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诗宋词 > 宋词赏析 > 忆秦娥李清照

忆秦娥李清照

时间:2018-11-20   来源:宋词赏析   点击:

【www.gbppp.com--宋词赏析】

第一篇:忆秦娥李清照

李清照

《清平乐·年年雪里》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词,出自《全宋词》。这是一首典型的赏梅词作,借不同时期的赏梅感受写出了词人个人的心路历程。词人截取早年、中年、晚年三个不同时期赏梅的典型画面,深刻地表现了自己早年的欢

乐,中年的悲戚,晚年的沦落,对自己一生的哀乐作了形象的概括与总结。

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⑴,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⑵,萧萧两鬓生华⑶。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⑷。

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⑴挼(ruó):揉搓。

⑵海角天涯:犹天涯海角。本指僻远之地,这里当指临安。

⑶萧萧两鬓生华:形容鬓发华白稀疏的样子。

⑷“看取”二句:“看取”是观察的意思。观察自然界的“风势”。虽然出于对“”的关切和爱

惜,但此处“晚来风势”的深层语义,当与《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和《忆秦娥·临高阁》的“西风”埒同,均当喻指金兵对的进逼。因此,结拍的“梅花”除了上述作为头饰和遣愁之物外,尚含有一定的象征之意。故应:还应。

第二篇:忆秦娥李清照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李清照

本名: 李清照 字号:易安居士 时代: 宋朝 民族: 汉 派系:婉约词派

出生地址: 齐州章丘(济南章丘) 主要作品:【声声慢·寻寻觅觅】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夏日绝句】

小记: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有着“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

第三篇:忆秦娥李清照

李清照的悲惨故事

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词”在宋代终于推翻“诗庄词媚”的传统藩篱登上了当时文坛的霸主地位。“词”分为婉约、豪放两派。婉约派从文学发展的历史渊源看又被称为“词之正宗”。在婉约派词人中李清照可谓独树一帜,引人注目。她的一生跨了北宋、南宋两个时期,社会由平静祥和到动荡不安,丰富而坎坷的社会生活,使得李清照的词内容广泛,风格独特。通过她的词,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词”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无穷魅力,而且可以了解到社会历史的沧桑剧变,人民在历史长河的奔流中所演绎出的悲欢离合。李清照的词既有伉俪情深的愉悦,更有国破家亡的悲叹,纵观其一生及其词作内容,所蕴涵的悲剧情结颇耐人寻味。可以说,李清照词中的悲剧情结,不仅把“词”的文学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为奠定其词人地位立下了汗马功劳。悲剧情结使得李清照成为一个真正的“不让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在文学史上光彩照人的女词人。

一、悲剧情结的体现

我们这里所说的“悲剧情结”是指长久隐藏于李清照内心深处的悲剧情感、因素、意识对她的词作及对人生观、创作动机等方面的影响。有些是作者清醒地意识到的,有些则是作者无意识中表现出来的。无论何种情况,后人都可通过词作及作者的人生经历分析判断出来。李词中的悲剧情结最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词作中对“愁”字的运用和咏物的大异其趣。

李清照词中的“愁”字尽管每次含义都不尽相同,但让读者看来隐藏在“愁”字后的悲剧情结则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是作者的“闲愁”。这具体体现在李清照早期的作品中。李清照早期的生活还算幸福,所以词中所表现的就是如相思之愁、离别愁、由相思而孤独之愁等。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其父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母亲为元丰宰相王珪早卒之长女。少年时期的李清照生活在一个很温馨的大家庭里,时常沐浴着亲人们的无限关爱,生活无拘无束。在及笄之初就四处游赏,家乡的风景名胜、齐鲁大地的壮丽山川,她都饱览无余。及笄之后,一个待字出嫁的问题就摆在了眼前,而父母对东床的遴选又举棋不定。李清照的心里话又难以启齿对父母亲表白,于是她便选择了善传心曲的词来表达她作为待字少女的特有情愫。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就是一首“口气宛然”的青春易逝之叹。一夜的“疏雨骤风”使得词人对侍女的回答“海棠依旧”非常吃惊、生气,不禁大声呵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对“花事”的关心正是对青春的感叹和珍惜。“逝者如斯”、“青春易逝”,作者生气的话语中蕴涵着一种无奈的凄伤之情。

