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随笔 > 杂文随笔 > 治水必躬亲,教后感

治水必躬亲,教后感

时间:2018-12-02   来源:杂文随笔   点击:

【www.gbppp.com--杂文随笔】

第一篇:治水必躬亲,教后感

治水必躬亲教学设计

2.多媒体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表

课程名称:语文 设计者:李瑞芬 单位:安阳县磊口乡第一初级中学 授课班级:八

1

2

3

4

5

第二篇:治水必躬亲,教后感

《治水必躬亲》重点理解

《治水必躬亲》重点理解

研习1.作者认为治水成功必须要避免哪些不良现象?

答:执一,泥于掌故,妄意轻信人言;

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

研习2.作者认为“事举”、“水利兴”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答:躬亲、清廉。

研习3.请结合文章简要谈谈作为领导者,海瑞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答:从“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可看出海瑞是一个躬亲治水、不畏艰辛、为民着想、清正廉洁、以身作则、严律下属的人。

研习4.文中作者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来证明“治水必躬亲”这一观点,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列举一例加以说明。

答:事实论证:列举海瑞治水的例子,具体直观地论证了“治水必躬亲”的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性。

正反对比论证:例列举海瑞治水最终成功的事例,与“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做对比,突出了治水必躬亲的道理。(任选一种)

研习5.对文中“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中的“如是”作解释,并指出“是”指代文中哪些内容。

答:像这样。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研习6.课文举“海瑞治水”的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我国历史上治水的名人很多,你还能举几个吗?

答:做任何事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举例:李冰父子,孙叔敖,范仲淹,王安石,西门豹。

研习7.海瑞墓室后扩建了“扬廉轩”,亭柱上刻有海瑞的两幅对联,其一是“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请结合你所了解的海瑞,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海瑞一身正气、清正廉洁、大公无私。

研习8.主题思想:

本文论述了治水必躬亲的道理,说明只有躬亲清廉才能治好水。

研习9.段落分析:

第一段:先说明治水要防止的现象,然后论述治水必躬亲的原因。

第二段:以海瑞为例,说明治水不但要躬亲,而且要清廉。论证方法:采用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先正面说海瑞治水不但躬亲,而且清廉。再反面说如果海瑞不吃苦,怕得罪人,那么水利肯定办不好。

研习10.第二段就治水问题作者讲了两个方面,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这两个方面的结果,并用自己的话概括造成这两种结果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举”是因为海瑞能深入实际不畏艰辛,清廉治水。“不举”是因为好逸恶劳,贪财求利,不听取正确的意见。

研习11. 为什么说治水“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用课文原句回答。 答: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研习12. 海瑞当年是如何治河的?请用课原话回答。

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研习13. 海瑞是一个廉洁奉公的清官,也是一个身体力行、操劳奔忙、造福百姓的实干家。下面这些句子,分别表现了海瑞哪些方面的品质?

答:①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为真实、全面地了解情况,不辞劳苦、事必躬亲。

②亲给钱粮,不扣一厘„„廉洁奉公、造福百姓。

研习14.课文论述躬亲是治水的必要条件,强调亲自登山涉水察看水情的重要性,通过正反对比深刻地指出治水与利和义之间的关系。

第三篇:治水必躬亲,教后感

治水必躬亲教学设计马明晖

课堂教学

设计表

课程名称 语文 设计者 马明晖 单位(学校)河南省安阳市第九中学 授课班级八(1)班

第四篇:治水必躬亲,教后感

治水必躬亲(优秀教师展示课)教案

《治水必躬亲》教案设计

**中学 ***

授课地点:铜陵市义安区三中803班

授课时间:2016年12月14日

教材分析:

本文是第五单元最后一篇课文,前几篇课文均是现代文,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了自然界山、水、草、木、鸟兽和谐的自然组合,这就是人类生存的最佳环境,本文反映了我国古代人们了解自然以及人们与自然的关系,虽然是文言文,但文字浅近,加之注释较详,学生易于理解,应以学生自学为主。 学情分析:

引导学生理解本文所讲述道理:治水必躬亲且清廉,以及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在理解语言文字运用上,学生对于本文整句与散句的运用及表达作用,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应适当点拨,在写法上学生对于议论文这种文体比较生疏,结合课文学习的需要适当介绍议论文文体知识。最后,强调学生理解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学目标 :

