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主持词大全 > 残疾人就业

残疾人就业

时间:2018-07-14   来源:主持词大全   点击:

【www.gbppp.com--主持词大全】

残疾人就业 第一篇_残疾人就业计划书

广东省英德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

培训就业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 :残疾人培训就业

组织单位 :英德市残联

主持单位 :英德市残联

协作单位 :香港亚洲商学院大陆管理中心

项目负责人:

联 系 人 :

电 话 :

项目策划人:英德市残联名誉副主席:段祖斌

2013年 5 月

日 12

项目实施方案 一、立项依据

为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做出的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大部署”的政策和方针,根据中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2008〕7号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88号文件件指示精神及《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决定》(粤发[2009]9号)等有关法规政策,发展残疾人事业,实现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利于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有利于调动残疾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残疾人在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号召各级政府单位以保障残疾人的生命健康权、生存权和发展权为主线,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充分认识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发展残疾人事业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切实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全国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

二、立项目标:

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营造更加有利的环境,让他们体面地生存。

三、立项单位:

广东省英德市残联

四、项目培训目标 1、总体目标:2013年到2015年,基本上解决英德市有劳动能力残疾人就业问题,完善残疾人就业培训机构;

2、分段目标:

2.1、2013年6月1 日—2011年6月30日,完成残疾人招聘工作,统计、收集残疾人相关报名资料;

2.2、2013年7月1日—2013年7月3日,对参加培训的残疾人进行此次培训的内容举行解答;

2.3、2013年7月5日,将参加此次培训的残疾人同志安排到英德市残联残疾人培训基地,并为培训做好动员工作;

2.4、2013年7月8日,举行残疾人培训就业的开学典礼;

3、3013年9月1日,安排第一批培训的人员到有需求、有爱心的企业就业;

4、逐步扩大培训就业人数;

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为残疾人提供创造自我价值的平台

五、工作任务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采取优惠政策和扶持保护措施,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提高残疾人的就业率。

六、组织形式:

充分利用政策的扶持成立残疾人就业培训中心,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为能适合岗位工作的残疾人进行相关技能、知识的就业培训,并推荐到有需要的企业就业;

1、签订残疾人就业保障合同;

2、就业培训中心定期跟踪管理;

3、给用人单位授予残疾人就业单位的荣誉牌匾;

(参考样本图片)

4、为符合政策要求的企业申请免残疾人保障金;

5、成立残疾人就业协会;

七、实现方式:

1、发挥香港亚洲商学院学员力量,组织有志于扶残助残的亚商学员、企业管理精英、市场营销精英、企业家等为广大残疾人进行授课、帮扶。以教培训为主导,提升残疾人的文化技能、掌握就业本领,实现残疾人集中就业、行业就业,进一步为残疾人搭建就业平台,促进残疾人多渠道、多形式就业。

授课内容:相关技能训练、就业、创业指导、康复指导、政策解读与引导。

2、联系有关企事业单位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争取企业能够优先安排残疾人就业。让用人单位意识到,残障人在其他方面的生命品质要高于很多没有残障的这些人,只是

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为残疾人提供创造自我价值的平台

他们缺乏他人一样的受教育机会,缺少伯乐。

八、初期主要面向对象:

肢体、听力、言语、视力轻度残疾人,重点突破农村残疾人技能提升与就业问题。

九、长效机制保障:

1、在已就业的残疾人培养骨干,通过骨干老带新,逐步扩大面。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提高培训效率和培训成果,使残疾人能走上就业、创业的道路;

2、残疾人反向知识输出:让他们向社会宣讲残疾普及知识,让其他人引起注意。做到与其他人的互帮互助。

3、实施措施:培训进网络、到家庭。以网络及面对面培训形式为主,个别知识接受有困难的,可以采取到家辅导、就业后再培训的形式让残疾人能真正实现与正常人同等的社会价值观。

十、就业观点: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想让残疾人真正的融入社会,就必须让其获得同等的受教育和就业的权力,让他们变得坚强、自信,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也只有获得了相应技能,取得了相应岗位后,他们才能减轻家庭负担,让一些困难家庭走出困境。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对其进行培训、引导,让他们通向世界。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状况,不断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部分残疾人因为缺乏技能无法就业,只能依靠政府或他人救济或帮助。即使有一些人有技能提升需求,也常因经济困难或行动不便难以实现。我们的团队主要解决有就业意识,技能需求的残疾人培训技能,促进其就业。

十一、长远发展展望:

当残疾人,都获得一定技能,获得一份岗位的时候,社会将变得更加美丽!

