想得不够多的原因。宣传员每天生活工作在生产一线,对周围的环境,接触的人,从事的工作都是再熟悉不过了,这应该说是个优势,但这也往往造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问题。如果对什么事都习以为常,熟视无睹,那就很难发现新闻。记得一位作家说过,不是生活中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套用这句话,不是基层没有新闻而是我们缺少发现。“处处留心皆新闻”,只要留心,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从平平常常中发现新闻。 不可否认,对车间宣传来说,在车间里要捕捉到活生生的“大鱼”,机会的确不多,这时,我们的脑子里就应该多想、多转,尽量抓住身边的“小鱼小虾”来作文章,从这些“小事件”中来反映大主题。这样写起来不但容易上手,又能集中笔墨写出深度来。这样的稿子其实是最受编辑老师的欢迎,上稿率自然就大大提升了。

例如:今年4月份,我们电铟车间召开一季度职工“金点子“座谈会,有6名写金点子的职工获得人∕50元钱的奖励,如果就会议本身来说,写成一篇车间奖励职工50元钱的会议报道顶多是在我们公司的A8平台用稿。但是在会上,车间主任苏文说起“金点子”是车间花钱“买”的,让我觉得里面有更大的新闻。用钱“买”,证明车间对职工在实际生产工作中,所做的点点滴滴小事是如此的重视。正是我们当前要唱响的主旋律,这就是新闻的主题。于是,我就写了《来冶铟系统花钱买“点子”》的报道,发送《广西工人报》和《来宾日报》后,均刊登了这篇小稿子,《广西有色》和《今日华锡》也采用了。试想,如果,当时没有多思考这其中的新闻,一篇好的题材就会从身边溜走。

二、“多看”,就是要多阅读各种报刊书籍

特别是我们的《广西有色》《今日华锡》和华锡网站,在一个时期,一个阶段都有一个宣传重点,而要把握这个重点,除了上面给我们传来的信息外,另外一条有效的途径就是注意关注报纸,看看现在报道的主要方向,看看别人是怎么采写的,通过看别人的文章,还经常能触发自己的“新闻敏感”。当然,我最关注的还是我们公司的内部的A8平台和华锡网。我基本上每天登陆好几回。

在这里,我觉得还要有意识地多看些其它网站的好作品、好稿件,这对提高写作水平帮助很大。近两年,我在《山东工人报》、《湖南工人报》、《天津工人报》等10多家报刊的电子报阅读好的新闻作品,里面不但有原文,还有精彩的点评,通过读这些好新闻,看专家的精辟分析,知道了这些好新闻,好在哪里,贵在哪里。同时,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和我们一样,都是车间级和班组的宣传员写的,看起来通俗、易懂,通过看别人的东西,把它消化成自己的东西,在以后的写作中有意识地加以借鉴、模仿,我想这也不失为提高自己多出新闻精品的良策。

三、“多问”,就是要在采访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我们作为车间宣传员,有时可能对于车间生产的现场管理、安全生产、设备维护、工艺技术、节能减排、综合治理和职工合理化建议等方面比较不了解,在写这方面报道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被“卡”的问题。为了防止这样的问题出现,在动笔前,我们就应该在采访上多下功夫,对于不明白的地方,要虚心向车间领导、技术员和班组长及生产操作工

请教,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等到要“下锅”了才发现没有“米”还没准备好。试想,如果连自己都搞得不清不楚,那怎么通过报道让读者清楚呢?

在新闻界来讲,有人把新闻采访叫“跑新闻”,可见,新闻很大程度上是靠“跑”出来,“问”出来的。我们作为车间宣传员,虽然没有像专业记者要求那么严格,但凡是从事新闻报道的人,我想多多少少都要学一点“跑”的技巧,“问”的功夫。在这方面,话这么说,但我本人也是做得很不够,没有什么经验。

四、“多写”,就是要经常动笔、练笔

大家可能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如果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写东西,突然间叫你写个什么的,好像心里空荡荡的、笔下白晃晃。而如果经常写,好像越写写顺、越写越有感觉,我想,真的是:“事不经不懂、脑不用不灵、笔不练则疏”。

“多写”其实是最难做到的事。在这方面,我体会很深,就我们宣传员而言,大多数是兼职,白天忙里忙外的,写稿常常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来完成,别人在打牌、喝酒、上网,我们却经常是一个人关在家里“默默的工作”。我想,要坚持这种写作方式,内心一定要对这份工作抱有狂热的激情。

我给自己定了一个任务:没有特殊情况,每周最少写二篇以上稿件。说实在,很多时候,一懒起来,也达不到这个要求了。

要做到“多写、多练”,可以扩大写的范围,消息、通讯、言论、等等,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只要写了,哪怕没有发表,哪怕只有你自己是读者,你的写作水平其实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一点,这样的一点点,我想加起来就是一大点、一大步。此外,“多写、 多投”必定带来更多的收获,因为我们的毅力一定会感动“上帝”的。

