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导游词 > 保定古莲花池

保定古莲花池

时间:2018-09-01   来源:导游词   点击:

【www.gbppp.com--导游词】

保定古莲花池 第一篇_古莲花池导游词

古莲花池导游词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古莲花池,我是你们的导游**。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古莲花池位于保定市区中心。与直隶总督署南北相遥。古莲花池正门坐南朝北,门前一对石狮雄踞左右,门楼歇山翘角、三门三楹,中门上方高悬民国初年大总统徐世昌手书的“古莲花池”大字横匾。

白莲花池原名雪香园,为元代汝南王张柔所建。始建于公元1227年,现总面积24000平方米,其中池塘面积790O平方米、莲池自古就环水置景,以水为胜,因荷得名。并汇集了中国南北古建筑园林风格的精华。

公元1284年被地震震毁,仅存婆娑莲漪的池塘和繁茂荷花,明代称其“莲花池”。明朝后期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整修扩建。知府查志隆把莲池作为一面”水鉴”,并令增建一门上悬水鉴公署四字横匾,秉政应鉴之碧水苍天,以激人励己。清兴建莲池书院,乾 嘉时代成为莲池鼎盛时期,山、水、楼、台、亭、堂、庑、榭参差错落,组成了著名的莲池十二景,博得了”城市蓬莱”的美称。

莲池藏石刻可谓一大景观。仅北塘北侧的碑刻长廊,就长达33米,嵌有三段82方碑刻。有唐、宋、元、明、清各代以至民国年间及解放后书法名家书写的碑刻l40余通,成为莲池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莲池这座古老的园林,融南北园林艺术风格于一体,博得了园林专家和文物专家的赞赏。目前,莲池复原十二景及周边历史街区改造工程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莲池将以更加迷人的秀丽风光喜迎四面八方游客。 好,游客朋友们,古莲花池就为大家讲解到这儿,谢谢各位的支持!

保定古莲花池 第二篇_毕业论文—保定古莲花池碑刻研究

线

:保定古莲花池碑刻研究 学 院 文学院 学科门类 文学 专 业 中国古典文献学 学 号 2008401019 姓 名 贺良 指导教师 崔广社 2012年5月14日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保定古莲池碑刻研究

摘 要

石刻文献蕴藏着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宗教、文学、历史、艺术、医药、科技等众多方面的第一手资料。通过调查统计,保定莲花池收藏碑刻140多通(方),其中包括书法碑帖碑、皇帝御制诗碑、歌咏古莲花池和修建莲池书院碑、墓碑、庙碑、经幢碑及德政碑等。这些碑刻对研究保定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以及莲池书院教育,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保定 ;古莲花池;碑刻;莲池书院

The study of Baoding Ancient Lotus Pond inscriptions

ABSTRACT

Stone Inscriptions bears first-hand information on many aspects of political, economic, military, philosophy, religion, literature, history, art, medic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y the survey, Baoding Lotus Pool collection inscriptions through more than 140 (square), including calligraphy rubbings monument, the emperor imperial monument, singing Ancient Lotus Pond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Lotus College monument, gravestone, temple monument, Pillar Column monument and benevolent rule monument, etc. . These inscriptions on the research the Baoding customs and history, culture, and the Lotus College education has a positiv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Baoding; lotus pond; inscriptions; lotus pond College

目 录

1 引言„„„„„„„„„„„„„„„„„„„„„„„„„1 2 古莲花池碑刻„„„„„„„„„„„„„„„„„„„„„„2

2.1 书法帖碑„„„„„„„„„„„„„„„„„„„„„„„„2

2.2 清代皇帝御制诗碑„„„„„„„„„„„„„„„„„„„„2

2.3 关于莲池及莲池书院建设的碑刻„„„„„„„„„„„„„„4

2.4 元明清墓碑庙碑„„„„„„„„„„„„„„„„„„„„„5

2.5 明代经幢碑„„„„„„„„„„„„„„„„„„„„„„„8

2.6 德政碑„„„„„„„„„„„„„„„„„„„„„„„„„8 3 保定古莲花池碑刻价值和意义„„„„„„„„„„„„„„10 4 结语„„„„„„„„„„„„„„„„„„„„„„„„„„11 参考文献„„„„„„„„„„„„„„„„„„„„„„„„„12 致谢„„„„„„„„„„„„„„„„„„„„„„„„„„„13

