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习报告 > 2015中国高校排名

2015中国高校排名

时间:2017-12-20   来源:实习报告   点击:

【www.gbppp.com--实习报告】

2015中国高校排名 第一篇_2015年中国大学排名300强

2015中国高校排名 第二篇_2015中国大学排行榜百强

2015中国大学排行榜百强

AA2014年12月29日11:50新浪教育83 条评论

2014年12月29日,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正式发布《2015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北京大学雄居2015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榜首,连续8年蝉联中国大学排行榜第一;清华大学位居第二,复旦大学名列第三,武汉大学位列第四,中国人民大学位居第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勇闯十强,名列第九;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首次纳入中国大学综合评价,位居第十。

-+

其中,山东有3所高校上榜。分别为:第21名山东大学、第52名中国海洋大学、第67名中国石油大学。

2015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

上一页1234下一页

国防科技大学跻身全国十强,中国科技大学入选中国顶尖大学,北京大学校友捐赠突破20亿

2014年12月29日,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正式发布《2015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报告公布了2015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中国一流大学 排行榜、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和中国大学最慷慨校友排行榜等榜单,这是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连续第13年发布中国大学排行榜。报告显示,北京 大学雄居2015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榜首,连续8年蝉联中国大学排行榜第一;清华大学位居第二,复旦大学名列第三,武汉大学位列第四,中国人民大学位 居第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勇闯十强,名列第九;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首次纳入中国大学综合评价,位居第十。

名列2015中国大学排行榜前二十的其他大学依次是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等。 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首席学术专家、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强调指出,由于2015中国大学排行榜评价指标及权重的调整,部分高校的排名位次发生波 动;从各高校的综合排名得分可以看出,第三至第八名高校竞争较为激烈,但得分差距较小;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名次回落跌出前十强,分列第十一和第十四名;第三至第八名和第十二至第十六名高校竞争较为激烈,得分差距较小;山东大学、厦门大学则退出前二十强,值得关注的是同济大学勇闯2015中国大学排行榜20强,名列第十八位。

最值得关注的,全国高校累计接收校友捐赠总额突破120亿,3所大学跻身校友捐赠“十亿俱乐部”;北京大学校友最慷慨,累计捐赠母校金额高达 20.17亿,雄霸2015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榜首,清华大学获捐13.89亿名列第二,武汉大学获捐11.29亿,跃居全国前三强。

在最新公布2015中国一流大学排行榜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等6所中国研究型大学跻身2015中国顶尖大学,荣膺中国六星级大学美誉。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东南大学和天津大学等中国研究型大学入选2015中国一流大学名单;其中,重庆大学、东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等首次跻身中国一流大学,荣膺2015中国五星级大学美誉。

报告显示,最近25年来,北京大学校友黄怒波累计向母校捐赠10.24亿,雄居2015中国大学最慷慨校友排行榜榜首,创造中国大学校友个人捐 赠总额的最高纪录,勇夺“2015年中国大学最慷慨校友”称号。北京大学校友黄志源屈居第二,捐款6.39亿;段永平合计向母校中国人民大学和浙江大学捐 款4.47亿,名列第三;南京大学校友杨休捐4.12亿,位居第四;重庆大学校友唐立新捐3.52亿,名列第五;清华大学校友池宇峰、徐航、宋歌和方方等 合捐2.19亿元,位居第六;中国人民大学校友裘国根捐2.01亿,

名列第七;福州大学[微博]校友李机能捐2.00亿,位列第八;梁光伟合计向母校深圳大学和武汉大学捐款1.70亿,位居第九;清华大学校友赵伟国捐1.43亿,排名第十。

中国科技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跻身2015中国顶尖大学

报告指出,中国顶尖大学是中国最佳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学府,代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最高水平,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排头兵。在最新的 2015中国一流大学排行榜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等6所研究型大学跻身2015中 国顶尖大学,荣膺2015中国六星级大学美誉。北京体育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微博]、中央美术学院[微博]、北京电影学院[微博]和中央戏剧学院等入选2015中国顶尖特色专业型大学,荣膺2015中国六星级大学美誉。

重庆大学和东北大学等跻身2015中国一流大学

中国一流大学是目前中国办学水平一流、综合实力位居前列、人才贡献和科技贡献尤为突出、具有较高世界知名度的研究型和专业型大学, 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中坚力量。其中,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山 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等25所中国研究型大学跻身2015中国一流大学,荣膺中国五星级大学美誉。另外,外交学院、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等特色型高校入选2015中国一流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等36所高校入选2015中国研究型大学

