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生活常识 > 中国手机历史

中国手机历史

时间:2018-07-22   来源:生活常识   点击:

【www.gbppp.com--生活常识】

中国手机历史 第一篇_中国手机的发展史

手机的发展历程

不知不觉,手机走进我们的生活已经有了20多个年头。手机的发展也是经过了一次有一次的变革,才形成了如今多样化的造型,多样化的功能,而不是单一的通信工具。

二战刚刚结束,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在1947年率先提出了手机的概念,1973年4月3日摩托罗拉公司前高管马蒂.库珀在曼哈顿的试验网络上测试了他的一台电话,这种电话勉强算是便携式的,它重约 1.13 公斤,靠电池运转,体积庞大,用它总共可以通话十分钟。 世界上的第一台手机

1983年10月13日,Ameritech 公司的高管鲍伯?巴内特把车停在了芝加哥Soldier Field 体育场外,拨通了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商用手机电话,它的型号为DynaTAC 8000X是由摩托罗拉生产的,重2磅,通话时间半小时,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哥大”的雏形。

音频:单一

视频:无

娱乐:

形态:颜色单一

第一款内置天线手机

上面所说的掌中宝可以说是手机在折叠造型上划时代的产品,而在直板机领域,内置天线设计也可以算得上一个里程碑。汉诺佳CH9771是第一款采用内置天线设计的直板机型,但是大家对它并不太熟悉,国内也为2000年8210的巨大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第一台国内上市彩屏手机

在黑白屏时代,大家用改变背景灯光的色彩来实现视觉感受的改变,其中比较经典的是诺基亚在2001年推出的8250,迷人的蓝色背灯让它成为了8210之后的又一经典作品。2002年爱立信推出了它的收关之作T68,T68虽然不是世界上第一款彩屏手机,但是绝对是第一款在国内上市的彩屏手机,去年,松下推出的VS2更是让我们领略了1678万色屏幕的过人魅力

第一款三频手机:摩托罗拉L2000

摩托罗拉L2000除了支持GSM900/1800MHz之余还支持北美PCS1800MHz的工作频率,令用户可以真正享受到GSM的全球漫游服务。L2000重达108克,三围为130×46×24.5毫米,适用于GSM900MHz/DCS1800MHz/PCS1900MHz网络,有雅典黑、银河灰、深海蓝三种颜色可选。另外L2000还内置Modem

,当使用外接数据线与电脑连接时可进行数

据传输、发送传真、电子邮件及上网浏览。

第一款三防手机【中国手机历史】

随着手机时尚化的深入,“三防手机”这一概念也出现在手机领域,防水、防尘、防震的功能让这一类型手机受到了广大户外运动爱好者的欢迎。1999年爱立信推出的R250 PRO的出现让大家第一次感受到“无所畏惧”的震撼。此后爱立信还推出了第二代三防手机R310,也就是大家俗称的“鲨鱼机”,直到现在它还是二手市场中难得一见的“珍品”。

国内第一款滑盖手机诺基亚 7650

滑盖手机是从诺基亚所提出的抽拉式键盘设计演变过来的,2002年诺基亚7650是国内

第一款滑盖手机,但是大家更多的是关注其摄像头配置。

一款WAP手机

诺基亚 7110WAP是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的缩写,即无线应用协议。诺基亚公司应景的推出了第一款支持WAP的GSM手机——诺基亚7110,它的出现标志着手机上网时代的开始,只要你开通了移动数据业务功能,通过手机WAP功能,即可使用中国移动的WAP业务,诺基亚7110首次把手机和互联网连接在一起。

国内第一款专业游戏手机诺基亚 N-Gage

手机游戏已经成为现代手机不可缺少的部分,早在1998年诺基亚推出的6110就内置了几款非常有趣的游戏,包括贪食蛇、记忆力、逻辑猜图。随着JAVA扩展功能的加入更多有趣的游戏也随之加入手机中,2001年JAVA手机首先在日本上市。诺基亚旗下的N-Gage手机也成为了第一款专业的游戏手机。

