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主持词大全 > 六字大明咒源自龙树菩萨还是释迦摩尼

六字大明咒源自龙树菩萨还是释迦摩尼

时间:2017-07-19   来源:主持词大全   点击:

【www.gbppp.com--主持词大全】

六字大明咒源自龙树菩萨还是释迦摩尼(一):六字大明咒与密宗的关系

六字大明咒与密宗的关系

黄高正2009.3.31

前言

太老师 南公怀瑾先生三十年前亲传吾师 张尚德教授密法:「六字大明咒」。

太老师二十多年前离台,嘱张教授传准提法,张教授以不具各种因缘,故未传授。好多年前,北京汤一介教授宴请张尚德教授,宴席上有大老希张师在北京主持禅七,张师亦未答话。这几年来,张师身体不适,且年近八十,乃特于今年(二00九年)新春在达摩书院公开传布南公怀瑾先生所传授之密法公案。张师认为:「真法无密,密本无法。」之所以公开传授此密法,盖其自认在人世岁月无多也。

高正既略悉此一公案深意,乃不揣冒昧,将所知六字大明咒奥义,略述如下。

密法的基本观念

密宗发源于印度,是佛教的一支,强调「心物一元」,与禅宗的「明心见性」有异曲同工之妙。由于众生天性多执着,故密宗巧立种种方便,如观想、持咒、结印等仪轨,接引不同根器之人,最后同归般若自性。

密法中有很多咒语,如〈楞严咒〉、〈大悲咒〉、〈心经咒〉等。若论流传之深广,摄受之殊胜,〈六字大明咒〉当属咒中第一。本文将对六字大明咒的源流,意义、功德、修法与感应做完整的分析。要紧的是,修密法若无法与空性智慧相应,则反成牢不可破的执着,此所以世尊教诫:「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六字大明咒传入中土

六字大明咒出自于《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由梵僧天息灾传入中土。此经第四卷中,两次出现六字大明咒。其实,宋朝时还另外有一个六字大明咒,出自施护翻译的《佛说圣六字大明王陀罗尼经》及《圣六字增寿大明陀罗尼经》。两者读法截然不同,当时都没受到重视,后来为何前者比后者更广为人知呢?

原因是:在《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中,释迦牟尼佛对除盖障菩萨习得六字大明咒表示肯定后,立即出现七十七俱胝(俱胝 = 107)如来同说准提咒,接着又有无数百千万俱胝那由他(那由他 = 1028)菩萨,合念六字大明咒。由于准提信仰在唐朝时已经流行,所以提倡准提信仰者,便依据本经,把六字大明咒当作是修准提法时的一个附属咒语来修持。比如在大辽国道宗天佑皇帝时,有道法师着《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收入「唵(or嗡)嘛呢叭咪吽」,便是其中一例。虽然如此,六字大明咒在宋辽时期,并未受到太大的重视。

六字大明咒传入西藏

如今六字大明咒成为全世界流传最广的咒语,此咒除印度文、中文和藏文外,还被翻译成英文、蒙古文、韩文、日文、越南文、斯里兰卡文和尼泊尔文等等。这要归功于西藏密宗的兴盛与元朝蒙古帝国疆域的广阔。

西藏人持诵六字大明咒,至少比汉人早了三百多年,六字大明咒在西藏的广泛传诵,公认始于松赞干布,就是娶大唐文成公主为妻的那位吐蕃国王。松赞干布不仅大力宣扬六字大明咒,并下令将数千部梵文经典翻译成藏文。西藏第一部系统阐述六字大明咒的藏文专著《嘛呢全集》(成书于七世纪),就传为松赞干布所著。而前面提到的《大乘庄严宝王经》藏文译本,据说也是松赞干布与其大臣合译的。后来他的孙子赤松德贞王自印度迎请莲花生大士入藏,正式开启了藏密的传授。从此六字大明咒在西藏生根,成为

每个藏人生活的一部份。当成吉思汗进兵西藏时,接受萨迦派(藏密花教)喇嘛的归顺,后来忽必烈又尊萨迦派教主八思巴为大元帝师,所以蒙古人开始信奉喇嘛教,陆陆续续由西藏引入许多佛像和经典。六字大明咒便随之传入蒙古,再由蒙古帝国带到欧洲去,成为地球上流传最广的咒语。

