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随笔 > 散文随笔 >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

时间:2018-12-03   来源:散文随笔   点击:

【www.gbppp.com--散文随笔】

第一篇: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

祝 宇 李朝霞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我的空中楼阁》是台湾作家李乐薇的作品。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抒情散文,其多侧面、多角度的取材,定景换点、寄情于景、托物言志的写法,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清新淡雅且富于诗意的语言等等,都值得学生揣摩与探究。

这个单元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从而提高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了散文“形散神聚”、“托物言志”等知识。本次的学习,将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究,领会诗化语言及定景换点等笔法,品味诗意诗境。

二、设计思想

以往的教学设计,一般是安排2课时。但课文较长,时间较紧,兼之学生理解和思维能力有限,如果教师引导失当,很可能导致课堂流程滞涩。新课改以来,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教学时间也相对地紧缩,所以,只能“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设计的思路重心,应放在引导学生体会优美意境、思考作者寄寓于字里行间的生活理想和诗意追求上。教学设计应该力图体现“学生主体”的思想: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挖掘学生的审美意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定景换点”的散文笔法;

(2)品味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讨论比喻等修辞手法所营造的诗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品味、讨论,体会作品“托物言志”的写法;

(2)品味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思考作者寄寓于小屋的生活理想和诗意追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对大自然、自由生活及独立人格的向往与赞美。

(2)提高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1.分析作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观察景物、定景换点的写法。

2.品味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学爿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

3.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情感和诗意追求。

五、教学难点

1.体会“空中楼阁”的优美意境,思考作者寄寓于小屋的生活理想。

2.学习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六、教学方法

1.诵读法。理清思路,学习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领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品味法。品味清新、优美、生动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讨论法。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以及埘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向往。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分析标题,导入课文

同学们,“空中楼阁”,本指海市蜃楼,又比喻脱离实际的理论或虚构的事物。提到这个词,很多人都会认为其含有贬义,因为它往往与不切实际、凭空幻想联系在一起。但台湾作家李乐薇在她的文章中,对这个词进行了新的诠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散文《我的空中楼阁》,看看作者是如何描绘她的“空中楼阁”,描绘“空中楼阁”又是为了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二)初步感知,把握整体

播放范读,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意:教师用多媒体播放配乐朗读的影音文本,范读课文。 提示:可以设置声音悠扬的背景音乐、满目葱翠的流动画面,播放抑扬顿挫的朗读(或教师自己范读),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整体感知文意。 提问:

1.如果你是一位摄影师,以本文的“小屋”为素材,你会拍出哪几幅照片?请依据取景点的不同,分别给每幅照片命名。

注意:想想,拍这些照片,你将会分别站在什么地方、什么角度取景呢?试完成下表。 明确:会拍出6幅照片。

小结:

“定景换点”,是以景物“小屋”为焦点,作者置其于四周美景之中,兼之以丰富的想象,从远与近、高与低、昼与夜、部分与整体、虚与实等角度多侧面进行描写,充分展现“小屋”带来的意境之美。

(三)感受鉴赏,品味语言、描写之美

2.提问:在拍摄的这些照片中,你认为哪幅照片最美?为什么?

提示:请结合具体的文句,分析作者是运用哪些手法来表现美的。

明确:

①可能最喜欢第一幅“山脊的小屋”。因为这时的小屋显得宁静而优雅,生动而灵巧。作者主要运用巧妙的比喻来表现小屋的美。

如:“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作者把山比作女子描过的眉毛,把小屋比作“眉梢的痣一点”。这一比喻,不仅形象地写出了小屋在山脊的位置,而且很容易由女子妩媚动人的姣美容颜,联想到小屋的美。

又如:“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这句,“一望无际的水面”“辽阔无边的天空”写出了山的空阔宁静,“一片风帆”“一只飞雁”写出了小屋的娇小灵动,使人浮想联翩。