第一款双显示屏的手机:三星SGH-A288

折叠手机固然惹人喜爱,但每次要看是谁的来电或时钟都要打开手机,实在是太不方便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厂商陆陆续续推出了自己的双显示屏折叠手机。SGH-A288沿袭了折叠式手机超小、超轻型设计,体积只有79X38X23毫米,重量也仅有77克,至于颜色则有香槟金、珍珠白、银灰色三种可选

第一款全中文手机

在手机刚刚在国内市场出现的时候,操作界面都使用的是英文标示。这对很多用户来说是十分不方便。于是第一款全中文界面的机型摩托罗拉CD928+于1999年正式在国内销售。CD928+的出现使得中国市场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全中文手机。不光编辑短信可以中文输入,连电话簿也可以输入中文名字。在手机汉化的进程中,CD928+是当之无愧的“开国元勋”。

第一款智能手机摩托罗拉 A6188

手机巨头摩托罗拉早在 1999年岁末就推出了一款名为A6188的手机,可不要小看这款手机,它才是现在发展迅速的智能手机真正鼻祖。这款A6188采用了摩托罗拉公司自主研发的龙珠(Dragon ball EZ)16MHz CPU,支持WAP1.1无线上网,采用了PPSM (Personal Portable Systems Manager)操作系统。同时,这跨手机也是全球第一部具有触摸屏的手机,它同时也是第一部中文手写识别输入的手机。

第一款内置摄像头的手机

2000年9月底,夏普联合当时的日本移动运营商j-phone发布了这款内置11万像素ccd摄像头的j-sh04,该机型于当年10月下旬发售。

不过作为世界第一款照相手机的j-sh04,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多大的轰动效应,或许和那时候人们的使用观念有一定的关系,谁也不曾想到数年后的今天手机拍摄几乎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直到2002年诺基亚才推出了第一款内置摄像头的手机7650。如今摄像头的像素已经从最初的10万像素发展到了千万像素,30、100万像素逐渐从主流位置滑落【中国手机历史】

第一款内置硬盘的手机诺基亚 N91

手机内存目前还主要是闪存的,但是这样的内存有很多的缺点,例如抗震性能不好,容量过小,而价格同样也不便宜,这样的闪存式手机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而诺基亚的N91就采用了微硬盘存储,完美的解决了闪存式手机带来的弊端。

音频:和弦铃声: 64 和弦 来电铃声识别:

支持

分组铃音

【中国手机历史】

视频:26万色TFT彩色屏幕;176×208像素;2.1英寸

娱乐:内置游戏 内置微硬盘 Java扩展

形态:滑盖手机 不过机身体积偏大

附件:内置摄像头 3GPP 标准的流媒体 收音机

未来手机发展的趋势

这些年手机继续向着轻薄和时尚方向发展,2004年发布的Motorola Razr v3将这种设计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它具有超级苗条的曲线和金属质感的外观,Razr很快成为了很多人的掌上物。3年后,它仍然是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手机之一。

护腕手机

Motorola Razr v3 (2004)

打破一般人对手机的既定外形印象,机身具有展开和卷曲两种形态,卷曲时是一条手带般的行动电话,纤薄简洁的外形可与不同的装扮搭配。除了平时使用,在运动时,则可变成犹如护腕式的手机,并兼具计步、脉搏显示、热量消耗计等功能。还有蓝牙系统、浏览网页、mp3、话音拨号、全球气温及湿度显示、全球定位系统、定时器及健美信息。

记事簿手机 积木手机

把电子纸的使用概念,透过回归旧时电话本翻页的方式,结合传统的外观形态与新技术,让操作的行为模式还原,并以传统的操作逻辑定义新的通讯接口。电子纸记录的内容还能传输到计算机作进一步编辑,让P+除了是部新式手机之外,更是全新的储存媒介。

中国手机历史 第二篇_中国手机发展史完整版

20年前,1987年11月18日,广州开通了我国第一个移动电话局,有了第一名模拟蜂窝移动手机用户,中国的移动通信时代由此开启!