十二、短期梦想:

让农村的部分残疾人能有机会走出自己的村子,看一看外边的世界,实现自己的价值、创造未来,亲身感受一下祖国发展的巨大成果。

十三、终极目标:

建立残疾人职业学校;

十四、项目推进困难:

【残疾人就业】

英德市各类残疾人合计63288人,占总人口的5.86%,其中:肢体残疾14556人、听力残疾15822人、言语残疾1266人,视力残疾8860人、精神残疾6329人、智力残疾3164人、多重

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为残疾人提供创造自我价值的平台

残疾13291人。需要全面掌握残疾人自身生活的情况,并根据残疾人的身体、文化、素质情况进行分类,仔细分析,并且需要核实情况,加以认证,保证项目开展的针对性,重点推进,逐步实现老带新的模式。这些都需要有关部门的配合和指导。 十五、项目优势:

1、香港亚洲商学院在中国内地已经有八年的在职经理教育培训经验,目前在国内各种企业就职职业经理人的学员人数3820名,学员企业单位3000多家,有丰富的用人单位资源,并且所有的学员都有企业管理、企业培训的经验,可以在学员中组织助残义工团作为师资支持,并逐步吸引社会相关技能师资,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培训服务;

2、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与地方政府的帮助,见附件:《广东省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 》及《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

十六、工作计划

1、计划书经英德残联审批后交上级批准并立项,并需得到政府的支持并立案!

2、项目启动后制定定详细的前期运作资金计划,并通过申请政府补贴、社会支援、企业赞助筹备运作资金;

3、组建团队,并制定残疾人就业培训中心、残疾人创业中心、后勤管理中心相关的章程、管理资料、具体实施并落实;

4、成立残疾人就业培训中心,并做好就业培训前期的基础建设;

5、与有岗位需求的企业签订就业培训、人员上岗合同,针对企业的需求选定适合岗位的残疾人,根据企业的岗位要求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社会知识、相关法律知识、人际关系的交往、团队的融洽、自信心等培训,培训合格后安排就业,并享受平等的待遇;对就业的残疾人建立信息档案跟踪管理,并定期回访、长效跟踪;对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企业颁发“扶残助残先进单位”的荣誉牌匾,并为就业单位申请政府优惠政策;

6、为残疾人申请就业补助、政策优惠;【残疾人就业】

7、为残疾人创造更多的价值!