研究型大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处于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水平的最佳标志,作为一个国家和区域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最新前沿科技研发的中心,承担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并为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责任和使命。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专家、厦门大学博士冯用军副教授强调,科研领先与校友杰出是判定研究型大学的两个核心标准。一所大学要办成研究型大学必须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必须拥有一支卓越的师资队伍并能:一、持续产出最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关键性技术发明创造;二、持续造就高层次的研究型人才和各行业领袖级人才,二者缺一不可。

报告显示,在2015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全国共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微博]、华南理工大学[微博]、湖南大学[微博]、兰州大学[微博]等36所大学入选2015年中国研究型大学名单。

连续6年独家发布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旨在弘扬中国校友捐赠文化

2015中国高校排名 第三篇_2015中国大学排行榜完整榜单汇总

2015中国大学排行榜完整榜单汇总

2014年12月29日,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正式发布《2015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报告公布了2015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中国一流大学排行榜、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和中国大学最慷慨校友排行榜等榜单,这是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连续第13年发布中国大学排行榜。报告显示,北京大学雄居2015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榜首,连续8年蝉联中国大学排行榜第一;清华大学位居第二,复旦大学名列第三,武汉大学位列第四,中国人民大学位居第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勇闯十强,名列第九;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首次纳入中国大学综合评价,位居第十。最值得关注的,全国高校累计接收校友捐赠总额突破120亿,3所大学跻身校友捐赠“十亿俱乐部”;北京大学校友最慷慨,累计捐赠母校金额高达20.17亿,雄霸2015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榜首,清华大学获捐13.89亿名列第二,武汉大学获捐11.29亿,跃居全国前三强。

在最新公布2015中国一流大学排行榜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等6所中国研究型大学跻身2015中国顶尖大学,荣膺中国六星级大学美誉。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东南大学和天津大学等中国研究型大学入选2015中国一流大学名单;其中,重庆大学、东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等首次跻身中国一流大学,荣膺2015中国五星级大学美誉。

报告显示,最近25年来,北京大学校友黄怒波累计向母校捐赠10.24亿,雄居2015中国大学最慷慨校友排行榜榜首,创造中国大学校友个人捐赠总额的最高纪录,勇夺“2015年中国大学最慷慨校友”称号。北京大学校友黄志源屈居第二,捐款6.39亿;段永平合计向母校中国人民大学和浙江大学捐款4.47亿,名列第三;南京大学校友杨休捐4.12亿,位居第四;重庆大学校友唐立新捐3.52亿,名列第五;清华大学校友池宇峰、徐航、宋歌和方方等合捐2.19亿元,位居第六;中国人民大学校友裘国根捐2.01亿,名列第七;福州大学校友李机能捐2.00亿,位列第八;梁光伟合计向母校深圳大学和武汉大学捐款1.70亿,位居第九;清华大学校友赵伟国捐1.43亿,排名第十。

持续25年从事中国大学评价研究,连续13年发布中国大学排行榜

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CUAA-Team of China University Evaluation)起源于1989年组建成立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高校研究比较课题组,是目前中国持续开展大学评价和创业创富研究时间最长的研究团队,至今已有25年历史,以国内品牌网站——中国校友会网(cuaa.net)为网络服务、数据支持和成果展示平台,重点开展中国大学评价、创业创富研究和高校发展咨询等专业工作,2003年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发布世界范围内唯一以“校友”、“质量”、“影响”为主题特色的大学排行榜,并率先发布首个覆盖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高校的“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行榜(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星级排名)”。 25年来,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推出了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国大学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中国大学学科专业评价报告和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等一大批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和学术影响。报告总负责人、艾瑞深研究团队总监赵德国指出,团队的研究成果结论

和数据被我国两岸四地教育部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专家学者、权威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等广泛转载、参考报道和正面引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排行榜已成为目前中国最具特色、最有公信力、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大学排行榜公益领导品牌,已成为每年上千万全国高考和研究生考试考生及家长填报志愿挑选大学、选择导师和学科专业的权威参考指南。