②可能最喜欢“破晓时(或入暮时)的小屋”。因为这时的小屋显得宁静而浪漫。作者还是运用巧妙的比喻来表现小屋的这种美。

如:“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当花瓣微微收拢,那就是夜晚来临了。”“花瓣”的绽开和收拢,是光线变化中的山影,而“花蕊”是小屋。作者用“花蕊”、“花瓣”来比喻小屋和山的关系,不仅写出了破晓和入暮时小屋的宁静、美丽,更让人赞叹的是作者的用神奇的想象,把抽象的光线写得具体可见,把静止的大山写成了动态,利用视错觉的形成,化静为动;利用参照物的变化,化熟悉为陌生,十分浪漫。

„„

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并小结:

作者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对称的句式,诗化的语言,写出了小屋的美。尤其是比喻的运用,特别出彩。不仅喻体新颖奇特,而且形式多样,既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基本形式,又有博喻、续喻等特殊形式,凡此种种,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3.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之上,组织学生就品赏的语段,进行朗读体味。

明确:行云流水,诗情画意,是散文写作追求的境界。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描写,浓郁的情感,深邃的哲理,是散文呈现给读者的精神大餐。我们今天品读本文,就是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进而深入领悟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文章基调是明快的,要读出明快、跳荡的欢快感和陶醉其中的满足感。

4.还有什么其它方面的描写特色,构成这篇文章的美?

明确:还有很多特色。

(1)变换角度描写。如:①时间角度的变换。写白天的景色,又写夜晚的景色;②空间角度的变换。有近看,有远观,有仰视,有俯瞰,有写“领土”,有写“领空”;③表达方式的变换。有写景,有抒情。

(2)虚实结合描写。文中对景物进行客观实写,从全景和局部、远景与近景之中写出小屋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衬托出小屋之美。而对小屋周围的花园、云霞、空气、光线、山路等景物的描写,更多地融入作者的主观感受。比如:明明是“受了土地的限制”,“领土”是有限的,但却有一个可供“游目骋怀”的“无限大的‘领空’”;明明是小屋在“山的环抱”中,晨晓暮昏的光线变化有其自然的节律,但却以为“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是“花蕊”的“绽开”与“花瓣”的“收拢”;明明是“高高的山坡”,不便行车的“山路”,却管它叫做“幸福的阶梯”和“空中走廊”;夜幕灯影的小屋,明明仍是小屋,但只觉得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四)比较鉴赏,领悟主旨

5.提问:作者所描绘的这么一间小屋,真是上天的恩赐。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到底有没有这么一间像作者所描绘的“小屋”存在呢?

提示:作者笔下的“空中楼阁”,到底是现实的,还是虚拟的?作者所期待的自由宁静的生活,在现实中能否实现?明确:

应该说,“空中楼阁”既是现实的,更是虚拟的。说它现实,是因为将小屋建于山上,很常见;说它虚拟,是因为它象征了理想中的远离喧嚣、宁静自由的生活环境,它寄托了作者热爱自然,追求宁静自由生活和保持独立人格的思想感情!这种自由宁静的生活,在现实中的确难以实现,但正因为难得,才弥足珍贵。作者所表达的热爱自然、赞美自然、享受自然的情怀,其实在隐隐批判现代文明将人与自然逐渐隔绝,文中暗含着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真切呼唤!

教师归纳:

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老师想在这句名言的后面,接上这样的话语:生活中也许并不缺乏发现美的眼睛,而是缺少发现美的心境。佛家说过,境由心造。还是作者在文中总结的好:“我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作艺术,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就是小屋。”海德格尔曾经说过:人啊,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这,应当引导我们学会生活、学习、工作。

古人说过:“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夕阳、芳草,本来都是极为平常的自然现象,但是我们如果投入感情去观赏体会,那么,写出来的文章,就有可能是一篇佳作。

6、提问:作者笔下的小屋是如此的恬静优雅、灵动浪漫。你认为,适合谁或者怎样的人居住呢?