少女时期,李清照对自己婚姻的隐隐愁绪正是情理中事。后来的事实证明她的担心是多余的。她找到了当朝重臣赵挺之的公子赵明诚。赵明诚出身名门,还是太学生,文化素质也很高。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21岁的赵明诚与18岁的李清照喜结良缘。这一对天作之合的少男少女是幸运的。赵明诚好梦得圆,李清照择婿如愿,有情人终成眷属。二人缔结了一段令当代和后世人不胜艳羡的“夫妇擅朋友之胜”的理想姻缘。

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理应是充满欢声笑语的,沐浴在爱河中的李清照在初婚时的词作几乎是清一色的闺房昵意,伉俪相娱。但好景不长,婚后第二年旧党失势,党争加剧的政治斗争就开始了。李清照本来想借着公公赵挺之的大权援救自己的父亲李格非,但落了一个“炙手可热心可寒”的结局。事已至此,李清照被迫回乡暂居。此时词人的作品可谓“悲从中来”,悲不能已,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和《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忆秦娥李清照】

在《一剪梅》中“红藕香残玉簟秋”“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说明词人相思甚苦,难以入睡,听到雁声,见到月光满楼,更增添了秋夜孤寂之感。《醉花阴》中更有“薄雾浓云愁永昼”、“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之句。“愁”是百遣难解,人则因“愁”而“瘦”,并且“人比黄花瘦”,作者的相思之愁、之苦、之悲,跃然纸上,历历在目。

后来,李清照的人生之路随着政治斗争的风雨而飘摇不定。无论是重返汴京,还是屏居青州,生活的不幸逐渐加大,词人心中的愁绪越来越浓。在此期间的词如《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抒发了作者逐渐被弃的“婕妤之叹”。《满廷芳》中也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之句。《凤凰台上忆吹箫》中“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其中临别心神不定,难以为别,别后又孤寂难诉的描写更可见李清照为情所困、为情所苦的情形,令人悲叹。而一首《点绛唇》(闺思)寥寥数语:“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愁千缕”的愁绪,惜春的无奈,让人感到一股悲凉之气油然而生。

其次是浓愁。北宋的靖康之变(1126)使得李清照的生活发生了突然的变故,生活的不幸、打击接踵而至。莱州寻夫,丈夫“人老健康城”,词人失去了至爱的亲人,国家又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真是到了国破家亡的境地。然而生活的不幸还远不止这些,此后的玉壶通敌的政治迫害,再嫁张汝舟的举世诽谤等,使得词人像一叶失去方向的小舟在惊涛骇浪中飘摇不定,摇摇欲坠。后期生活的不幸带来的“愁”绪反映在词作中远非前期之“闲愁”可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此种“浓愁”的悲剧意味范围更广,意义更深,情感更浓。最有代表性的当数《声声慢》(寻寻觅觅)。该词一开始连下十四个叠字的运用让人称奇,让人扼腕而叹。词人的国破、家败、人亡的凄惨景况如决堤的洪水奔腾而出,一泻千里,内心痛楚的煎熬使词人度日如年。“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满地堆砌的黄花、质地低劣的淡酒、飞天而过的大雁、失去光彩的梧桐、黄昏时节的点滴细雨,这一切的一切都向女词人袭来,使人把痛苦的往事连一起,悲上加悲,最后由衷地发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悲叹。读李清照的这首词,只觉得一股寒气扑面而来,给人一种不忍卒读之感。此间词人的很多词都“悲味”十足,让人顿生怜意。如《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中:“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识,踏雪没心情。”《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中:“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忆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室怀远更凄凉。”《忆秦娥》(临高阁)中:“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等,尤其是《武陵春·春晚》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词人形象地把自己的一腔哀怨,一肚悲苦抒发出来,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还有《永遇乐·元宵》中:“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而底下,听人笑语。”作者的失魂落魄,形容枯槁,心中的凄苦跃然纸上。