1、知识和能力:准确把握文意,积累文言字词; 培养学生的文言诵读能力; 理解课文对论点的论述。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课文阐述的道理,积极进行生活实践,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1、理清思路,理解文中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2、理解治水必躬亲的道理。 引申:将本文所论述的观点与实际相结合;

3、整句与散句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大禹图片,学生讨论大禹治水成功的原因。教师归纳:

大禹治水成功的原因有:1、因势利导,科学治理;2、艰苦奋斗,意志超强;

3、尊重事实,以人为本。

二、初读课文——与文本相知

1、学生齐读,要求声音洪亮,吐字清晰。

2、课件展示文章出现的多个多音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学生根据上下文揣摩读音(书上已有注音不再展示)

(1)泥:

泥(ní)①、含水的半固体状的土;②、半固体状的像泥的东西。

泥(nì)①、用土、灰等涂抹墙壁或器物;②、固执。

(2)得:

得(děi)助动词。表示意志上或事实上的必要。

得(dé)①、得到;②、适合;③、得意……

得(de)用在动词和形容词后面,连接表示结果或程度的补语。

(3)给:

给(jǐ):①、供给,供应; ②、富裕充足。

给(gěi):①、使对方得到某些东西或某种遭遇;②、叫,让

(4)横:

横(héng)①、纵横杂乱;②、蛮横,凶恶。

横(hèng)①、粗暴,凶暴。蛮横; ②、不吉利的,意外的。

3、学生大声自读,注意节奏和语调。(根据学生朗读情况予以纠正,并以课件展示正确停顿)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5、把握一词多义:

(1)于:【治水必躬亲,教后感】

泥于掌故:对,对于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在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自,从 / 比

(2)以:

是以必得躬历山川:因,因为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凭借

吾欲辱之,何以也:用

(3)劳:

亲劳胼胝:使……劳累

好逸而恶劳:劳作

6、学生根据课文注释和同桌自主翻译课文:

提示:文言文翻译的五种方法:

(1)“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翻译时可保持不变。如时间、地点…

(2)“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3)“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4)“补”,就是增补。补充文中省略的部分。

(5)“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三、再读课文——与文本相知

1、你觉得课文是围绕哪一句来写?

作者的观点:治水必躬亲(是以……)

2、作者认为治水要防止的现象有哪些?

执一,泥于掌故,妄意轻信人言;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

3、作者认为治水成功需要哪些条件?

躬亲治水、勇于担责、讲究方法。

4、 “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与前文是什么关系?从哪里得知?

因果关系。“是以”

5、治水时为什么要躬亲?

盖……非……非……

6、文章为了说明治水必躬亲,用了什么方法来证明?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的?

以海瑞治水为例来证明观点。先正面后反面的正反论证。

(在学生归纳的同时,出具海瑞治水相关材料,帮助学生了解海瑞其人。) 知人论世——海瑞治水:

明朝隆庆三年,即公元1569年,海瑞升任右佥都御史、钦差总督粮道巡抚应天十府。海瑞到任后却发现,人民在重赋和恶吏贪官的压迫下生活极为困苦。如果赶上当年发生涝灾,直到冬至的时候,还有一半田地被淹在水里。粮价飞涨,百姓不去讨饭就会饿死。于是,海瑞决定将治水与救灾一起解决,既为当前又为

将来谋利。后来,终于弄清受灾原因是由于连接太湖通海的吴凇江淤塞所致,海瑞便召集饥民,趁冬闲季节开工,疏浚吴凇江及其支流。又经上书请求,将应该上交的粮食留下一些解决灾民吃饭问题。这样就调动了百姓的积极性,工程很快完成,当地的百姓都很感激海瑞。

四、三读文本—— 感悟语言之美【治水必躬亲,教后感】

1、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赏析:这一段文字用一个排比句,写尽了自然万物自有它们自身的规律,两个双重否定句,强调我们应掌握客观规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策略,而不是盲目蛮干。

2、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未横索一钱。

赏析:这一段文字通过外貌、动作描写,将一个事必躬亲、顺应民意、清正廉洁、治理严明的海瑞的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

五、拓展延伸——思想火花

躬亲是治水成功的必要条件,生活中的许多事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请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学习本文后的感悟。

出具古人躬亲的名言:

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3、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孙中山

4、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刘向

六、总结背诵——巩固文本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掌握了有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及海瑞的其人其事;逐步学会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我们认识到不只是治水“躬亲”,做任何事情都要“躬亲”、“清廉”的道理。