(设计说明:此问题包主要引导学生体会作品“托物言志”的写法,思考作者寄寓于小屋的生活理想。)

提示:这所“山间小屋”,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路导引:

①也许适合陶渊明居住。因为陶渊明厌弃官场的黑暗,向往的是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宁静,这与这小屋的恬静安宁的氛围十分契合。

②也许适合周敦颐居住。从《爱莲说》可知,周敦颐追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他的人生境界应该与“空中楼阁”的意境相吻合。

③也许适合刘禹锡居住。从刘禹锡《陋室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可以看到,刘禹锡的“陋室”,与李乐薇的“空中楼阁”,非常相似。 „„

当然,更适合李乐薇居住。因为这是李乐薇的“空中楼阁”,当然最适合李乐薇住了。从文中我们可以猜想到李乐薇是个追求恬静安宁、自由快乐的人,所构建的“空中楼阁”正表现了这一理想。

教师归结:点评学生的发言,适时推出“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明确本文主旨。

【附:作家及背景简介】

①作家简介

李乐薇,祖籍江苏省南京市,台湾当代作家。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含蓄,善于借助富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无形的主观意念,刻意于意象的经营,能够运用声、光、色、味、形的物象幻化暗示出微妙的“自我的情绪”,透露着浓郁的现代派艺术气息。

②写作背景

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台湾文坛出现了一段真空时期。这一时期的台湾作家没有前一代的文学遗产,纵的只有中国古典文学,横的只有外国文学。而台湾社会由农业型逐渐转向工业化的进程中,物质文明发展得相当迅速,急功近利现象异常突出。面对西方文化带来的影响和冲突,特别是面对物质文明程度的快速提高,目光锐利的知识分子们感到:现代物质文明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又常常表现出负面效应,即人心隔膜,人情冷淡,人性流失,„„从而又给人类自身带来了新的束缚。

教师陈述:作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五)课堂小结,提升认识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对自己居住的小屋及其周围环境进行了精心描摹,既写外在景观,又写内在精神,情景交融。从文章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向往以及乐观而执著的人生追求。在现今这样一个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现实社会中,我们似乎更需要为自己建筑一座“空中楼阁”,为我们的心灵留下一片净土。

(六)布置作业,巩固知识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其它你认为写得富有诗意的句子,并加以鉴赏。

2.课文练习:本文和《陋室铭》相比,在立意与写法上有什么异同?

(训练目标:此题设计意在巩固学生对“托物言志”的理解和掌握。) 八、教学反思 《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长文,但同时又是一篇美文,因此,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以诵读切入课文学习,要求学生寻找美点,探寻美的原因,进而赏析美点(要求学生寻找妙句佳段并加以鉴赏),这既是知识的强化,更是体验的深化。

教学设计以“问题提出”为主。“问题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学界最为流行的教学方法之一,其最大优点就在于: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问题教学法”的精髓,在于设计者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目标与重难点,设计出一系列精当的问题,从而使课堂充满智慧与情趣。据听课人员课后的反映,本课设计的问题,紧扣文本、难易适度,贴近生活、注重迁移。学生的课堂反应也证明,问题与问题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教学效果较为明显。看来,初步达到了笔者的施教意图。

第二篇: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设计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清本文思路,整体感知作者描写小屋如诗如画的意境。

2、情感目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和追求自然的美好情感。

3、能力目标:分析本文生动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理清本文思路,整体感知作者描写小屋如诗如画的情境。

教学难点:体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和追求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方法:朗读法、研讨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我的空中楼阁》,作者李乐薇,台湾当代作家,以散文

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而含蓄,本文选自台湾省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大系》散文第一集。

大家请看,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我的空中楼阁》,那究竟作者笔下的“空中楼阁”是什么呢?难道真是天空中的一所房子吗?带着这样的疑问,让我们走进这篇课文,请听配乐朗读。

听的时候,请大家注意一些生字的读音。

痣(zhi)、山脊(ji)、给予(ji)、一幢(zhuang)、栖(qi)、绿野阡陌(qian)、 游目骋怀(cheng)、宁谧(mi)

(背景音乐起,老师范读1-8自然段,学生集体朗读9-18自然段。) 大家听完有没有感受到作者李乐薇散文清新脱俗的特点? 提出要求:让我们进一步阅读学习这篇课文。

看完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作者写的空中楼阁是什么?——小屋。 是空中的小屋吗?——不是,是山上的小屋。

(二)(多媒体)课后练习一 1、课文前半部分主要写自然景物。山、树、屋三者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如果山无屋、屋无树会是怎样的情形?