评价数据全部采用第三方权威机构数据,不采用缺乏公信力的自建数据库指标数据 25年来,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始终致力于大学评价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努力构建起既符合世界标准、国家政策导向、时代发展要求,又具中国特色、公开透明、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中国大学评价指标体系。2015中国大学排行榜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三级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影响三大指标构成,评价指标覆盖教学水平、培养质量(杰出校友)、杰出师资、学科建设、科研成果、科研项目、创新基地、办学层次、社会声誉和国际化水平等10大核心质量指标,涵盖的评价指标有200多项,确保评价结果体现的是中国大学的教学质量、学术水平、办学特色、社会影响。报告总负责人、艾瑞深研究团队总监赵德国指出,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中国大学排行榜是目前中国大学评价指标最为系统全面、评价思想与方法与世界接轨、涵盖大学核心职能评价、最具特色的大学排行榜。与国内外其他大学排行榜相比,拥有五大特色优势:

一、数据权威,确保公信:评价指标全部采用第三方权威机构数据,保证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公开透明、可重复验证、国家政策导向和国际发展趋势。与其他评价机构不同的是,不采用缺乏公信力、权威性和学界认可的自建数据库指标数据,规避了因采用“自建数据库”指标数据导致评价结果因人为操纵失去公信力、透明性、不可重复验证而引发广泛质疑的弊端。 二、思想先进,海纳百川:跨学科、跨领域组合的教授专家团队虚心听取和接受高等院校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不断将能持续反映大学办学成就的公开数据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保证了评价指导思想符合世界发展潮流、高等教育规律、大学评价标准和社会公认的教育评价常识,规避了外行评价内行、违背教育基本常识的弊端。

三、质量优先,与时俱进:不以“学生数量”和“新生入学分数”代替“毕业生质量”,从教学水平和毕业生质量两大方面考核大学教育教学质量,毕业生质量重点强调毕业生校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所取得的职业成就,引导高校回归“立德树人”的办学根本。

四、贡献导向,评价科学:不以“论文专利数量”代替“科研水平”和“学术水平”,科研评价重点强调学术成果的世界影响、学术水平、国家贡献与区域贡献,有利于引导高校科研成果更加注重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科技发展中的贡献与价值。

五、结果合理,求同存异:不重理轻文、不重学轻术、不重科研轻教学、不采用无法公正的同行评议或声誉调查,首倡大学分类分层分区分级评价,避免了对不同类型层次高校的人为硬性同质化归一失真排名,有效实现了教学与科研、文科与理科、不同类型人才评价指标并重,保证了各项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合理性和公正性,有利于引导高校科学定位合理分类错位发展办出特色。

首次将6所国防军事院校纳入中国大学综合评价,外语类院校不再参加综合排名 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首席学术专家、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指出,我国国防军事类院校为国防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鼓励和吸引更多优秀学子报考国防科技和军事医学

类院校,保家卫国献身国防,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今年首次将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和解放军理工大学等6所军事院校纳入中国大学综合评价,表现优异均进入全国百强。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由于受到客观条件限制,今年仍未纳入中国大学综合排名。由于办学定位不同,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外语类院校今后不再参与中国大学综合评价,仅参加更符合大学评价规律和社会常识、更能体现其办学特色和办学成就的中国大学星级排名。

北京大学连续8年蝉联中国大学排行榜冠军宝座,国防科技大学跻身全国十强 报告显示,北京大学雄居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5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榜首,连续8年蝉联中国大学排行榜冠军宝座。清华大学名列第二,复旦大学比去年上升1位,跃居第三;武汉大学上升1位,位居第四;中国人民大学攀升2个名次,名列第五;浙江大学与去年相同,名列第六;上海交通大学位列第七,下降4个名次;南京大学位居第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勇闯十强,名列第九;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首次纳入中国大学综合排名,位居第十位。

名列2015中国大学排行榜前二十的其他大学依次是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首席学术专家、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强调指出,由于2015中国大学排行榜评价指标及权重的调整,部分高校的排名位次发生波动;从各高校的综合排名得分可以看出,第三至第八名高校竞争较为激烈,但得分差距较小;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名次回落跌出前十强,分列第十一和第十四名;第三至第八名和第十二至第十六名高校竞争较为激烈,得分差距较小;山东大学、厦门大学则退出前二十强,值得关注的是同济大学勇闯2015中国大学排行榜20强,名列第十八位。