写稿虽然苦点累点,但我觉得很有意义,这种意义有两方面:一方面来自于企业对我们的重视,如提高了稿费奖励的幅度;另一方面是来自于内心的感受,自己的报道发表了,为企业的做了宣传。看到自己的名字变成铅字,都会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满足感。 新闻写作的几点体会

2012-2-3 18:23:00 来源:军川 评论:0条

近年来,军川农场加大对外宣传报道力度,在这里,笔者想结合自身的经历谈谈对新闻写作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多学习是写好新闻的基础

新闻的六要素是什么?怎样写好新闻的导语、主体、背景、结尾?这都是我们学习新闻写作时所要了解和掌握的。我认为报道员应从新闻写作基础知识学起,只有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为今后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提供有力保证。在学习新闻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报道员们还应从报纸上特别是《农垦日报》中多学习那些专业记者或新闻写作高手的写作技巧,通过学习取长补短逐步提高自身写作能力。

二、多实践是写好新闻的关键

只掌握新闻理论知识而不应用到实际写作中去,这无异于纸上谈兵。因此只有尽可能地尝试着多采、多写新闻 ,不怕困难、失败,逐步积累经验才能将新闻写好写出质量。这就需要我们做好吃苦的准备,有时一篇新闻作品需要我们付出难以想像的辛苦和努力,然而当作品最终被编辑和读者予以肯定时,那份辛勤付

出后的甘甜和成功的喜悦是非常值得回味的。正如有一句话所说的那样: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三、特色是写好新闻的落脚点

写好新闻写出属于自己的特色也许是每个从事新闻写作者追求的高境界,所谓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特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只有写出自己的东西写出特色你才能逐渐被编辑老师所重视,你所写的作品才会越来越有生命和活力。特色如何才能体现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新闻采写中多付出多下功夫,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一名新闻写作高手,为农场外宣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今天,我能来到咱们美丽的江滨农场,能和这么多新闻战线的新老朋友相聚在这里。感到十分高兴和荣幸。首先感谢江滨党委宣传部雷部长给我提供一次与大家交流的机会。交流前,我想简要介绍自己,我在共青农场党委宣传部工作。初学新闻是2003年1月1日。从事新闻干事岗位工作2008年4月。进十杰也就是当新闻干事的第一年,应该说当新闻干事是我写新闻稿件爆发力最好的一年。但是说老实话,每当听到有人说我新闻稿件写得好时,我总觉得很惭愧,总觉得有点言过其实。真的,因为自己写新闻的日子算起来也八年之多了,和抗战基本同龄。但8年里,发表新闻稿件仅有900多篇稿件见报端。而我曾经听说,管局宣传部开峰部长当年写新闻,一年就可发表四、五百篇,让我无法相比,自己稿件实在是少得可怜。唯独能庆幸的是,回想起自己从事新闻写作的简短经历,算是悟出了一丁点儿道道。有五点体会和四句话愿与大家共勉:

1、善于发现。常言道:生活中不缺乏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新闻宣传报道亦是如此。要写出好新闻,需要善于捕捉蕴藏在现实生活中各种有意义的新闻题材,做追新逐异的的有心人,也就是要具有新闻眼,能在纷繁的现实世界中精选出最有价值的事实。有时有价值的事实未必就是大事,但这个小小的事件却能反映背后的系列问题,很多新闻线索并不起眼,但若是认真挖掘,却能牵出来好新闻。生活中人们常说一滴水能映射出太阳的光辉,在新闻写作中,就是要学会寻找那些能映出太阳光辉的“水滴”。

比如:去科技园区发现小小芦笋。 后来,我写《共青引进美国芦笋UC157》。

一次,管局领导检查工作科技园区工作,我去录像。后来我写《非洲黄秋葵扎根共青农场》《共青建起全省最大有机蔬菜基地》。

如,江滨报道员韩玉红,发现一对20年患难之交的夫妻,妻子照顾瘫痪20年的丈夫,不离不弃。她写下反映一篇人间有真爱的社会新闻稿件《真情守候》。

咱们垦区各地抓城同时,环境也极大改善。 大写小巷 种满五颜六色的 花。我们一位通讯员 就这样写道《共青倾力打造优美城镇》

2、疾于动手。新闻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排他性。由于我们新闻宣传素材的同质性,全总局100多个农场具有同质性。有一个好的新闻点,即却不能疾于动手迅速成文,可能误了时机。这同信息简报的采用道理差不多,如果其他单位对某类问题动手快,上报得早,就算是新闻事情与自己的相比,相比很小,最后采用的仍然是他而不是你,原因就是在于时效性和排他性。新闻宣传更是如此,因此一定要疾于动手,就算还不成熟,也不大要紧,毕竟宣传职能部门在审核或修改时能提供一些把关指导,事实上我们也乐意提供各种帮助。