现在请同学们分别找出描写山与小屋、树与小屋的段落,然后请两名同学把找到的段落读出来,请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二者的关系。

1、 山与小屋:(问题:山上有了小屋,增加了什么特点?)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古典美

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和谐

水面飘过一片风帆,天空掠过一只飞鸟——生气、灵动的情调

小屋“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山如眉黛,小屋如眉梢一痣,古典而婉约,含蓄而不失妩媚。小屋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不偏不倚,玲珑的一立,彼此和谐,浑然天成。 “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请大家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一望无际、广阔无边的水面和天空,这是一幅静的画面,飘过一片风帆,掠过一只飞雁,由静到动,动静结合的画面,给单调的画面增添了灵动的色彩。【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

2、树与小屋:

许多树 小屋 小屋 大树

动 —— 静

高大 —— 小巧 含蓄有风度 —— 笼罩小屋

绿的背景 —— 别致出色

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树的“美妙的绿的背景”,衬托出小屋的“别致出色”、“含蓄而有风度”。树与小屋相互辉映,相得益彰。小屋“含蓄而有风度”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小屋有生命,有气质;体现作者赞美和热爱之情。

接下来,作者的观察角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近看改为远观。站在

山下看,看到什么样的小屋?

山下远观: 像鸟一样,蝶一样 —— 轻灵、自由!

站在山下远观,树把小屋遮掩了,小屋若隐若现,却又凌空而起,姿态翩然,为什么?因为小屋看起来想什么?——“像鸟一样,蝶一样,栖于枝头”;像鸟一样,蝶一样的小屋有什么特点?——轻灵、自由! 站在山下看小屋像鸟一样,像蝶一样,轻盈得像随时要飞起来,我们的心灵都为之飞翔!比建筑形容的像鸟一样,我们学过的那些文章中有类似的比喻?大家还记得初中学的欧阳修《醉翁亭记》怎么形容醉翁亭?——“有亭翼然”,“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二者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山没有小屋,就没有了一份生气,一份灵动,小屋成了山的标志性特征。恰如开头第一句所说的“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美人的眉黛已经很美,多了眉梢的痣一点,是不是更加俏丽动人?——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性感女神梦露脸上的那颗痣了。

树呢,不仅点缀了小屋,也给了小屋荫庇,一棵大树的笼罩。我们中国人喜欢门前院后有树,而西方人就不一样,他们喜欢院子里有草坪;不同的审美。

小结:这一部分写了小屋与山、树之间的关系,它们彼此之间相互点缀,相互映衬而锦上添花,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和谐优雅,含蓄生动,清新自然山林小屋画面。

(三)(多媒体)课后练习一 2、课文后半部分主要写作者对自然景

物的感受。“无形的围墙”、花的“绽开”、和“收拢”,有什么含义? 后半部分从第9自然段起到最后共有十个段落,下面请十位同学起来,每一位同学读一个自然段。读的时候,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思考,作者对于描写的自然景物有什么感受?请大家把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划下来,仔细体会作者的情感。

大家都读得很好,同学们从文中描写这些自然景物的语言中,可以看出作者怀着怎样的心情描写这一切?——愉快、喜悦的心情;对自然充满喜爱之情。大家是从文中那些语句可以看出作者的喜悦之情?——“空气在山上特别清新,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 “身在小屋享受着人间清福,享受着充足睡眠,以及一天一个美梦。” “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站。” “我替山坡起了个名字,叫幸福的阶梯,山路被我唤做空中走廊!” …… 呼吸清香的空气,充足的睡眠,一天一个美梦,的确是人间清福,小屋是快乐的起点,又是幸福的终点!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那在这样的这小屋里,究竟有什么样的的风景别有洞天,令作者感到如此快乐,如此幸福呢?接下来让我们仔细解读这一部分。

先看第九自然段,作者有小屋与周围山、树的环境,写到的小屋本身。小屋很小,是因为受了土地的限制,在有限的土地上,房屋比土地小,(还有什么更小?)花园比房屋小,花园中的小路又比花园小。“这条小路是我袖珍型的花园的大道”,请大家仔细看这句话,“小路是大道”,小路不是很小吗?怎么又说是花园的大道呢?这不是矛盾吗?请大家仔细阅读第9和第10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这句话是否矛

第三篇: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方案

课程名称:中专语文

使用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倪文锦、于黔勋著)