【中国手机历史】

20年后,手机不再是身份的象征,全国拥有手机的用户超过5.2亿,平均不到三个人就有一部。手机外形越变越小,功能却越来越强:拍照手机、音乐手机、炒股手机„„相继出现。而现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更是呼之欲出! 从最初的曲高和寡到今日的繁华喧嚣,移动通信发展的20年,是中国通信产业腾飞的20年,是中国社会由千篇一律走向个性鲜活的历史见证。让我们回首那些经历了20年岁月的人与事,让我们铭刻中国移动通信走过的20年印记。

1987年

广州卖出中国第一台手机:值一部丰田农用车

亲历人:徐峰

当年:国内使用手机第一人

目前公认国内的第一个TACS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出自广东。1987年,为了配合在广州举行的“六运会”,广东邮电局下属的无线分局准备推出第一批共100部模拟移动电话,而现任广东中海集团董事长的徐峰,就是当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1987年11月,一位在广东省邮电局的亲戚告诉徐峰,可以帮他办理一部模拟移动电话。在商业上小有成就的徐峰经不住新技术的诱惑,买了自己的第一部手机,成为中国首位手机用户。当然代价是不菲的,徐峰曾对媒体透露,“当时邮电局的人还不知道这手机应该卖多少钱,他们叫我押下了一张2万元的支票,先把手机拿走。” 这个价格,在当年足以买一部丰田牌农用车,而到手的这部NEC模拟手机,不仅拨打电话时需要拉出天线,而且还“死沉死沉”。

买了手机之后,还得有号码。当时的手机是模拟机,没有SIM卡。首批100部模拟手机的号码,是六位数字的短号,号段从901001至901099。出于广东人“吉利”偏好,徐峰挑选了901088作为自己的号码。最初使用时,徐峰发现,模拟网络信号还不错,不过只能在广州市内打手机,此后随着深圳、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网络的开通,漫游才第一次实现。

1988年

上海开卖“大哥大”

从无人问津到一机难求

亲历人:赵建国(化名)

当年:上海第一批手机销售人员

从便携式、车载式模拟电话到手持式模拟电话,即俗称的“大哥大”;从早期大如砖头,到后期小如GSM手机的“大哥大”„„上海移动下属某部门会议室的两个玻璃柜中,数十部老手机静静地陈列其中。这些“老家伙”记载上海地区移动通信发展的最初记忆,而赵建国(化名)则亲历了那段“大哥大”从无人问津到一机难求的岁月。

厂长、经理都不敢买

现如今,卖手机的营业场所比比皆是:移动或联通营业厅、手机连锁店、家电卖场等等,想买何种型号尽可慢慢挑选。但在1988年赵建国开始从事移动电话营销工作时,却没这么好运,连一个固定的“门脸”也没有。为了推广“大哥

大”业务,长途电信局专门成立了一个小团队,采取主动上门营销的策略,“那时,我们让每个推广人员都带着‘大哥大’,到客户那里演示给他们看,但这种主动出击的方式并没有多大效果。”

赵建国和同事们进行市场调查后,发现这种无人问津的局面主要是由于市场环境还不成熟,“首先,当时营销对象主要是厂长经理,他们虽然有能力购买,但顾虑很多,认为‘大哥大’是奢侈品,购买之后担心引起上级领导和群众的不满;其次,富裕的个体户很少,每台终端价格在两三万元左右,经济上承受不起。” 1988年之后的数年,“大哥大”市场反应冷清,每年销量只在几百台左右。

黑市价格炒到五六万元

1992年,赵建国清楚记得这个时间节点,这一年上海的“大哥大”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市场情况同前些年相比完全颠倒过来,‘大哥大’变得供不应求,甚至是一机难求。”