比如 总局党委会议后,第一个通讯员写相关学习会议精神肯定能用。往后顶多用几个,还得精益求精。 如:我写《共青落实总局党委会议精神不走样儿》

3、巧于角度。在掌握事实的基础上,巧取角度,认真精炼,让报道做到短小精悍。新闻一般在形式上要求短小精炼,一般来说,《北大荒日报》登载一版的消息稿件篇幅不得超过500字。一般来说2、300字恰到好处。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现代社会讲究快节奏和高效率,拖沓的新闻不受欢迎,读者阅读新闻属于一次性阅读,不像文学作品那样,读者可以用很长的时间去慢慢品味。因此,为保证足够的信息量,读者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更多的信息量,客观上要求每篇新闻必须短小精悍;二是新闻媒体的版面有限,为增加信息载量,容不下长篇巨制。要实现形式上短小精悍,内容又丰富精深,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借鉴:一是"一事一报,干净利索",即集中报道一件具体的事实,不蔓不枝,笔无旁及,自然容易把新闻写得短小精悍;二是提取精华,认真浓缩,对于复杂事件,要想写得言简意赅,必须采用提取精华的写法,择其要者而宣,如一些大型会议的报道,就可以采用类似方法;三是,以小见大,对于复杂的事件,还可以只表现它的一个小小的局部,写好了也不乏新鲜感,因为只把一个局部强调出来,本身就有些出人意料,立意不俗,就容易吸引读者。如每年的冬训,如整体报道,则比较平淡,如取一两个特殊的闪光点,就是一则不错的新闻。

如:《共青500职工变成读书郎》。

4、 重于特色。宣传报道要结合我们工作特点,突出特色,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要发挥新闻工作掌握一手资料较多的优势,密切联系当前社会现象进行报道。及时抓住热点问题,从新闻视角进行重点、系列报道,在满足社会受众的需求的同时,也能较好地宣传农场党委中心工作。二是认真对待每一篇报道,不敷衍了事,既要认真进行构思确定宣传的方向,又要沉下去搞清楚弄明白事件的来龙去脉,还要反复进行斟酌和推敲,这样写出来的新闻报道才会自己满意,读者中意。

5、 妙于点睛。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作者对新闻事实及其评价的高度浓缩,好的标题能使得文章增色不少,甚至会吸引读者去阅读,所以俗话说"题好一半文"。这个必须引起大家足够的注意。新闻的标题应跳出公文标题四平八稳和刻板的囹圄,应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如可以用比喻、借代、反语、对偶、谐音、倒装、双关、设问、用典、抒情等几十种方式,力求标题鲜明生动。各个媒体编辑在选择文章时候,十分注重标题是否抢眼,好标题的稿件就会不自觉地去审读一下,不好的标题可能连看都不看。好标题是文章受欢迎的助推器,让读者印象深刻,甚至产生强烈震撼。我至今还记得咱江滨报道员韩玉红在《北大荒日报》一篇关于妻子照顾白血病丈夫20年的报道,其标题为《真情守候》,这个标题深深打动读者,让我读后不仅为其夫妻那种真情儿动容。至于很多报道的标题,更是精彩迭出,光看标题就是一种享受。例如,《共青一瓜农试验表明:西瓜多盖一层被效益多两倍》更人写道《延军大街小巷穿花裙》。

虽然在标题制作过程中应认真推敲,求新求异,但一定要准确、凝练,避免以下三个明显的不足:一是含糊不清,让人不得要领,不知所云;二是文字过分堆砌矫饰,只见文字,不见内容;三是言之无物的套话空话。看似说了一大堆,其实一点内容没有。要是这样的标题,还不如四平八稳的好。

下面还想说四句话

1、要有一颗跳动活跃的“心脏”。就是要时刻保持对外界事物的敏感,对生活保持一种儿童般的天真与好奇,对遇到的任何事情多追问几个为什么,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辩证分析。对生活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热情,而不是消极悲观,麻木不仁;对身边的人和事不是熟视无睹,而是熟中找新,新中找奇。基层通讯员必须是一个热爱生活、追求生活、对生活充满激情和创造欲望的人。否则,在新闻报道的路上不会走得很远,也难以出好作品。

2、要有一个装满问题的“脑袋”。就是脑袋中一定要常装有几个或若干个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自己思考的,可能是现实发现的,也可能是别人提醒引申而来的。这些问题一旦找到触点,就会很顺利地完成新闻采写工作。它会让“新闻点”不断涌现。新闻采写讲究“抓问题”,只有你脑袋中装着问题,才能知道哪些问题需要去抓,应该去抓问题的哪些方面,如何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在工作中有这样的感受,就是刚刚采写完一篇稿件,忽又冒出另一个问题,总让你有“常流水”、“不断线”的感觉,只要不停止思考,总有采写不完的稿件。

3、要有一双勤快利索的“腿脚”。有位新闻老前辈曾说,没有采访就没有新闻写作。也有人说,新闻报道是七分采访、三分写作。我有过切身的体会,没有经过采访去想当然地写稿,不仅违反了新闻真实的本质要求,更重要的是让你写稿时无处下手,无法落笔。有时即使“编造”出稿子,也总让人感觉没有采访来得生动形象,没有采访来得丰满充实、有滋有味。有了新闻线索,只要深入采访,如实照录,即可结

北大荒日报 第二篇_胡鞍钢:谈北大荒之路 -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

胡鞍钢:谈北大荒之路

(调研报告)

