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习报告 > 如何写农村社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报告

如何写农村社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报告

时间:2017-06-03   来源:实习报告   点击:

【www.gbppp.com--实习报告】

如何写农村社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报告(一):中国农村老龄化问题的对策研究

中国农村老龄化问题下的居家养老对策研究

目录

摘要 .................................................. 2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2

(一)研究背景 ....................................... 2

(二)研究意义 ....................................... 3

二、相关研究综述 ...................................... 4

(一)居家养老的含义与界定 ........................... 4

(二)关于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背景研究 ............. 5

(三)关于开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现实依据研究 ......... 5

(四)关于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对策问题研究 .......... 6

三、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 6

(一)人口结构 ...................................... 6

(二)农村老年人的需求 .............................. 8

(三)中国当前的养老模式 ............................ 9

四、构建中国特色的农村居家养老体系 ...................... 9

(一)中国农村居家养老存在的问题 .................... 9

(二)居家养老是中国养老的发展方向 ................. 10

(三)中国居家养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 11

五、结语 ............................................. 12

参考文献 ............................................. 13

摘要: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相对于城市农村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城镇化等因素的影响,农村人口结构迅速老龄化,家庭结构日益核心化,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日益老化。同时,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对农村居民在家养老的传统观念,也不允许农村发展以机构养老为主的养老方式。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居家养老应运而生。

关键词:老龄化 居家养老 中国农村

21世纪是全球性人口老龄化的世纪,人口老龄化正在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重大人口问题。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面临更为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更快和老龄人口规模庞大。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老有所养的问题日益关注,农民的传统观念及家庭养老的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探索出一条顺应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社会养老新路子十分必要。农村居家养老模式正是在新形势下提出的一个养老模式,与传统的养老模式相比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老龄化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自2000年开是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60岁作为老龄化的标准,1990年中国老龄人口达1亿,2014年将达到2.04亿,2060年将达到3.04亿,2039年将高达4亿。按照世界银行2002年的统计数据,当年中国老龄人口占世界老龄人口总量的21.04%,老龄人口分别是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加拿大的2.54倍、4.03倍、6.52倍、9.34倍和22.68倍,等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六国之和。1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老龄人口规模大,人口老龄化速度快;国家未富人口先老,经济压力大;人口老龄化区域分布不均衡,地区差异较大;老龄化人口中高龄化速度加快。中国面临严峻的养老问题。

此外,中国的“少子化”趋势加剧了“未富先老”,使人口结构较难回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0~14岁人口为2.2亿,约占全国人口的16.6%。根据人口学统计标准,一个社会0~14岁人口占比15%~18%为“严重少1杨慧,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硕士论文]。石家庄:河北大学,2006

子化”,15%以内为“超少子化”。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劳动与人力资本研究室主任都阳表示,中国进入“严重少子化”阶段,“未富先老”的困局将给社会带来沉重的养老问题。2

由此可见,进入少子化、老龄化并存局面的中国正面临养老问题的巨大挑战。 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一种人文精神与价值理念,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追求的理想社会。古往今来,人们从不同角度提出“大同”社会的理想,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追求。社会和谐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追求的奋斗目标。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文章中,明确提出要处理好各种矛盾和社会关系;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就是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江泽民提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和主要内容。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等。其基本特征: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了全面部署。“十八七”报告明确指出:“社会建设和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

中国已经跨入人口老龄化国家的行列,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让老年安度晚年,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社会问题。和谐社会包括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在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中,最基础的是家庭和谐,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解决好老年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进老年群体和其他群体和谐相处,2

3来自新华网,《中国跨入“少子化”社会未富先老问题加剧》,2011年6月7日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7页

有利于家庭关系稳定和睦,关系到老年人能否幸福生活、安度晚年,是社会和谐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所以,随着老龄人口的大量增加,探讨和解决养老问题,既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迫切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之举。

(二)研究意义

1.居家养老是中国社会养老的发展方向。庞大的老年人群体主要靠退休金生活,或者靠家人实现保障,这已远远满足不了形式发展的需要:一是老人多、子女少,4个老人,2个孩子照顾,压力大;二是社会服务提供的家庭保姆和计时工虽可解决老年家庭服务的部分问题,但服务质量、稳定性无法保证;三是养老院数量有限,对急剧增加的老人来说杯水车薪且收费标准不一,管理不到位。

2.居家养老是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养老方式。与西方历史文化传统不同,在东方社会结构中,家庭构成社会生活的核心和基础,家庭为家庭成员提供包括养老、医疗、福利等全方位的保障功能。但是历史上不乏只因家庭成员病重或病逝导致家族日益破落衰败的事例。这类事件充分显示了家庭保障的脆弱性,而居家养老就能巧妙地将家庭和社会结合起来,既发挥家庭的优势,又弥补了家庭的缺陷,非常符合老人的恋家情怀,符合中国的国情。