板书设计:

治水必躬亲

执一,轻言(否)

躬亲(果)

察情,穷理(肯)

躬亲,清廉(正)

海瑞(例)

谋私,享乐(反)

第五篇:治水必躬亲,教后感

治水必躬亲教案

治水必躬亲·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了解文学常识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3)、培养学生的文言诵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学习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进一步了解海瑞其人其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只是治,做任何事都要“躬亲”、“清廉”的道理,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治水必躬亲的道理。

(2)、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交错使用整句和散句。

2、难点

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因地制宜,终将水患制服,被后世传为佳话。清官海瑞,他体恤民情,严惩贪官污吏,与包公齐名,被称为“海青天”。可我们同学知道吗?他在治水上也颇有成就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海瑞治水的文章《治水必躬亲》(板书),看看他是如何治理水患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

1、预习检查

(1)、填空:

作者简介:钱泳(1759--1844)名鹤,字立新,清代著名学者。著有《履园诗话》、 《履园谭诗》。

(2)、给下列汉字注音:

躬( ) 潴( ) 相度( , ) 嫌( ) 胼胝( , ) 咨询( , )

好( )逸恶( )劳 泥( )于掌故

2、朗读课文(自主学习与合作) 自由读,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读,扫除文字障碍。同桌之间互读互听,指出并纠正错误。指名朗读并及时评价集体朗读。理解课文 (培养学生养成“三看一查”的习惯)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对照注释认真阅读课文(看课文,看注释)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有疑问的字词查找工具书(查工具书)看课后的探究与练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合作交流 小组交流:将自学得到的成果在小组内加以展示。(小组互译、互评、互议,最大程度上理解课文。)

4、全班交流:组织学生翻译课文,学生评议,教师作适当的补充与归纳。

5、师生相互质疑,加深理解。

(三)、研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正反对比论证)

1. 请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完成下列问题:(投影显示)

(1)、 请在文中划出表示中心论点的语句。

(2)、 若治水不躬亲将带来怎样的后果?为什么?(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3)、 文章以海瑞治水为例说明了什么道理?它是怎样证明观点的?

2.学生思考讨论,教师作适当补充。(完成板书)

课文第一段:文章开头一句,用两个“不可”,从反面强调治水不可固执一端;接着用“盖”领起下文,解释不可固执一端的原因,并用两个“非┅┅不┅┅”双重否定句式,强调治水必须观察、测量和广泛征求意见的重要性;然后用“是以”一句,得出结论,提出论点。课文第二段:这一段先正面讲海瑞治水不但躬亲,而且清廉;接着从反面说,用假设论证的方法来说明不躬亲,不清廉带来的后果是治水不成。

(四)、课堂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潴有浅深 ( ) 非相度不得其情( )( ) ...

躬历山川 ( ) 非咨询不穷其致( )( ) ...

好逸而恶劳( ) 亲劳胼胝 ( )( ) ...

远嫌而避怨( ) 布袍缓带 ( ) ..

二、根据下列词语中加粗字各写一个成语

(1)泥于掌故( )

(2)躬历山川( )

(3)好逸而恶劳( )

(4)计利而忘义( )

三、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泥于掌故( ) (2)非咨询不穷其致 ( )

(3)势有曲直( ) (4)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 )

(5)不可执一( ) (6)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 )

(7)冒雨冲风( ) (8)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

四、与“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B.送孟浩然之广陵

C.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D.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

五、阅读下列选段,完成文后各题

(一)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别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1.文中“海忠介”即_______,是_______(朝代)曾骂过皇帝的清官。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杂文家_______曾写过一部关于他的历史剧《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3)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3.第二段就治水问题作者讲了两个方面,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这两个方面的结果,并用自己的话概括造成这两种结果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作者在这段文字中表明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中的“盖”字是句首发语词,表明下文要就自己的观点发表议论。

B.第二段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治水,一实一虚,对比分明,很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C.作者开篇就提出中心论点,第一段讲道理,第二段侧重摆事实,讲道理与摆事实相结合很好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D.第一段中“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构成排比,很有气势;“是以”一句是对上文的总结,并运用了对偶的句式。

(二)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雨雪三日( ) (2)雨雪三日而不霁( )

(3)晏子入见,立有间( ) (4)逸而知人之劳( )

(5)公披狐白之裘( ) (6)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

2.下列句子与“雨雪三日而不霁”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B.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景公觉得“雨雪三日,而天不寒”的原因是什么?