隋凤富同志批示

胡鞍钢老师是垦区人民的老朋友。2009 年夏天听说他首次回访垦区,我专程赶到北安局与他见面,非常投缘,他提出垦区要打造世界级企业集团,与省委对我们的期待一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2010 年3 月,我出席全国人代会时再次与胡老师见面,当时他提出黑龙江垦区的机遇就在于解决国家食品安全,对我启发很大。我认定了这个好朋友,好老师。于是我们有了一个约定,请他经常抽空到垦区调研指导。胡老师是个说话算数的人。2010 年8 月,他到垦区东部调研一周,专门为总局机关作了一场《北大荒之路》报告;2011 年8 月,他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王绍光一起又到垦区西部调研一周,为总局机关作了《再谈北大荒之路》报告。2012 年他到英国牛津大学做访问学者3 个月,又要为出席党的十八大做准备,确实抽不出空来,但还是安排自己的两名博士后和一名专职研究人员带着任务到垦区调研。

这么多年来,我和鞍钢老师多次见面,畅所欲言,收获 颇丰。近期,胡鞍钢老师将自己对垦区发展的思考和建议整

理成册,作为案例印发他的学生阅读并送有关部门参阅。我 看到这个册子后十分振奋,征得鞍钢老师同意,印发垦区各 级领导班子成员学习。

要以鞍钢老师的观点统一思想。鞍钢老师是世界著名的 国情专家,长期研究中国国情和长远战略,直接参与了国家 一系列重要规划和重要报告的设计,对党的十八大报告作出 了直接重要贡献。特别是全国人民热议“中国梦”,我们格 外亲切,因为胡老师在总局机关所作的报告和多次谈话中, 都谈到“北大荒梦”。鞍钢老师站在全球高度和历史角度审 视垦区发展战略,见解独到,思想深邃,操作性强。我们要 理解领会胡老师的真知灼见,统一思想,坚定不移推进新型 工业化,奋力建设现代北大荒,绿色北大荒,幸福北大荒。

要通过学习鞍钢老师的这本文集增强自觉自信。胡老师 治学严谨,又充满激情。他能从垦区发展历程中看到北大荒 人民的力量和垦区成功实践的经验,在愿景展望中看到垦区 无限潜力和光明前景,读他的文集感慨万千,为之一振。正 如他所说的那样:我认准了北大荒,北大荒要出经验。我们 要领会胡老师的良苦用心,坚定信心,意气风发地团结带领 人民群众加快建设国家安全食品生产基地。

要从鞍钢老师这里学到方法转变作风。胡老师的时间十 分宝贵,教学、治学、公务活动等各方面任务十分繁重,但 他下定决心重点研究黑龙江垦区发展战略,不是仅凭资料数

据去分析,而是一定要深入垦区与一线干部群众直接交流, 到现场亲自考察,每来一次都是行程数千里,接触上百人, 夜以继日,虚怀若谷,得出的每一个结论都有佐证,提出的 每条建议都可操作。因为他坚信经验来自群众,创新来自基 层。我们领导干部、机关干部要学习胡老师这种精神,静下 心,沉下身,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切实了解人民群众的思 想脉动,形成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的结论,作出有效的决 策。

要从鞍钢老师的文章中受到启发。胡老师学识渊博,视 野开阔,决非天生固有,也决非一日之功,使命和责任促使 他涉猎各个学科,珍惜每一寸光阴研究众多领域最前沿。从 他文章旁征博引风格中,能够看到一个著名学者的勤奋、严 谨、敏锐。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现代农业企业集团, 需要数以千计的知识型干部领军挂帅。我们的领导干部、机 关干部和广大年轻后备干部,要以胡老师为榜样,珍惜时间, 减少应酬,努力在一个或几个领域成为行家里手,提高学养, 增长才干。

请办公室将这本文集作为学习资料,印发垦区副处级以 上领导干部和处级后备干部学习。

隋凤富

2012 年12 月31 日

目 录

北大荒农垦体制的创新.............................................................................................. 1 (2010 年8 月19 日)

希望北大荒梦想成真....................................................................................................3 (2010 年8 月19 日)

北大荒梦想与北大荒之路............................................................................................5 (2010 年8 月19 日)

北大荒奇迹....................................................................................................................7 (2010 年8 月19 日)

北大荒之路(1947-2047):从落伍者到领先者.......................................................... 12 (2010 年8 月19 日)

胡鞍钢谈北大荒之路..................................................................................................46 (2010 年8 月19 日)

胡鞍钢谈黑龙江垦区发展..........................................................................................53 (2011 年3 月9 日)

胡鞍钢谈黑龙江垦区城镇建设..................................................................................58 (2011 年5 月29 日)

谈农垦愿景与目标......................................................................................................61 (2011 年8 月16 日)

胡鞍钢来垦区考察......................................................................................................63 (2011 年8 月18 日)

胡鞍钢到查哈阳考察..................................................................................................65 (2011 年8 月19 日)

再谈北大荒之路..........................................................................................................66 (2011 年8 月21 日)

胡鞍钢再做专题报告..................................................................................................88 (2011 年8 月21 日)