总之,李清照后期词中的悲剧成分大大增加。“愁”、“泪”、“酒”、“残”“憔悴”等凄凉字眼的运用更加频繁。较之前期词“愁”的浓度更大,力度更甚,所蕴藏的悲剧情结达到了高潮,同时词作的艺术境界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二、悲剧情结的原因

毛泽东说过: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凡事都事出有因,李清照也不例外。在她的词作中之所以有那么浓重的悲剧情结,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

第一,封建社会对女权漠视的传统。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封建社会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女性的歧视和迫害。

第二,李清照对人生世事的敏感度较高。李清照出身于官宦之家,本身聪明伶俐,才华出众,各方面的素养尤其是艺术修养之高自不待言。

第三,大宋王朝的历史现实为李清照的悲剧情结提供了厚实的社会背景。

当然,李清照诗词中也有一些欢快愉悦或金刚怒目式的作品,如众所周知的《乌江》(生当作人杰)、《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等。我们这里关注的悲剧情结只是李清照词作中的一个方面,目的是做到“知人论世”,为了更好地研究、欣赏词人的人生经历和作品的艺术价值。

第四篇:忆秦娥李清照

李清照 赏析

李清照 人生不过一场绚烂花事 赏析 常记溪亭日暮

—偶尔,我们也会回望那余温尚存的昨天,和那个在光影流转中肆意奔跑的青春。我喜欢这句中的修辞。关于青春文中说到:她在溪亭之中,醉饮而还。泛舟湖中,却早已忘了归路。小舟在粼粼的湖面上穿行,划出一道长长的水痕。在不知不觉间,迷途的小舟荡到了那荷叶与莲花的深处。鱼儿在莲叶间轻灵地游动,童心大起的她奋起双桨,想要争渡超越。而一滩鸥鹭却由此被惊起,那些轻轻的白羽划破了原本宁静而湛蓝的夏日天空。这首诗本来就很好,写出了李清照一生中浪漫的一些时光,作者翻译的也很美,更突出了李清照的心声。如这样的画面或许符合她心中那久远的,如同水墨画般生动的预想吧。而她,却似乎也成了这画中的风景,正如那迎风招展清芬吐露的荷花。

文中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

归鸿声断残云碧

【忆秦娥李清照】

—起行处,远方有邈远的微光。转过身去,却是阳光耀眼,让人看不清来时的路。它准确地概括了“菩萨蛮”一诗中的所有内容,也准确地写出了李清照写诗的特点和这首诗的优点。关于这首词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只有那些默然的风景,却没有半字的情愫,就如同一幅淡逸的山水画,只用极轻极缓的笔触,勾出她的满怀心事。这也让我更了解了李清照,让我更明白这首词所表达的李清照心意.关于这首词文中有这样一段:远鸿犹如云上墨点,鸣声断续而悠长。它们在那云天之间缓缓飞过,却不管留下一丝痕迹。“相忆梦难成,背窗灯半明”,这是温庭筠的句子,和她现在的心境,竟也有些不约而同的相似。而窗外,天光渐渐黯淡下去。那远处的墟烟,在暮色的黄昏暝中染出一抹尘世的轻

大雁南归,声声鸣叫,一鸣一断肠。遥望远空,高高的碧天,只有残云一片。窗外飘下了纷纷扬扬的雪花,室内升起了一缕炉烟,垂直上升。在微微烛光的映照下她头上插戴着明亮的凤钗,凤钗上所装饰的人胜首饰轻盈。

一夜凄凄角声把晓色催来,看晓漏已是黎明时分,斗转星横,天将破晓,转眼天光大亮,报春的花儿想是开放了吧。但是时在早春,西风还余威阵阵,花儿仍然受到料峭春寒的威胁,那有心思出来争春!