授课教师:胡志春【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

职称:讲师

授课专业:12秋服装(2)班

班级人数:32人

授课类型:课堂教学

授课时间:2012年10月25日

授课课题:《我的空中楼阁》

学情分析:本文的教学对象为中专新生,有以下特点:

1、学生初中学的散文如《春》《背影》,文字量相对较小,语言浅易,文章的内涵比较浅显,相对来说好理解易把握。本单元散文相对而言文字量较大,有的文章的内涵明显比初中所学的内容要深刻得多,学生刚入中专,会有些不适应。

2. 学生缺乏整体阅读意识,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理解、分析和赏的意识不强因而对文中语言流露的思想情感把握不是很到位。

3、初中课文《陋室铭》与本文在写作手法上同时采用了托物言志,将它与本文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托物言志手法的理解。

教学目的:

1、鉴赏本文诗化语言,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

2、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领悟如诗如画的意境。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独立自由的情感和品质。学习本文定景换点,从不同侧面描写景物,使景物特征毕现的写法。

4、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用词以及多种修辞的作用。

5、理解作者寄情于景表达的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点:通过诗化语言的赏析和结构的疏通,鉴赏意境之美。 教学难点:对托物言志手法的理解,理解作者寄予小屋的理想。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与点拨法

教学环境设计:

本单元学习现当代散文,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散文鉴赏方法,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文章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想象和思考,领略作者写作意图,培养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及对美好事物的信仰。

教学资源:课件

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含教学时间分配)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把握文脉。

2、美读文章,品味清新淡雅的优美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3分钟)(出示幻灯片《陋室铭》)

教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这是唐代刘禹锡《陋室铭》的语句,虽是一栋陋室,但在诗人眼里却充满了清幽雅静的情趣。那么,这篇美文借“陋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学生:旨在表达陋室不陋,在于室主的道德高尚,含有对自己激励和对权贵愤懑的意味。

教师:今天,我们将学习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也是一篇托物言志、辞意双美的佳作,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呢?下面,我们一起去体会吧!

二、解题 (1分钟)(出示幻灯片)

1.“空中楼阁”,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折射而出现的虚幻的楼台景物,后多比喻虚构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清代李渔《闲情偶寄·结构第一》曾引用此语:“实者,就事敷陈,不假造作,有根有据之谓也;虚者,空中楼阁,随意构成,无影无形之谓也。”《我的空中楼阁》中作者采用其本意:建筑或飘浮在空中的楼阁。

(1)、建筑在山上的小屋,如同缥缈在空中的楼宇。

(2)、山上的环境独立安静,与外界隔离。

2.作者简介:作者李乐薇,江苏南京人,现代作家。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一直在台湾从事文化教育工作,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而富有感情。

三、诵读文章(6分钟)

教师:请同学们主动选择自己愿意朗读的段落,老师朗读剩下的段落,完成全文的阅读。 (阅读要求:文章的基调是明快的、乐观的,要读出明快、跳荡的节奏来。对文中倾注了作者感情的句子,朗读时要加重语气,要读出语言的神韵,读出作者的陶醉感。)

教师:请同学们标上自然段,并找出作者在文中写了哪些景物?

学生讨论后明确:山、树、花园、云霞、空气、光线、山路、小屋夜景(出示幻灯片)

四、整体感知,把握文脉(5分钟)(出示幻灯片)

学生默读全文并分析写小屋的观察角度,“我的空中楼阁”是一个偏正词组,重点在交代“空中楼阁”,文章是如何据此组织文脉的?

观察角度:远望一近观一远眺一仰视一俯瞰。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

明确: 开头描写小屋“立于山脊的一个柔和的角度上”容易让人产生凌空之感;其次“近看改为过观”,树遮掩了小屋,只看到建筑的线条、屋檐、窗等,很有凌空而起之势;再次,它有无限大的“领空”作“开放性院子”,而山路则被叫做“空中走廊”;最后点明,夜景中的小屋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抓住文章的脉络,文章的基本内容就迎刃而解。

五、鉴赏文章(25分钟)(出示幻灯片)

教师:通过对文章的分析,的确,李乐薇这篇散文是一篇美文,值得我们以后作文中借鉴学习的地方很多。

美文就要美读,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这篇文章,找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分析它好在哪里?

