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美文 > 学生随笔 >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时间:2018-06-27   来源:学生随笔   点击:

【www.gbppp.com--学生随笔】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第一篇_公开课 月球之谜教案

一、 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22课《月球之谜》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这一课的词语。(出示词语,学生领读大家跟读)

出图和资料教师“水藻”。

二、 新授

(一)、分析学习第二自然段

1、 看到大家学得这么扎实,老师奖励大家一下,请大家一起欣赏美丽的月色。

配乐复述课文第一自然段: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 提问:此时此刻你在想什么?

2、 文人墨客更是对月亮倍加青睐,

李白在诗中说-------

郑板桥曾说----------

杜甫说---------

3、 皓月当空,这样的景象真让我们陶醉!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夜幕降临,一

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和同学们一样,看过这番景象,我们不禁会问:“月球是从哪来的? 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带着这样的问题,1969年7月20日两名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他们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呢?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圈划重点词语,思考月球是个怎样的世界。

预设一:学生汇报“奇异”

(1).这是一个奇异的世界,还可以说,这是一个......等待两秒钟后孩子会换词的。)(奇怪、奇特)

月球的景色到底奇异在哪里?

(2):学生汇报“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课件出示这句话)

A、月球表面与我们熟悉的地球有什么不同,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呢?

B、你能不能也这样来说(出示:地球的天空( ),地面上( )。)

C、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受月球景象的奇异呢?

D、男生读前半句,女生读后半句,把这种不可思议的感受读出来。

(3)、学生汇报“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

A.抓住关键词“满是”任何说明目之所及都是岩石、尘土,一片荒芜

B.“没有„„没有„„”“任何”体会月球景色奇异。

C.知道环形山吗?请看资料袋(投影出示,指生读)。

D.荒漠。你能不能联系上文,哪句话解释了荒漠一词的意思?

是呀,荒漠就是这样的,读——(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 播放视频

4、 远看月球的景色是那么美好,近看却是一片荒漠。

男女同学分别来读远看月球和近看月球的不同景象。

这里的天空( ),表面却洒满( )。月球上满是( )、( )和( ),没有( ),没有( )。月球是( )。

(二)、分析月球之谜

同学们现在知道了月球上的景象,更有趣的还在后面呢,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一共为我们介绍了三个未解之谜。

1、下面请同学们看自学提示:

(1) 自由朗读3—6自然段,说说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哪三个未解之谜?

(2) 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谜,在小组内交流。

2、 汇报交流

(1)杀菌的本领。

一下子 、都——说明月球尘土的杀菌力很强

课文怎样写这个谜的? 先写实验 结果 疑问

(2)水藻一旦放进月球尘土,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

你有什么猜测,把你的猜测和大家分享。水藻一旦放进月球尘土,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难道( )?

这两个月球之谜确实令人费解,我们再来看看第三个谜。请同学朗读。

3、

4、 是不是月球之谜只有三个?“„„” 汇报自己搜集的资料 你搜集到哪些月球之谜

(四)、拓展:

1、 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 学生谈感受(非常困难)

所以,古往今来 ---------努力。

2、 介绍第一批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遇大火牺牲。

3、 虽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惨痛的代价,可是“对 探索下去。”读最后一

个自然段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第二篇_月球之谜第一课时优质课教案

22、月球之谜

课前交流:

师:同学真是聪明,全猜对了!看来我们班同学真的很了不起,相信在接下来的课堂表现也一定会令老师刮目相看的。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吗?好,上课!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1、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孩子们,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无数个美丽的星球,而每一个星球都是一个未知的神秘世界。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离地球最近的星球——月球,去探索它的奥秘吧!

(师板书课题)孩子们,齐读课题。

2、理解课题中的“谜”。

师:“谜” (师指课题)在字典里有两种解释:(课件出示:)

1.单指谜语。(师指课题)

2.比喻还没有弄明白的或难以理解的事物。

师:月球之谜中的“谜”应该选择第几种解释呢?