恢复设立教学水平评价指标,首次将国际化指标引入中国大学评价

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首席学术专家、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强调指出,今年对2015中国大学排行榜评价指标体系做了较大调整,恢复设立“教学水平”评价指标,旨在引导高校更加重视教育教学、创新创业教育和德育教育;引入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卓越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和大学生自强之星等教学指标;新增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教学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学者等师资指标。并将“综合声誉”指标调整为“社会影响”,新增高校录取提档线、国际化水平等指标,加大校友捐赠指标权重。在上述评价指标中,那些办学特色鲜明、教学水平高、教学质量好、立德树人有成效的最关爱学生大学,综合排名的名次均有所提升。

最值得关注的是,率先将国际化指标引入中国大学排行榜,在社会影响指标中增设国际影响力指标。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专家、上海交通大学邵传芳教授特别强调,今年特别将国际公认的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THEs)、英国QS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等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三大世界大学排行榜的权威评价结果等指标引入2015中国大学排行榜,旨在引导高校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在世界高等教育大舞台上同场竞技,以竞争求发展,以特色创一流,提升中国高校的国际化水平、跨国影响力和全球竞争力。【2015中国高校排名】

2015中国高校排名 第四篇_武书连2015中国1056所大学各学科排行榜

武书连2015中国1056所大学各学科排行榜【2015中国高校排名】

教育部2012年9月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将1998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11个学科门类(不含军事学)、71个学科类、258个专业,扩充到12个学科门类(不含军事学)、92个专业类、506个专业。不过,教育部并没有同时公布各大学专业总目录。故2015中国大学各学科门类排行榜涉及的学科门类,仅限教育部过去公开的各大学设有目录内本科专业的学科门类。

以下是2015《中国大学评价》中全国734所普通高等学校12个学科门类等级排名,以及322所独立学院12个学科门类排行榜。表中的等级,指的是中国普通高校以创新能力为代表的各学科门类学术水平。

为了给考生和考生家长 填报高考 志愿提供参考,中国统计出版社于2015年1月出版发行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组长武书连 的《挑大学 选专业--2015高考志愿填报指南》。该书从考生的角度观察大学,为考生和考生家长填报志愿提供参考。

中国统计出版社自2003年起,每年出版发行武书连主编的《挑大学 选专业—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和《挑大学 选专业—考研 择校指南》,至今已经连续13年。

1、科研综合实力前三名: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在由12个学科门类组成的科研综合实力排行榜中,共有15所大学获得A++级别。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获前三名。第4名至第15名依次是:上海交通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四川大学、中山大学 、武汉大学 、山东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南开大学 、吉林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2、自然科学前三名: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在由理学、工学、农学、医学4个学科门类组成自然科学实力排行榜中,共有14所大学获得A++级别。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获前三名。第4名至第14名依次是: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

3、理学前三名: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在理学实力排行榜中,共有13所大学获得A++级别。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前三名。第4名至第13名依次是: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 、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4、工学前三名: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在工学实力排行榜中,共有14所大学获得A++级别。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前三名。第4名至第14名依次是: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东南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同济大学 、山东大学。

5、农学前三名:中国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在农学实力排行榜中,共有5所大学获得A++级别。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前三名。第4名华中农业大学 ,第5名浙江大学。

6、医学前三名: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

在医学实力排行榜中,共有5所大学获得A++级别。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获前三名。第4名中山大学,第5名浙江大学。

7、社会科学前三名: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南京大学

在由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8个学科门类组成社会科学实力排行榜中,共有15所大学获得A++级别。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获前三名。第4名至第15名依次是:武汉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吉林大学。

8、哲学:只有两所大学获得哲学A++级别。第1名:中国人民大学,第2名:北京大学。

9、经济学前三名: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

【2015中国高校排名】

在经济学实力排行榜中,共有12所大学获得A++级别。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获前三名。第4名至第12名依次是: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武汉大学、中央财经大学 、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10、法学前三名: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

在法学实力排行榜中,共有11所大学获得A++级别。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获前三名。第4名至第10名依次是:中国政法大学 、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西南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中山大学。

11、教育学前三名: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西南大学

在教育学实力排行榜中,共有8所大学获得A++级别。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获前三名。第4名至第8名依次是:华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 。

12、文学前三名: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

【2015中国高校排名】

在文学实力排行榜中,共有14所大学获得A++级别。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获前三名。第4名至第14名依次是:中国人民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

13、历史学前三名: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

在历史学实力排行榜中,共有5所大学获得A++级别。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获前三名。第4名南京大学,第5名北京师范大学。

14、管理学前三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在管理学实力排行榜中,共有15所大学获得A++级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前三名。第4名至第15名依次是: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天津大学。

