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诗宋词 > 唐诗赏析 > 园林建筑描写

园林建筑描写

时间:2016-03-16   来源:唐诗赏析   点击:

【www.gbppp.com--唐诗赏析】

唐诗园林建筑意境
园林建筑描写 第一篇

唐诗园林建筑意境

唐时期都城长安原是隋代规划兴建的,后加以扩充使之成为当时世界规模宏大,规划严整的城市,达到了力与美的和谐统一。唐诗中描写城市宫殿建筑的华丽,看来似乎只是夸张,然而就整个建筑形象着重表现一种动态,体现出中国建筑的特有的飞动之美。“中国古典艺术的意境,都包含有很强的哲理的意味,楼台亭阁的审美价值,正在于把外界的景色引进来,构成自然和人生无限广阔的意境,从而给予

【42】观赏者以深刻的哲理的感受。”骆宾王《帝京篇》“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

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桂殿。岑对玉楼,椒房窈窕连金屋。三条九陌丽城隈,万户千门平旦开。复道斜通鳷鹊观,交衢直指凤凰台。剑履南宫入,簪缨北阙来„„”虞世南《赋得吴都》“„„高台临茂苑,飞阁跨澄流„„”都详尽地描绘了盛唐的建筑的宏观气势。

“在中国建筑的空间意识中,不是去获得某种神秘紧张的灵感悔悟或激情,而是提供某种明确实用的观念情调,正如中国绘画理论所说,山水画有‘可望’、‘可游’、‘可居’种种,但‘可游’、‘可居’胜过‘可望’、‘可行’。中国建筑也同样体现这一精神。即是说,它不重在强烈的刺激或认识,而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它不是

【43】一礼拜才去一次的灵魂洗涤之处,而是能够经常瞻仰或居住的生活场所。”中国园

林建筑蕴含丰富的文化意义,建筑与山水花木结合,创造出千姿百态的园林景观,陶冶人们的身心,激发人们的聪明才智,凡此均属于内在价值,也就是精神功能。 1楼观沧海日

楼是园林中较高层的建筑,其功能是提供登眺视景,并有园林点景丰富空间美的感觉作用。 宋之问《灵隐寺》: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苏颋《奉和圣制人日清晖阁宴群臣遇雪应制》【园林建筑描写】

楼观空烟里,初年瑞雪过。苑花齐玉树,池水作银河。

七日祥图启,千春御赏多。轻飞传彩胜,天上奉薰歌。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是灵隐寺的名句,但由于宋之问的诗多是歌颂功德、粉饰太平、浮华空泛之作,且人品与这样的句子有着太的差异,所以后人认为这样清新坦易,抒情真挚,畅美如画的句子宋之问是根本写不出的,于是怀疑是出家后的骆宾王的作品。但我们从这些楼“观沧海日”,“倚长霄”“岳阳尽”“空烟里”诗句当中,感受到楼给人是开阔胸怀、长观尘宇的情怀,然而这四首诗中,虽然都是楼上长观,但意境却有着不同:“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作者写出惬意的景色洗涤尘世的烦恼喧闹之后,对天台山(佛教天台宗发源地)感情以及对灵隐秀色的烘托;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写出李白流放遇赦愁去喜来,身处恍若置身仙境,情感欢乐喜悦,超脱豁达的心情;而“轻飞传彩胜,天上奉薰歌”完全看得出奉和的歌功颂德以及皇家园林的富丽奢华景象。

2.高台聊四望

千古名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是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台是古代宫苑非常显要的艺术建筑,台的雏形是“灵台”,主要功用是祭奠天地祖宗,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台具有祭天、观象、军事、赏玩的功能。李隆基《春台望》:

暇景属三春,高台聊四望。目极千里际,山川一何壮。太华见重岩,

终南分叠嶂。郊原纷绮错,参差多异状。佳气满通沟,迟步入绮楼。

初莺一一鸣红树,归雁双双去绿洲。太液池中下黄鹤,昆明水上映牵牛。 闻道汉家全盛日,别馆离宫趣非一。甘泉逶迤亘明光,五柞连延接未央。 周庐徼道纵横转,飞阁回轩左右长。须念作劳居者逸,勿言我后焉能恤。 为想雄豪壮柏梁,何如俭陋卑茅室。阳乌黯黯向山沉,夕鸟喧喧入上林。 薄暮赏余回步辇,还念中人罢百金。

这首诗是李隆基较为有名的一作品,作者在春的时节,登台目极千里,但见山河壮阔,太平盛世,通过台上所见景物,抒发作者情怀。这种台上抒怀的诗同样见于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与李隆基的不同的是李白抒发的是将无限的情思与水天一色的大江、巍峨峥嵘的青山与澄澈的天际融化一起,发思古之幽情,吟慷慨之人生: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但也有些写台的诗,充满情趣,这类台多在私家园林中,如白居易《小台》诗:

新树低如帐,小台平似掌。六尺白藤床,一茎青竹杖。

王维《登裴秀才迪小台》: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3 倚阁观无际

【【44】“大凡高阁崇楼皆与仙人有染„„”如李世民《三层阁上置音声》“不似秦楼

上,吹箫空学仙。”阁是一种四周开窗的高层建筑,每层设围廊,有挑出乎座,以便眺望观景。李世民《置酒坐飞阁》:

高轩临碧渚,飞檐迥架空。余花攒镂槛,残柳散雕栊。

岸菊初含蕊,园梨始带红。莫虑昆山暗,还共尽杯中。

孙逖《宿云门寺阁》

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

画壁馀鸿雁,纱窗宿斗牛。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

阁除了眺望,还有避暑、纳凉的功能,这类诗的描述中多有幽闲清静之感,苏颋《小园纳凉即事》

烦暑避蒸郁,居闲习高明。长风自远来,层阁有馀清。

散洒纳凉气,萧务遗世情。奈何夸大隐,终日系尘缨。

中国建筑多为土木结构,然而唐诗中有首姚合《题金州西园九首草阁》,说明草阁的形貌特征及功能:

编草覆柏椽,轩扉皆竹织。閤成似僧居,

学僧居未得。有时公府劳,还复来此息。

4亭亭白云榭

榭是供游人休息、观赏风景的临水园林建筑。姚合《题金州西园九首江榭》中的“亭亭白云榭,下有清江流„„有榭江可见,无榭无双眸”最能表现出榭的典型特征,榭的形式是水边平台,平台的一部分架在岸上,一部分伸入水中。平台跨水部分以梁、柱凌空架设于水面上。平台临水部分围绕低平的栏杆,或设鹅颈靠椅供坐憩凭依。平台靠岸部分建有长方形的单位建筑,面水的一侧是主要观景方向,常用落地门

窗,开敞通透。既可在窒内观景,也可到平台上游憩眺望。在顾况《芙蓉榭》中“风摆莲衣干,月背鸟巢寒。文鱼翻乱叶,翠羽上危栏。”我们能够感受到清风习习、月光融融,人有榭上环境与心境的交融。唐天宝三年(744),唐玄宗遣使在四明山祷祠,晚唐有两首写四明山樊榭的诗,皮日休《奉和鲁望四明山九题。樊榭》

主人成列仙,故榭独依然。石洞哄人笑,松声惊鹿眠。

井香为大药,鹤语是灵篇。欲买重栖隐,云峰不售钱。

陆龟蒙《四明山诗。樊榭》:

樊榭何年筑,人应白日飞。至今山客说,时驾玉麟归。

乳蒂缘松嫩,芝台出石微。凭栏虚目断,不见羽华衣。

榭最早的形成是与台常不可分,其共同的娱乐功能因歌在高处声传远,舞在水边而影翩翩的意境感觉效果而形成的“舞榭歌台”,许尧佐《石季伦金谷园(一本题作金谷怀古)》:

石氏遗文在,凄凉见故园。轻风思奏乐,衰草忆行轩。

舞榭苍苔掩,歌台落叶繁。断云归旧壑,流水咽新源。

曲沼残烟敛,丛篁宿鸟喧。唯余池上月,犹似对金尊。

这首怀古对金谷园的残落的景色描绘的十分祥细,从“遗文”“ 凄凉”“ 衰草”“ 苍苔”“ 落叶”“ 断云”“ 旧壑”“” 咽“残”等字词的运用,表现出眼前景物的荒芜,丰富了人们对金谷园繁华荣时期的园林环境的想象,突出了时空的变化中人的感悟。

5空亭雁影过

亭在中国园林中很早就有运用,且最为重要、最富游赏性的建筑。据《大业杂记》载:隋炀帝广辟地周二百里为西苑(见隋西苑),“其中有逍遥亭,八面合成,结构之丽,冠绝今古。”在《隋唐演义》中也有“湖旁筑几条长堤,堤上百步一亭,五十步一榭。”李适《重阳日赐宴曲江亭,赋六韵诗用清字》

早衣对庭燎,躬化勤意诚。时此万机暇,适与佳节并。

曲池洁寒流,芳菊舒金英。乾坤爽气满,台殿秋光清。

朝野庆年丰,高会多欢声。永怀无荒戒,良士同斯情。

正如记载中有的:亭,留也;亭者,停也。同时亭在游览中不止有停顿、休憩、观赏功能外,还有聚集、宴饮、助兴的作用。王勃《山亭夜宴》:

桂宇幽襟积,山亭凉夜永。森沉野径寒,肃穆岩扉静。

竹晦南汀色,荷翻北潭影。清兴殊示阑,林端照初景。

张九龄《三月三日申王园亭宴集》

稽亭追往事,睢苑胜前闻。飞阁凌芳树,华池落彩云。

藉草人留酌,衔花鸟赴群。向来同赏处,惟恨碧林曛。

鲍君徽《东亭茶宴》

闲朝向晓出帘栊,茗宴东亭四望通。远眺城池山色里,俯聆弦管水声中。 幽篁引沼新抽翠,芳槿低檐欲吐红。坐久此中无限兴,更怜团扇起清风

中国园林很讲究亭的位置的经营,在造型上相对的小而集中,并亭常与山、水、植物结合起来组景,并作为园林中“点景”的一种手段的特点,多布置于主要的观景点和风景点上,或作为主体建筑的陪衬。在规模较小的私家园林中,亭常常成为组景的主体和园林艺术构图的中心。在一些风景游览胜地,亭则成为增加自然山水美感的重要点缀。

6画桥飞渡水

唐诗中的桥大到盛唐气象“岸曲非千里”,李世民《赋得浮桥》:

岸曲非千里,桥斜异七星。暂低逢辇度,还高值浪惊。

水摇文鹢动,缆转锦花萦。远近随轮影,轻重应人行。

小到私家园林“雁齿小红桥” ,白居易《题小桥前新竹招客》

雁齿小红桥,垂檐低白屋。桥前何所有,苒苒新生竹。

皮开坼褐锦,节露抽青玉。筠翠如可餐,粉霜不忍触。

闲吟声未已,幽玩心难足。管领好风烟,轻欺凡草木。

谁能有月夜,伴我林中宿。为君倾一杯,狂歌竹枝曲。

水是园林的灵魂,桥自然就是心灵的跃动,作为联系风景点的水陆交通,组织游览线路,变换观赏视线,点缀水景,增加水面层次,兼有交通和艺术欣赏的双重作用。园桥在造园艺术上的价值,往往超过交通功能。在自然山水园林中,桥的布置同园林的总体布局、道路系统、水体面积、水面的分隔或聚合等密切相关。其位置和体形要和景观相协调。大水面架桥宜宏伟壮丽,小水面架桥宜轻盈质朴。水宽桥高栏杆,水窄桥低平,可领略高桥危步的独处,也可感受凌波信步的亲切。李適《安乐公主移入新宅》:

园林建筑论文
园林建筑描写 第二篇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与旅游

摘要: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是我们旅游赏景中的最重要的人文景观之一。尤

其是中国传统建筑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文化性格和极高的审美价值。中国建筑文化是东方所独有的一种“大地文化”,它独有的文化性格,如天人合一的时空意识,淡于宗教浓于伦理,“亲地”倾向和“恋木”情结,达理而通情的技艺之美等耐人寻味。中国传统建筑是以木构框架为结构主体,带有繁复屋顶的群体建筑,它那特别的布局形式、组合方式与造型特征是旅游者很感兴趣的赏景对象。中国传统建筑以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文化个性、高度的鉴赏价值、强烈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的中外游客

关键词:中国古代园林建筑、西方古代园林建筑、中西古代园林建筑差异

一、建筑的概念:

建筑是人们按照一定的建造目的、运用一定的建筑材料、遵循一定的科学与美学规律所进行的空间安排,是物质外显与文化内涵的有机结合。

二、建筑的本质

建筑是人们按照一定的建造目的、运用一定的建筑材料、遵循一定的科学与美学规律所进行的空间安排,是物质外显与文化内涵的有机结合。

换言之,建筑是空间的“人化”,是空间化了的社会人生。【园林建筑描写】

建筑的本质:文化是建筑的灵魂

三、中国古代建筑

(一)、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土木结构,布局严谨,造型优美,装饰丰富多样,与自然环境协调。

中国古建筑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它给人的美感是:或雄伟、宏大;或浑厚、质朴;或挺拔刚健;或雍容华贵;或柔和纤秀;或端庄大方„„这些形式美主要表现在序列组合、空间布局、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装饰等方面,这些形式美的因素决定了中国古建筑的审美特征。

(二)、对中国古建筑的审美与欣赏

1、结构形式

中国古建筑是以木构框架为结构主体,带有繁复屋顶形式的群体建筑。我国古建筑的木构架,主要是采用梁柱式结构(地面上立柱上架梁)。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民族特点和艺术风格。中国传统建筑的外观,就单体建筑而论,基本分为三部分:台基、墙柱构架、屋顶(建筑学上称为“三段式”。如:我国独特的木结构框架的典型建筑——北京天坛的祈年殿)。

2、群体组合与布局特征(间→房屋→庭院→建筑群;中轴对称布局)

中国古建筑在布局上为群体组合,即是由一个一个的单位建筑组合成的一个大的群体建筑。我国古建筑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在平面布局上以“间”为单位,由“间”组成“房屋”,再由“房屋”组成“庭院”,进而由“庭院”组成横向铺展的各种形式的“建筑群”。中国建筑布局在整体上是内向的、收敛的、封闭的(如四合院、皇宫、围合的城墙、长城等),追求内在的含蓄和私密性,多采用中轴对称布局;西方建筑布局在整体上是外向的、放射的、开放的,追求外在的进取和民主性。可见东西方的建筑和各自的民族性格基本上是统一的。

3、装饰色彩

我国古建筑十分讲究内部的装饰、陈设和外部的空间点缀。建筑物内部常用

雕梁画栋、图案花纹、匾额楹联以及壁画进行装饰,以增加华丽富贵的气氛。古建筑的外部空间常常用假山叠石加以点缀、设置华表、香炉、石狮、铜鹤等。古建筑装饰的内容可归纳为6大类:突出皇权、表示等级、表明品格、崇扬功绩、驱魔辟邪、祈求吉祥。装饰色彩中,红、黄、绿是我国古建筑的主色调。我国古典建筑中色彩处理以天坛祈年殿最为高超。