生:第二种解释。比喻还没有弄明白的或难以理解的事物。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预习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一步,看来你们预习的很充分,老师再给你们一些时间,请你们(课件出示):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从课文中读懂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再与同桌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听清楚了吗?开始吧!

生:读课文(师一边巡视,一边说)遇到感受深或不明白的地方应该拿起笔,写一写或做个记号,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嘛。

师:孩子们,看着你们认真读书的样子真是可爱!生字娃娃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和你们交朋友呢?

师:瞧,他们来了(师放课件),你们认识它们吗?谁来读读?

生:读生字

师:你第一个和生字娃娃交上朋友了,真不错。能告诉老师,对于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生:

师:谢谢你, “撒、藻”“曾”、都是平舌音,而且,“曾”、还是一个多音字呢,它的另一个读音念 (课件:平舌音、多音字)

师:谁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真棒!孩子们,去了拼音,你们还认得他们吗?(哇,异口同声啊,那全班一起来吧,每个读两遍,齐)(师指课件)【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生:读

师:读得又准又响亮,孩子们,给自己一些掌声。孩子们,读得这么好,相信你们也能写好它们,我们在书写时要注意字的结构。(课件出示)比如 “幕”字,它是上中下结构,写的时候要写得上紧下松,而且这一横(师指课件)要写在横中线上。孩子们,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书空一遍。

(师生一起写“幕”)

师:孩子们,今天你们又交了这么多的生字朋友,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那么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

生:说读懂的内容(师提醒说完整话,通过读课文,我读懂了——或我知道课文写——)

师简单评价不重复学生答案:嗯,还有吗?你读懂得可真多啊!你真会学习!你呢?还有吗?

师:读书就是这样,一读一得,有读就会有得,那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生:汇报不明白的地方(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评价)

师:很好!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呢?你真会思考!还有吗? 师:孩子们,读书贵在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走近月球。

二、遥望月球,引发遐想。

师:孩子们,自古以来,月亮就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清幽柔美,引人入胜。(出示课件,师旁白:

1、看,月牙儿像姑娘的眉毛,弯弯地挂在纯净的天空。

2、月亮升上来了,像是刚刚脱水而出的玉轮冰盘,一尘不染。

3、月亮悄悄地从树林中探出身来,放出冷冷的光辉。

4、月亮出海了,浑身披满水花,多情的大海把它冲洗得分外明丽和洁净。

5、一轮明镜似的圆月,倒影在湖水中,显得格外清幽与美丽。)

师:孩子们,看着这些月景图,你有什么感受?

生:月色真美呀!

生:这幅画面真迷人!

师:是啊!正是因为如此,许多文人墨客,借明月寄相思,借明月抒情怀,写下了关于月亮的不朽诗篇,那么,聪明的你,知道哪些描写月亮的诗句呢?

生:背诗句(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共同吟上一两句或说出作者及朝代或出自哪里;评价:你的知识真丰富!你懂得真多!)

师:月亮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景象,描写月亮的诗句很多,课前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描写月亮的诗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月亮诗句)

师:多么动人的诗句,多么美丽的月亮啊!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就会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出示课件)

师:孩子们,望着此时的月光,你觉得它怎样?

生:明亮、美、洁净。(两个)

师:这样的月光,课文中用哪个词来形容?

师:如此明亮、透明的月光(师指课件),就是皎洁的月光(出示课件:皎洁变红)

师:孩子们,远看(板书:远)月亮,它犹如一朵白色的梨花(师指课件),宁静地开放在天空中,每当此时总会引起人们许多美好的遐想。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遐想?(出示课件:遐想变红)

生:

师:当对一个词语不理解时,我们该怎么办?

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查字典、问老师

师:对,这些都是学习新词的好办法,但求人不如求己,赶紧动手查啊! 师:遐想是什么意思?

生:

师:对,遐,是悠远的意思,遐想就是悠远的思索或想象。

预:

生:遐想,就是悠远的思索或想象。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通过查字典或上网搜索

师:嗯,你真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真棒!

师:是啊,每当夜幕降临,那皎洁的月光就会引起人们许许多多悠远美好的想象。谁来读这句话?其他同学认真听,我们待会来评一评。

生: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谁来评评?