首先是销量的突破,“我记不清是一九九几年,当年销量突破一万台,这是很了不起的。”市场形成一定规模后,当时负责移动通信管理的上海长途通信局(现中国电信上海公司长途事业部)为销售推广移动电话专设了营业部门,并设立了销售营业厅。至今,赵建国依然记得上海第一个移动营业厅的地址是“成都北路277号”。

当时买“大哥大”,不像现在购买手机那样,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款式,付了钱就能拿到机器、当场就能开通,而是“先要登记并付5000元押金,然后等候半年,或者七八个月的时间,得到通知再去拿机器,而且款式没得选择,给你什么就是什么。即使拿到机器了,当场也不一定能开通,没准机器内部还要做一些调整。”加上基站布置少,“大哥大”的通话质量也不高,“刚开始的时候,我记得只在原来华侨商店楼顶和雁荡路布置了基站,资费好像是每分钟0.4元。”尽管有诸多缺陷,但购买者依然络绎不绝。

由于供不应求,最早的“手机黑市”出现了,有关系的人从内部购买“大哥大”,没门路只能去黑市购机。“当时‘大哥大’正常售价在两三万元左右,而黑市价格在五六万元甚至更高。为什么供应少?当时无论是基站还是终端机器都是从国外进口,比如爱立信、摩托罗拉,相关批文非常繁琐。”

不仅机器稀缺,号码资源也很稀缺,当时上海有几个地方拍卖“大哥大”号码,“其中一个拍卖点在上海展览中心对面,一个吉祥号码能拍到十几万。”

1992年

嘉兴使用第一批GSM手机

不再担心被破解盗打

亲历人:谢金松

当年:第一批GSM用户

在手机收藏圈内,拥有13000多部老手机的浙江海宁人谢金松可谓赫赫有名。他清楚记得收藏的第一部老手机,就是自己使用过的摩托罗拉砖头式数字手机。

谢金松所说的砖头式数字手机就是摩托罗拉3200,是他最中意的两款老手机藏品之一。“一部是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模拟手机YD9100,产地江阴,没有公开发售,我千辛万苦才收藏了两部;另一部是摩托罗拉3200,当年嘉兴在国内第一个开通了GSM网络,这部手机是当时我们市民拿到手的第一部使用GSM网络

的手机。”谢金松告诉记者。

1992年,原邮电部批准建设浙江省嘉兴地区全数字移动电话(GSM)系统;1992年5月17日,该系统完成第一阶段试验任务,包括网络调试、测验等;1993年9月,正式向公众开放使用,这是我国第一个GSM系统。“我记得当时中央电视台和广播中还为此播了新闻,此前自己使用的模拟手机,也就是俗称的‘大哥大’,信号不是很好。而且已经出现了破解模拟信号的黑手机,自己的‘大哥大’容易被别人盗打,所以就决定换成信号更好、安全性更高的GSM手机。”谢金松说。【中国手机历史】

当时谢金松得到消息,嘉兴电信局海宁营业部到了几部摩托罗拉3200,他马上托朋友花了几万块才将机器拿到手。摩托罗拉3200给谢金松留下的第一印象还是个“砖头机”:机身长13厘米,超常的橡胶天线,重量超过一斤,而待机时间只有短短的10小时,“尽管如此,心里还是很快乐的。”

但很快,摩托罗拉3200失去了谢金松的“宠爱”,“好像是1995年,碰到一个生意伙伴,他用的是爱立信GH337手机,蛮小巧,揣在口袋里就行,而我这个摩托罗拉3200非要拎在手里或者装在皮包内,这挺刺激我的。”

随后,谢金松也换了部小巧的GSM手机,但他并没丢弃这部摩托罗拉3200,而是将它收藏起来,成为他第一部藏品,“如果当时将它丢了,我现在肯定后悔死了。

不过,现在随着复古风渐起,市面上“砖头机”重新流行开来,谢金松现在外出谈生意时除了口袋里揣着一部诺基亚商务手机外,手里也偶尔拿拿摩托罗拉3200,“它的质量蛮好,插上SIM卡就能用。”