成书于1388年的《西藏王统记》第四章“圣观世音菩萨自莲花中化生,宣讲六字真言功德”,记载了六字大明咒传至藏地的远因。该书第八章记载,公元四世纪,拉托托日聂协执掌吐蕃王政时(《新唐书》称他为佗土度),天上降下《大乘庄严宝王经》、六字大明咒、《诸佛菩萨名称经》、黄金宝塔、十一面观音陀罗尼咒印模等宝物,伴同日光降放王宫顶首。并从空中授记云:「汝五世后,将出一王,能了斯义。」此处所预言的拉托托日聂协之后五世指的便是前面提到的松赞干布。

按汉藏两地的传译,六字大明咒是四臂白观音的心咒,西藏还另有四臂红观音的传承,此四臂红观音法,据说是由莲花生大士传至西藏。

达摩书院六字大明咒的传承

密法十分重视传承,达摩书院创办人 张公尚德教授四十八岁悟道后,依止南公怀瑾先生六年,日夜受教,尽得其禅密心要,并蒙南公怀瑾先生通体放光,秘传六字大明咒之要诀。张公尚德教授沉潜三十年,见时机成熟,融合禅宗与密宗心法,于民国九十八年正式对外广传此密法。

南公怀瑾先生过去曾亲自依止白教贡噶呼图克图、花教根桑活佛、内蒙古章嘉活佛、黄教的东本格西、阿旺堪布等密宗上师学习密法,获「金刚阿阇黎灌顶」,取得金刚阿阇黎的资格。特别是贡噶呼图克图还在成都古剎大慈寺,专为 南公怀瑾先生传授显密大小戒律,并亲书藏文传法传戒证书给 南公怀瑾先生。 南公曾赋诗忆此因缘:「曾记雪山拜座前,破颜授我秘玄篇。三玄椎击无言说,五乘提撕有别传。衣钵蓉城留梦影,花钿滇海染尘缘。临行俯耳叮咛语,负荷艰难子自怜。」

四臂观音仪轨是贡噶呼图克图传授的无上密法之一,必须先完成共同加行与白教不共四加行(归依发心、净障、资粮、上师相应)后才能修学。

六字大明咒的功德

六字大明咒的功德详见于《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共四卷,篇幅之长是其它密咒无法相比的。经文一开始,观世音菩萨入大阿鼻地狱出大光明,故引起世尊宣说六字大明咒的因缘。佛对除盖障菩萨说,从前佛为求得“唵嘛呢叭咪吽”六字大明咒,于无量世间供养千万俱胝如来,尚未求得,后因承事供养胜莲如来方才得到,而胜莲如来亦由承事供养无量如来方得此法。兹略举佛说此咒功德如下:

1.此六字大明陀罗尼,是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微妙本心,若有知是微妙本心,即知解脱。

2. 善男子汝能得如是如意摩尼之宝。汝七代种族皆当得其解脱。善男子彼持明人于其腹中所有诸虫当得不退转菩萨之位。

3.如是之人得具六波罗蜜多圆满功德,是人得天转轮灌顶,是人于其口中所出之气触他人身,所触之人发起慈心,离诸瞋毒,当得不退转菩萨,速疾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4.若此戴持之人,以手触于余人之身,蒙所触者,是人速得菩萨之位。

5.如是受持六字大明咒之人,永不受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而得不可思议相应念诵。

6. 莲华上如来言:善男子,若有念此六字大明陀罗尼一遍,所获功德,而我不能数其数量。

西藏《一百零八名号经》中说:「若诵‘唵嘛呢叭弥吽’者,不堕三恶趣,„„忆知宿世,命终时往生极乐刹土。」

西藏《六字大明咒经》中说:「若诵、若作意‘唵嘛呢叭咪吽’之明咒,能避免一切疾病之损害,并能从中获得解脱,清净一切业障,获得长寿,且受用财富增上。」

西藏《自在轮经》云:「若每日念诵一千八百遍 六字大明咒者,清净一切罪业及障碍,并从病、魔等违缘中解脱。」

另外,大力提倡六字大明咒的藏王松赞干布,在他的《嘛呢全集》中详细宣说持诵六字明咒之功德,举例如下:

「若持诵六字大明咒,能清净六道业障,并遣除其痛苦。唵字,能清净天之业障,并遣除其死堕苦;嘛字,能清净非天之业障,并遣除其战斗苦;呢字,能清净人之 业障,并遣除其生老病死苦;叭字,能清净旁生之业障,并遣除其役使苦;咪字,能清净饿鬼之业障,并遣除其饥渴苦;吽字,能清净地狱之业障,并遣除其寒热苦。

若持诵六字大明咒,能关闭转生六趣之门,唵字,能消除傲慢心所引转生天趣之业力,关闭转生天趣之门;嘛字,能消除嫉妒心所引转生非天之业力,关闭转生非天之门;呢字,能消除贪心所引转生人趣之业力,关闭转生人趣之门;叭字,能消除痴心所引转生旁生之业力,关闭转生旁生之门;咪字,能消除吝啬心所引转生饿鬼之业力,关闭转生饿鬼之门;吽字,能消除嗔心所引转生地狱之业力,关闭转生地狱之门。

再者,如菩萨行可以归纳为六度,若诵此六字大明咒则能圆满六度,唵字圆满布施度;嘛字圆满持戒度;呢字,圆满忍辱度;叭字,圆满精进度;咪字,圆满禅定度;吽字,圆满般若度。

再者,若持诵此六字大明咒王,能将五毒、烦恼、分别念,寂灭于法界,而现前五智慧。唵字,能现前法界智;嘛字,能现前大圆镜智;呢字,能现前平等性智;叭字,能现前各别自证智;咪字,能现前成所作智;吽字,能现前俱生智;如是六种智慧不必寻找而自然现前。」

六字大明咒的本尊---四臂观音

此咒是四臂观音的心咒,用以加持六道。四臂观音为观世音菩萨的应化身之一,身着绸缎及缨络,其身皎白如月,代表清净无瑕的身口意。中间两手合掌当胸并持摩尼宝珠、后两臂高举至肩,右后手持水晶念珠,代表无止尽的救渡众生出离轮回、左手持莲花,代表净化一切烦恼。四臂另代表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左肩的鹿皮表慈悲纯正的心,头顶上的五方佛冠代表五方的智慧;双跏趺座代表甚深禅定的境界。四臂观音坐在莲花月轮上,象征清净圆明。全身散发五彩光芒,明朗照耀十方。

六字大明咒的意义

六字大明咒,具有不可思议作用,其发音随着各地语言不同而有些微差距,在所难免,现将其梵文字母与发音及藏文字母与发音列于下表供参考,虽然咒音不全相同,只要专心持诵便有大利益。六字大明咒含义深广,本节将略述其义,详细内容可参考南公怀瑾先生的《观音菩萨与观音法门》以及道家《性命圭旨》等书,有深入诠释。

根据经典的记载,各字的涵义如下:

「唵(嗡)」字代表身、口、意三者至心皈依佛,并得一切如来灌顶。「入唵字门解一切法厚平等性不可得故。」见《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卷14》。是指诸法平等性也是了不可得

「嘛」字为华严字母第十七个字,表示「入大迅疾众峰般若波罗蜜门。悟一切法我所执性不可得故。」见《八十华严卷七十六》及《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十二字观门》。而「嘛呢」二字在古梵文表示摩尼宝珠,或表示「寂默无生」。。现在印度的官方语Hindi仍保有这一词汇,以印度的天城体文字(Devanagari)可写为「」,也是指宝石。

「叭」字为华严字母第三个字,表示「入法界际般若波罗蜜门。悟一切法胜义谛不可得故。」见《八十华严卷七十六》及《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十二字观门》。

「咪」字为「一切法无动。由知一切法无动故。即证摩诃般若波罗蜜。」见《仁王般若陀罗尼释》。「叭咪」二字在古梵文表示莲花。现在印度的官方语Hindi仍保有这一单词,以印度的天城体文字可写为「」,也是指莲花。

「吽」字为「金刚三昧耶心。」见《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能破除一切障碍。

总而言之,六字大明咒每一个字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微妙本心,全咒代表着对观音菩萨无尽的赞颂。持咒时心念专一,返闻咒音,心念广同法界,法界同一音声,心念与咒音合一即空即有,即有即空。而那个不在空也不在有的,即是身心之密。能够超越种种烦恼,免除六道轮回。

