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诗宋词 > 宋诗赏析 > 麦浚龙初开表达情感

麦浚龙初开表达情感

时间:2014-06-20   来源:宋诗赏析   点击:

【www.gbppp.com--宋诗赏析】

麦浚龙初开表达情感(一):高考情感类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8. 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5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含山店梦觉作 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三、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①

荒郊一望欲销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五、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

①番腾:同“翻腾”。

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麦浚龙初开表达情感】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11分)

阮郎归 无名氏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

注: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劫:围棋术语

9??请简要阐述。(6分)

七、 商调·黄莺儿·赠燕 [清]张潮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分)

八、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 “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九、望江怨·送别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1)。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⑴杪:树梢。

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

 8. 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

析。(5分)

 【答案】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①作者奔

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②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答出惊喜和亲切的,给2分;答出铺垫来表现的,给1分;结合全诗加以分析,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韦诗的 “灯前”透露出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孤独与惆怅。郭诗的“灯前”表现出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

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

用?(5分)

【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 答:【麦浚龙初开表达情感】

 8.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

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

分)

答:“番腾妆束闹苏堤”,人们在苏堤上装束鲜艳,翻腾热闹,想要留住春天,表达了留春之意;“凌波寸不移”写观景的女子看到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无法移步,表达了伤春之情;“三三两两叫船儿”,写雨后春去,人们也纷纷叫船归家,表现了对春归的黯然伤心和无可奈何。

9??请简要阐述。(6分)

答(1)末两句表现了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绪。(2)这两句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来体现的。(3)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继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商调·黄莺儿·赠燕

答:因为燕子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彩绘的花朵。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

【答案】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诗人心境看似旷达、闲淡;中间两联寒山,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在烛光下饮酒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

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

答:夕阳还有“一竿红”,离天黑尚早。词人心中生恨,反倒怪起催促者来,这里的“怪”进一步反衬了“不舍”,这句词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友人浓烈的不舍和留恋。“怪”的反常心理,使诗人的离别之情渲染到了极致,从而可以看出两人友情之深。

麦浚龙初开表达情感(二):高考诗歌情感分析

高考诗歌情感分析 一、课前热身

1.(2014年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怨送 别【麦浚龙初开表达情感】

[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愁云音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

【麦浚龙初开表达情感】

去早。

【注】①杪:树梢。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分)

(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4分)

【答案】

(1)前四句描写了一幅缠绵婉恻又悲凉寂寥的送别场景:友人乘舟远行,词人伫立江边,春水渺茫,行舟远去,愁云惨淡,小舟渐行渐远,最后惟见比沙鸥还小的点点白帆。(春天的傍晚,词人在江别送别友人,看着前方江水渺茫,友人的扁舟渐行渐远;天边浓云片片,帆船越行越远,比沙鸥还要小,词人心中不觉愁云惨淡。)作者以景衬情、含蓄蕴藉地将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情绪表现韵味十足。

(2)词人目送友人扁舟渐行渐远,不忍离开;天边愁云片片,帆船越行越远,比沙鸥还要小。而此时夕阳还有“一竿红”,词人不禁心中生恨,怪催促者催着要早早离开,使自己不能和友人多聚片刻。全词没一句言离别,一“怪”已使诗人的离别之情渲染到了极致,反常心理正好表达了(反衬)诗人对友人浓烈的不舍和留恋,足见两人友情之深。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赏析作品描写艺术和思想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D。鉴赏材料选自我国清代著名词曲家万树的《望江怨·送别》。

万树(1630-1688),字红友,一字花农,号山翁、山农,明常州府宜兴(今江苏宜兴县)人。他才思敏捷,学识明达,工词善曲,不仅是词学家,而且是著名戏曲文学作家。万树少年时即遭变乱,嗣后家境清寒,长期飘泊四方,历在山西、陕西一带游历。清顺治年间以监生游学北京,未得官而归。康熙年间入两广总督吴兴祚幕府作幕僚,一切奏议皆由其执笔,闲暇时作剧供吴家伶人演出。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终以怀才不遇,忧郁积劳成疾,拜辞吴兴祚回乡,不幸病死于广西江舟旅途中,终年仅58岁。

万树是我国清代著名的词曲家,词曲风创新,硕果累累,其新编的《词律》对中国词坛的贡献尤为巨大,影响深远。

万树送别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淡雅含蓄、情景交融。《望江怨•送别》这首词运用比兴手法,以景衬情、含蓄蕴藉的表达效果更加明显。全词虽没有一句言离别,但所描绘的景致,将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情绪表现得缠绵婉恻,韵味十足。