4.故事中,景公的笑带有怎样的意味?正确的一项是( )

A.欣赏晏子的幽默言谈。

B.尴尬地发现自己的失言。

C.对自己不知黎民之苦觉得愧疚。

D.对自己身强体健颇为自豪。

5.这段文字中晏子劝谏君王的方式是( )

A.犯颜直谏,言君王当与民同饥寒。

B.慷慨陈词,分析治国成败的关键。

C.再三反问,令君王自悟其过失。

D.相机启发,并以仁君来期勉君王。

6.读了本文后,你认为景公是一个怎样的君王?(仅就上文内容作简单的评价)

参考答案

一、zhū xiàngduó gōng zī xún yì piánzhī xián páo

二、(1)泥古不化 (2)鞠躬尽瘁 (3)好逸恶劳 (4)见利忘义

三、(1)拘泥 (2)追究到底 (3)河流的形势 (4)因此

(5)固执,坚持某种主张 (6)代词,这样

(7)迎着,顶着 (8)成功,办成

四、C

五、(一)1.海瑞 明朝 吴晗《海瑞罢官》2.(1)不观察、测量就不能知道它的真实情况,不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它的情况。(2)所以一定要亲自登山涉水,不畏辛劳,深入实际。(3)亲自发放钱粮,不克扣一毫一厘,随行的人员也不曾强行搜刮一分一厘。3.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举”是因为海瑞能深入实际不畏艰辛,清廉治水。“不举”是因为好逸恶劳,贪财求利,不听取正确的意见。4.治水必躬亲。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实情,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5.C(二)1.(1)下 (2)放晴 (3)一会儿(4)安闲 (5)兽皮大衣 (6)给予2.A3.“披狐白之裘”,非天不寒,而是保暖好。景公只从自身的感觉出发看问题。4.C5.D6.只顾自己享受生活,不体恤天下百姓,很糊涂;启而能发,及时省悟,知错能改,不算昏庸。

第六篇:治水必躬亲,教后感

治水必躬亲教案

《治水必躬亲》教案

韩 伟

教学目标

1.能够诵读并结合课下注释解释字词,疏通文意。

2.学习作者运用实例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手法阐述观点的方法

3.体会作者所表达的观点的含义以及此观点对我们学习生活的启示。

教学重点:

1. 治水必躬亲的道理。

2. 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文题解析。

【治水必躬亲,教后感】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因地制宜,终将水患制服,被后世传为佳话。清官海瑞,他体恤民情,严惩贪官污吏,与包公齐名,被称为“海青天”。可同学们知道吗?他在治水上也颇有成就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海瑞治水的文章《治水必躬亲》(板书),看看他是如何治理水患的。

海瑞(1514-1587)广东琼山人,即现在的海南岛,字汝贤,号刚峰。他取此号的意思是一切以刚为主,要终生刚直不阿。因此人们尊称为刚峰先生。海瑞是明朝嘉靖时期的著名清官,由于敢于直言进谏,惩恶扬善,一心为民谋利,被人民敬为海青天、南包公,其英名流传至今。

二、解释作者 钱泳,清代江苏金匮(kuì)人,原名鹤,字立群,号台仙,一号梅溪,生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卒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享年85岁。他出身于江南名门望族,精通经史,博览群书,长期游历在外,足迹遍及全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生涯,为他的文学创作和史学考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长期做幕客,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工诗,善书画,著有《履园丛话》、《履园谭诗》。

三、文体介绍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 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 论点:要证明什么

• 论据:用什么来证明。(事实论据 、理论论据 )

• 论证:如何进行证明。(道理论证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

四、听老师范读课文 ,预习检测

(1)读准字音

躬( gōng ) 嫌( xián ) 泥( nì )于掌故 潴( zhū ) 相(xiàng )度(duó ) 咨( zī )询( xún ) 必得( děi )亲给( ) 胼( pián)胝( zhī ) 好(hào )逸恶( wù )劳

(2)读准节奏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五、整体感知 ,疏通文意。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正确把握朗读节奏。

2、结合课文注释翻译全文

重点词义:

执一:固执一端,不知变通 掌故:古代的典章、制度 妄意:随意 盖:发语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就因为” 相度:观察和测量 穷其致:彻底摸清情况。穷,追究到底。致,事理。 躬历山川:亲自登山涉水 横索:横行勒索 必如是:必须像这样。如,像。是,这样。