梧桐落,由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这一章中说时光穿越所有的怀想与思念。在这个不同的

时空,我们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个下午望着秋天远去。这首诗“忆秦娥”讲了李清照的怀念与后悔,对于这个,书中说:当你望见那萧瑟却又安静的秋,心中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呢?每当看到那些照片或是油画,比如白桦林静静地立在湛蓝而高远的天空下,又比如一条铺满了落叶的林间小道,都能让你清晰地感受到那其中的意味。而藏在心底深处只属于这个季节的骊歌,仿佛就在暮然间被轻轻唤醒。那些没来由的迷思,会在不知不觉间渗入到你的心里,慢慢沉积。这真是谁也说不清这感觉究竟是从何而来,但它就是在那里,一如你面前这静默的秋天。·这些话我觉得写的很好,不仅写的很美,而且贯穿渗透了这首诗,让我回味无穷!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一颗玲珑的心,宛如冰刻的浮雕般清新自然。这句话很是吸引我,作者用优美的文笔,生动的描写出了“一颗玲珑的心”如:凤凰台上忆吹箫,回忆的是一曲悠远天籁,亦是一段刻骨的爱情。儿当初次看到这词牌的时候,会不会也让你想到那个远如云端的传说呢?我读这章时惊奇的发现每一章的开头题记,题目都是这词里的千古名句,我认为作者能这样也很是很有功底的。这章拓展也很好,拓展了一个传说:相传春秋时有一位善于吹箫的年轻人,名叫萧史。据说他能吹出鸾凤之鸣,而且长得“琼姿炜烁”,“风神超迈”,宛如天人一般。他混迹于尘世之间,并没有太多人注意他。

秦穆公有个很会吹箫的女儿,叫做弄玉。她在偶然间听到了箫声,大为倾慕,便央求父亲务必找到他。穆公拗不过女儿,派人找到了萧史,而且过后不久便把弄玉许配给了他。结缡之后,萧史也开始教弄玉吹奏那宛如凤鸣的天籁之音。十多年过去,他们合奏的箫声已经和真正的凤鸣一模一样,甚至还有凤凰闻声飞来,栖息在他们居住的屋顶。穆公于是为他们筑起了凤凰台,供两人居住。夫妻二人住在凤凰台上,不吃不喝,一连几年都不下来。终于有一天,弄玉乘凤,萧史乘龙,两人相携升天而去。人们怀念这对神仙眷侣和他们的天籁般的箫声,亦为他们深深的祝福。后世的文人们歌颂这个美丽的传说,谱成曼妙的舞曲,“凤凰台上忆吹箫”也就由此而来。

一年春事都来几

—在这个春天的下午,思绪如蝶,在阳光下翩然起舞,从未停歇。这又是优美的一句话,让我们浮想涟涟,再加上作者的“加工”更让人赏心悦目!——这一年的春光,屈指算来还能有多少呢?不觉之间春天早已过去大半,只剩下那些在风中黯然不语的芳丛。绿意渐浓,红花正好,但这些曾经让她心醉神迷,已让她写下绚烂辞章的景致,现在看来,都只不过是无须挂怀的消失而已。因为在那柳荫庭院,风又吹起帘幕,儿那个婉柔的青衣女子正随着春天一起老去。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章了,正如柳永先生所说,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但这无解的相思,为何不能随这春光一同逝去呢?