残疾人就业 第二篇_落实残疾人就业政策 为残疾人寻找出路

落实残疾人就业政策 为残疾人寻找出路残疾人劳动就业是解决残疾人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残疾人及其亲属的迫切要求。近几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相继出台了许多有关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从而使许多残疾人通过自身的努力生活有了保障,安置残疾人劳动就业也逐步走向法制化轨道。但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新发展阶段,企事业单位用人制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特别是我们这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安置残疾人劳动就业遇到了一些新问题和新情况。我县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在上级残联和县委政府的领导重[视下,通过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将如何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谈几点看法。一、xx县安置残疾人劳动就业概况全县共有残疾人12332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5%,残疾人中有劳动能力且在就业年龄范围内的残疾人4316人,占残疾人总数的35%。由于受残疾的影响和外界的障碍,残疾人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不利地位,正常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限制。由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县残联的努力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目前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劳动就业率已达到80%,提前完成了“九五”制-1-订的目标。共有3000多人脱贫走向致富道路,其中近千人在机关企事业和个体私营或福利企业有了固定工作,一部分人在农村通过种养业,农业开发走向致富路。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制订《优惠政策》鼓励个体就业,为他创造劳动就业机会;二是扶持农村残疾人种养家庭副业;三是推荐异地安置和本县福利企业及私营企业劳动就业;四是依法推行按1.5%比例安置劳动就业;五是开展职业技术培训。二、做好宣传,提高认识,依法推进关于残疾人劳动就业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国务院办公厅(1999)84号文件均有明确规定,省人民政府和县人民政府都有文件通知规定。为确保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必须加强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介,文件印发,横幅标语,宣传窗等多样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如今年在第十次全国助残日活动期间,我们抓住机遇,一是进行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宣传,邀请了县司法机局10名律师上街座台;二是由20名残工委成员单位每单位制一幅横幅,我们又专题制作了7块宣传图版,形成一条街宣传;三是散发了500多份《保障法》和有关劳动就业的法规;四是连续进行电视新闻、广播采访报道。通过宣传教育让全社会都了解残疾人劳动就业的重要意义和依法推进的必要性。争取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部门单位的支持,社会各界人士和用人单位的-2-理解,使大家既严肃执法,又献一份爱心。更进一步理清“四个关系”:即残疾人安置就业与用人用工自主权的关系;法定义务与乱摊派的关系;特殊保护与就业市场化的关系;开展残疾人劳动潜能与实现平等参与的关系。三、依法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目的是为了对一些不愿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起到制约作用,同时也为培训残疾人,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改善劳动条件等提供资金保障。我县从96年开始在全县推行按比例分散安置残疾人就为。目前止,共安置残疾人135人,其中机关企事业单位安置102人;私营企业33人。四年共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50.39万元。其中96年度6.5万元,97年度5.4万元,98年度14.38万元;99年度24.11万元。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牵涉面广,政策性强,难度大。领导重视,加强协调是关键。我县每年在收取保障金之前,首先是经过全面的调查研究,拿出方案。比如有关私营企业按比例安置问题,今年3月份我们就着手在全县238个个私企业开展了全面的调查,共发放各种调查表500多份,通过调查掌握了私营企业的基本情况,拿到了第一手资料,其次是向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汇报,召开协调会议,引起有关县领导和部门的高度重视。比如在1998年召开的县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成员会议上县委副书记徐-3-永武亲自讲话并强调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收取是硬拍硬要收的,任何单位都不能讨价还价”;再如我们每年在收取保障金时总有极个别单位,难度十分大,分管副县长林伟明就亲自打电话给有关单位,要求及时缴纳。在加强协调方面我们一般是主动上门与单位一把手沟通思想,讲清政策、道理,争取单位领导的支持和理解;第三,下发有关文件。如1999年度我县以县委办、县政府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的通知》,县

财政局、县残联联合发文件《关于1999年度收取保障金的通知》。由于县领导的高度重视,我们又加强了各方面的协调,在收取保障金时措施得力,分工明确,使我县残疾人按比例安置工作进展顺利,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连年翻番。四、今年上半年残疾人劳动就业方面所做工作上半年,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通过多种形式,使这项工作又推进了一步:一是年初,劳服所对九九年度保障金的收缴进行了扫尾;二是为了加强我县残疾人劳动就业信息管理工作,设立了一个“残疾人劳动就业信息服务站”,公开为残疾人提供劳动就业的需求信息,无偿服务;三是推荐25名残疾人到本地企业就业,同时按比例安置了15名残疾人就业;四是积极开展异地安置残疾人就业。到目前为止,已输送安置两批30名残疾人到乐清两家福利企业工作;五是县残工委发出[2000]2号《关于开展全县私营企业按比例分散安置-4-残疾人就业情况调查的通知》文件,通过调查,全县152家私营企业中有11家私营企业原在职残疾人18名,同时促使15家私营企业积极主动新安置了15名残疾人,共计33名,这26家私营企业占现有私营企业数的17%。这一调查工作的开展,为今后进一步全面推行私营企业分散安置残疾人就业奠定了基础;六是地区残联和县审计局对我县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管理使用进行了审计检查,反馈结果表明该专项基金的收支符合规定;七是经地区残联和县教委批准同意创办了残疾人文化教育培训班,并已开设了由残疾青年任教的英语辅导培训班,首期开学有学员45名,其中残疾人5名,并对残疾人学费实行减免优惠。通过创办培训班,一方面为任教的肢残青年创造了就业机会和生活出路,另一方面为社会残疾人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有志于学习英语的青年提供了社区优质服务。我县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和残疾人自身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同兄弟县市相比还做得很不够,今后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残疾人就业 第三篇_残疾人就业形式部分概念及解释