生:

师:人们总说月光如水,它是那样的柔和,那样的纯净,谁能读的再轻柔优美些。

生:读句子

师:嗯,读出了自己的感受。皎洁的月光,迷人的夜色,多美呀!(师指课件)女孩子,你们来读读。

女生:读

师:老师感受到了月光的柔和之美。

师:男孩子,也来试试。(师指课件)

男生:读

师:嗯,读出了月亮的清幽之美。

师:孩子们,让我们把这迷人的月夜美美的读出来吧!(师指课件) (全班齐读)

师:孩子们,高挂在天上的那一轮明月,曾引起古往今来多少人的遐想。(点击课件,全班齐读)月球是从哪儿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全班齐读

师:遥望这美丽的月亮,看着这皎洁的月光,不仅是他们,相信在座的你们也会对月球充满了向往,产生无限的遐想,(稍稍停顿一会儿)孩子们,你们会有哪些美好的遐想呢?(板书:美好遐想)

生:我想看看月宫中那位仙女和她的玉兔。

师:你还知道嫦娥奔月的传说故事,你的知识面可真丰富。

生:我想到了中秋节我们全家在庭院里赏月的情景。

师:品着美味的月饼,望着美丽的月色,多么惬意呀!

生:我想到了有很多诗人留下不少关于月亮的诗句,“秋月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师:你还能背诵孟浩然的诗句,可真了不起!

生:我想要是我们能到月球上去住那该多好呀!

师:你们的想象真大胆!让我们带上自己的遐想齐读这段话。(课件出示:

第一句到三个问题)

三、登陆月球,感受奇异。

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课件出示)1969年7月20日,两名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他们看到了什么?请你们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再仔细体会体会。(越来越多的小朋友把手举得高高的,先不急着告诉老师,画好之后,自己再大声地读一读)

师:谁先来说?(生说师出示课件句子)

师:还有想说的吗?(见机行事)

师:这样的景色,十分奇异。(板书:奇异景色)为什么说是奇异的呢? 生:回答

师:让我们跟随宇航员的脚步到月球上去看一看吧。(师出示课件指图片)这里的天是?表面却?没有?没有?满是?(师在图片上画圈)

结合课后资料袋说明“环形山”(字打入课件)

师:孩子们,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生:震惊、意外

师:为什么呢?带上你的感受读一读

生读

师:谁再来说说?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生:不可思议

师:说说为什么?嗯,老师也深有同感,带上你的体会读读(师指课件) 师:遥望夜空,月亮是那么美丽,那么迷人,然而我们却看到(师指课件)(学生读:这里的天空-------)

师:我们原本以为月亮上会有美丽的宫殿、漂亮的嫦娥以及可爱的玉兔,可是却没想到(师指课件)(学生读:这里的天空-------)

师:孩子们,让我们把月球上这奇异的景色告诉全世界的人们吧!(师指课件)(学生读:这里的天空-------)

四、延伸拓展,继续探索。

师:孩子们,远看月亮,令人们产生美好遐想,可是近看(板书:近及大括号)月球却是十分奇异的景色,学到这,相信你们肯定有很多话想说,谁先来说说?

生:

师:那还有什么问题吗?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第三篇_《月球之谜》教案

22 月球之谜

一、教材分析:

《月球之谜》是新课程标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科普性的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学生通过对这个主题活动的探究,进一步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月亮对于孩子们说是熟悉的,但关于月球的知识,孩子们知道却很少。孩子们对于研究月球很有兴趣。《月球之谜》这篇课文非常有趣的向大家介绍了月球的知识。作者首先运用了优美的文字,描写了皓月当空的美丽景色,渲染了月光给人们留下的美好印象,体现了月亮的神秘,突出了月亮本身的魅力。接下来课文写出了人类首次登月时看到的奇异的景色。这一描写与第一自然段中皓月当空的美景形成了对比。之后,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