六字大明咒的修法

一切密法的目的是要证到「心物一元」,而「心物一元」之初步需先达到「三密相应」,三密即是身密、口密、意密。三密相应,三业才能清净。

一、身密

六字大明咒乃以观世音菩萨为本尊。故上座时,结莲华部三昧耶印。双手虚心合掌,将二大拇指、二小指的指头相拄,中间六指徐徐分开,形如莲花开放。

另外,道教修六字大明咒时,手印结法男女不同,男性左手中指尖与拇指尖相触,余指伸直;右手食指尖与拇指尖相触,余指伸直。女性反之。此手印虽非密宗所传,但足见六字大明咒之深入人心,跨越宗派。故图示如下,以供参考。

男性左手 男性右手

女性左手

二、口密 女性右手

六字大明咒是由普贤王如来根本咒「唵、阿、吽」演变而来,中间的「阿」字衍化为嘛、呢、叭、咪四字,从而成为六字大明咒,唵为头部音,可通顶轮:嘛通喉轮:呢通心轮:叭通脐轮:咪通生殖轮:吽通海底轮。念咒时,真气自然流转,由眉间轮,然后到喉轮、心轮、脐轮、生殖轮、海底轮,自行震动依中脉而存的各个脉轮,因此出声念六字大明咒可打通中脉。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金刚念诵。

金刚念诵是藏密重要法门之一,以金刚念诵法诵持六字大明咒,就有六道光芒能把六道轮回的黑暗化为大光明。 南太老师怀瑾先生开示:「金刚念诵就是一口气一口气唇齿不动的念,一身百千万个细胞都在动,都在念,身心全投进去。」(见《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老古出版社)

张公 尚德教授另有「无相念咒」大法开示:「念咒时,不在有、不在空、不在也不在,归到自己本来自性清净,一无所想,一无所愿,身心皆亡。真的信佛,一念六字大明咒,马上就和所有佛菩萨在一起了。一旦临命终时,四大分离,痛苦不堪,更要抓住六字大明咒,超越痛苦和烦恼,这就是涅盘。」

《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中说「持诵之时,有九十九殑伽河沙数如来集会。复有如微尘数菩萨集会。复有三十二天天子众亦皆集会。复有四大天王而于四方为其卫护。」实际上,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一切微尘都在六字大明咒中,由是法界全体皆融入六字大明咒的光明。因此,念咒时能做到声虽断而音不

六字大明咒源自龙树菩萨还是释迦摩尼(二):龙树菩萨对离淫欲的一段精妙开示

龙树菩萨对离淫欲的一段精妙开示

在佛陀的僧团中曾发生一件事——有一位好乐佛法的年轻比丘,原本对佛法很精进,很用功追求真理,心境也常在静定之中。但是,人的心念有时却像海浪一样,遇到强风就兴起狂涛大浪。

有一天,他出去托钵,走到城里时,看到一群穿着很艳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人。当他的眼睛扫视过这群女人时,被一位身材、面貌、穿着都很美丽的少女吸引住了,这位比丘顿时被色欲摄住,一直注视着那群嘻笑的女人,直到她们走远了。

从此他的意识中常常有那位少女的倩影浮现,那群艳丽美女的影像也一直在他的脑海中重现。

他日思夜暮,以致日常生活失去正常的作息,他食不知味、辗转难眠、仪容不修,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他的同伴不忍心看他堕落,都关心地问:“你到底怎么了,为什么这么没精神呢?看你现在落魄邋遢成这样,和以前精进用功的样子实在判若两人,到底为什么?”经过很多人的关心探问,他才将心事说出来:“我很惭愧,因为我的眼根被色所迷,那色相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无法消除,我很痛苦,也很懊恼啊!”

比丘们觉得他很可怜,但是他们无法辅导他,于是劝他去见佛陀。但是这位年轻的比丘说他不敢见佛陀,比丘们就半强迫地带他到佛陀面前。佛陀看到他肮脏邋遢的样子,就问比丘们:“发生了什么事?”