残疾人就业形式部分概念及解释

按比例就业:在各类用人单位(包括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不含集中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自主创业个体就业、其他形式就业)中按比例就业的残疾人。

集中就业:在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工疗机构、庇护工场等集中安置就业的残疾人。

福利企业就业:在福利企业就业的残疾人。

公益性岗位就业:在由政府开发、购买的适合就业特困人员就业的社区公共事务服务、城市管理服务、国家资源保护、公共秩序维护等岗位就业的残疾人。注:残疾人协管员属于公益性岗位就业。

自主创业:办理了《企业法人执照》进行自主创业的残疾人。

个体就业:办理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进行个体就业的残疾人人数和进入市场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

辅助性就业:在职业康复劳动站、托养机构等从事康复劳动就业且有劳动收入的残疾人。

其他形式就业:在社区从事家政服务与社区居民形成服务关系,或在区县、街道(乡镇)、社区统一安排下从事自行车修理、再生资源回收、便民理发、果蔬零售等社区服务【残疾人就业】

性工作,以及没有固定工作单位,岗位不固定、工作时间不固定能够取得合法收入的其他灵活就业残疾人。

社区就业:在区县、街道(乡镇)、社区统一安排或扶持下,从事社区服务性工作、获得收入的灵活就业形式。

【残疾人就业】

居家就业:通过在家中完成工作、获得收入实现灵活就业的残疾人。

残疾人就业 第四篇_残疾人就业工作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和党中央、国务院相关文件,努力促进残疾人就业,推动残疾人事业科学、和谐、跨越发展,结合**县实际,我认为搞好残疾人就业工作重点在技能培训,着力点在帮助残疾人转变就业观念,推动残疾人就业工作不断发展。 一、正确引导残疾人的就业观念 **县有各类残疾人3.8万多人,在具备一定生产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当中,他们对就业的认识和选择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对就业缺乏正确理解。认为就业就是到机关工作,去工厂上班,而自主择业、自主创业、或从事个体经营谈不上就业,只是挣钱混饭吃; 二是部分残疾人好高骛远,尤其是年轻残疾人由于听力语言和身体方面缺陷,他们生活的空间小,吸收外界信息少,对社会了解不够,在看待人生问题和选择就业方面往往脱离现实; 三是依赖思想严重,缺乏主动择业意识,在他们看来,国家有法律和政策,安置残疾人就业是政府和社会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因此等待政府来安排,缺乏主动性; 四是广大农村残疾人文化素质过低,就业空间狭小,对残疾人就业的政策不理解,缺乏自主创业意识。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要正确处理好残疾人就业问题,必须让残疾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这就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残疾人工作者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和引导,使残疾人能够充分认清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主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自觉树立只要依法从事有一定报酬的劳动,对社会发展做贡献,都属于就业的就业观,努力实现就业思路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就业追求由理想型向现实型转变,就业心理由自卑型向自信型转变的三个转变。通过就业观念的转变,促进残疾人大胆创业。 二、抓好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残疾人就业素质 为进一步增强残疾人的生活自信心,使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能够发挥一技之长。近年来,**县残联根据各类残疾人的不同需求,采取多种形式对不同类别的残疾人进行了盲人按摩等职业技能、种植和养殖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发展还很不平衡,培训方式方法还不够灵活,联系当地实际与残疾人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不够紧密,培训工作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部分宣传工作没有到位,残疾人对培训工作的认识不深,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效果还不很明显等等。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应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要搞好调查分析,对社会职业变动趋势和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认真搞好调查研究,明确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的方向和目标,并在劳动适龄人口中,对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开展问卷调查,掌握他们的就业意向;组织他们进行个人素质和特点的测试,对其职业能力进行评估;通过深入残疾人当中,面对面地帮助残疾人了解其职业状况,掌握求职方法,确定择业方向,真诚地向他们提出培训建议,并负责向就业训练机构推荐。对从事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联合创业的残疾人,政府及残疾人工作部门要积极地向他们提供开展和生产经营方面的咨询服务,并给以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帮助他们开好头,起好步。 第二,政府各有关部门所办的职业培训机构,要将残疾人纳入培训计划随班培训,还可根据市场需要和残疾人的具体情况单独开设培训班,残联要积极做好协调工作,对在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中学习且生活困难的残疾人,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应酌情给予补贴。 第三,区分层次因人施训。政府各有关部门及企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要切实抓好本部门、本系统、本单位在岗与转岗残疾职工的职业培训,并为其在培训或进修期间的学习、生活提供保证。农村残疾人职业培训应以乡镇为单位,在县残联和县劳动和人社部门的指导下,依托当地各种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和科技扶贫活动,对残疾人进行随班培训或单独设班培训。 第四,积极组织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要通过定期不定期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检验培训质量,展示残疾人实际工作成果,并以此调动广大残疾人的积极性。 三、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搭建残疾人就业平台 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关键是把对残疾人从传统意义上的生活救助性安置中解脱出来,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市场的轨道。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在认真做好集中和分散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同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积极探索具有地区特点的多元化市场就业模式。在城区方面,要积极挖潜,多形式、多渠道推进残疾人就业。一是要通过建设庇护工场,集中安置轻度智力、精神残疾或