第五篇:忆秦娥李清照

李清照诗词艺术赏析之“醉酒”篇

李清照诗词艺术赏析之“醉酒”篇

文/匡靖

作为一个前酒鬼,我太适合来戳穿李清照嗜酒的真相了,她简直就是个大酒鬼,一生都在喝酒,不过她酒后的醉态,却因时代变迁下,她命运的流离而有所不同。

一直以来,史学家对李清照诗词中所表现的年代颇有争议,因此如下的扯淡,时间顺序仅为个人臆断,李清照还有些诗词讲到酒,但个人认为那只是举例,并不是真的想饮酒啦~

【嫁人前,饮酒是少女心荡,醉了3次】

1、酒醉程度:★★★☆☆

《如梦令》一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喝地无法辨别回家的路,乃真性情,此饮是酒入喉时,饮一个自在逍遥。找错了方向,误入了荷池,看地清鸟儿,最重要的是——她居然没掉进水里,这酒吃地应该是半酣。

2、酒醉程度:★★★★☆

《如梦令》二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看见风雨起了就喝上了,日曙一出,丫环来卷帘子了,给醒了,这酒吃地不算是太醉,真正醉的人,睡到大中午,问丫头有热水饮否,她不关心水,却要关心那花,触个景就生情,为什么呢?少女心缺爱。

3、酒醉程度:★★★☆☆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已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又醉了,还带着妆睡,金钗未取,发髻已松,醒来一看,杯中还有残酒,跟琥珀一个色,熏香飘啊,烛花残啊,都怪这深闺寂寞,此酒喝地是四个字:官人,抱我。

【嫁人后,饮酒是少妇心浪,未醉2次,醉了5次】

1、酒醉程度:★★★☆☆

《诉衷情》

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嫁给赵明诚后,婚姻生活头几年,赵明诚求学中,聚少离多,相思情寄托给酒啊,酒后夜太深,妆又忘了卸,清早又被梅花香薰醒过来,根据经验,此酒也是半酣,半酣时卸妆犯懒。

2、酒醉程度:★☆☆☆☆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里我的经验是——黄昏时喝酒喝不大的,时辰不对,赏菊赏着赏着觉得自己比

那菊花还惨,这是刚上头,刚上头时,第一件事是孤芳自赏。

3、酒醉程度:★★☆☆☆

《念奴娇·春情》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先是嫌醒来的光景不美好,再嫌节日惹人烦恼,没事就爱倚阑干的李清照,此时说栏杆我也懒得靠,熏香没了,被子冷了,总之我醉后醒来,这一切还真是无聊,为什么呢,因为夫君在别处呢,此处我看是酒喝地太浅,抱怨才那么多。

4、酒醉程度:☆☆☆☆☆

《蝶恋花》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 李清照独自留居青州时,字里行间可揣测到俩人的关系在此之前是非常之好呀,初春的时候,春心萌动着,问饮酒作诗和谁,推断李赵二人缠绵时少不了诗酒,此处是馋酒,更馋夫君。没喝的判断呢是晚上夜深了,还在剪弄灯花,要是喝了,按照李清照的酒力,剪灯花?自残。

5、酒醉程度:☆☆☆☆☆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作于李清照18岁,刚新婚,借咏梅自比,前一句写的是梅花白天的景象,后一句写的是花好,月也圆,良辰美景,不如来喝酒吧,按照时间判断,李清照是酒备好了,作首诗先助个兴:老娘要喝了。

6、酒醉程度:★★☆☆☆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 南渡以后的作品,大致作在和亲戚聚会时,在亲族面前喝的太醉不雅,醉后也就只是将花插在头上,嗟叹春华逝去,微醺正好。

7、酒醉程度:★★★★★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呵呵,李清照,你又醉地不成样子!日上三竿,才照地上帘钩,直接睡到中午,肯定是大了!醒来还非说,啊,最近消瘦地厉害,真的不是因为我喝酒!作为一

个很有经验的酒鬼,这是我常用来糊弄别人的鬼话!