论现代化大农业规划纲要..........................................................................................90 (2011 年8 月)

北大荒集团要尽快实现转型....................................................................................102 (2011 年12 月26 日)

II

国内外发展趋势与垦区今后的发展战略................................................................116 (2012 年3月)

以打造国家安全食品生产基地为契机——建设最大最绿最美的北大荒............119 (2012 年4月7日)

北大荒要用五到十年引领世界潮流........................................................................121 (2012 年4 月28 日)

对北大荒建立国家食品安全基地的建议................................................................123 (2012 年5 月11 日)

北大荒农垦体制的创新*

(2010 年8 月19 日)

《经济学家胡鞍钢教授在红兴隆考察》(作者:尹怀建)8 月 16 日至17 日,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 钢教授在红兴隆管理局的八五三农场、友谊农场和管理局局直考察 调研。总局党委委员、宣传部长高跃辉,红兴隆管理局党委书记常 绍锋、副书记陆书富陪同考察。

考察中,胡鞍钢教授认为垦区“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统分结合 的经营模式”为全国农垦经营体制改革提供了新鲜经验,体现了社 会主义优越性,调动了经营者的积极性,真正走上了大规模经营、 大机械生产、大科技发展之路,表明垦区现在已步入社会主义现代 化大农业新时代。

胡鞍钢教授认为垦区的体制改革具有极大的组织化程度,很好 地提升了领导干部的执行力,保证了种植结构、种子供应、农机使 用、标准作业、科技规程、农资选配“六个统一”;保证了社会化 服务体系的完整性,形成了黑龙江垦区集体崛起、集体学习、集体 竞赛的良好局面,使北大荒精神内涵得以不断丰富。

在了解到八五三农场拥有丰富的湿地、森林和河流等自然资源 后,胡鞍钢教授指出,这些资源就是财富,就是发展后劲,因为国 家“十二五”期间将新增加“绿色生态空间”指标,把湿地、林地、 草地、水面(河流、湖泊、水库等)列进国民经济考核指标,垦区

2013北大荒国际旅游文化节方案

2013中国·北大荒(国际)旅游文化节

活动执行方案

北大荒的开发建设即将迎来66年的光辉里程碑,为更好的推广“北大荒”品牌,完善产业建设、优化资源配臵,充分利用北大荒丰富而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加大旅游产业的发展,打造北大荒旅游品牌,使北大荒旅游走向世界,建议每年由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主办、各分局积极参与并轮流承办中国北大荒国际旅游文化节(以下简称旅游文化节)。首届旅游文化节拟于2013年7月末举行。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打造北大荒国际旅游品牌为目标,以现代化大农业风光、温馨田园风光、异域界江风光、秀美湿地风光及腾飞的新城镇建设风光为依托,以北大荒移民文化、农耕文化、知青文化、军垦文化及民俗文化为精髓,结合地方特色节庆活动,优化各类资源配臵,将文化与旅游进行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北大荒特色、他人无法复制的国际旅游节庆品牌。 二、活动主题

走进黑土地,畅游北大荒 三、活动时间

2013年7月末至8月初

四、活动主承办单位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旅游局

黑龙江省文化厅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承办单位:中共黑龙江农垦总局宣传部 黑龙江农垦总局商务局

黑龙江农垦总局旅游局 黑龙江农垦总局文化委

北大荒商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大荒文化创意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农垦总局各分局及各企事业单位 五、活动组织机构

组建活动组委会,组委会下设组委会办公室,办公室下设招商组、宣传组、布展组、会务组、后勤保障组。 组委会各部门具体构成和职责: A.组委会主任:负责整个活动统筹安排 B.组委会副主任:负责协助组委会主任工作 C.组委会秘书长:负责协调上下级工作安排 D.组委会办公室:负责统筹各小组具体工作

E.宣传组:负责材料、领导发言稿准备工作;宣传片制作;媒体邀请工作

F.布展组:负责会场布臵、宣传品摆放布臵

G. 招商组:负责整个活动中的招商工作

H.会务组:负责来宾邀请、接待;聘请和管理礼仪人员;材料、礼品发放

I.后勤保障组:负责物料准备工作;展示展览设备租赁;礼品购买;会场内外安全保卫工作;消防安全工作;应急预案编写

六、活动主要内容:

(一)2013中国·北大荒(国际)旅游文化节新闻发布会暨《走进黑土地,畅游北大荒》大型电视栏目开机活动方案 时间:3月28日

地点:北大荒国际饭店二楼多功能厅

主要内容:组委会秘书长主持新闻发布会并致辞,省旅游局出席新闻发布会并致辞,组委会主任发布举办旅游文化节的宗旨、目的、主要内容等,并回答记者提问;揭晓旅游文化节的标识、吉祥物;发起北大荒国际旅游联盟宣言,与北大荒外部品牌企业结成联盟,优势互补,通过延伸触角扩大北大荒旅游产业的渠道;举行《走进黑土地,畅游北大荒》大型电视栏目开机活动。