中度以下肢体残疾人从事劳动,实现就业;二是鼓励兴办、依法监管福利企业,稳定发展残疾人集中就业;三是建立落实政府购买岗位、对个体经营资金支持、税费减免政策,推动就业;四是鼓励和扶持残疾人个体从业经营,实现自主就业;五是依法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推动高校毕业残疾学生到行政和企事业单位就业;六是依托街道、社区开发,购买公益性岗位,帮助残疾人实现多种形式的就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面。在乡、镇、村方面,要因地制宜,逐步形成集中安置与个别扶持相结合的就业格局。在有企业、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的乡村,全力做好残疾人农民向工人、市民转型工作。一方面由劳动服机构组织他们进企业或就近劳务输出,使他们通过劳动实现自食其力,另一方面要在项目和资金上扶持他们个体就业,通过实施小种植、小养殖、小商店、小加工厂、小个体等工程,促进和鼓励残疾人个体从业,并从政策上给予优惠,从技术给予指导,在经营销售上给予帮助。另外,还应通过建设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帮扶或带动贫困残疾人就业或从业,实现残疾人脱贫致富。 做好残疾人各项工作,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就目前我县情况看,做好以上工作,对于残疾人就业将会起到促进和提高的作用,对于整个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残疾人就业 第五篇_残疾人就业状况

残疾人就业现状

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报道:广东省东莞市处于就业年龄的残疾人共13518人,但实际就业的却不到一半。去年全市只有15720家企业参加了残疾人就业年审,只占应年审企业数的23%。记者从市残联日前公布的《关于我市残疾人就业状况的调研报告》中获悉,七成企业拒绝为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

可见,阻碍残疾人就业的根本因素之一是社会歧视。许多单位深受旧残疾人观的影响,顽固地认为残疾人素质低,能力差,在招聘过程中设置歧视条款,提高残疾人的准入门槛,把残疾人拒于门外,人为增加残疾人就业的难度。摘自:残疾人就业认知误区面面观◎曹胜华)

然而,李自桥是来自河南省濮阳县梨园乡的一名普通残疾人。在当地残联的帮助下,几年前他到上海江南造船厂打工,现在已经升为车间主任,月工资2000元以上,还把全家人都搬到了上海。