同学们,老师也划下了我最喜欢的一些句子,请同学们看幻灯片。

1、音乐美

如: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

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点拨:在这是一些短句的运用,这样的句子使文章欢快活泼,像一首明快的乐曲,增强文章的节奏感。

2、诗意美:

文章多处化用古诗,如:

山如眉黛:来自王观《卜算子》“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还有直接引用古诗词,如:

雾失楼台:来自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这些都增加了文章的文采。【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

3、图画美:

(1)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虛无树也缥缈。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2)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阴把小屋笼罩起来。这棵树使小屋给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3) „„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

(4)„„只有破晓或入暮,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宁谧。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山后退了一些。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当花瓣微微收拢,那就是夜晚来临了。

师生互动分析感受。

4、修辞美:

第四篇: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

我的空中楼阁特色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

教学目标 1.理清小屋、山与树的关系;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2.赏析表现手法(比喻、比拟对称的句式,感受优美生动的语言 。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1.理清小屋、山与树的关系;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一、导入新课

问:“亭台楼阁”在古代往往是诗人抒发情感的地方,我们在初中学过哪些有关“亭台

楼阁”的文章呢?《醉翁亭记》名句------《登幽洲台歌》名句-----《岳阳楼记》名句------

写自己的小屋则有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其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

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齐背)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皆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亮,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虽是一栋陋室,但在诗人眼中 ,却充满了清幽雅静的情趣。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间

小屋。

二、感知课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2.整体把握文意

(1)朗读 筛选 归纳 教师点拨 (结合课后练习题)把握小屋、山与树

的关系。 要求:由学生找出文中显示脉络的重点句,发现景物描写的立足点、观察角度。 (方法指导:要利用关键句的,弄清文章条理。可利用开头句、中心句、关键句概括段意) 板书1:山:点破山的寂寞,使之有生气和情调

小屋:轻灵自由,点缀山 树:活力,精神,树为小屋的背景,衬托小屋的静、小巧 板书2 领空 (开放)

围墙 (花)

(幸福)

山路

(香)空气 光线(明亮)

托物言志 空中楼阁(一语双关):即指夜幕深垂时的小屋如空中楼阁,又指幻想中的安静独立的小屋,表达了作者对幸福的追求,对自由独立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作者寄情于景,托物言志,抒写对自由生活和独立人格和向往和追求。

三、赏析本文优美生动的语言

1.五分钟交流2.点拨

明确:1.生动的拟人(赋予以人的行为特点,激发人们想象,生动形象) ⑴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课后练习题二.1)

拟人。“含蓄”和“风度”本是写人的,用来写小屋,把小屋写得像人一样有生命,有气质,从中寄托了对小屋的赞美与热爱,也暗含着作者人格中的尊严。

⑵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

2.诗化的语言和错落有致的对称句式。(作用:对偶成文的句子,两句之间字数相等,句法相同、互相对称,在形式上形成了“整齐匀称”之美,给人以庄重、雅致、工稳之美感。)

写小屋若隐若现的语句:“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似的屋瓦。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

(2)写小屋带给自己美好感受的语句:“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山路自动的后退;归来时带几分雀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我替山坡起了个名字,叫幸福的阶梯,山路被我唤作空中走廊。”

(3)描绘小屋迷人夜景的语句:“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夜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4)“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

(5)“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

3.异彩纷呈的比喻。

本文的比喻有两个特点:一是喻体新颖奇特、形象传神。二是比喻形式变化多样,文中既有明喻、暗喻、借喻等基本形式,又有博喻、倒喻等特殊形式,极大的增强了美的感染力。

(1)“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以眉喻山,显出山的柔和;以痣喻屋,点出小屋的玲珑。前喻为后喻作铺垫,后喻又强化前喻,可谓新颖独特。而且使读者联想到妙龄女子姣好的面容,顿生亲切之感。

大背景“山如眉黛”——形状如眉,色泽如黛。化用王观《卜算子》“水是眼波横,山

是眉峰聚”。眉眼是人最有神采之处,是精神风貌的外在体现,“眉清目秀”“浓眉大眼”。作者特别选取“眉黛”来形容山,赋予山于女性的阴柔之美。

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以“痣”来喻小屋,新颖独特。美眉上的美人痣,醒目而美丽,爱慕之情已显露于字里行间。——“恰”字准确地说明“山”与“小屋”之间的契合达到浑然天成的境界。