参会应邀人员(会务组、宣传组负责): A.邀请省、总局领导、省旅游局领导

B.邀请总局商务局、总局宣传部、商贸集团领导

C.邀请媒体:新华社、黑龙江日报、生活报、新晚报、晨报、北大荒日报、黑龙江电视台、哈尔滨电视台、北大荒电视台、网易、搜狐、东北网、北大荒信息港等媒体。 D:预计邀请50人 会议流程安排:

北大荒日报 第三篇_宝泉岭的传说

宝泉岭的传说

肖荣江【北大荒日报,】

传说在很久以前,当时的鹤岗地方(叫鹤岗是后来的事情)只是一个猎场,满清政府将当时内地的一些汉人流放到寒冷的地区狩猎,其中有一猎户人家,膝下多女,只一独子名曰砚桐,年方十六,娶一名叫笃鹭的卖艺女为妻,夫妻二人恩恩爱爱,如胶似漆,但转眼三年过去,却无身孕之喜,眼看香火难续,猎户二老,遂对媳妇开始厌烦起来,时常流露于言表,丈夫也对妻子开始冷淡起来,妻子更感无地自容,感情出现裂痕,一日,因一小事夫妻间激烈争吵之后,妻子痛哭而出走,泪眼朦胧地不知走了多远,又渴又饿,看到两山之间有一泉眼,清澈的泉水喷涌而出,她痛快地喝了起来,过度的劳累使她踏踏实实的睡了一觉。

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已经躺在温暖的土炕上,主人见她醒来,赶紧把准备好的干粮端给她,听了她的身世,主人说我们是女真部族的人,由于连年的战火,他们的5个儿子都先后死于辽金征战中,现在只有老两口,就将她收为义女。老人以打鱼为生。相处甚是和睦。

话说妻子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剩下年轻的丈夫砚桐,几日茶饭不思,想想几年夫妻恩爱,于是辞别父母出来寻妻。于是也就找到了已被收为义女的妻子笃鹭,笃鹭将自己被义

【北大荒日报,】

父母收养的事情高诉了砚桐,砚桐也是千恩万谢。不忍就此离开恩人,也就住了下来,不想时过一月有余,笃鹭竟然有了身孕,小两口百思不得其解,遂猜想一定与这泉水有关,这真是个宝泉哪,于是就给孩子起名叫大宝,第二年又有了第二个儿子,就叫二宝,生下三宝的时候,两位老人也相继去世,后又陆续有了四个儿子和六个女儿,儿子起名都叫宝,女儿起名都叫泉。

待多年以后,孩子们相继成家,还有了第三代,一天深夜,风雪交加,平原上狂风肆虐,将房屋都给掀翻吹走,一家人全部暴露在狂风中,这时已年过半百的砚桐大喊一声:“女人们护住孩子,男人们挽起胳膊挡住狂风”!于是老汉和家里儿子女婿共同挽起了一个天然的屏障,挡住了吹向女人和孩子的狂风„„..第二天,风停了,人们发现挽在一起的男人们冻在了一起,而且变得异常高大,谁也没有能力将他们搬动,直到第二年的春天冰雪融化了,十三个儿子女婿融化成了一道山岭,共十三座山头,人们给这道山岭起名保全岭,有保全的意思。而最靠近北方的砚桐老人却变成一座巨大的孤山,远远望去象是群山的首领,人们给这座山起名砚桐山,(后由于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被人们误传为烟筒山)受到保护的女人们整日坐在山上哭泣,泪水流成了山泉,汇成了一条大河,人们以母亲的名字给她命名笃鹭河,(后误传为嘟噜河)。多少年以后,人们才给这座山岭命名宝泉

岭。

(此文纯属虚构,2007年4月发表于宝泉岭论坛地名小考栏目,后经网友多方转载,2012年被引用在北大荒日报的稿件里,杜撰此文完全是为了迎合人们对宝泉岭的诸多猜测,作为茶余饭后的话题而已,没有历史考证价值。)

这就是烟筒山,巍峨挺拔,远远望去象群山的首领,终年与蜿蜒的嘟噜河相依相伴,傍晚可以听到嘟噜河凄婉的歌声,隆冬季节可以听到烟筒山降魔镇鬼的怒吼。

这就是宝泉岭,十三座山头挺立在东北西三面,如天然的屏障,为宝泉岭遮挡风寒,如慈母的怀抱温暖安祥。

北大荒日报 第四篇_读我曾经的名字叫知青有感

【北大荒日报,】

读我曾经的名字叫知青有感 子蕴的回忆录《我曾经的名字叫知青》是少有的我喜欢看的描写共和国成立前后出生的一代人成长经历的作品。作者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剖白心声地和你讲述她40年的人生经历,就好似活生生的子蕴坐在你对面。 不同的人看了这本书几乎都说好,这是因为书写得确实好。好就好在客观真实,好就好在坦荡无私,好就好在语言传神。我最赞赏的是子蕴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 第四章“峥嵘岁月不峥嵘”的开篇语中,子蕴写到:“时代的大潮把我卷出北京,时代的大潮又把我冲了回来。但我可以骄傲地说,这十年我没有虚度。出于本性,我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真干活,生活得很充实。尽管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但我并没有垮掉。这十年使我经风雨、见世面,使我坚强,使我豁达,没有这十年的历练就没有我后半生的成熟。尽管这不是我个人的选择,是