保定古莲花池 第三篇_古莲花池

【保定古莲花池,】

古莲花池

郝思嘉 在我的家乡河北省保定市,有一座古莲花池。她古香古色,优雅清幽,始建于公元1227年至1234年,总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其中池水占地7900平方米,是全国十大文化名园之一。【保定古莲花池,】

园中景致小巧玲珑,优雅别致。主要建筑有藏书阁、藻咏厅、君子长生馆、碑刻长廊、观鱼台、水东楼等,这些建筑汇集了中国南北古建筑园林风格的精华。

我最喜欢的还是园中的荷花池。每年的夏天,池中的荷花竞相开放,千姿百态。有的像亭亭玉立少女,含苞待放。有的半开半合,像一把就要张开的小伞。有的已经怒放了,就像一个莲花宝座。一阵微风吹过,花和叶左右摇摆,像一群翩翩起舞的花季少女。池水起了微微的波纹,像老奶奶绽开的笑脸。调皮的鱼儿游来游去,好像做游戏呢。

荷花池上的小桥宛如漂亮的彩虹,而得名宛虹桥。宛虹桥一边是临漪亭,临漪亭六个角,分上下两层,亭子顶的造型尤其引人注目,一片大大的荷叶拖着一个大桃子。这里还有一个传说呢,传说八国联军进北京时,慈禧太后扮成村妇,连夜出逃。有一位老工匠,便在莲池设计了“莲叶托桃”的亭顶样式,谐“连夜脱逃”之音,意在揭露慈禧太后丧权辱国的丑行。

这么好的景致你一定不想错过吧。我相信如果你来到古莲池,也会像我一样流连忘返的。

保定古莲花池 第四篇_美丽的古莲花池

美丽的古莲花池

(河北小学三年级八班胡安泽)

保定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宏伟壮观的大慈阁,庄严肃穆的直隶总督府,古老悠久的鸣霜楼,其中最有名的要数优雅精致的古莲花池。

古莲花池池有三美,莲花美、亭子美、石碑美,它们构成了我们所熟悉和

喜爱的古莲花池。第一是莲花美。到了初夏时节,荷花

池里的荷花绿油油的,一朵朵的荷花掩映其中。有的含

苞待放,有的朝天怒放,开的争奇斗艳,远远望去层层

叠叠的荷花,美丽极了!

第二美是亭子美,在莲花池水中央有一座临漪亭,

它是园内中心风景点,清代的乾隆皇帝曾经题诗“临漪古名迹,清宛成佳构。源分一亩泉,石闸飞琼漱。行宫虽数宇,水木清华富。曲折步朱栏,波心宛相就” 之句。山顶有观澜亭,从亭中向下看可见参差错落的

莲叶,如碧涛波澜。由山下的汉白桥向西可去中心岛

上的藻咏亭,浏览一下濯锦亭、不如亭、六幢亭,也

各有特点。“莲叶托桃”是园中亭顶的独特造型。绿

叶翻卷的大莲叶正中,托着一只大红桃。这一构制新

奇而又自然。谐“连夜脱逃”之音,意在揭露慈禧太

后在八国联军进北京时连夜脱逃的丑行。

第三美是石碑美,莲花池的石碑是园中的又一大景观。仅北塘北侧的碑刻长

廊,就长达33米,嵌有三段82方碑刻,其中

最为著名的是褚遂良的《千字文》、颜真卿的

《千福碑》等。田琬政碑是园里年代最为久远

的碑刻,它的书丹者是书法家苏灵芝,此碑写

的笔墨婉畅、刚柔相济,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

水平。

古莲花池还有许多石造像,以及莲池书院等许多名胜,古莲花池诸景建制小巧玲珑、优雅别致、拙中见巧、朴中有奇,汇集了中国南北古建筑园林风格的精华 ,是我国北方园林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这就是古莲花池的三美,你想去看看吗?