有一位比丘回答:“佛陀啊!他被色相所迷惑,现在心中充满了苦闷。”

佛陀很慈悲地问那位年轻的比丘:“你是不是如他们所说的被色所迷,因此心生苦闷呢?”

那位比丘抬起头,注视着佛陀,佛陀鼓励他说:“你尽管说吧!”

他看到佛陀的慈容,忍不住从内心发露忏悔、泪流满面。他说:“佛啊!确实是这样,我的眼根没守好、被女色吸引了,现在内心充满烦恼,觉得很不快乐。因为觉得自己很不清净,看到人就抬不起头,为何内心会有污秽的念头呢?我很忏悔,所以面对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自在。”

佛陀慈祥地说:“只要你懂得忏悔就能恢复清净,就像你现在流下的眼泪一样,可以把邪念完全洗清。你还年轻,定力还不是很坚固,难免有凡夫之欲。以前也有修行很久,已得五通、具有禅定的人,因为短暂散心而迷失;你才出家不久,凡夫之欲短暂的现前,这不算什么。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你要赶快面对现

实,整理好仪态、调整好心念,多亲近僧团的道侣,心里不要有挂碍就可以恢复以前无欲自在的日子了。”

年轻的比丘听到佛陀的教导,他想:佛陀说比他修行更久、功夫更深的人,有时也会遇到这种境界,何况他自己修行尚浅,所以就比较安心了。于是脑海中的那些形象忽然间随风飘散了,忏悔惭愧的眼泪,真的洗净了他心中的污点。烦恼扫除后,他抬头挺胸、露出和以前一样欢乐自在的笑容,他顶礼佛陀,也向同修们致谢感恩。他说:“我不再被色所迷了,我会好好顾守心念,稳住定力,希望从此可以净心向道。”

佛陀所教导的也就是“净心向道”,这是佛陀弟子中的一则公案,因为大家都是由凡夫地而入佛门,凡夫的习气谁能没有?只是有的人较少现前,有的人则长久无法排解,一直让外境困住心境。而学佛就是要学得境界现前时,能够明朗地透视它,心不被境所转,这才是真功夫。(证严法师讲述)【六字大明咒源自龙树菩萨还是释迦摩尼】

修行者最大的障碍——淫欲“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大佛顶首楞严经》【六字大明咒源自龙树菩萨还是释迦摩尼】

“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佛说四十二章经》

淫欲对一个修行者来说是一个最大的障碍。那么淫欲的本质又是什么呢?淫欲的本质可以分成两部分:

第一,对外表(即色)和声音(即声)的贪爱;

第二,对行淫之时感受(即受)的贪爱。下面让我们一一剖析。

当你寄身于一个男人的壳子里的时候,你会对女人的壳子起贪爱之心;同样,某一世当你寄身于一个女人的壳子的时候,你又会对男人的壳子起贪爱之心。

当你寄身于男人的壳子的时候,你不会对男人的壳子起贪爱之心,也不会对母狗的壳子起贪爱之心,母猪等等亦复如是。但是几十年后的下一世,当你寄身于一个公狗的壳子里的时候,你又只会对母狗的壳子起贪爱之心,而对女人的壳子没有一点兴趣。短短的几十年之间,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

这要从你是什么说起。你到底是个什么呢?现在所说的你,实际上就是你的第六识。而你的这个第六识又是怎么来的呢?它是从你出生那一刻起,色、声、香、味、触,这五尘,通过眼、耳、鼻、舌、身,这五根,投射而成眼、耳、鼻、舌、身,这五识,这五识又交错而成第六识。这个第六识就是现在你所认为是自己的你。

你出生之后,周围的人不停的告诉你,你是一个男的,于是就通过你的眼、耳,加入到你的第六识当中去,你也就自认为是一个男的。周围的人不停的告诉你,这个是女人,而且这个女人的面容是美丽的,这个女人的声音是悦耳的,是值得贪爱的;而那个女人的面容是丑陋的,那个女人的声音是讨厌的,是令人厌恶的。于是,你就通过你的眼睛、耳朵,将此信息不断的传递加入到第六识当中去,认为这个是美的,是好听的,是值得贪爱的,那个是丑的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fw/358662/

推荐访问:观世音菩萨六字大明咒 六字大明咒唱诵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