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习报告 > xx县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1500字左右

xx县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1500字左右

时间:2014-04-12   来源:实习报告   点击:

【www.gbppp.com--实习报告】

xx县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1500字左右(一):XX县政协关于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XX县政协关于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

调研报告

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新型城镇化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如何走好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子,是我县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政协年度工作安排,县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围绕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按照市委、市政府“一中心、四组团、五支撑”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逐步加大对城镇建设的投入,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城镇吸纳就业、聚集人口的能力不断增强。目前,我县县城建成区面积23平方公里,城镇人口30余万人,城镇化率达33.86%,全县城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1、城镇规划趋于精美。我县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城镇规划体系逐步完善。按照以人为本、生态宜居、产城兼容、持续发展的理念,县城拟规划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县城空间规模进一步扩大,空间结构趋向合理,已初步形成

了北部教育园区、中部商业居住区、西部专业园区、南部行政新区、东部产业集聚区的五大功能布局。与此同时,加快了中心镇控规和农村新型社区规划编制步伐,18个乡镇的总体规划进行了重新修编、评审和报批。

2、城市建设快速发展。近年来,通过实施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改造,初步形成了“六纵八横”城市路网格局,县城建成区面积由原来的14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23平方公里。新修整修道路34条,总里程65公里;完成了l00条小街小巷改造;新铺人行道28.46万平方米,新安装路灯l974盏,新植绿地l6.68万平方米,新建垃圾中转站l7个;实施了供水综合改造和天然气入户工程,新建了城市供水厂、天然气供气站等;新建污水处理中心和垃圾处理厂一座,新修整修排水管道l67.2公里;产业集聚建成区面积6.1平方公里,新修“五横四纵”的园区道路35公里,新建标准化厂房30万平米。综合服务区、11万平米职工宿舍、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以及七路一桥、第二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正在紧张建设;城区内金融、保险、邮政、通讯、商贸、物流等发展迅猛、布局合理,有力支撑了我县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3、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我县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承载能力过程中,始终秉持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理念,着力提高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建设了

箕城高中、三高新校区、县中医院改造等民生工程;新规划设计了教师进修学校、华夏职业技术学校、文化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女娲公园等惠民项目;大力推进廉租住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棚户区改造建设,通过保障房的建设解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

4、村镇建设稳步推进。我县坚持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统筹“三化”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以“一镇两区两路”为重点分类推进,初步规划50个新型农村社区,每个社区规模在1万人以上。各乡镇党委、政府都加大了对乡镇驻地建设的投入,建设了高标准主干道、汽车站、集贸市场、垃圾场,街道安装了路灯,小城镇绿化面积从无到有,公共设施逐步完善;加大学校、敬老院、休闲广场、文化活动中心和市场建设力度,小城镇综合载体功能不断提升;成立了卫生清洁队,添置了垃圾清运车等卫生设施,乡镇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有效治理,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二、存在问题

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稳妥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作为传统农业县,由于起点低、底子薄,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展。

1、产业支撑能力还不够强。目前我县企业多数规模偏

【xx县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1500字左右】

小,科技含量不高,特色不明显,同构现象严重。产业的集聚度和关联度不高,企业间上下游配套、一体化发展的产业链条还没有形成,产业集聚区还没有从企业的空间聚集转变为真正的产业集群。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在整个三产中所占比重仅为29.7%,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由于二三产业大比重较低,导致中心城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大吸纳能力不强,对周边乡镇的辐射带动能力较低。

2、城区基础设施承载能力较低。在县城城区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城市空间组织的优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功能不够完善。如道路狭窄,交通不畅;缺乏公厕、广场、公园等便民设施;垃圾中转站分布不合理;部分下水道网管不通或设计不合理,导致雨天城区积水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城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同时,城市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城市管理尚存在“一治就好、一停就乱”的现象,特别是基础设施管理难以监管到位,损毁严重;绿化、美化、亮化标准还比较低,城区居民的城市意识和参与管理意识不强。

3、小城镇建设缓慢。由于前期规划滞后和管理力度不大,目前我县的乡镇多为骑路建设的“马路镇区”,经济实力不强,人口规模偏小,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层次偏低,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偏弱,更是缺乏聚集和辐射带动能力。我县的一些乡镇镇区常住人口在5000人以下,这些乡镇在结构、功能等方面与真正意义上的县域次中心相比差距较