计利:考虑私利。计,盘算,考虑。 远嫌而避怨:远远躲开嫌疑,避免抱怨 举:办事成功

参考译文: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原因是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快有慢,池塘有深有浅,河流的形势有弯有直,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

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侯,轻装便服,冒着风雨,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亲自发给民工钱粮,一厘也不克扣,并且随同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横行勒索一文钱财。必须像这样,以后才能做成事情。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

3、积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及句式

(1)辨析一词多义 ( 对,对于 )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 在 )

( 自,从 )

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 因为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凭,凭借 )

吾欲辱之,何以也 ( 用 )

(2)古今异义

既不可执一 ( 古义:固执。 今义:拿着,执行。 )

泥于掌故 ( 古义:拘泥。 今义:泥土。 )

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古义:办事成功。 今义:举起。)

(3)词类活用

辛劳胼胝 (名作动 辛勤劳动、不怕吃苦)

布袍缓带 (名作动 穿着轻装便服)

远嫌而避怨 (形作动 远离)

(4)特殊句式

倒装句: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于荒村野水之间来往)

省略句: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省主语“治水者”。)

六、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概括段意;本文论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第一段,论述治水必躬亲的原因

第二段,以海瑞为例,说明治水不但要躬亲,而且要清廉。

中心论点: 治水必躬亲

2、作者认为“治水必躬亲”的理由是什么?

地有高低

治水必躬亲 流有缓急 非相度不得其情【治水必躬亲,教后感】

潴有浅深 非咨询不穷其致

势有曲直

3、文章为了说明治水必躬亲,用什么来证明?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的?

昔海忠介……未尝横索一钱 (正面)

海瑞治水 好逸恶劳 对比

计利忘义 (反面)

远嫌避怨

以海瑞治水来证明观点。 举例论证

先正面后反面的正反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

4、海瑞是一个廉洁奉公的清官,也是一个身体力行、操劳奔忙、造福百姓的实干家。下面这些句子,分别表现了海瑞哪些方面的品质?

①“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躬 亲

②“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未尝横索一钱”

清 廉

5、文章为了证明治水必躬亲的观点,列举海瑞治水的例子来证明,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来证明作者的观点吗?

如大禹治水,西门豹治邺,

李冰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小结: 治水必躬亲 中心论点

钱泳

第一段 治水要防止的现象

(提出论点) 不可……不可……

治水必亲躬的原因

盖……非……非,是以必得……

第二段 昔海忠介……未尝横索一钱 (正面) 对比论证

(海瑞治水) 好逸恶劳 计利忘义 远嫌避怨 (反面)

举例论证

七、语言赏析

1、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赏析:这一段文字用一个排比句,写尽了自然万物自有它们自身的规律,我们应掌握客观规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策略,而不是盲目蛮干。

2、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未横索一钱。

赏析:这一段文字通过外貌、动作描写,将一个事必躬亲、顺应民意、治理严明的海瑞的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

八、反馈检测,及时巩固

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潴有浅深( ) 非相度不得其情( )

躬历山川( ) 非咨询不穷其致( ) 好逸而恶劳( ) 亲劳胼胝( )

远嫌而避怨( ) 布袍缓带( )

2、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1)泥于掌故 (2)非咨询不穷其致

(3)势有曲直 (4)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5)不可执一 (6)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7)冒雨冲风 (8)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3、为什么说治水“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用课文原句回答 。

治水要防止哪些现象?用课文原句回答。

4、第一段,

第二段,以海瑞为例,先从正面说明治水不但要清廉,而且要躬亲。后从反面说如果不躬亲,不清廉带来的后果是治水不成。

5、试背课文:治水之法,既不可„„,不可„„。盖„„,非„„不„„,非„„不„„,是以„„。昔海忠介治河,„„,必如是„„。如„„,则„„。

九、结合实际,拓展提升

1、现在人们保护水资源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文中又说要治水达到征服大自然,你以为两者相矛盾吗?说说你的理由。

( 治水是让水资源不破坏人的家园,保护水资源是让人不破坏自然,两者同时进行才是和谐的。 )

十、教师寄语:同学们,不只是治水,干任何事情都要“躬亲”和“清廉”

第七篇:治水必躬亲,教后感

教案治水必躬亲

基础教案 No.30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mw/510995/

推荐访问:治水必躬亲原文及翻译 治水必躬亲ppt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