15、艺术学前三名:中央音乐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

在艺术学实力排行榜中,共有11所大学获得A++级别。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获前三名。第4名至第11名依次是: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大学。

武书连2015中国734所大学各学科排行榜

武书连2015中国1056所大学各学科排行榜

2015中国高校排名 第五篇_2015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

第1篇: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我们采用问卷的调查方式对我校学生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我们主要采取网络和走访教室、图书馆、宿舍和路边拦截的方式,发送调查问卷。团队合作为了顺利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同时也想帮助更广大的在校大学生了解当前和未来的就业形势!在采访对象中有刚迈入大学不久的大一新生10名,处在风华的大二学生23名,更有已经到了择业和继续深造的大三学生27名。能够全面地了解在校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的看法和了解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30年,在这期间大学生的数量更是突飞猛进。大学生也有过去的“天之骄子”成为今日的“无人问津”!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怎样才能让大学生更好的就业,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呢?带着这一问题和思考,同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我们进行了这一次调查并进行了准确统计和深入分析:

被调查的学生为我校大学生。我们采用自制的“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通过qq在线、深入宿舍、自习室、图书馆和路边拦截的方式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7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60份。有效问卷调查者主要来自机电专业、工业设计专业、外语专业、信息专业、经管专业和金融专业!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男女比例24:36、

从调查的数据看出,大学生未来就业形势严峻主要是由社会、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本身的工作能力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足和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严重不一致造成的。我们主要对这四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

我们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大学毕业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左右,那为什么还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呢?除了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外,主要是难在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在我们的调查中,无一人对当前形势乐观,60人之中只有2人认为当前形势还是较好,有9人占调查的15%认为还算正常的就业形势,而其他50人占总体的83%普遍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感到压力重重。现在大学生都普遍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在受访者中有仅有2人不了解、一人认为其不重要,而认为重要的占到调查的75%。在当前学的专业和工作不对口的情况下,大多数人还是觉得自己的专业是有前途的,其中认为很有前途的有12位,而认为自己专业较有前途的则达到36位,占所有调查者的80%,仅有6人认为本专业很没前途。可以看出大学教育还是相当重要的。由于竞争的加剧,大多数的学生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在问及毕业初的薪酬时,有31个人认为起初工资为1500元,14人认为应该为2500元,两部分加起来占总人数的75%,在物价日益增加的基础上,大学生要求这样的工资是不高的,可以看见竞争的大学生的影响。

第一,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还会不断有一些工人下岗或者失业,这批人的就业难度是非常大的。第二,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人数比较大。比如说大学生,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将达到495万人,这也是近几年来最高的。今年要求职的大学毕业生在600万人左右。第三,中国农村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要转移到城市里就业。基于这三条原因,做好就业工作,今年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当前社会普遍压迫大学生,尤其是刚毕业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他们的能力还只浮于理论上,社会经验不足,处事和办事能力不够,况且每年有那么多大学生,供大于求从而造成当前的局面。

二、学校对安排大学生就业方面指导不足

在我们受访的大学生中,只有5人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感到很满意,感到较满意的有24人,两者合计占48%,而感到不满意和很不满意达到52%,充分体现我们学校的就业指导还需加强,照顾到更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教育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们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

首先,根本的问题是,教育与生产相脱离。我国现在生产模式是“世界加工厂”,主要需要的是廉价劳动力的“血汗工人”和有经验的技工,是体力劳动者,而大学教育培养的是高价劳动力的脑力劳动者。所以,要说“头脑还缺乏市场经济意识”,那不是大学生,而是指责大学生的专家、学者和领导者自己。但这不是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应当是:中国不应该是大学生供过于求,需要降低大学生的价值体现,而是要尽快改变我国的生产模式,使大学生的价值能够充分体现;使中国能够自主创新,发展生产。党中央一再强调发展自主创新经济,但大学生就业难却成了问题,这种情况说明发展自主创新经济还没有落到实处,还是停留在文件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大学生就业的实际,可以检验党的发展方针。

第二,重要的问题是,教育之本是育人。教育产业化要“正义”,说法可以不改,但含义要矫正:教育产业化是为社会生产人才。那种为学校、校董和一些教授生产利润,应该叫做“教育资本化”;现在许多学校名曰“产业化”,实质资本化。而社会培训机构被“产业化”人士评为资本化,是为自己谋利益,却为市场化人才做出了具大贡献。像我们最熟悉的北大青鸟教育就可以称得上IT教育航母。教育改革要拨乱反正,要改变对学校乱扩大升级,对学生“广种薄收”的状况;要学习培训机构,根据社会发展的进程需要,决定学校培育人才的结构,各专业的高、中、低人才要有比例。