可见,通过营造和谐社会氛围,建设先进的道德文化,提高残疾人的综合素质,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同时加大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与监督力度,严格贯彻实施《残疾人就业条例》和《残疾人保障法》以及其他相应的政府规章等,可以进一步改善我国残疾人就业状况,使残疾人士也能有适合自己的一份工作,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也回报社会。

文献综述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 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 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所

谓残疾具体包括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方面的残疾和多重残疾以及其他残疾。《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以下简称《残疾人保障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劳动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残疾人劳动就业统筹规划, 为残疾人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其中:残疾人劳动就业,是指具备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从事社会劳动,并取得报酬或收入的一种活动。残疾人劳动就业权,则是指残疾人依法享有的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 取得劳动报酬或收入,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以及特别的扶持、优惠和保护的权利。

国家对残疾人就业实行集中就业与分散就业相给合的方针, 促进残疾人就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就业纳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并制定优惠政策和具体扶持保护措施,为残疾人就业创造条件。随着社会与经济的逐步发展,我国残疾人的就业状况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对残疾人就业权的保护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差距。据2006 年残疾人第二次抽样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 千多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6.34%;在全国城镇残疾人口中,在业的残疾人为297 万人,不在业的残疾人为470 万人,总体而言, 残疾人就业与就业的总体水平有较大差距, 整体就业质量不高。整体上残疾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残疾人新增劳动力以每年30 万的速度增长,2010年城镇残疾人登记失业率为8.6%,比全国残疾人登记失业率4.2%高出一倍,而实际失业率远高于此;劳动年龄阶段生活能够自理的城镇残疾人就业率仅为34%,农村为49.2%,有劳动能

力而未就业、生活来源主要靠家庭供养的在农村有70%,城镇占37.6%。整体而言,不同地区、城乡之间以及不同类型残疾人之间的就业出现严重的不平衡。残疾人就业服务现状仍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持续关注与支持。

同时据相关资料表明,我国残疾人择业范围过窄,在业残疾人中从事体力劳动的占96.6%,从事文化技术等行业的脑力劳动者仅占

3.4%。同全国在业人口的总体相比,残疾人的就业领域主要集中于体力劳动, 从事脑力劳动的专业技术人员、机关人员寥寥无几。 尽管我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国家实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现行的具体政策是,各单位应该按不低于职工总数的1.5% 安排残疾人就业,如果达不到比例,则须履行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义务。但是,其实施效果不容乐观。很多单位宁愿缴保障金也不愿安排残疾人就业,而收取保障金并非国家立法的初衷;此外相当一部分地区并没有严格执行上述法规,既不积极安排残疾人就业,也不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法规形同虚设;同时残疾人保障金的使用范围似乎并没有严格规定,而按法理和情理,这笔资金应该用于安排残疾人就业以及失业保障,现在的缺陷是用得太泛。

综上可见,残疾人就业是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所关注的问题,同时残疾人就业意味着它们的经济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地位的提高,然而其现实就业形势却非常严峻。因此,解决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的就业问题,迫在眉睫。

如何保障更多的残疾人顺利就业?

首先残疾人由于自身的缺陷及在社会歧视、成长环境等因素因素造成了他(她)们就业困境和心理障碍。要使残疾人形成健康的就业心理, 缓解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障碍, 则需要政府将残疾人纳入到就业政策中,并制定优惠政策和特别扶助,使残疾人可以寻求社会心理依靠, 增加就业自信心。同时形成的残疾人职业指导机构及渐趋成熟的职业指导市场, 为残疾人提供科学、合理的就业能力评估、职业定位指导、就业心理辅导等服务, 帮助残疾人消除就业过程中的盲目、焦虑、自卑、逃避心理。此外残疾人自身也需要从自我实际出发, 积极调适自己的就业心理, 主动适应环境, 保持稳定、积极的心态,达到合理择业、顺利就业的目的。

其次,残疾人自身素质不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缺乏竞争意识和能力,是导致就业难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很多单位片面认为残疾人素质低,能力差,并以残疾人素质低来拒绝接纳残疾人,因此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完善残疾人教育和职业培训体制。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提高残疾人劳动素质和技能水平,改变“文化水平低,技能水平低”的现状,使他们有了一技之长,可以更好地实现自主择业、按比例就业和集中就业。