保定古莲花池 第五篇_保定古迹介绍

始建于1227年,原名“雪香园”,由于园内池塘中荷花茂盛,所以称为古莲花池。占地24000平方米,是中国十大历史名园之一,2001年被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者是蒙古军事将领张柔,元代仍为私人苑囿,明代成为知府衙署,清代被辟为皇帝行宫后,经过进一步扩建,建成了占地100亩的莲池十二景,博得了“城市蓬莱”的美誉。雍正年间直隶总督李卫又在院内创办了书院。1904年改为校士馆,1912年改为小学堂。1936年宋哲元主持河北省政务,恢复了莲池书院,聘请高步瀛任教,第二年因卢沟桥事变,莲池书院从此走完了辉煌的历史。

编辑本段简介

自古以来,作为“关山带河,联络表里,控扼燕蓟,四达之冲”的古城保定,历史上留下了不少值得考究的文化遗产,古莲池与莲池书院就是其中之一。保定古莲池,她虽几度兴衰,现非全貌,却基本上保持了漪碧涵虚的独特风格。人们说,到保定如果不去莲池,等于没到保定。

编辑本段详细介绍

古莲花池,地处河北保定市内闹市区,是保定古城八景之一,称“涟漪夏艳”。古莲花池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古莲池不仅以“林泉幽邃,云物苍然”闻名,更因与莲池书院同处一址而声名远播。总面积为2.4万平方米,其中池水面积7900平方米。池水以中心岛为界分为南北两塘,蜿蜒曲折的东西二渠将两塘沟通一体。南塘呈半月形,外围峭壁环峙,松柏滴翠。北塘呈不规则矩形,四周玉石堆岸,杨柳垂丝。水心亭居其中。莲池自古就环水置景,以水为胜,因荷得名。园中诸景建制小巧玲珑,优雅别致,拙中见巧,朴中有奇,汇集了中国南北古建筑园林风格的精华。莲池实为我国北方古代园林明珠,前人曾用“几疑城市有蓬莱”形容她,有"城市蓬莱"、"小西湖"的美誉。

编辑本段历史故事

古莲池初名雪香园,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在临漪亭的基础上建立。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元代汝南王张柔,由满城移驻顺天军(金代保州为顺天军节度使驻地),重新修筑城垣,引水入城,疏浚河道,重修莲池。后为行军千户乔惟忠的私人宅地。因池内荷花茂盛,故名“莲花池”。公元1284年被地震震毁,仅存深池清水,繁茂荷花。明朝后期,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整修扩建。知府查志隆把莲池作为一面“水鉴”,并令增建一门,上悬“水鉴公署”四字横匾,以激人励己:秉政应鉴之碧水苍天。从此,莲池成了达官贵人云集的场所,“水鉴公署”也成了莲池的别称。雍正十一年(1733)直隶总督李卫奉旨在莲池开办书院,一时间人才济济,扬名中外。莲池又辟为皇帝的行宫,乾隆、嘉庆、慈禧等帝后出巡,途经保定均在此驻跸。乾隆帝曾多次来这里并赋诗赞美莲池。1921年,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亲书了“古莲花池”横匾,该名沿用至今。莲池园林以池为主体,临漪亭为中心,主要建筑有水东楼、藏书阁、藻咏厅、君子长生馆、响琴榭、高芬轩、寒绿轩及临漪、濯锦、洒然、不如、六幢、观澜等亭,宛虹桥、曲桥和元建白石桥等,构成"湖中有景,景中含诗"的优美画卷,使人领略到古

莲池美景

典园林之美。古莲池园内琼楼玉阁,典籍文物,珠玑珍玩,以及奇花异卉,仙禽灵兽,画舫楼船,芙蕖香荷,尽托于山山水水之间,交织成画,交织成诗。山、水、楼、台、亭、堂、庑、榭参差错落,组成了著名的莲池十二景,博得了“城市蓬莱”的美称。

编辑本段文人歌颂

元代著名学者、文学家郝经在一篇文章中,曾以优美的文笔写下了千百年来让人向往、追寻的一段文字:"茂树葱郁,异卉芬茜,庚伏冠衣,清风戛然,迥不知暑。澄澜荡漾,帘户疏越,鱼泳而鸟翔,虽城市嚣嚣而得三湘七泽之乐,可谓胜地也。"(见《临漪亭记略》)美哉至甚,这里说的就是保定的古莲花池。