此外,作者巧妙地运用疑问和感叹句,更加强化了月球的神秘。第七自然段运用了一个省略号,使文章具有了开放性,为学生提供了交流有关月球知识的资料。最后,课文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全文。课文的结尾以“神秘”来概括上面列举的几种之谜,与文题相呼应,同时激发了学生探索月球和宇宙的愿望。

二、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夜空、悬挂、奥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曾经、估计、年龄、神秘、探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三、教学重点:

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

四、教学难点:

运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五、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依据课改理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具体方法有:

1、创设情景法:《月球之谜》一课描写了月球让人们产生了无数美好的遐想,我利用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尽情的想象,面对皎洁的月光,你想到了什么?学生产生一连串的联想后,再对比月球上奇特的让人惊讶的景色,来理解“奇异”,给学生创设了形象、直观的和谐情境。

2、合作探究法:在探究中通过有效的小组活动的开展,展现一个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培养了学生质疑的能力。

3.以读代讲法,读中感悟法。

六、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月球的未解之谜。

七、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月球之谜

(一)、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嫦娥”这个美丽的名字,一直以来都寄托着人们对月亮的向往,而如今,登九天揽明月将不再是传说, 让梦想照进现实,(出示视频)2013年12月2日,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嫦娥三号成功升天。看,这就是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它携带中国的第一艘月球车,即将实现中国首次月面软着陆。它身披金甲圣衣,脚踏七彩祥云,缓缓地落在了月球上,落在了这传说中的广寒宫。大家想不想跟随嫦娥三号一起探索月球之谜?想!今天我们来学习22课。

2、请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边写边解说:谜是左右结构的字,先写左边的言字旁,再写右边的米,最后写中间的走之)齐读课题。

3、知道什么是谜吗?生答

(二)、初步感知课文,检查生字词

1、月球上会有哪些谜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自己大声读读课文,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两遍,开始吧!

2、课文读完了,看这些词语都会读吗?(悬挂、曾经、水藻、登上、任何、估计、一项、努力、奥秘、曾经)

a、自己读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b、谁来读给大家听?

2、词语读得这么流利,那单个生字会认吗? 嘘,月亮姐姐说,先和同桌认一认,待会要考考大家。 怎么样,准备好了吗?好,开始!(快速识字)

3、同学们可真棒!这些生字不但要求会认,还要求会写,你觉得哪个字不好写?“奥”,我们首先来来看看它的笔顺,(电脑出示笔顺),要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这个字应该注意什么?指生说。请认真看老师写一个。师范写。像老师这样规范占格,用正确的写字

姿势,自己写一个。师巡视。我们来看看这个同学写的,你觉得他哪个地方写的比较好?生答。老师觉得如果这笔“ ”再“ ”,整个字会更规范。你想提点什么建议?生答。按照老师和同学的建议,自己再写一个。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检查词语学习情况并积累词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学习第一段

学习习惯好的同学已经坐端正了!

1、 同学们看,(师范读)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指生接读:月球是从哪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面对这皎洁的月光,你想到了什么?指生答。

[设计意图:聆听乐曲,欣赏明月,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月亮的美好遐想,达到通过想象月亮上美好的事物与下文中奇异的景色作对比。]

2、 一轮明月让我们产生了这么多的遐想,文中就有一个词语写出了这种感觉,知道哪一个吗?你说,你说,一起说---遐想!

3、 不光我们,古代的文人墨客也产生了无数美好的遐想,诗人李白就曾写下这样的千古名句:(指生读)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玉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4、 月亮像白玉盘,又像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人们多么向往能到月球上,看看嫦娥、玉兔,和他们一起遨游月宫。为此古往今来,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四)学习第二段

1、1969年7月20日,两名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了月球,(一起读)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十分奇异的景色。

A.理解:什么是奇异?

B、那他们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色?自己读一读。(手指屏幕)(板书:景色)

2、你感觉哪里最奇异?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假设A:生: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去洒满灿烂的阳光。

师:你觉得景色怎么样?

生:我感觉和地球太不一样了。我们地球上天空是亮的,地面也是亮的;天空是黑的,地面也是黑的。可是这里的天空黑色的,地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真奇怪!