第三是观念问题。中国是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因此,中国的教育应当是“公有制为主体”,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教育不应该是个人的投资,而应当是社会对发展的投入,是一种社会积累。教育费用应当由国家、社会承担,从物质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为祖国、为社会“回报”而学习的思想观念。教育费用由国家、社会承担之后,还缩小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劳动力的生产价值的个人差别。这不仅有现实的意义,而且有很深远的意义。

三、大学生自身素质因素

在谈到毕业后的打算后的打算后,50%多的人都是把考研放在首位,其次是找工作创业等,从中可以看到很多大学生是害怕面对社会竞争的,采取考研是为了更晚一点面对竞争,也是对自己以后能找个更好的工作。在问及到,毕业后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时,有15个人认为兴趣是最重要的因素,占总人数的25%,而更多的人选择最要的因素是“个人发展空间的重要性”,占总人数的61%,而其他因素则被大学生看轻。在大学生考虑工作的地方时,20个人选择留在大学所在地,10人则选择回家

乡,38人则是主张去发达城市闯一番,而对于岗位过剩的西部地区则只有2人选择。在大学生所重视的素质中面试技巧和计算机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占50%左右,而专业能力差而被普遍的看低,究其原因是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是专业不对口的结果。大学生就业难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大学生自身准备不足造成的,在受访者中,有相当一般分的大三学生对所要去的企业竟然一点也不了解,占总人数的33%。调查中他们普遍感到经验不足是造成他们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因素,约占50%。除了这些方面,我们大学生还存在以下问题:

(1)、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

(2)、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

(3)、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同时,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据中新网报导造成本科学就业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目前本科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状态。

(4)、求职途径把握不准。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

四、用人单位误区

(1)、过分关注文凭。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选人学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或人才浪费,比如有些单位招聘计算机软件研究生仅用于本单位的打字等简单文字处理。现实工作中有些人的能力与文凭并不能直接划等号,不少本科或大专学生的业务能力不比研究生业务能力差。

(2)、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3)、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

(4)、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

就是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太乐观。

在我们的调查中,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并在大学生之中形成了一种“谈就业色变”的状况。但是从另一方面,大学生对自己和就业形势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认识和认真思考,这对他们以后他们的努力方向和激励都是很好的。总之,大学生就业形势已清楚的摆放在面前,学校、社会和大学生们应该找到合作点,达到共赢。

1、学生应努力提升综合素质。

(1)、注重专业学习。专业强、基础实、理论深、技能佳,是每个用人单位渴望的人才标准。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注重加强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苦练内功,提升素质,培养能力,掌握技巧,为顺利就业打基础、创条件、做准备。

(2)、加强实践锻炼。从进入大学起就要有意识的进行就业规划,通过各种途径寻求实践机会,为将来的就业竞争增加砝码。要在加强专业学习的基础上,重视校内和校外的社会活动,这些活动特别是社会兼职可以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加强实践学习,熟悉工作流程,丰富社会经验,拓宽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进行能力锻炼、施展个人才华的重要舞台。

(3)、调整就业心态。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直面压力和挑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特别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的转型和转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变社会的情况下,要逐步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社会的要求。改变过去那种“一步到位”的就业心理,放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旧知识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务员当成“救命稻草”(毕竟能如愿的只是极少数),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健康观念,先争取工作岗位,为社会和家庭“减负”,再在工作中磨练自己,寻找机会进行突破。

(4)、还应在大学时全面关注社会动态,早早做好职业规划,并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奋斗。同时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适当的做些兼职工作,增加对社会的认识和经验的积累。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全面掌握知识,以便在各行各业都能够快速接手工作。同时大学生们也应避重就轻,不要总涌往发达城市,西部地区更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抱负和才能,而且薪酬待遇普遍高于东部,为西部发展做出贡献。

2、单位:切实纠正用人偏见。

用人单位一方面要与学校加强互动交流,多了解学校里各专业的特色,还可以借鉴大学生见习制度的思路,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寒暑假实习基地,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也有助于企业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进一步转变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切实纠正用人选材的偏见。一个单位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从我们的调查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充满激情、有闯劲,富有创新精神,而且理论功底扎实,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对他们适当加以培训,一定能为企业带来更好更长远的发展。所以,企业不能只图眼前的短期利益,过分看重工作经验,而要有长远的人才战略眼光,要改变唯经验论、唯文凭论的做法,还要纠正性别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见,切实做到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首先,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竞相成才。