(2)“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把小屋喻为“飘过”的风帆和“掠过”的飞雁,使读者既了解了山这个“面”的形象,还想象到小屋这个“点”与山的关系。化静为动的比喻,突出了小屋的灵动和生气。

(3)“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形象的表现了远看小屋掩隐于树木之中的情状,鸟蝶憩于枝头,静中显动,轻灵自由的情态跃然纸上。

(4)“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的花蕊绽开了一些,好象层山后退了一些。”

用“花蕊”比喻“山的怀抱”,而把光线的加强和减弱比喻为“花蕊绽开”和“花瓣微微收拢”,把光线变化这种难以言传的景象通过联想和想象表现出来,既形象,又有动感,产生惊人的艺术效果。

明确:破晓和入暮,体现作者对光线变化的细微观察和独特感受。“破、入”说明这是一个静观的过程,奇特的想象也就在静观中产生,获得美的享受。“群山环抱小屋,犹如花瓣簇拥花蕊”――破晓时刻,光线逐渐加强,小屋形态逐渐明晰而突出,群山则仿佛逐渐后退,这说像花蕊慢慢绽开似的;入暮,又把光线喻为“花瓣微微收拢”,富有神话异彩,即“浪漫的文学性”。

(5)论“领土” ……这个无限大的“领空”是我开放性的院子。

揣摩“领土” “ 领空” “ 有限” “ 无限 ” “ 开放性的院子”的含义。 “领土”“领空”都有其特定的意义, 这里特指作者专有的小屋、花园、小路等,表达出对拥有自由、独立天地的欣喜豪迈之情。“有限”与“无限”对举,是说身体的活动空间虽小,但是心灵的活动空间却无比广阔,展示出作者自由而开放的心态。“开放性的院子”在这里比喻无限的“领空”,表明作者已经完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6)空中楼阁,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装饰……有鸟语盈耳……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这里运用喑喻,将大自然比成一幅巨画,意境阔大,又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同时,把自然说成是天成的巨画,也暗含着作者热爱自然、回归自然的情怀。

4.排比

排比句在前后句保持一致的或大体相同的句法结构、顿挫节奏,虽不是严格的对称,却也是十分匀称,仍然显示的是一种整齐的美。

(1)山上有了小屋……一点情调。

(2)树的美在于姿势的……在于精神。

四、总结、扩展

学习是为了应用,品味了李乐薇高超的比喻手法,我们还要尝试着到写作实践之中去运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1、以情动人。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所以情感是一个句子,甚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与内质。

2、新颖独特。比喻不仅要自然贴切,更要新奇独特。否则大家都把笑脸比做盛开的鲜花,就会落入俗套,让人厌烦。 3、和谐统一。无论是创设的氛围还是使用的词语,都要和谐统一。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中优美的语段。

练习:1、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使语段组成前后呼应、衔接紧密的排比句。 爱心是一缕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加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_____,________ 。 板书设计 14 我的空中楼阁

小屋空中楼阁

快乐的起点 对自由独立生活的向往,

幸福的终点 对幸福的追求,对大自然的热爱 、

第五篇: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

基础模块上:《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作者的横向思路。

2、学习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领会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

3、品味文章清新、优美、生动的语言,理解比喻等修辞方法及其艺术效果。 二、情感目标:

1、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体味课文流露出的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向往的思想感情。 3、提高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

重点:1、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难点:托物言志手法的理解。 解决方法:

1.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对文中生动的比喻、对称的句式、排比的语

段非常熟悉。

2.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相关问题。

3.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调动审美感受,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

运用联想,深刻理解作品的意蕴。

教学方法

诵读法、情境陶冶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 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1