清代乾隆年间,曾任清苑知县的时来敏有《莲漪夏滟》诗: 一泓潋滟绝尘埃,夹岸亭台倒影来 。

风动红妆香细送,波摇锦缆鉴初开。

宜晴宜雨堪临赏,轻暖轻寒足溯洄。

宴罢不知游上谷,几疑城市有蓬莱。

诗前四句写景。先写莲池碧水和夹岸亭台倒影,突出一个"静"字。再写荷送暗香,船动波摇,"鉴初开",像镜子一样的水面微微荡开,突出一

个"动"字。后四句抒情。临池堪赏,无论晴雨;划船足溯,无论春秋。这里埋着一个"夏"字。再写感受,游莲池有城市蓬莱之感。这里含着一个"滟"字。上谷,保定远在秦代曾属上谷郡。也可以说前四句紧扣诗题"莲漪"写,后四句紧扣"夏滟"写。诗写得优美、动人。

池,地处保定市内闹市区,正门坐南朝北。总面积为2.4万平方米,其中池水面积7900平方米。池水以中心岛为界分为南北两塘,蜿蜒曲折的东西二渠将两塘沟通一体。南塘呈半月形,外围峭壁环峙,松柏滴翠。北塘呈不规则矩形,四周玉石堆岸,杨柳垂丝。

信步莲池,随处可遇佳境。园中最大的假山,由沟通南北两塘的东渠环抱。山上怪石林立,远看有的似玲珑宝塔,有的像仙鹤引颈,有的如猿猴搔耳,有的同骏马奔驰。山顶有观澜亭,下观北塘参差错落的莲叶,如碧涛波澜。山中有篇留洞,由块石精叠巧筑而成,在灯烛照耀下,可见幻影迭生。洞中及洞内岸壁上,有乾隆皇帝手书的即景诗刻石。山下有一座汉白玉石桥,

古莲池

原名“绿野梯桥”,为元代所建,与赵州桥有异曲同工之妙。沿桥向东,可通竹林深处的寒绿轩;向西,可去中心岛上的藻咏亭。浏览一下濯锦亭、高芬轩、红枣坡、不如亭、六幢亭,以及响琴涧、响琴榭、响琴桥等建筑,也各有佳妙,传有史话。“莲叶托桃”,是园中亭顶的独特造型。绿色翻卷的大莲叶正中,托着一只大红桃。这一构制新奇而又自然。传说八国联军进北京时,慈禧太后扮成村妇,连夜出逃。有一位老工匠,便在莲池设计了“莲叶托桃”的亭顶样式,谐“连夜脱逃”之音,意在揭露慈禧太后丧权辱国的丑行。慈禧太后回京路过保定,看到“莲叶托桃”恼羞成怒,当即传旨杀了这位老匠人。

君子长生馆

【保定古莲花池,】

君子长生馆,紧邻北塘西岸,半面建在水上。它典雅洁净,超凡脱俗,好似水中

宫厅。正门高悬“君子长生馆”匾额,寓意君子之德,如池中出淤泥而不染、历久繁茂的莲花,与世长存。该馆为歇山五脊庑殿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四周庑廊环抱。隔扇门窗均为步步锦图案,苏式彩绘雕梁画栋,十分精美。正间前面突出有罗锅脊抱厦三间,抱厦之外有平台建于水上。馆南北有配房,一称小方壶,一称小蓬莱,益增其古色古香、优雅清幽之氛围。【保定古莲花池,】

碑刻长廊

莲池园藏石刻可谓一大景观。仅北塘北侧的碑刻长廊,就长达33米,嵌有三段82方碑刻。这里有一段艺林翰墨佳话。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直隶总督那彦成将珍藏的褚遂良《千字文》、颜真卿《千福碑》、怀素《自叙帖》、米芾《虹县诗》、赵孟頫《蜀山图歌》、董其昌《云隐山房题记》、《书李白诗》等七种真迹和旧帖,镌刻在38方石头上,定名为《莲池书院法帖》,赠送给莲池书院,为莲池碑刻的发端。迄今,游人仍可欣赏这些格调高逸、技法超绝的书法瑰宝的永恒之美。

莲池书院

莲池不仅以“林泉幽邃,云物苍然”闻名,更因与莲池书院同处一址

保定古莲花池

而名声大震。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在莲池北部建直隶省最高学府莲池书院。书院院长多为学识渊博之士,如章学诚、祁韵士、张裕钊、吴汝纶等,开设西文(英语)、东文(日语)学堂,招收外籍留学生,聘请外籍教师等。使学院“声播四方”,吸引着“四方贤隽担簦负笈受业门下者,趾踵相接”,培养出一批经世致用的人才。1952年11月22日,毛泽东主席曾莅临莲池故地重游,他说:“莲池之所以有名,关键是莲池书院有名,莲池书院在清末可称为全国书院之冠”。

