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诗宋词 > 唐诗赏析 > 寒食,古诗

寒食,古诗

时间:2018-05-31   来源:唐诗赏析   点击:

【www.gbppp.com--唐诗赏析】

寒食,古诗 第一篇_寒食 唐诗阅读答案

寒 食①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①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注释】①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这天禁火寒食。(1)《寒食》前两句在景与情的关系处理上有何独到之处?请作简要赏析。(3分)(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10、(1)这两句诗一写繁华,一写悲苦,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2分)抒发了诗人在他乡过寒食节的极度悲伤的感情。(1分)(2)孟诗表达了诗人佳节思亲的伤感和同情民间疾苦的情怀。(4分)

寒食,古诗 第二篇_寒食 诗歌

寒食

——韩翃 hong 飞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赏析一

作者:佚名

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所以人在无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随东风飘拂的“御柳”。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诗文解释】 春天的长安城中,热闹繁华,处处飞花,寒食节东风吹拂着御柳。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五侯的家中。 【词语解释】 春城:春天的长安城。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燃烛。 五侯:宦官宠臣。 【诗文赏析】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前两天,是从春秋时传下来的,是晋文公为了怀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寒食节那天,韩翃在长安街头漫游,被眼前的暮春景色迷住了,一直到暮色降临。晚上,皇宫里闪出一团团烛光,一片亮亮堂堂。而宫外却是一片漆黑,埋在深深的暮色里。韩翃感慨万分,想到杨贵妃和她的哥哥,倚仗皇帝的恩宠,作威作福,提笔写下《寒食》。这首诗写了寒食节京城里的融融春意,并讽刺了皇帝的偏宠。全诗含蓄自然,富有情韵。【寒食,古诗】

《校园文学与作文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关于《校园文学与作文教学研究》课题开展情况的

结 题 汇 报

朱网芳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校园文学活动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可以有力地推动语文教学改革。2008年8月江苏省教育学会批准我组课题“校园文学活动与作文教学研究”以来,课题组全体成员积极参与,大胆尝试,我们以“希望之星电视台”小记者和“凫鸟文学社”校园文学社团活动为切入点,以课堂作文教学研究为主阵地,认真开展了校园文学活动与作文教学的课题研究,力图改变目前作文教学的困境,推动作文教学积极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个性,形成人人喜欢写作、个个争当校园小作家的良好氛围。目前,课题的各项

【寒食,古诗】

研究工作基本结束,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未雨绸缪,周密策划,稳步推进课题研究。【寒食,古诗】

在申报课题之前,我们为了课题研究的有效,先设计了针对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难点,以如何将校园文学活动与作文教学更好地结合起来为目标的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基本显示了学生对于校园文学活动和作文教学的看法,以及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的意见,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应该多开展各类文学活动,加强校园文学活动的普及。

课题申报成功之初,我们课题组便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我们认真分析了我校校园文学活动与作文教学的基本情况,结合当前国内作文教学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修定和确定了研究目标,由三个年级的备课组长牵头负责,引导各年级根据年级特点进行研究,稳步推行了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课题研究开展以来,我们先后开展了理论研讨与教学实践并重的研讨会,多次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大力组织开展“希望之星”小记者和“凫鸟文学社”的文学社团活动,举办各种文学创作讲座、课堂教学、各类比赛、创作经验交流等活动。同时,整合资源,开发并编撰了《五中通讯》、《八年级优秀作文选》、学生作文《活页文选》、《凫鸟文学社刊》,并进行了一些课堂教学实践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丰富活动,冲破“瓶颈”,打开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通道。

校园文学活动与语文课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有着极密切的联系,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1.开展文学阅读活动,积极引导阅读文学作品。阅读与写作本来就是语文教学的一体两面,它们是分则两伤,合则俱荣。我国古人早就认识到了这个道理,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两者的密切联系。古人说“不读庄子秋水篇,见识终不宏阔”,说明了阅读对人的眼光的影响。我们主张开卷有益,一方面提倡“随便翻翻”的自主自由阅读,另一方面以我国的“四大名

著”、 《骆驼祥子》、《男生贾里全传》、《汤姆索亚历险记》、《八十天环游地球》和《鲁滨逊漂流记》等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来砥砺思想境界和语言修养,以文学巨匠、思想伟人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和心灵体验,以科学理论、最新成果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认识水准。