4、文化内涵

建筑是物质外显和文化内涵的有机结合,是历史文化的一面镜子,是一定时期社会文化的缩影。中国古代传统思想对古建筑的影响极大,这主要表现在我国古建筑在审美文化上具有四大特点:①以大称威;②以中为尊;③礼制至上;④祈吉为尚。中国建筑是“木头的画卷”;西方建筑是“石头的史书”。

5、艺术性与功能性、技术性密切结合

我国古建筑具有艺术性与功能性、技术性密切结合的审美特征(例如屋顶上的仙人、走兽是固定屋瓦的铁钉套子),若能在观赏中体味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将得到无穷的妙趣。中国古建筑的实践理性精神较强(即功能性较强),西方古建筑的宗教神灵精神较强(追求精神境界)。

6、建筑美与环境美的协谐

环境是构成建筑艺术感染力的主要因素之一。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天坛、帝王陵寝的建筑以及许多寺庙宫观的建筑都是建筑美与自然风景美有机结合的典范。中国古代建筑讲究风水理论,重视环境优化的设计,建筑文化具有较强的环境意识与神秘色彩。这种审美特征的形成与我国传统文化观念中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影响有一定关系。

四、中西古建筑的差异

由于地理环境、民族性格、历史文化等因素差异之影响,中国古建筑与西方古建筑在建筑材料与结构、建筑布局、装饰色彩、艺术风格、美学价值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

(一)、建筑材料与结构

中国古建筑:土木(“木头的画卷”),梁框式(梁架承重)

西方古建筑: 石质(“石头的史书”),围柱式,券柱式(墙柱承重)

(二)、建筑布局

中国古建筑:群体性(横向扩展、由建筑包围空间),中轴对称,封闭严谨 西方古建筑: 独体性(垂直扩展、由空间包围建筑),同心放射,开放活泼

(三)、装饰色彩

中国古建筑红、黄、绿、蓝为主色调,鲜艳夺目,具有强烈对比的性格特征 西方古建筑: 白、灰、米黄为主色调,朴素淡雅,具有调和的性格特征

五、园林建筑在旅游中的作用

从古至今,为了满足游人在园林中各种游览活动的需要都要设置一定数量 园林建筑。随着人们在园林中的活动内容日益丰富,必然要求有多种类型的 园林建筑,不断完善园林内容、形式及功能。过去十年,正当广大规划师、 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孜孜以求的同时,闲暇时代已悄然逼近。旅游业的蓬勃 兴起逐渐渗透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1]中国园林建筑艺术 张浪编著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6

[2]细说中国园林 余志超著 北京 光明出版社2005.12

[3]知识经济 白璧著 2009年第07期

[4]旅游地理 保继刚 楚义芳 彭华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描写古建筑的好词好句好段
园林建筑描写 第三篇

描写古建筑的好词好句好段

1、中和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为3间,四面出廊,金砖铺地,建筑面积580㎡。屋顶为单檐四角攒尖,屋面覆黄色琉璃瓦,中为铜胎鎏金宝顶。殿四面开门,正面三交六椀槅扇门12扇,东、北、西三面槅扇门各4扇,门前石阶东西各一出,南北各三出,中间为浮雕云龙纹御路,踏跺、垂带浅刻卷草纹。门两边为青砖槛墙,上置琐窗。殿内外檐均饰金龙和玺彩画,天花为沥粉贴金正面龙。殿内设地屏宝座。门窗的形制则取自《大戴礼记》所述的“明堂”,避免了三座大殿的雷同。

2、在乾清宫前露台两侧有两座石台,石台上各设一座鎏金铜亭,称做江山社稷金殿,口语也称其为金亭子。金殿深广各一间,每面安设四扇隔扇门,重檐。圆形攒尖式的上层檐上安有铸造古雅的宝顶,象征江山社稷掌握在皇帝手中。老虎洞在乾清宫露台南沿和御路、阶陛衔接处,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tssc/217718/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