再次,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残疾人就业相关政策,但仍有很多单位将其形同虚设,所以应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能,依法全面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政府部门应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立足于现有基础,以经济、法律的手段为主,辅之以少量的行政措施,在就业政策制定,资金援助、岗位提供等就业环节给予扶持。同时加强执法力度,对不【残疾人就业】

按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又拒不足额缴纳残疾人保障金的单位,由县级以上残疾人联合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接着,需要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处理好促进就业与提高保障水平的关系,发挥社会保障在促进残疾人就业、促进劳动力流动、促进劳动者素质提高中的作用。在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中, 同时也要不失时机地大力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此外,在中国, 残疾人就业实行集中就业与分散就业相结合的方针, 主要有三条途径,分别是集中就业,、分散就业和自主就业。然而从上文可见,还是有许多的企业违反了国家的规定,不招收残疾人。因而,加强《残疾人就业条例》和《残疾人保障法》的宣传和落实的同时也要扶持多渠道就业协调发展,积极鼓励残疾人自谋职业。政府对吸收残疾人员的企业给予有关政策优惠,以鼓励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同时对不按限额比例招用残疾人的企业处以罚款,用罚金管制那些雇佣残疾人较多的企业,或用以鼓励残疾人创业的奖励金。残联可以通过协会的形式开展互助活动,以激励残疾人创业。

总而言之,要改善残疾人就业的现状,需要的我们的残疾人士能够正视自身的缺陷,跨过自己心中的那道障碍,建立自尊心、自信心,积极投身社会生活中,开始新的人生旅途。我们的政府要担当起残疾人就业的主要责任,建立并落实保护残疾人就业权利的政策,加强能力建设, 建立教育和培训制度。我们的社会应该以一种宽容的心态接纳他们,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摒弃社会排斥,歧视,营造和谐社会氛围,建设先进的道德文化及营造残疾人就业的支持环境,树立

残疾人就业 第六篇_残疾人就业援助月活动工作总结

仪陇县残疾人联合会

2012年“就业援助月”活动工作总结

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残联关于《开展2012年就业援助月活动的通知》要求,切实做好残疾人就业援助工作,切实帮助贫困残疾人尽早实现就业和稳定就业,全面落实残疾人就业扶持政策,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残疾人就业的良好氛围。我县在2011年12月15日至2012年1月15日期间开展了以“帮扶到人、岗位到手、政策到位、服务到家”为主题的就业援助活动。现将这次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部门密切配合,为就业援助活动提供保障

在接到市上通知后,我们立即组织职工学习,深刻领会通知精神。一是及时将通知精神向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进行了汇报,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明确提出了要将开展“2011年就业援助月”活动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关心人民群众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大事来抓。及时与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系,将残疾人纳入他们的就业援助、送岗位等活动中,切实帮助他们实现就业,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为残疾人就业创造良好环境;二是成立了县残联“2012年就业援助月”活动领导小组,由县残联理事长吴显贵同志任组长,副理事长郑秀莲同志任副组长,蔡明万、徐思菊、周晓华、王淑梅同志为成员的“就业援助月”活动领导小组;三是制定了“2012年就业援

【残疾人就业】

助月”活动工作实施方案下发到各乡(镇)残联,并要求结合各自的实际,开展好“2012年就业援助月”活动。

二、精心组织,确保各项就业援助措施得到落实

按照市上的部署和要求,积极配合我县劳动就业部门,重点开展了送政策、送技能、送服务、送温暖等残疾人就业援助活动。

(一)做好政策宣传。本次活动依托我县劳动就业部门,通过广播、电视、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大力宣传了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就业条例,使更多残疾人真正了解到从哪些部门得到何种帮助,如何得到帮助,可享受哪些残疾人优惠政策。各乡镇对所辖区域内的残疾人家庭进行了走访摸底,分别掌握和了解辖区内就业困难残疾人的基本情况。活动期间,累计走访残疾人家庭1240户。在送政策活动中,我们把落实特困残疾人免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作为工作重点,通过援助活动,为5000名贫困残疾人参保提供救助,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二)寻找就业岗位。及时开发岗位,安置残疾人员,督促街道、社区,积极协调有关方面,采取多种形式,掌握了大量用工信息,并通过公告栏、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向残疾人有针对性发布就业信息,向每一位有就业愿望的残疾人提供与其需求相符的就业信息。在活动期间,发布就业信息30余条,开发就业岗位30余个,安置残疾人就业31人。