2000年

TD-SCDMA成为3G国际标准

中国人有了自己的移动通信技术

亲历人:刘积堂

当年:大唐TD项目负责人

在中国移动通信发展的这20时间里,TD-SCDMA是一个不得不提的话题,因为它是我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通信标准,也是3G时代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1998年6月,大唐集团向ITU(国际电联)提交TD(以下简称TD)技术提案。2000年5月,TD被ITU批准为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2002年3月,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拉开了中国TD技术全面产业化的序幕。2003年年初,大唐移动开始招兵买马,2003年8月,大唐移动TD项目组成立。 刚从浙江华立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出来打算创业的刘积堂此时放弃了创业的想法,进入大唐移动,主要负责TD的研发,对TD的每一次进步,现任大唐移动副总经理的刘积堂了如指掌。

小麻雀打通

第一个TD电话

2004年3月底,TD的研发在走过半年多后,终于迎来了重大突破,“我们在北京实验室里打通了第一个TD电话,所有的人都很兴奋,因为在此之前,谁也不能保证能否成功。”虽已事隔三年多,刘积堂说的时候依然很兴奋,“用来测试的手机,用的是市场上随便都能买到的通用芯片,手机型号为DTM8001,我们称它为‘小麻雀’,代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意思。”

随后,大唐在一次TD产业联盟会议上宣布了这一消息,但相信的人并不多,持不相信或者怀疑态度的人占了大多数。回忆起当年的情形,刘积堂有些苦涩,“即使是我们做了演示,拿出相关证据,他们还是将信将疑。”

事实胜于雄辩,憋着一口气,刘积堂和同事们进一步对“小麻雀”进行研发改造,2004年5月份,第一块TD终端专用芯片问世。随后,展讯、凯明等公司纷纷推出TD终端专用芯片。

2005年:TD步入大网时代

2004年7月份,MTnet(数字移动通信模拟试验网平台)对TD、WCDMA以及CD?鄄MA2000三个3G标准的手机进行测试。结果显示,WCD?鄄MA和CDMA2000制式的手机已经比较成熟,TD手机虽然没有称不上技术成熟,但也通过了所有测试。“通过此次测试,我们看到了TD和其他两个标准之间的差距,” 刘积堂说,“而且当时能参加测试的只有大唐一家的手机,这表示TD离商用还有一段距离。”

【中国手机历史】

2005年,经过一年时间的努力,能参加MTnet终端测试的厂商多了,包括大唐、中兴以及华立等企业都拿出自己的产品进行测试并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刘积堂表示:“这次测试结果证明了TD可以组大网。”

2006年

TD手机商用测试:80迈速度下,通话依然通畅

亲历人:杨民生

当年:IT时报记者

2006年上半年,TD终于开始了“3+2”(青岛、保定、厦门、北京、上海)规模试验网测试,并在下半年进一步扩容,呼叫成功率、保持通话率都达到了99%以上的水准。而在移动通信发展前19年中始终处于旁观位置的记者,终于有机会参与了这段历史。

2006年11月,正在保定参与测试的中兴通讯手机事业部TD—SCDMA事业部总经理罗忠生博士用TD手机给记者打来了电话,让记者亲身体验一回TD手机和网络的通话质量。“怎么样,通话质量还可以吧!我现在正开车,时速80公里,上次在青岛高速公路上开到每小时120公里,通话质量照样不错。”记者发现,通话声音比2G手机通话时清晰多了,跟固话通话差不多;另外,在和罗忠生通话的20分钟时间里,没有出现掉线的情况,甚至没有出现噪音。

2007年,TD进一步扩大了规模试验网的规模,北京、上海、沈阳、秦皇岛、青岛、天津、广州、深圳、保定、厦门10个城市的规模试验网已经基本建成,“相关运营商会进行终端采购,大概有几十万的量,12月会对友好用户进行放号。”刘积堂向记者介绍了TD的最新进展,估计明年奥运会期间,中移动就会提供TD服务了。