【夫亡后,饮酒是怨妇苦闷,醉了6次】

1、酒醉程度:★★★★★

《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这个一定是大醉,原因有二,一是这个时候,李清照正面临亡夫加故国沦丧,“茶苦”和“梦断”意指丧夫,又借“仲宣怀远”抒发思乡疾苦,愁重,该喝;二是秋日的阳光才爬上窗头,又指秋日太长,这一觉,估计是宿醉后睡到午时,嫌昏沉一觉,才到晌午。

2、酒醉程度:★★☆☆☆

《忆秦娥》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亡夫后特别爱写梧桐,暂且将这首算作亡夫后之作,这个地方应该是没喝多少,且看她点了根香,只消喝上一点,出去爬个楼吹风,我们酒鬼是很懂的,喝点闻风倒,李清照也很懂,喝一点出去吹风,酒省了不少,还更助上头!

3、酒醉程度:★★☆☆☆

《行香子》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重阳思亲,可惜夫君已故,黄昏时酒便醒了,下午定是小酌,结果李清照晚上又喝了,还大了,眼睛喝地迷醉,耳朵便异常灵敏,居然还听得清蟋蟀、计时的漏声、及捣衣。

4、酒醉程度:★★★☆☆

《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赵明诚飞仙的那一年,又是冬末春寒时,写到这我也是理解,和我一样,李清照喝了酒就不爱卸妆,”梅花鬓上残“,什么意思呢,可以理解为2种,第一种是睡前喝酒了作呀,折了一支梅插在鬓角,睡了一觉,花秧了,第二种是梅花妆,武媚娘那样的,指鬓角以上的妆都花了。倒数第二句,想到自己飘零的一生,追忆起家乡来,最后一句呢,似曾相识有没有,李清照的一生,只有三件事:喝酒,靠栏杆,醉前点根香,香灭时就他妈一定醒。

5、酒醉程度:★★☆☆☆

《好事近》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作于夫君逝后第二年,白日伤春,夜晚饮酒唱歌,直至杯空,看青灯的火焰忽明忽暗,这个描述,依稀可见恍恍惚惚是李清照的精神,红红火火是李清照窗外的落花,很有可能,李清照连着三日微醺!

6、酒醉程度:★★★★★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时候惨啊,孀居,亡国,丧夫,三重打击,你要是以为她真只喝了三杯两盏,只能说你蠢,我们好喝的女酒鬼,一般都喝10瓶,然后对外只报5瓶:“我只喝了这么一点!”,嗯,她说酒淡,那也是艺术手法,要牵出风“急”,不然怎么连个大雁飞过去,都错看成自己的旧知己,李清照,你又喝地眼迷!

综上所述,李清照醉了至少有14次!!

彩蛋:

李清照靠栏杆4次!!

《点绛唇》,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浣溪沙》,倚楼无语理瑶琴!

《念奴娇》,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

《孤雁儿》,凭栏翠帘低卷!

《庆清朝慢》,彤阑巧护!

李清照香薰达人,没事就点香,还爱醉前点香,香灭时就特么一定醒来,点香11次!!

《浣溪沙》,瑞脑香消魂梦断!

《浣溪沙》,玉炉沈水袅残烟!

《浣溪沙》,玉鸭薰炉闲瑞脑!

《菩萨蛮》,沈水卧时烧!

《忆秦娥》,断香残酒情怀恶!

《醉花阴》,瑞脑消金兽!

《鹧鸪天》,梦断偏宜瑞脑香!

《念奴娇》,被冷香消新梦觉!

《孤雁儿》,沉香烟断玉炉寒!

《满庭芳》,篆香烧尽,莫恨香消玉减!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第六篇:忆秦娥李清照

李清照

1.阅读李清照的《一剪梅》,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运用了什么手法?请试作分析。

答案:承上启下的作用。采用比兴手法,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合;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无可奈何花 落去”之感。词的下阕就从这一句自然过渡到第五句。(此题应从结构上进行分析,位置居中应该是过渡,运用的手法是比喻和起兴。)

2。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谒金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挪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冯延巳《谒金门》以“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开头,简要分析其妙处。