我们这一代人逃不掉的宿命;尽管我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东北那一片黑土地。” 这一段话是子蕴积极面对人生的很有代表性的表述。站在整个人生的高度,个人总会遇到不可抗拒的不利环境,更何况是文革那样整个国家民族的灾难。既然无法回避,就要积极面对。何为积极面对,就是环境再乱不失做人的底线,条件再苦尽量保持正常的心态,眼前再难也对今后抱有希望,把艰难困苦看成对自己意志品格的磨练。人的一生总是坎坎坷坷的,只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坎坷罢了。在面对上山下乡这个1700万城市知识青年共同的命运大坎坷时,每个知青又有各自不同的当时的心里、表现和后来的回味。接受文革期间强加于人、动辄扣帽子的教训,让我们尊重每个人各自对下乡的体味和感受吧。在这点上,子蕴做得也非常好,博客关掉评论栏,书评来文照登,读者心里品评,这就是“豁达”。 我年长子蕴两岁,经历大体相同。阳光明媚的小学和中学,乌云滚滚的文革,知青下乡的洪流„„然而也有不同,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7岁进京上学。一直到初中毕业,我几乎每个寒暑假都回农村老家度假期干农活,合作社、人民公社、自然灾害时期我都经历过,农村生活的困苦,农活的劳累我都深有体会。记得有一次擗高粱叶子,太阳顶头高照,高粱地里密不透风,人好像进了大蒸笼,手抓沾满腻虫的高粱叶子擗下来背在后背上,而且越来越沉,我差点中暑晕倒在地里。 这样的经历和磨练,再加上自小读了些书,使我对生活在城市或农村看得并不是很重。在文革把我“内定保送国外上大学”的去向吹掉后,面临离校分配去向时,我有几种选择:留校做中学教师、参军、北京工厂工人、北京郊区小学教师、黑龙江国营农场农业工人(当时尚未组建兵团),农村插队。我不愿当教师,为让我留校学校阻止我参军,我不愿参与竞争仅有的几个工人名额。在农场工人和农村插队之间,我选择了农场。我看过电影《老兵新传》,转业官兵开发北大荒的火热生活影响了我。记得我小学时曾想长大了当一名勘探队员,是受了一首《勘探队员之歌》的影响。农村插队肯定比农场苦得多,我还是去农场吧。所以,我到黑龙江农场是平平淡淡的心态,既不是满怀豪情战天斗地,我从来不说扎根的话,也不是被迫无奈苦度时光,我是去参加社会实践。我离京没有神伤和眼泪,我是来过一种新样的生活了。由于吃苦的思想准备较充分,到农场一看,优美的自然环境,队里领导和职工的热烈欢迎,整齐干净的房间和大炕,还有像样的礼堂兼食堂,比我想象的条件好多了。地里的活,我基本都干过。每天吃的大白馒头,是我在农村老家多少天也吃不上一次的。这点是我和绝大多数一直生活在城市的青年不同的。城乡的巨大差别,自然会使他们感到农场生活比城里艰苦很多。没有了父母的呵护,一切都要自理,再加上繁重的体力劳动,会使他们一时难以适应。但对我们人生来讲,多一种生活体验,就多一份生活积累,只要你积极面对,就会像子蕴所说“没有虚度”。 在兵团时,我还想过一个问题:当年十万转业官兵开发北大荒是多么艰苦。他们打过仗,立过功。和平建设了,被成建制调到大荒草甸开垦黑土地,不用说生活苦,干活累,那是可以想见的,很多人年岁大了连媳妇都没处找,那是多么大的奉献啊。还有1956年来的河北支边青年,1959年山东支边青年,1964年北京