其次,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第三,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

3、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对策

(1)、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积极培养大学生知识和能力,培养具有不断追求真理、追求科学精神,能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以上的综合素质优秀的大学生。

(2)、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现有科类结构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能完全适应,必须适时调整。

(3)、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建立以服务为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并能独立开展工作,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指导服务,培训服务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为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掌握竞争技巧,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4)、学校应该实行积极的大学生安排就业政策,不仅在未来的发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调节上面,减轻大学生的就业焦虑心理。同时老师们应该对学生们加强教育,并进行积极暗示,多增加学生们的锻炼机会(别出现面试事心里紧张表达不清等情况)。

4、社会及政府其他对策——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还须政府社会共同努力。

政府社会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判断。政府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

第2篇: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2015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5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15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15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真正原因

1、供过于求

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从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

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

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的财务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2、缺乏胜任力

现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很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

企业是非常现实经济实体,需要的人就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而纸上谈兵的大学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绩效,还要搭上老员工给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现在很多企业都停止了招聘新员工,尤其是大学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实力的公司进行的优中选优的战略性人才储备;而有些有实力的公司,在进行人才的战略性调整,希望通过现在的经济危机带来的变化,招募和储备一批中高端人才和优秀的技术骨干,从而迎接经济危机过去后的新的发展。

由此可见,一些企业认为经济危机也是转机,在这个转机的过程中,良莠不齐的企业进行了自然而然的优胜劣汰,使得企业乃至整个行业以后的发展会更加规范。而大学生没能在这一转机中受到青睐,其根本原因是大学生毕业后,不具备相关工作的胜任力。

二、大学生就业难带来的影响

1、负面影响

首先是大学生本人,原本以为考上大学就是天之骄子,原本以为大学毕业可以养活自己,原本以为找个好工作赚钱可以孝敬父母;没想到考上大学后是“天之棋子”(自己的命运任天摆布),没想到毕业后还没上岗就已下岗,没想到本应自力更生却还要父母牵肠挂肚,这些对大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不可谓不大。

其次是对大学生家庭的影响,本来大学期间就花了很多钱,大学毕业后还得为孩子承担一定的经济压力,更主要的是看到孩子找不到工作给孩子带来的精神压力。家长真想把这些压力都揽到自己身上,既着急又没有办法,有些家长甚至希望孩子有点事干就行,哪怕一分钱不挣也行。

再次是社会压力,有那么多人不能就业本身就是非常大的社会问题,而且还有可能变成更多的其他社会问题。

2、正面影响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对教育的反思也愈发深刻,政府、高校、企业也都在自己的范围内进行着自己的思考。

政府从财政上予以支持,虽然有些措施是短期的,有些效果是表面的,但毕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问题,政府还应该在教育改革上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更有效的投入。

学校也在积极寻找教育改革途径,虽然每个学校都在做着虚假的就业率统计和报告,但是有些学校有些院系的教育探索已经在几年前就开始了,比如有些学校的计算机院系几年前就成立了实验室,引进了实训的教学模式,现在又在积极探讨本身引进企业的教育产品和模式,应该说这些学校已经开始思考教育本身的问题、解决途径和自身的价值了。

企业首要考虑的不是教育问题,却间接地促进了教育的改革和对教育本身的思考和探索。企业一开始考虑的是如何能获取更多更好的能快速胜任工作的人,于是一些企业在相关的高校建立了定制培养班,按照自己企业的要求和实践培养大学生,然后招募其到本企业工作。而一些培训公司也应运而生,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训练后的大学生相对会更快地胜任工作。有些民营教育机构更是集合这两种方式,直接模拟企业的技能环境,请企业的人来授课。这些企业和相关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而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各种各样的教育形式及补充教育形式的优劣势凸显出来,这对教育本身的思考和探索无疑是一件好事。

三、大学生就业难如何解决

很多培训机构认为09年将是就业培训的又一个转机,毫无疑问,对于找不着工作的大学生,培训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很多机构还承诺负责就业。但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是,就业形势不好的情况下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fw/403003/

推荐访问:美国高校排名2015 陕西高校排名2015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