(2)试比较两首词在抒情方式上的差异。

答案:⑴以此开头,相当于传统意义上的“起兴”。初看仅是写景,细看景中又寓有人情,池水被春风吹皱的自然景象又暗含孤独女子触景生情的微妙情态。为全词定下了感情基调,对词的内容有所提示。⑵冯词主要是通过景物、人物动作的描写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盼夫之情。李词多直抒胸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却上心头”五句酣畅淋漓地抒写了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苦和情爱之深。

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题目。

如梦令

李清照

①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

瘦。

[注]①卷帘人:站在窗口卷帘子的侍女。

这首词用精炼的语言写了一段对话。其中“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请作简要赏析。

答: 答案:意思是叶子肥大了,花儿更稀少了。“绿肥红瘦”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绿”

代指叶子,“红”代指花儿。作者精心选择这两个色彩对比鲜明的词语形成对比,强化了春末夏初的景色特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两题。【忆秦娥李清照】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忆秦娥李清照】

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忆秦娥李清照】

答: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 答: 答案:(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2)例如: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留。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这首词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地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

答:

(2)词的下阕在挖掘主人公的内在情感方面更加细腻更加深邃,有人评价说:“短幅中藏

有无数曲折。”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简述理由。

答: 答案:(1)词人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抒发了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塑造出处于流荡无依、孤苦凄凉环境中的自我形象。(2)同意“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的观点。词的下阕以“闻说”“也拟”“只恐”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上阕词人还在留泪,“闻说”一句陡然一扬,听说双溪正是春光明媚、游人如织,引出出游之兴;词人一刹那的喜悦心情悄悄泛起心头。“也拟”二字婉转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并不十分强烈。“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两句,则是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有韵味悠长的艺术效果。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忆秦娥·咏桐

李清照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吹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注:本词作于南渡之后。

①请找出这首词中直接写作者“情怀”的一句并简析该句在词中的作用。

②叠句“梧桐落”有怎样的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 “断香残酒情怀恶”,这一句直接写词入“情怀”,该句贯串笼罩全篇的感情。 “乱山平野烟光薄”的景色,使词人倍感“情怀恶”,而“情怀恶”更增添了秋日黄昏“梧桐叶落”“心还寂寞”的萧索冷落和不尽苦衷(或道出了词人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②叠句“梧桐落”,进一步强调出落叶在词人精神上、感情上造成的影响。落叶片片,像无边的愁绪一样,飘落在她的心上;风声阵阵,像锋利的钢针扎入她受伤后孱弱的心灵。诗人触景伤怀,引出后句“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国破家亡的伤痛,背井离乡的愁悉一下子涌上心头。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忆秦娥·咏桐

李清照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吹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注:本词作于南渡之后。

①请找出这首词中直接写作者“情怀”的一句并简析该句在词中的作用。

答:

②叠句“梧桐落”有怎样的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①下面提供两个参考答案,学生能答对其中一个即可。

其一:“断香殖酒情怀恶”,这一句直接写词入“情怀”,该句贯串笼罩全篇的感情。“乱 山平野烟光薄”的景色,使词人倍感“情怀恶”,而“情怀恶”更增添了秋日黄昏“梧桐叶落”“心还寂寞”的萧索冷落和不尽苦衷(或道出了词人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

其二:“又还寂寞”是直接抒情。突出表现了词人失去亲人和故乡长期郁积的孤独之感、 亡国亡家之痛等复杂难言的心情。。“又还”一词是全词境界的概括和升华(使全词意蕴深广)。

②叠句“梧桐落”,进一步强调出落叶在词人精神上、感情上造成的影响。落叶片片,像无边的愁绪一样,飘落在她的心上;风声阵阵,像锋利的钢针扎入她受伤后孱弱的心灵。诗人触景伤怀,引出后句“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国破家亡的伤痛,背井离乡的愁悉一下子涌上心头。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tssc/499694/

推荐访问:忆秦娥咏桐李清照 忆秦娥李白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