在阅读的同时,我们要求七年级学生做读书笔记,写读书札记。我们每年在教师和学生中开展读书沙龙活动,开展读书笔记的交流和读书札记的评比。

2.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一是注重校园文学与课堂作文写作平台的创建,大力建设“希望之星”小记者社团、凫鸟文学社和《五中通讯》、《八年级优秀作文选》、学生作文《活页文选》、《凫鸟文学社刊》,定下了“学生写、写学生、学生读”的办刊方针,鼓励学生积极投稿。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闻到油墨散发的清香,他们的文章被传阅,这给他们巨大鼓舞。同时也激发了课堂作文写作的热情。二是以“我欣赏的名家名著”、“书香漫我家,共享读书乐”等为主题的读书交流会,既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开阔了他们的生活视野,也为学生们得课堂写作积累了大量的文化素材。三是我们还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与比赛,如七年级的读书札记、美文推荐,八年级的传统诗词创作、九年级的古诗文默写比赛、全校性的亲情专信、剪报练笔、时文鉴赏、“谈千古经典,做当代新人”演讲比赛、“万卷长歌赤子心”朗诵会、“每天送你一首诗”朗诵比赛、“树文明风采”主题征文活动、文学社社长竞聘活动、课前演讲、辩论竞赛等等,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此外,我们还组织学生大胆走出校门,向一些报刊杂志投稿,参加各种文学大赛。

文论家刘勰说过:“积字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读以穷照,驯致以怿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学活动给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展示的舞台,让他们尽情地捕捉生活中体现美好感情的每一个闪光点,倾注于笔端,形成校园文学作品。以上这些

活动同时又为课堂作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解决了“课堂作文写什么内容”的问题,解决了作文教学中学生最头疼的“欲炊无米”问题。

三、结合课堂,找准“切口”,铺平课堂写作的道路。

由校园文学活动的开展我们发现,校园文学活动相对于作文教学而言.不仅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而且能让学生在广阔的社会和自然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观察、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找准两者联系的“切口”,使得校园文学活动与作文教学和谐发展。

1.基础与创新相结合。一方面我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去积累书本知识和生活知识。如记叙、描写、议论等基本表达方式的单项训练,立意、构思、写作技巧等综合训练等。另一方面在课堂作文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探索,给他们一定的空间,让创新思维发展。

2.经典与时尚相结合。一个自然人必然受社会的的影响,当今社会多元发展,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无处不在。因此,我们一是利用《五中通讯》、《凫鸟文学社刊》这些园地,用文学样式,寓教于乐,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中,完成学生人格、情操的提高,完成对学生正统的教育和引导。二是把时尚表现出来的无限创意和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作为学生写作灵感的“药引”。研究证明,多元化的选材广开了作文教学之路,打开了学生写作的灵感之门。

3.多种文体相结合。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传统的作文教学常常局限于常见的文体上,不易打开局面。我们自行设计了七到九年级的作文教案,在设计作文教学时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努力创设表达的契机,指导学生把课写作与校内外各种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要求学生经常写写实性练笔、想象性练笔、感悟性练笔和学步性练笔,写札记,写随笔,写各种说不上什么文体的文章。研究证明,多样化的练笔,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从而形成学生写作的冲动和兴趣。

四、教学相长,喜见“成果”,踏上新征程。

虽然,校园文学与作文教学研究的课题已经进行了二年多,实践证明,校园文学对繁荣校园文化,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特别是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探索作文教学的思路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实施课题研究以来,我校的作文教学较之以往,不论是课堂气氛,还是教学效果,都有大幅度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特别是写作兴趣更是有了明显的变化。截止目前,张银坤老师的

《课外阅读,我为你导航》发表在《初中教学研究》2009年第7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发表在《成才导报》2008年10月15日。张秀娟老师的论文《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发表在《学习方法报》(2009年第25期,总第8838期),蒋春芳老师的论文《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新问题新策略》发表在《教师》(2010年第11期,总第83期);孙煜老师的论文《让学生爱上作文》获省二等奖,《关于七年级作文教学几点思考》获常州市二等奖;徐佳美老师的《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享受语文》获常州市中语会二等奖;张银坤老师多次为“希望之星”社团通讯员开设专题讲座,并在2010年3月31日面向全市开设了《“添枝加叶”——作文教学》观摩研究课。在常州市第九届和江苏省第十届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传统诗词创作、美文推荐、读书札记、红读征文以及各类主题征文活动中,杭姣、曹源、邓玥、吴昊、鲍思佳、袁梦婷、李平等57位同学获得江苏省、常州市一、

【寒食,古诗】

二、三等奖。尤其是杭姣、邓玥同学在江苏省第十届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三年来,有多篇优秀学生习作在《常州教育报》和《金坛教育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自行编辑和出版了《八年级优秀作文选》2期、《五中通讯》3期和《凫鸟文学社刊》12期,正在编辑学生《活页文选》。

校园文学活动与课堂作文教学是不可分割的,校园文学活动是作文教学最有益的补充,我们只有不断加强校园文学活动的开展,开拓学生创造思维,解除学生创作的枷锁,才能真正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提高文学修养和创造能力。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校园文学活动与作文教学之间的联系还不够紧密。