3.居家养老是具有创意的就业形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出现了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压力巨大,这其中大龄失业人员,尤其是女失业下岗人员,就业更加困难。养老护理工作是具有创意的就业新形式,居家养老服务受到大龄下岗失业人员的欢迎,纷纷报名参加培训,争先恐后地上岗。做养老护理服务工作对大龄女下岗失业人员来说,是“扬长避短”。居家养老已成为新兴的“银发产业”,为失业人员开辟了新的就业机会,大大降低了就业成本。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一)居家养老的含义

居家养老,就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它是建立在个人、家庭、社区和国家基础之上的以国家制度、政策法规管理为保证,以居家养老为形式,以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利用社区服务网络资源与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将社区服务深入到老人家庭,为居家养老人提供各种类型的福利服务,是社区服务和家庭养老相结合的现代养老方式。居家养老模式中,劳务养老主要由社会承担,精神生活养老主要由家庭承担,物质方面的养老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承担。它既

不同于传统的家庭养老,与现存的社会养老也有所区别,这是一种将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有机结合的养老新模式。

(二)关于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背景

国内大部分学者都是从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的挑战以及农村社会化养老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等方面来研究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背景。杨爱兵认为我国在“未富先老”的状况下,要在农村完全实现养老社会化,国家财力难以负担。4钟建华、潘剑锋认为在我国现阶段,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已经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不仅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改变,特别是支撑农村家庭养老的以“孝”为核心的道德价值观念也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5王红珠认为随着大量的农村青壮年流入城市,农村出现了一大批空巢老人,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已日益弱化,加上农村社会资源又十分匮乏,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如何满足农村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已经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难题。6封彦霞、刘佳也持相同观点,他们也认为在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农村社会养老又难以在短时间实现的情况下,必须在其中寻找一种均衡与过度。7

(三)关于开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现实依据

部分学者认为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与成熟,在居家养老服务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队伍建设、服务质量评估等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可以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此外,陈雪英认为农村有发展志愿队伍的基础条件,农民朴实、热心,很看重邻里关系,一家有事百家帮,亲戚、朋友和邻里都可以是志愿者队伍的来源。8另外,还有学者从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现实需求方面进行研究。王碧红在厦门农村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农村老人也存在较高的养老服务需求,特别是在生活照料服务需求和医疗服务需求方面,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较高;其次老年

9人的养老服务需求还受诸如性别、教育程度、身体状况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赵

婧则通过对调查中的城乡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进行深入挖掘与研究,并结合人口微观仿真预测方法,预测到农村居家养老模式需求在50年内一直保持4

5杨爱兵,农村养老保障的问题及对策[J],党政干部学刊,2009(2):34-35 钟建华、潘剑锋,农村养老模式比较及中国农村养老之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9(4):58-61 6王红珠,宁波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与创新[J],三江论坛,2010(4):19-21

7封彦霞,关于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7):42-43

8陈雪英,农村多元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D],上海交通大学,2007(9):39

9王碧红,农村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的现实需求与体系建构研究[D],厦门大学,2009(4):23-26

如何写农村社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报告(二):关于人口老龄化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人口老龄化问题调查报告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中国也不例外。

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 %;2002年人口抽样调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已升至8.2%;2005年底全国百分之一的人口调查显示,我国老年人口达到10055万人,占总人口的7.7%。按照根据联合国制定的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即为老年型人口结构类型,这意味着我国已迈入老年型社会。

面对如此众多的老龄化人口,前段时间刚刚召开的党的十八次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做出的政府报告中曾指出:“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而中国社科院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老有所养”,无疑是迫在眉睫的民生议题。

我认为真正的老有所养要涵盖很多方面。除了老人拿养老金,还必须要“老有所医”,就是有医疗保障;要考虑到老年人精神生活,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事”,就是老人要有东西学,有事情做。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老有所养”的范围和深度也应该与之呼应。现在,让我们看看国外老人的退休生活吧!英国老人为了消除孤独和寂寞,他们喜欢开个咖啡馆、小饭馆,或当个企业顾问,办个公司。法国老人喜欢一些热闹的场合,乐于做一些社会公益事业,为了中小学生提供免费辅导。美国老人最大的乐趣是做力所能及,又有精神寄托的社区义工。另外他们不改往日冒险的精神,外出探险,周游世界。当然,你可能会说我们的国家还处在发展中,不可能和那些发达国家相比,但我们确确实实应该借鉴国外对待老人的政策,多多关心老年人的生活! 纵观中国整个国家的老人生活,我想,作为老人,最关注的便是退休养老金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退休人员增多,在缴费人员不变或略微减少的情况下出现时,社保的当期养老金就会出现问题。这时有两个途径可以补贴,一是拿原来的养老金的节余填补。据有关部门统计,到2028年、2029年我们会有一千多个亿的节余可供补贴。第二就是说政府补贴。所以我觉得不用太担心这个问题。我倒是不担心我们老了以后没有养老金的保障。因为我们的政府维系着群众,我相信,这么重大的民生问题政府一定会解决的。未来要解决养老金缺口的问题,