2

3

第六篇: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

授课班级:16级幼师2班、16级电子1班 授课类型: 文化课——语文 授课人:王 云

第七篇: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

5.《我的空中楼阁》

【教学目标】

1.领悟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把握文章传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清新、优美、生动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味作者对大自然、对自由生活、对独立人格的向往,唤起学生对积极而坚实、乐观而执著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学习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领会“空中楼阁”的优美意境,理解作者寄寓于小屋的生活理想。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出自刘禹锡《陋室铭》。在这一篇文章中,刘禹锡描写了自己的居室,并借助自己的居室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节操,流露出刘禹锡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现在,我们再一起去参观一间山间的小屋,去欣赏李乐薇笔下的《我的空中楼阁》。

二、教学过程

(一)关于作者

李乐薇,台湾当代散文作家。她的散文作品,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含蓄,透露着浓郁的现代派艺术信息。

(二)阅读课文,理清文意

1.题目 “我的空中楼阁”在文中是指什么”;

明确: “我的空中楼阁”指建在山上的小屋。

2.在这篇课文中描写了“空中楼阁”周围的什么环境或景物?

“山”、“树”、 “领土、领空”、 “花园”、“光线”、“空气”、“山路”、 “夜晚”。

(三)品读课文,感受意境

分小组讨论,文中所描写的“空中楼阁”周围环境或景物各自有什么特点? 并说说观察角度是怎样变化的?

明确:

A.立足于小屋之外看小屋(定景换点)

①山:远观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比喻)

“我的小屋玲珑的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大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山——连绵庞大,具有生气;在山的映衬下,小屋具有玲珑的特点。)

②树:近看

“山上有了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一片”说明了树的数量之多)

“有了这许多树,小屋有了许多特点。书总是轻轻摇动着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的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

绿的背景。”

“美而浓的树荫把小屋笼罩起来„„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拟人)

(树——摇曳、高大、浓密,映衬出小屋的静、小。)

B.立足于小屋看外界景色(定点换景)

③领土、领空

“小屋之小,是受了土地的限制。论‘领土’,只有有限的一点。„„和领土相对的是‘领空’, 论‘领空’却又是无限的。”

(领土——有限;领空——无限)

④花园、天空

“有形的围墙围住了一些花,有紫藤、月季、喇叭花、圣诞红之类。”

(花园——绚烂;天空——云霞灿烂)

⑤空气

“空气在山上特别清新,清新的空气是我觉得呼吸的是香。”

(空气——清新)

⑥光线

“小屋的光线以明亮为好,小屋的光线是明亮的。”

(光线——明亮,富有变化)

⑦山路

“出入的交通要道,是一条类似苏花公路的山路,一边傍山,一边面临稻浪起伏的绿海。”(山路——崎岖陡峭)

⑧夜晚

“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在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了万家灯火„„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夜晚——朦胧)

第二课时

四、重点阅读,体味情感

1.我们现在试着用一个词来归纳一下,小屋的自然环境具有什么特点呢?

明确:优美如画。

2.作者对这间小屋有着怎样思想感情呢?找出关键句做具体分析

明确:作者非常喜欢这间小屋及这里的生活

(1) “空气在山上特别清新,清新的空气是我觉得呼吸的是香。”

形象地说明了小屋空气清新的特点,抒发作者愉悦的心情,也表达作者对小屋的喜爱之情。(人只有在心情愉悦的时候,才会有“香’这样的感觉,否则,再清新、再美好的事物,都会使人觉得心烦意乱。)

(2)小屋的山路是非常崎岖陡峭的作者却称它为“幸福的阶梯”、“空中走廊”

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和幸福的终点,使我往返快乐与幸福之间。(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这里的“自然”有什么深刻的内涵?

明确:暗喻,将大自然比喻成一幅巨画,意境开阔,寄寓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4.跟随李乐薇的笔触,我们感受到了李乐薇对小屋的喜爱,作者的这些情感归根结底是表达作者对什么的追求呢?

明确:表达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生活在大自然中,无拘无束。

5.这种借景物描写表达情感的手法叫做什么?

托物言志——小屋是作者追求自由生活的象征,小屋寄托了作者的志向,表达了作者对

大自然、对自由生活的、对独立人格的向往。

五、总结

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老师希望同学们可以在课后的时候好好地欣赏这篇课文,欣赏它的语言美,体会其优美的画面以及学习作者积极向上,热爱大自然的精神品质。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祝愿同学们都有美好的每一天。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mw/512209/

推荐访问:我的空中楼阁板书设计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反思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