分析题目:《望江怨·送别》顾名思义为一首送别词。以“送别”为主体的诗词,多为缠绵不舍之情。

分析词句:抓关键意象。词中“春江”“残照”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时间,“断送扁舟过”可见行人已远行;“愁云”“恨”可看出词人送别时的愁情别恨,最后一句“怪人催去早”,

可以看出残照尚有一竿高,送者心中生“恨”,偏又有人“催去早”,呼唤早点回去,又怎能不“怪”!怪者,埋怨、责备也。

概括词义:(友人乘舟远行),词人伫立江边,眼前春水渺茫,一望绵远,不见端际。词人目送行舟,一直望到远去的小舟过了树木的梢头,此时,愁如云积,小舟渐行渐远,最后船已不可见,惟见点点白帆,比沙鸥还小。这时刚好有人“催去早”,词人心中生恨,反倒责怪起催促者来,更感慨若非残照只余“一竿”高,怕还会与友人相叙一番吧。

解答问题:

第一问: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

这道题考的是分析概括场景。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可分三步走:先总体概括,再进行细节分析,最后点明场景与氛围。

总体概括:在春天的傍晚,诗人在江别送别友人。

细节分析:前方江水渺茫,(词人)看着友人的扁舟渐行渐远,被岸边的树梢遮住了部分;天边浓云片片,帆船越行越远,比沙鸥还要小”。

点明氛围:“愁云”一词点明了词人此时此刻的心情“愁云惨淡”、“悲凉寂寥”。

形成答案:前四句描写了一幅悲凉寂寥的送别场景:春天的傍晚,词人在江别送别友人,看着前方江水渺茫,友人的扁舟渐行渐远;天边浓云片片,帆船越行越远,比沙鸥还要小,词人心中不觉愁云惨淡。

第二问: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

这道题考的是结合语句,分析全文内容,概括思想情感。审读题干,抓住“怪”这个心理描写,着重分析其对抒发词人情感的作用。注意题干“结合全词”,梳理出全文的情感脉络,分析词人为何“怪”?“怪”什么?“怪”的情感怎么一步步展开。

答案:词人在友人的帆船出发之后仍旧不忍离开,目送扁舟渐行渐远,第一次渲染了不舍之情;天边浓云片片,帆船越行越远,比沙鸥还要小。“愁云”再次渲染出此人的离愁;看这时夕阳,还有“一竿红”,词人心中生恨,反倒怪起催促者来,怪其催着要早早离开,使自己不能和友人多聚片刻,这里的“怪”进一步反衬了“不舍”,此时情感已经得到三重渲染。“怪”的反常心理,使诗人的离别之情渲染到了极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浓烈的不舍和留恋,从而可以看出两人友情之深。

二、方法点拨

(一)看标题。借助诗歌的标题可以来推断诗歌的思想情感。

 《春夜喜雨》——表达欢愉喜爱之情。(喜)

 《枫桥夜泊》——表达羁旅愁思。(愁)

 《悯农》——表达对农民艰辛的同情。(怜)

(二)看作者。了解了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

(三)看序注。一般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背景,多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有助于把握诗歌思想情感。如:姜夔《扬州慢》序中说:“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四)看诗眼。诗歌丰富的思想情感往往借助于精炼的语言来体现,我们要抓住这些关键字。

(五)品意象。 诗歌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只有领悟

【麦浚龙初开表达情感】

“意象”中的寓意,才能把握好诗歌的思想感情。

三、例题精讲

【考点分析】高考对分析评价思想感情的考查角度是:概括诗歌表现的思想感情;结合形象、语言或表达技巧分析诗歌表现的思想感情。

【例题讲解一】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8分)

暮春 【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暮春》通过写落花、柳绵、斜阳、子规等暮春意象,表达了伤春之愁、流年之叹;《暮春山间》写作者缓步春山所见,描绘了一幅幽美的暮春景象,表现了作者的闲适之情。

【变题】变式设问,触类旁通

1.结合××句子,分析诗(词)人的思想感情。

2.××句诗(词)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这首诗(词)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4.作者为什么要写××物?作者借此物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5.这首诗(词)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做简要分析。

【例题讲解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点绛唇 ▪ 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

【麦浚龙初开表达情感】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之情。

答案二: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蘋香春在无人处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

答案三: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例如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例如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

【变题】变式设问,触类旁通

1.诗(词)人对××事件(人物、事物)的评价是怎样的?你是如何理解的?

2.„„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

3.这首诗(词)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词)简要分析。

三、课堂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tssc/34706/

推荐访问:表达情感的诗句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