编辑本段艺术风格

简介

河北保定的古莲花池是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圆明园等齐名的十大历史名

园之一。莲池的出名,不仅仅是由于它有着“摇红涤翠、虫儿带霞衣”的婀娜风姿,更主要的是它有着浓郁的从古到今延续下来的文化氛围。一踏进莲池的大门,满目的碑林仿佛在向你默默述说着岁月

观鱼台

的沧桑和时代的变迁。

莲池的碑林散落于园内亭台楼阁的四周,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莲花池相互辉映。古莲花池共收藏碑石140余方。

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田琬德政碑是园内年代最为久远的碑刻,它的书丹者是唐代书法家苏灵芝。苏灵芝擅长写碑,此碑写得笔墨婉畅、刚柔相济,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水平。

蔡京是北宋时期臭名昭著的奸相,他虽然声名狼藉,却写得一手好字,可当时人们谁也不愿保存他的字,镶嵌在莲池北碑廊的《蔡京送行诗碑》是国内惟一保存完整的一幅。在它不远处的则是宋代名将岳飞书写的《出师表》,与蔡京的字相比,岳飞的字显得雄劲有力。

书法价值

莲池碑刻除了它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以外,最主要的还得数它的书法价值,其中书法艺术水平最高的是《莲池书院法帖》。《莲池书院法帖》是清道光十年(1830)年时,直隶总督那彦成命人将六位书法大家的墨迹摹刻在莲池书院的墙壁上,供学子们观摩研究的。它包括褚遂良的《千字文》、颜真卿的《千福碑》、“草圣”怀素的《自叙贴》、米芾的《虹县诗》、赵孟兆页的《蜀山图歌》、董其昌的《云隐山房题记》、《李白诗二首》、《罗汉赞》等六家八种。

莲池的东碑廊和西碑廊中保存了7通清代皇帝御制诗碑,包括乾隆、嘉庆、道光三位皇帝的御笔。在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皇帝为祝贺保定莲池行宫的建成,将其祖父康

保定古莲花池 第六篇_保定名胜古迹

【保定古莲花池,】

保定名胜古迹 古莲花池

古莲花池,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中心,与直隶总督署南北相遥,是一座以环水筑榭为显著特点,兼有中国南北园林之美的古典园林。总面积2.4万平方米,池水面积7900多平方米,盛夏时节荷花满塘,故名莲花池。

古莲花池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十大名园之

一。园林内主要有水东楼、藻咏厅、君子长生馆、响琴榭和高芬轩、寒绿轩及临漪亭、观澜亭等建筑。秀丽的宛虹桥、曲桥和元代建的白玉桥,参差在假山奇石、林木荷塘间,构成了一幅"湖中有景、景中含诗"的优美画卷。园景布局严谨,错落有序,幽雅别致,素有"城市蓬莱"之誉和"小西湖"之称。 莲花池的"古"源于其悠久的历史。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汝南王张柔重建保州城时始建,原名雪香园,明清两代都得到了大规模的扩建和维修。雍正十一年(1733年)于此建莲池书院和行宫,乾隆、嘉庆、光绪、慈禧等出巡途经保定均在此小住。乾隆帝曾多次来这里并赋诗赞美莲池。1921年,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亲书了"古莲花池"横匾(此匾现悬于正门的中门上方),该名沿用至今。

1289年被地震震毁,仅存深池清水,荷花依然繁茂。因此,俗称为莲花池。明朝后期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整修扩建。知府查志隆把莲池作为一面“水鉴”,并令增建一门,