大,难以担当起应有的带动和辐射周边的重任。【xx县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1500字左右】

4、规划意识仍旧淡薄。各乡镇虽然都做了总体规划,但规划不科学和不按规划执行现象仍然存在。个别在建社区,不靠镇区、不临干道,缺乏配套的基础设施,建成后也只是一个新的农村;有的社区在没有得到土地使用权的情况下开工建设,由于受到市土地部门的处罚,建设成本增大,当地群众不愿接受;更有直接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当做商品房开发现象存在。

5、资金、土地等要素制约严重。一是资金短缺。我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财政投入为主,力度较小,后续资金缺乏,资金短缺是影响和制约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最大瓶颈。二是用地保障难度大。目前,城乡之间增减挂钩、土地置换等政策不完善,对失地农民补偿标准低,相关保障跟进不到位,城镇周边村庄拆迁难,给建设用地带来很大困难。三是户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户籍制度改革进展不快,限制了农村人口进城落户;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农民进城享受的社会保障与原有城镇居民存在较大差异。

6、群众观念转变难。目前的新型农村社区从建筑表像看起来是“城镇化”了,但实质没变,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土地为本、祖宅是根”的传统观念中根深蒂固,难以靠单纯的宣传教育加以改变,这种观

xx县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1500字左右(二):关于XX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关于XX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产业结构升级、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生产方式由乡村型向城镇型转化的综合过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道路,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的改革部署,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XX县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和人口大县,必须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个性特色,强化产业支撑,协调推进中心城区、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不断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

一、全县城镇化建设现状

近年来,全县上下将推进城镇化建设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任务,大力实施城镇带动战略,不断完善城镇规划体系,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全县城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至目前,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8.6平方公里,城镇人口增加到12.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22.6%,先后荣获省级卫生县城、园林县城和省级文明县标兵等荣誉称号。

一是城乡规划日趋完善。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县城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新规划县城面积由原来的18平方公里扩大到28.3平方公里,委托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县城主城区6.6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先后编制完成各类修建性详细

规划35项,规划对县城建设发展的引领、规范、管控作用不断增强。坚持把工业园区纳入县城总体规划,编制完成《XX工业园区发展总体规划(2010-2020)》,规划总面积5.1平方公里,定位为以新型建材、包装材料产业集群为核心,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导向,以商贸物流为带动,体现循环经济理念的新型生态工业园区,成为扩张县城规模、促进产业聚集的重要板块。不断健全完善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小城镇规划22个、重点村庄规划256个,初步形成了符合县情实际、城乡同步推进的新型城镇化规划体系。

二是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围绕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协调推进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开发,不断加大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后投资42.6亿多元,高标准建设了一批城市重点工程,城区建成区面积由2010年的6.6平方公里增加到2013年的9.6平方公里,特别是文屏教育园建设,成为全省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和加快城镇建设有机结合的亮点工程。稳步推进重点小城镇建设,威戎、李店、甘沟、界石铺等乡镇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吸引了大批农村人口向重点小城镇集中,成为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以新农村建设、危房改造、扶贫开发等项目实施为载体,积极推动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加快了农村社会形态向城镇社会形态转变。

三是承载能力逐步增强。近年来,按照“功能完善、洁净畅通”的要求,对城区建成的道路进行硬化美化亮化绿化,主次干道硬化率达100%,人行道铺设率达到95%以上,城区道路通行条件明显改善。建成城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和污水处理厂,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6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建成西岭生态公园、文屏山

公园、县中心体育场等一批休闲娱乐设施,为群众休闲娱乐提供了场所。西城区幼儿园、实验小学、县医院门诊大楼、县中医院急诊楼等一批教育卫生机构建成投用,学生上学、群众就医更加方便。餐饮、文化、娱乐等服务业不断发展,城市综合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是城镇管理不断强化。近来来,全县上下积极适应城镇快速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研究探索方法途径,下功夫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制定了《城市综合执法管理暂行办法》《市容环境门前“三包”责任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整合城管、市政、环卫等相关管理职能,加强城市综合执法,扎实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城镇管理逐渐趋于规范。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实行机关单位“包街路巷”和门店商户“门前三包”责任制,积极开展“花园式单位”和“园林式居住小区”创建活动,积极引导城镇居民自觉参与和全力支持城镇建设管理,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参与城镇管理、共同创造美好家园的良好风尚,城乡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五是社会保障更加有力。着力破解制约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入推进各项改革,逐步放宽城镇户口登记条件,对农村人口进城保持原有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计划生育、各种补贴政策不变,吸引了更多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认真开展各种形式的就业培训,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近五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2.1万人。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4.3万平方米,提高了城镇低收入家庭和进城人员的住房保障水平。全面实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立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在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照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仍存在许多差距,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xx县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1500字左右】