师:能读出这种奇怪吗?

生读:“这里的天空……”

假设B:生: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

师:为什么奇异?

师:你因为眼前的景色而感到惊奇,是吗?读出惊奇!

假设C:生:月球是一片荒漠。

师:有什么感觉?

生谈。

3、 想不想来看看这奇异的景色?(视频)师叙述第二段。

4、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月球上会没有水,没有生命,为什么会是一片荒漠呢?是呀,月球上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板书:?)

5、让们把看到的景色的读给所有人听(读出疑问)这里的天空…………

[设计意图:通过对多种形式,多层次地提高学生朗读感受能力,感受月球之奇异]

(五)学习三—六段

1、 从人类在月球上留下的第一个脚印的那一刻起,探索月球的脚步就再也停不下来,登上月球,科学家发现了哪些谜?请大家默读3—6段,想想:课文写了月球的那些未解之谜?试着标画下来。

2、 标画完的同学和同桌说一说。我们交流交流吧!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第四篇_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学科、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2课。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认识“悬、遐、奥”等8个生字,会写“幕、临、悬”等14个字, 正确读写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培养对科学 的热爱和探索奥秘的兴趣。

3、运用想象、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等方法,加深对月球魅力的感受。

4、想象未来月球,进行习作准备。 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 教学难点:运

用想象、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等手段,引导学生感受月球的魅力和神秘,同时引导学生发

现问题、提出问题。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乐曲《春 江花月夜》。

2.学生课前收集并整理、阅读有关月球奥秘的图文资料。

3.学生收集的描写月亮的古诗词名句等。 第 一 课 时

一、字词学习

1、反馈预习效果

展示预习时学生预错或易错的生字,引导自主学习生字新词。(纠正、提醒、归纳、巩固)

2、根据学生已知,设定巩固字词的方法及所需时间。

[评析]碍是一个重点,运用提前预错,互相提醒、及时纠正的方法,让孩子们自主学习,

教师可根据预习情况针对性的以学定教,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

二、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导语: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

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引导学生朗读第一段,想象皓月当空

的景象,小组内交流对月亮的感受和遐想)

2、它到底藏着多少秘密啊?在1969年7月20日,美国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

了很多月球之迷。(板书课题)。

三、自主探究,读文感悟

(一)学习第二段和资料袋

1、(出示课件演示)看,这就是月球,当我们来到月球,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色?

[评析]媒体课件资源,引导学生观看录象,整体感知。

2、请大家找一找在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把它划下来,并读一读。

[评析]的景象。

3、哪位宇航员来给我们汇报你第一眼看到的景色?能不能用一个词概括这是什么样的景

色?

[评析]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4、月球上的景色奇异在哪儿呢?你能把这奇异的景色读一读吗?(个别)让我们把这十

分奇异的景色告诉地球上的人们吧(齐读)

[评析]主读书的能力,在正确、流利的读书的同时,获得初步的理解和体验,感受读书

的快乐。

5、我们原本以为月球上有美丽的嫦娥,洁白的玉兔,然而月球上的景色与我们想象的简

直太不一样了,那么就让我们看看宇航员们从月球上拍回的照片。(出示课件) 你们看,宇航员在月球上是怎样行走的呢?怎么会这样呢?

[评析]识,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

(二)学习月球的未解之谜

1.四大组轮读课文3-6段,向大家展示朗读的正确、熟练程度,其他小组注意对生字词

的正音。

2.你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师梳理板书) ★有条理地说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如,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

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 ★★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月球上为什么会有那样奇异的景色?

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没有任何生命吗?宇航员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推测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月球之谜的谜底。

[评析]的机会。

3、师小结:每个谜的提出都是先列举实验结果,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其

中的神秘之处。

4、感情朗读课文。

[评析]探究、合作学习中,培养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最后对课文

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针对这一理念,这一环节我采用“读→找→议→诵”的学习方法,

自学第3---6自然段。重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月球之谜。同时,设计问题注意层次性,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附:板书设计(可根据学生提出的“谜”调整、补充) 尘土是否能杀菌?