有很多种方法。比如,提高缴费率、延迟退休、扩大社保覆盖面、加强单位征缴、基金委托投资运营等几个方面来解决。

虽然国家正在加紧城乡统筹设计。许多地方已经提出了城乡低保救助,将城乡一体化,但现如今城乡的社会福利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首先,农村社保与城市社保是两个不同的体系。其次,近十年来,农村的社会保障发展得非常迅速。从社会救助到推广、发展,到后来的新农合,再到现在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但是,农村的社会福利与城市相比差距比较大。农村养老的标准比城市的低很多。城市的低保救助假如是300元的话,农村的肯定在150元以下。

养老服务这项事业,随着社会发展、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需求和供给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如果抓养老服务工作能够像抓计划生育、抓教育这样的力度,一定会有更好的成效。目前来讲,制约养老服务工作发展的问题,一是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保障问题,二是公共财政投入还需要切实加大,三是养老服务队伍建设。现在养老服务人才短缺,养老服务事业需要吸引更多有专业技能、有一定文化程度的青年群体参与。要改善从业人员的实际待遇、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加大对他们的专业的培训。在目前的养老服务行业,社工的参与是一支生力军,其中许多人才接受过高等教育——广州就有7所高校有社会工作的专业,他们的参与提升了养老服务工作水平,专业化、个性化、人性化地把社会工作的理念、手段、方法运用到为老年人服务。

我觉得社会保障体系应该有两个系统,一个是服务系统,一个是资金系统。我们城市里的老年人,他虽然有退休金,但退休金并不能保证他有一个非常开心、快乐、满意的生活状态。所以,养老服务应该要积极发展。那么如何来发展?我认为一个是走社会化的发展道路,鼓励民办养老院,鼓励社区养老,鼓励居家养老。发挥传统的力量、家庭的力量、社区的功能、市场力量参与的功能,使得我们服务的资金来源能够多样化。其次,我们国家也在做一个专业化的推进,我们国家每个城市每个区都有家庭服务中心,就是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向社会工作服务组织来购买。

现在生活质量提高了,老年人不愁吃、不愁穿,容易忽视和缺失的是情感的需要,这就要为他们多提供精神关爱和情感呵护。现在“空巢”家庭越来越多,子女做不到的,社区、街道要主动去留意,经常找老人拉拉家常、陪他们聊聊天,使他们的心灵不再寂寞。子女在外地打工的,要多劝导他们充分理解老人的感受,“常回家看看”。针对老年人的情绪变化比较大,心理问题比较多的实际,应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疏导服务,使他们保持健康的身心。此外,还要注意鼓励老年人老有所乐,组织他们参加诸如棋、牌、书画、球类、旅游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美好的精神乐园。有时儿孙一句宽慰的话语、一封平安的家书、一个温馨的电话、一件有意义的礼物,就会给老年人一个惊喜、一丝慰藉、一点温暖。

老龄社会不仅是人口类型转变的标志,也是社会、经济、科技、医疗卫

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体现。老年问题既是家庭问题更是目前的社会问题。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着自己的老年。除了物质上的关照外,老年人更需要的是感情上的关注。我们应该都来关心、爱护他们。社会对年轻人的道德培养和尊老教育方面还得重视,社会应该从各个方面来关爱老年人,理解老年人,重视老年人,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幸福愉快的晚年!

2011级思政 丛龙洋 201101111029

如何写农村社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报告(三):关于中国农村贫困老龄化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农村贫困老龄化问题的调查报告

作者:杨期勇 来源: 发布时间:2012年4月16日

I.引言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按照国际惯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7%时,标志着该地区或国家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1999年中国政府宣布正式进入老龄社会。而贫困老龄化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结构并不是依靠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导致的生活水平提高而进入老龄化社会,相反,却是依赖强制性的人口政策降低人口生育率和人口死亡率从而使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日趋增大。这是一种与西方发达国家完全不同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方式,我国只用了2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发达国家要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完成的人口年龄结构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过渡,这并不能正确反映我国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之间的关系。截至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总人口为130628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上升了0.67个百分点,而其中大概有8500万人生活在农村。[①]因此,贫困老龄化问题主要发生在人口众多的农村,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在世界上仅次于日本排列第二,农村人口的老龄化速度又是城镇居民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几倍。[②]人口老龄化,尤其是贫困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速度、国家政策制定等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同时,由于人口贫困老龄化产生的农村养老问题向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越来越紧迫的要求。老龄化问题,不仅仅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西方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使其成为制约各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球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达6.29亿,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一位60岁或60岁以上的老人。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全世界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一位60岁或60岁以上的老人,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接近20亿,超过14岁以下儿童人口的总数。到2150年,每3个人中就将有一位老人。[③]日本现有人口将近1.277亿,其中65岁以上的人占19.5%,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日本的退休年龄从65岁延迟到65岁以上,出现了职工超年龄负荷工作的现象,日本的老龄职工占总职工人数的7.4%,这使得这个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大国的养老保障资金吃紧。在法国,近年来虽然总人口数在不断上升,但人口老龄化趋势还是在不断加强。截止2004年1月1日,法国本土人口达6020万,如果加上海外领地和海外省的人口,法国人口总数超过了6200万,而75岁以上老人的比例约占人口总数8.7%,是1962年时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fw/345466/

推荐访问: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口老龄化问题论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