上悬“水鉴公署”四字横匾,秉政应鉴之碧水苍天,以激人励己。从此,莲池成了达官贵人云集的场所,“水鉴公署”也成了莲池的别称。此后多次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整修扩建。三百年前,清朝雍正年间在此兴建了莲池书院,一时间人才济济,名扬中外,随之莲池被辟为乾隆、嘉庆、光绪三朝行宫和慈禧的行宫御苑,皇帝出游中曾多次在此驻跸。古莲池几经修建,上世纪初达到了极盛。园中琼楼玉阁,典籍文物,珠玑珍玩,以及奇花异草,珍禽灵兽,画舫楼船,芙蕖香荷,尽托于山水之间,相互交织,成诗入画,美不胜收。其中山、水、楼、台、亭、堂、庑、榭参差错落,组成了著名的莲池十二景,以它独具的风格,博得了“城市蓬莱”的美称. 1900年10月,英、法、德、意四国入侵保定,纵兵大抢三天,价值千百万两白银的古莲池,珍贵文物被抢掠一空,亭台楼阁化为灰烬,令人目不忍睹。洗劫之后,虽经修整,却未能恢复原貌。1903年,直隶总督袁世凯又将莲池修复为慈禧的行宫御苑。1908年,直隶提学使卢靖,重新把莲池建成治学之所,成立最早的图书馆。直到1949年以后,屡经修缮,莲池才逐渐重现绚丽多彩的风姿。 信步莲池,随处可遇佳境。园中最大的假山,由沟通南北两塘的东渠环抱。山上怪石林立,远看有的似玲珑宝塔,有的像仙鹤引颈,有的如猿猴搔耳,有的似骏马奔驰。山顶有观澜亭,下视北塘参差错落的莲叶,有如碧涛波澜。山中有篇留洞,由钟乳石【保定古莲花池,】

精叠巧筑而成,在灯烛照耀下,幻影迭生。山下有一座汉白玉石桥,原名绿野梯桥,与赵县安济桥有异曲同工之妙。沿桥向东,可通竹林深处的寒绿轩;向西,可去中心岛上的藻咏厅。浏览一下濯锦亭,以及响琴涧、响琴榭、响琴桥等景点,也各有佳妙,传有史话。

2001年06月25日,古莲花池作为金至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莲叶托桃”,是园中亭顶的独特造型。绿色翻卷的大莲叶正中,托着一只大红桃。这一构制新奇而自然。传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慈禧太后扮成村妇,连夜脱逃。有一位老工匠,便在莲池设计了“莲叶托桃”的亭顶样式,谐“连夜脱逃”之音,意在揭露慈禧太后丧权辱国的丑行。慈禧太后回京路过保定,看到“莲叶托桃”,恼羞成怒,当即传旨杀了这位老匠人。

莲池园藏石刻相当可观,对学习和研究书法具有很高的价值。仅北塘北侧的碑刻长廊,就长达33米,嵌有三段82方碑刻。园藏石刻中有笔走龙蛇、气势磅礴的唐代草圣怀素的“自叙帖”;有浑厚雄劲的颜真卿的“多宝塔”;有鱼跃龙门、虎卧凤阙的王羲之的墨迹;有苍劲有力、潇洒的王阳明的“夜宿天池”;以及清朝康熙皇帝手笔“龙飞”题字。真可谓墨宝荟萃,更渲染了古莲池这一古代名园的艺术色彩。

直隶总督署

古城保定的直隶总督署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裕华路,是清代直隶总督的办公处所,是直隶省的最高军政首脑机关,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座最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这座衙署启用于雍正七年(1729年),直到清亡后废止,历经182年,可谓是清王朝历史的缩影,历史内涵十分丰富,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之称。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总督作为朝廷派出的命官,并逐渐形成官制从明代开始。清代定鼎北京以后,总督、巡抚的设臵进一步走向制度化,清初有一段曾经是督抚并存。不久,总督由临时派遣转为定制,由专管军务发展到综理军民要政,实际已成为地方最高军事、行政长官。

古莲花池[河北保定

古莲花池位于市中心,历史久远,初建于唐上元年间。蒙古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7),张柔移镇清苑(今保定),画市井,定民居,建城郭,并役使大批自江南掳来的园林工匠,在此扩建园苑,引城西北鸡距泉和一亩泉之水,种藕养荷,构筑亭榭,广蓄走兽鱼鸟,名曰雪香园,为其私家园林。因荷花繁茂,故明代称为莲花池。总面积现存36亩,其中池水面积近12亩。明万历年间改建为水鉴公署。后经明清两代不断扩建和修葺,在清乾隆年间形成了著名的“莲池十二景”。以池中水心亭(临漪亭)为中心风景点,君子长生馆、藻咏厅、 观澜亭、濯锦亭、高芬轩、响琴榭等建筑和景点环池而设,各存典故。亭榭楼台,布局严谨,登高环顾;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fw/476620/

推荐访问:保定古莲花池资料 保定古莲花池简介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