2.校园文学活动的数量和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3.由于升学的压力,课题研究的力量还不够集中。

这些问题,不是课题研究结题就不存在,我们还将在今后继续进行认真地探讨和研究,尤其是我加入了“张和忠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主导研究读写超级链接,更为我继续深入研究提供了途径、平台和支撑,我们将一直努力实现校园文学与作文教学的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相得益彰,从而进一步加强和提升我们语文教学的质量

寒食,古诗 第三篇_寒食诗集赏析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官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斜.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作者背景 :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唐代诗人。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一直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擅长写送别题材的诗歌,与钱起等诗人齐名,时称“大历十才子”。后来皇帝选拔他担任起草诏令的中书舍人,当时有两个韩翃,大臣问选谁,皇帝说要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那个韩翃,可见这首诗在当时是多么有名。

注词释义:

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皇城中的柳树。

斜:为了押韵,此处可以按古音读作xi。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传:赐给。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极、王逢时五人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古诗今译 :

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官中的柳树。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轻烟先升起在皇帝贵戚家。

赏析:

【寒食,古诗】

这是一首寓意非常委婉的讽刺诗。在唐代以前,汉朝最为强大,所以唐人做诗都喜欢借汉来比唐,这里也是借汉代的故事来讽刺本朝。寒食三天焚火,本应第四天才可用火。但皇宫里在第三天的黄昏就将传火种的蜡烛赐给了皇帝贵戚。这件小事说明皇帝对贵戚近臣的特别恩宠,但诗人写得很委婉,而且用春城飞花的奇丽景致开头,用东风拂柳的描写自然引出皇官,好像是在称颂皇上的恩典,所以连皇帝都很喜欢。像这样不用一字指斥,就达到讽刺效果的写法,就叫含蓄。我们仔细一琢磨,就能品味到里面暗含的讽刺意味。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宋人就说过:“人间佳节唯寒食。”(邵雍)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此诗只注重寒食景象的描绘,并无一字涉及评议。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迷人风光。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不但造语新颖,富于美感;而且两字有阴平阳平的音调变化,谐和悦耳。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暮春时节,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落红无数。不说“处

处”而说“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春城无处不飞花”写的是整个长安,下一句则专写皇城风光。既然整个长安充满春意,热闹繁华,皇宫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见了。与第一句一样,这里并未直接写到游春盛况,而剪取无限风光中风拂“御柳”一个镜头。当时的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所以特别写到柳。同时也关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赐近臣”的意思。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日暮” 两句正是写这种情事,仍然是形象的画面。写赐火用一“传”字,不但状出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可见封建等级次第之森严。“轻烟散入”四字,生动描绘出一幅中官走马传烛图,虽然既未写马也未写人,但那袅袅飘散的轻烟,告诉着这一切消息,使人嗅到了那烛烟的气味,听到了那得得的马蹄,恍如身历其境。同时,自然而然会给人产生一种联想,体会到更多的言外之意。首先,风光无处不同,家家禁火而汉宫传烛独异,这本身已包含着特权的意味。进而,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则是“五侯”之家。它使人联想到中唐以后宦官专权的政治弊端。中唐以来,宦官专擅朝政,政治日趋腐败,有如汉末之世。诗中以“汉”代唐,显然暗寓讽谕之情。无怪乎吴乔说:“唐之亡国,由于宦官握兵,实代宗授之以柄。此诗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见意,唐诗之通于春秋也。”(《围炉诗话》)据孟棨《本事诗》,唐德宗曾十分赏识韩翃此诗,为此特赐多年失意的诗人以“驾部郎中知制诰”的显职。由于当时江淮刺史也叫韩翃,德宗特御笔亲书此诗,并批道:“与此韩翃”,成为一时流传的佳话。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形象大于思想”(高尔基),此诗虽然止于描绘,作者本意也未必在于讥刺,但他抓住的形象本身很典型,因而使读者意会到比作品更多的东西。由于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沉浸在打动了自己的形象与情感之中,发而为诗,反而使诗更含蓄,更富于情韵,比许多刻意讽刺之作更高一筹 。

寒食,古诗 第四篇_教案: 古诗 寒食

【寒食,古诗】

寒食,古诗 第五篇_寒食(带拼音)

寒食 韩翃

chūn 春 hán chéng 城 shí wú 无 dōng chù 处 fēng bù 不 yù fēi 飞 liǔ huā 花 xié , 寒 食 rì mî 日 暮 qīng yān 轻

东 风 hàn gōng 汉 宫 sàn rù 散

御 chuán 传 wǔ 五

柳 斜 là zhú 蜡 烛 hïu jiā 侯

。 , 。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tssc/449739/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