20年之时代变迁

当年警察都不认识手机

上海首批手机用户忻云臣

“我能成为上海第一批手机用户,绝对拜当时条件所赐。”忻云臣,上海高校通信服务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作为上海首批手机用户,忻云臣也是中国最早的手机用户之一,他见证了国内移动通信这20年的发展历程。

1986年,忻云臣时任上海电报局电报业务科科长,当时上海邮电局引进了100部摩托罗拉8500模拟手机,忻云臣因为工作需要也配发了一部,作为公务机使用,“要买的话,太贵了,我记得是2000美元一部。另外,每分钟0.6元的话费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当时首批100部模拟手机的号码,是六位数字的短号,号段从900001至900100。忻云臣轮到的号码是900029。

“当时在外面拿着这么一部手机,那就是一种身份象征。” 忻云臣回忆说,“那时去茶室喝茶,拿手机往桌子上一放,服务员对你的态度绝对好。”“大砖头”还有个好处,就是不怕丢。一次,忻云臣在茶室喝茶,出来的时候忘拿了手机,茶室工作人员就将这部手机交给了派出所。可忻云臣去派出所领手机时却遇到了麻烦,警察并不知道手机是什么东西,最后还是忻云臣用手比划说是一个类似于砖头的东西,警察才明白了他的意思。

随着时间的推移,模拟网变为数字网,基站容量不断扩大,忻云臣的手机却越来越小。现在谈起对手机的要求时,忻云臣表示只有两个要求,一是通话质量要好;二是要时髦。

从最早的摩托罗拉8500到稍后的摩托罗拉8800再到摩托罗拉STARAC,2000年后换成智能手机,从1995年开始,忻云臣就离不开手机了,“现在主要联系方式就是手机。我经常出门时忘记带手机,半路想起来了又跑回家拿,因为没有手机别人就联系不到我,就有可能影响到工作了。不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也越来越依赖手机做一些事情,比如记电话号码。”忻云臣还喜欢经常“赶”个数码潮流,现在他用的是拍照手机,“拍照手机最大的好处是大家一起玩的时候,开心了就拿出来拍拍。”

当然,除了可带来更个性化的娱乐方式,除了人们日益增多的依赖,手机对忻云臣生活的最大影响还是短信,“每到过节,尤其是除夕,吃完晚饭,我就开始发短信,而且一发就是好几个小时。”短信除了带给忻云臣便利之外,也带来一些小烦恼,“现在的垃圾短信太多了,不堪其扰。消除垃圾短信,这是我现在对移动通信运营商的最大要求。”

20年之产业变革

从产品创新到服务创新

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所 副总工 庾志成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20年,是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20年,同时也是产业自主创新的20年,是逐渐从以产品创新为主,经历了流程创新,逐渐发展到服务创新的20年。

上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属于产品创新阶段。当时模拟移动电话刚刚引入我国,国内的厂家还不具备生产制造能力,这个时期的主要创新任务是从无到有,把产品制造出来就是胜利。用户的选择不多,市场也不大。

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移动通信的发展进入了流程创新阶段,国内的很多企业开始具备移动通信设备的生产能力,产品之间的价格竞争成为了主流,厂家之间比的是谁能够优化流程,从而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和销售设备。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技术成为国际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更大大提升了我国企业产品创新和流程创新能力。这个时期伴随着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超高速发展,移动电话业务迅速普及,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05年之后,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进入了服务创新阶段。随着移动通信的逐渐普及,人们对手机的要求逐渐多样化,也更加个性化,移动通信市场更是

中国手机历史 第三篇_苹果手机在中国的发展史

苹果手机在中国的发展史

摄像头对焦更加准确,CMOS 为了降噪采用“深槽隔离”技术,支持4K视频摄录。数据连接方面,支持23个频段的LTE网络,和2倍速度的WIFI连接。2015年9月25日发售。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464792/

推荐访问:中国手机历史发展 手机qq历史版本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