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新型城镇化与过去传统意义的城镇化相比具有新的内涵,更加注重城乡统筹、产城统筹、经济社会统筹、外延与内涵统筹。从目前情况看,相当一部分干部群众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模糊认识,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义认识不够、内涵认识不清,对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缺乏全面的理解,不能正确看待新型城镇化在推动“四化”协调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仍然固守传统的思维定式,片面认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多修路、多盖楼,搞城镇扩张,同时对推进新型城镇化缺乏信心,认为我县这样一个欠发达县份推进新型城镇化难度大、急不得,等靠思想严重,影响了我县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

二是城镇化总体水平偏低。2013年,我县城镇化率仅为22.6%,分别比全省、全市低17.7和10.6个百分点。相对于全县2100多平方公里的地域面积和近50万的总人口,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明显偏小,常住人口数量明显偏少,城市功能不够完善,行政中心职能大于经济中心职能,对全县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各乡镇政府所在地建设规模更小,全县5个建制镇平均居住人口不到6000人,24个乡政府所在地大多数为传统的农村集市或“骑路建设”的集镇,难以有效发挥产业、人口的承接承载作用。全县农村总体布局分散、经济发展滞后,333个行政村中建成新农村133个,仅占总数的39.9%,普遍层次低、标准不高,而且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业生产

【xx县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1500字左右】

方式落后,农民收入偏低,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任务非常繁重。

三是规划工作相对滞后。作为规划龙头的县城总体规划修编还未完成审定,制约了控制性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其他各类专项规划的有效执行。城市规划功能分区不明显,系统性、科学性、前瞻性不够,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面低,已编制完成的县城主城区控规面积仅为6.6平方公里,而县城建成区面积目前已达到9.6平方公里,形成规划落后于建设的问题。各乡镇普遍没有控制性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仍处于起步阶段,规划的引领、管控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规划执法不严,个别建设单位随意变更规划,擅自改建、少批多建、乱修乱建,影响了城镇长远发展。

四是服务功能不够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较大,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管网老化等“城市病”和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城区路网框架不够合理,县城“断头路”多,老城区道路狭窄、交通不畅,交通基础薄弱与车流量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城区供水主水源地污染严重,水质不达标,部分供水管道锈蚀老化严重,存在水质二次污染问题,居民饮用水存在安全隐患。各种地下管网敷设缺乏统一规划,随意性强,存在乱挖乱铺现象。城区公共活动场所少,规划面积小,居民休闲娱乐设施短缺。城区绿化覆盖率低,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贸市场、停车场等市政设施严重不足,导致马路市场、占道经营屡禁不止,车辆乱停乱放问题尤为突出。城镇管理机制不健全,社会组织参与不够,制度规定不够到位,存在着职责不明、分工不细、运作不规范等现象。城镇居民文明素质有待提高,缺乏“人民城市人民建”的观念,法规意识、自律意识、监督意识、文明意识不强,城市文明风尚还没有真正形成。

xx县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1500字左右(三):2015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一)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推进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文明大提升的战略举措,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全面建设小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带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经济,己成为我县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近期,本人就我县城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对××城镇化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思考。

一、我县城镇发展概况及特点

我县现有城镇21个城镇建成总面积46平方公里,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建设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发展原则,抓规划铸特色,抓建管提品位,抓经营保投入,抓产业强后劲,城镇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李渡、文港、温圳等先后获得全国重点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全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等荣誉称号,呈现出速度快、特色显、后劲足的良好态势。速度快。始终坚持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非农化,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县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增速比全省快0.27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9个百分点。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彰显个性,形成了以酒著称的李渡、以笔扬名的文港等一批极具特色的名镇。