(三)加强职业培训。我们坚持把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实现残疾人就业的“催化剂”来抓,对一些有就业愿望,愿意接

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残疾人,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分类进行了培训。对于有一技之长,能够进行自主创业的残疾人,我们还采取推荐小额贷款、做后续服务等方法,帮助他们自主创业、成功就业。

(四)送温暖。我们根据县委、县政府领导指示,结合春节期间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为特困残疾人员送去慰问金、棉被、年画等物品,走访慰问残疾人1700户。通过以上活动,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送到了每位残疾人的心中,确保这些困难残疾人家庭都能过上一个祥和愉快的春节。

三、改进作风,确保“就业援助月” 活动取得实效

良好的工作作风是“2012年就业援助月” 活动取得实效的保障。结合此次活动,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员台帐登记,努力做到了“三清”,即:对残疾人的技能水平清、就业动态清、生活状况清。并对生活特别困难的残疾人,实行跟踪服务。我们还切实树立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为残疾人多办实事,确保了就业援助活动落到实处。

通过此次残疾人“就业援助月”活动,我们帮助一部分就业困难的残疾人解决了就业问题,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关注和参与残疾人就业援助行动的良好氛围,为今后深入开展残疾人就业援助行动奠定了基础。但我们也认识到,残疾人就业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事关社会稳定和谐的大局,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开展“残疾人就业援助月” 活动是不能满足广大残疾人的迫

切愿望的。今后,我们要按照中央、省、市、县对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总体部署,认真贯彻上级部门的决策,经常性地开展残疾人就业援助活动,探索新路子,变“集中援助”为“常援助”,为更多残疾人提供“零距离”服务,送人到岗,送岗到人,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

疾人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不断推动我县残疾人就业和残二〇一二年 月 日

残疾人就业 第七篇_国家残疾人就业率数据

国家提供的就业率数据,残联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的数据以及残疾人的参与率,残疾人的参与度还是很低;笔者结合在阳光工坊的实习经历走进了残疾人家庭的真实生活。

1. 阳光工坊的基本情况;

2. 阳光工坊的两个个案;

3. 排斥现状

家庭排斥,亲友排斥,机构排斥,社区排斥

据2013年度中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检测报告的结果,截止2013年,劳动年龄段生活能够自理的城镇残疾人的就业比例为37.3%,农村为47.3%,与上一年度相比基本持平。然而城镇残疾人登记失业率为10.8%,比上一年度增长了1.6个百分点。未就业原因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城镇依次为丧失劳动能力(占29.4%)、离退休(占20.6%)、其他原因(占20.2%)。虽然没有确切的数据,但是笔者认为造成未就业的其他原因应该就是残疾人所遭受的社会排斥。另一方面,全国残疾人参与社会文化体育活动的参与率依然很低。截止2013年,全国残疾人经常参加社区文体活动的比例仅为8.2%,有34.9%的残疾人很少参加,而57%的残疾人则从不参加。由此可见,残疾人的社会参与度依然非常低。他们依然主要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内,被社会主流群体排斥在外。精神残疾人作为残疾人中一个更加特殊的群体,相较于肢体残疾人,他们面临着许多更为特殊的情况。虽然没有这方面的统计数据,但是笔者认为精神残疾人的社会参与度会更低。在本章中,笔者结合在阳光工坊的访谈经历来探讨精神残疾人的交往现状。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fw/462481/

推荐访问:残疾人招聘 残疾人就业条例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