22、月球之谜 水藻为何鲜嫩青绿? (十分奇异) 年龄是否比地球大?

四、课外延伸,拓展知识面

1、课文的第7自然段出现了一个省略号,它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2、请同学们课后再阅读和月球之谜相关的资料,收集和月亮相关的诗句等,我们下节课

交流。 第 二 课 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听写词语

三、创设情境,感悟月亮的文化内涵

1.(出示月色皎洁的图片,播放《春江花月夜》的曲子)让我们在《春江花月夜》这首

名曲中,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关于月亮的名句写在黑板上。★课后诗句;★★课外收集的诗

2.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反复吟诵几遍,再抄写下来。

[评析]体会古诗词的韵味,同时注意照顾差异。

四、发散思维,大胆想象,拓展练笔

1、假如20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你准备去做什么?

2、结合园地六中的习作,进行想象作文(进行课堂习作片段练习)

[评析]于月球的大胆想象,如何在教学中为每一个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为每一个学生

留下足够的空间张扬个性、激扬灵性服务。想象作文是一个既省时又能照顾全体的方法,同

时也使教材整合,使教学的语文味更浓。 教后反思:

一、识字教学——以学定教,让孩子快乐学习。 三年级的孩子已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因此,在预习时,及时扫清 字词障碍是一个重点。运用“提前预错----互相提醒------及时纠正”的方法,让孩子

们自主学习生字,教师可根据预习情况针对性的以学定教,强调易错字、形近字、多音字等,

从而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

二、阅读教学——关注差异,让孩子快乐学习。 例:在学习月球的未解之谜环节时,教师设计了:你在阅读中发现 了哪些月球之谜?要求★有条理地说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鼓励学生依据课

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推测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月球之谜的

谜底。此处设计体现差异教学,问题分层,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三、课外延伸——激发兴趣,让孩子快乐学习。 课堂上,孩子提出的关于月球的问题五花八门,其难度和深度可不是我们老师可以解决

的。这时,我们要做的就是激发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把课堂延伸到课外,鼓励孩子课后广

泛阅读,了解自己有兴趣的问题。其实,这些关于月球的问题有很多是目前人类无法解开的

谜团,但我们要的不是结果,而是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及阅读的过程,不是吗?这才是语文课

语文味的体现,而“谜”只是激趣的手段。 人类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研究始于20世纪50

年代,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并于1961年把加加林 送上近地轨道之后,人类便开

始闯入太空并着手探测月球。 美国和苏联曾展开了一场以月球探测为中心的空间科学技术竞赛。从20世纪50年代末

到70年代初,苏联共向月球发射了32个探测器,这些探测器或逼近或登陆月球,取得了丰

硕的成果。美国也向月球发射了21个探测装置。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实

现了人类登月之梦 ,在月球探测中取得最辉煌的成果。这一年先后有12名宇航员踏上月球,

并向地面带回440公斤的月岩样品。 1972年美国“阿波罗计划”结束以后,由于探月活动耗资巨大,月球探测一度有所降温。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然而,人类还是反抗不住月球独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诱惑,再加上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为人

类提供了进一步探测月球的可能性,20世纪90年代后期,人们又把目光投向了月球。篇二: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月球之谜》教案

焦东路小学 李娜 篇三: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教案 三年级下册第22课《月球之谜》 设计者: 刘一笑

【设计说明】

《月球之谜》一篇介绍月球知识的科普的文章,其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

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在写法上也很有特色:第一段用优美的文字,突出了月亮本身的魅力,

也和第二段中月面的荒凉形成对比;文章主体是介绍与月球相关的几种难解之谜,其间巧妙

地运用疑问句和感叹句,强化了月球的神秘;结尾是开放式的,以“神秘”来概括上面列举

的几种谜,与文题相呼应,同时激起读者探索的愿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逐步培养学生探索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

有创意的阅读,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在教学本课时,一是要引导学

生品味语言文字,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二是要抓住“谜”字,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本文列举的只是几个关于月球的不解之谜,对于学生来讲,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xs/457449/

推荐访问:22课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月球之谜板书设计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