二、我县城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镇缺乏聚集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差,绿化覆盖率较低;自来水普及率不高,断头路多;环卫及消防设施不足,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滞后,公共服务设施还不能满足城市的需要。产业基础总体薄弱,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低,南部乡镇和北部乡镇发展不平衡。城镇文化气息不浓,大多特色不鲜明,城镇应有的凝聚力、感染力、辐射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产业缺乏拉动力。近年来,在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县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七个一”支柱产业,但受科技创新能力低、产业链条短、品牌不响、实力不强、行业恶性竞争等因素影响,发展空间受到制约,无法形成真正特色工业主导产业,不能有效带动相关一、三产业的发展,严重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同时,城镇产业用地布局分散,各类性质用地区别不明显,工业用地偏少,不能形成一定规模的服务需求,影响到第三产业发展。

3、规划缺乏制约力。在建设规划上投入较少,规划编制资金短缺,规划内容深度不够,科学性不强,没有把城镇规划与区域规划、产业规划、经济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规划建设只是对“自发无序”建设的改进,缺乏协调统一的区域性规划指导和调控机制,城镇间、城乡间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利用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结构趋同、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效应。一些城镇规划约束力弱,建设随意性大,市场寄生于道路,沿主干道线型排列,形成只见新街、不见新镇的现象。建筑形体空间缺乏艺术效果,风貌趋同的问题比较突出。

4、政策缺乏推动力。一些制约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没有及时加以调整,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政策规定没能适时完善,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一是户籍制度限制了人口合理流动。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现象普遍。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进城务工人员没有享受到城镇就业人员在就业、创业上的优惠政策,没有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三是现行的土地制度制约,不少农民认为“土地是最牢靠的保障线”,不愿放弃拥有的土地经营权,导致了征地难,影响了城镇建设。

三、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根据调研分析,经过深入思考,我认为,××城镇化应遵循的总体思路是:发挥县城和中心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县城为核心,按照“中心隆起、沿线组团、错位发展”的原则,通过中心城市到重点镇的聚集效应的逐级传导,递次推进,最终形成中心牵动、轴线辐射、城乡一体的城镇群、产业带、经济圈,形成县城、中心镇、集镇链接配套、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城镇体系,为加速××崛起构建重要载体,为突现追赶跨越提供发展动力。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四个坚持”:【xx县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1500字左右】

1、坚持规划先行,把城镇起点做“高”

一要大气做总规。高起点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要按照“生态环境优、山水特色明、文化品位高、现代气息浓、带动能力强”的要求,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动,深化规划的统筹性,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编制出功能明确、错位发展的县城、重点镇、一般镇和集镇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统筹解决资源重复和分散配置问题,实现城乡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同时,要倡导“阳光规划”,扩大公众参与范围,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

二要精细编详规。抓紧制定产业布局、交通路网、修编土地总体利用和基本农田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并搞好各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在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抓紧做好建设用地控制性详规,着重加强对城镇新区、重要地段、重点组团的详细规划和设计工作,把能看得准的先做了,看不准的先放着,给后人留下空间。同时,要做好水电气、通讯、环保、防洪、绿化、防震减灾、历史文化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适应××大建设大发展的需要。

三要严格抓落实。规划向来有“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的说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充分发挥规划对城镇发展的引领和调控作用,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坚决克服规划与建设“两张皮”的现象,决不能让规划成为“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必须维护规划的法定性、权威性和严肃性,严格落实“一书两证”制定,对未办理“一书两证”的违法建设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使规划与建设无缝对接。建立城镇规划联合执法机制,整合城建、城管、国土等部门的力量,成立规划巡查大队,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日常巡查工作,做到关口前移、源头管理,分片包干、每日上报,把各类违反城镇规划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2、坚持突出重点,把城镇规模做“大”

一要铺好路网拉框架。路网是城镇的骨架与血脉,影响着城镇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引领着城镇发展的方向与框架。首先,要强攻主动脉。重点建好新区骨干道路,畅通新老城区资源流通,拉近主副中心的空间距离,拉开城镇发展框架。其次,要打通断头路。结合组团开发与老城改造,打通断头路、丁字路,健全微循环,完善城区路网,使城区道路真正形成环状循环、连贯顺畅。

二要建好基地育亮点。坚持做大城镇规模与做强城镇实力相结合,根据总体规划,按照“规划先行、产业支撑、设施配套、打造亮点”的要求,结合地方实际,加快推进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吸引农民进城务工,把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建成城镇的发展新区,农民进城的就业区。

三要统筹建设强承载。加快推进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fw/15016/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