支边青年,他们几乎要终生生活在这里,也没见他们叫苦叫累喊冤啊。我生活在这里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况且条件比他们来时要好多了。这样想,我的心态就一直比较平和。 初到北大荒,我的感受是,条件比我想象的好,我想做的事是,搞点调查研究。所见所闻是材料的收集,干活工作是调查的体验。还真是天随人愿,我先后在多个岗位工作过,也去过多个连队,还到2个外团住过一些天,掌握的第一手材料比较多,对兵团就有了较多较深的了解。这样,看问题眼界可以开阔些,立足点可以稍高些。所以有人说看不到我有什么发愁事。其实谁没有愁事呀,只是我总想办法化解罢了。我有点不求上进,喜欢“知足常乐”、“随遇而安”。有了这碗酒垫底,什么样的酒我都能对付。 说到知青对兵团的贡献,我自己也曾不以为然。离开兵团近40年后我回去看看,走了几个农场,在有的农场还住了几个月。各农场环境改造之优美,职工生活之安逸,城镇建设之水平,现代农业之发展,都让我惊羡不已。天天的蓝天白云,满眼的绿树鲜花,大片的沼泽森林,无际的整齐稻田,相对淳朴的民俗民风,使我流连忘返。更让我没想到的是,接触了一些老职工的第二代,他们大都在知青当老师的课堂上学习过,现在是农场的骨干或掌权者,他们对知青极有感情,尤其对知青的贡献充分肯定。他们说,农场发展有三个台阶,第一是转业官兵开发建设,第二是知青带来新文化新思想新观念,第三是改革开放。知青大批返城时,农场很是闪了一下,很多工作几乎陷于停顿。知青对农场的贡献太大了。()这些话让我很欣慰。我们的吃苦受累,我们的流汗甚至流血,没有白费,除收获了意志品格的磨练、收获了淳朴的友谊和真情,收获了对中国大农业的了解外,对农场建设也发挥了很大作用。近日在《北大荒日报》看到,不少当年的知青,现在黑龙江的社会知名人物提到“知青精神”这一概念,这也是对知青下乡精神收获的概括和肯定。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社会浮躁问题也凸显。这也可能是社会快速转型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问题。我们这些当年的知青经历过那么多,见多识广,都知道保持社会稳定是老百姓最大的利益,克制各种欲望是满足感、幸福感的基础。我们大都已先后加入了退休大军,保持身心健康是我们的第一要务。我们健康了,可以减轻子女的负担,有条件的,还可以含饴弄孙,帮帮子女的忙。我很赞赏一位知青送给儿子的条幅:《常想一二》。人生不如意者八九,不要常想。保持精神愉快,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首要条件。人间正道是沧桑,历史的发展,人生的路程,都是一个理。学习子蕴,积极面对客观世界,我们就能豁达、开朗,尽可能愉快地度过每一天。

北大荒日报 第五篇_农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文明新形象活动情况总结!!!

八五六农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树立文明新形象活动情况总结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事关农场发展进步,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职工幸福安康,是一项长期重要的政治任务。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国“两会”精神及总局、管理局党委(扩大)会议精神,八五六农场按照总局、管理局统一部署,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提高职工群众文明素质,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主要体现在:

一、学习教育深化,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学习对象全覆盖。八五六农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贯穿于党员干部、职工群众、未成年人等群体。将核心价值观内容列入各级理论中心组、党员、干部学习计划,作为经常性的宣讲内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将每周五定为集中学习日,先后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辅导8次,党员干部千余人次参加学习。农场利用社区、管理区、作业站职工民主大会、党总支、支部会议等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讲解与法制教育、技能培训、文化宣传等结合起来,让广职工群众知晓、认同、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通过班会课、升旗例话、思想品德课、语文课、历史课、人文课、历史宣讲等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

学习方式重实效。为让核心价值观在职工群众心中生根发芽,农场在《北大荒日报》刊发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头条一个,各类报刊杂志发表相关稿件200余篇;电视台播放公益广告300余次,采编相关新闻100余条;在广场、公园、主要街道、板报、宣传栏等

设立张贴宣传牌和条幅24个;LED显示屏、广场大屏幕滚动、循环宣传播放。根据节日、农时,举办了“八五六农场‘辉煌六十年广场活动启动仪式’”、“展我风采”庆三八趣味运动会等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文艺演出;开展了“勤俭持家、俭朴过年”送春联、“学雷锋下基层”助战春耕、“弘扬五四精神,争做时代先锋”植树、“五月温暖单亲母亲”义诊、“传承五四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竞赛、“为民清廉,做青山骄子”手抄报展;并在学校组织了“开学第一课”、“你为谁点赞”的感恩教育、“继承先烈遗志 珍惜幸福生活”团员大会等活动。通过广泛得宣传形成氛围,以丰富的活动,通俗易懂的教育方式,赢得职工群众的认同理解,在潜移默化中使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日常生活。

二、活动载体创新,文明创建提高居民素质

树立典型。为了发挥身边榜样的教育、引导、激励作用,弘扬崇德向善的社会新风尚,引导人们践行核心价值观,八五六农场深入挖掘职工群众身边团结友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孝老爱亲、公正廉洁、无私奉献的人物、事迹,经过整理,制作成4块大型宣传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典型人物的工作、生活、思想。并通过广场、机关宣传栏,向全场职工群众展示。首次上榜的“好人”有兢兢业业的理发师,有诚信热心的客车司机,有乐于助人的普通职工,有充满爱心的班主任,还有义务管理社区的退休党员巡逻队。“崇德向善好人榜”定期更换内容,上榜“好人”将作为候选人,参加年终的“青山之星”优秀人物评选活动。【北大荒日报,】

创新活动。农场创立了以“一带四”全科医生服务团队为活动小组,即一名党员带领四名医务人员为一个团队,面向辖区重点人群开

展服务,将65岁以上老人、慢病、妇女儿童、重症精神病、残疾人等作为服务对象,每天一个团队在全科医生窗口对重点人群做“零距离”服务。截止日前已服务群众1760人。创立全场党员“服务奉献在社区”主题活动,在场直社区党委建立党员“三级服务网络”,即在场直社区建立“社区党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fw/483643/

推荐访问:北大荒日报电子版 北大荒日报网络版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