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俗文化 > 佛学文化 > 青海大学藏医学院

青海大学藏医学院

时间:2018-07-17   来源:佛学文化   点击:

【www.gbppp.com--佛学文化】

青海大学藏医学院 第一篇_青海省藏医药事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青海省藏医药事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2013/6/18 16:34:00 来源: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作者:娘毛才

藏医药是藏族传统文化“十明”(大五明和小五明共为十明,五大明:工艺学、医学、声律学、正理学、佛学;五小明:修辞学、辞藻学、韵律学、戏剧学、星象学)中一颗不可多得的奇葩。是藏族人民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实践中,不断与青藏高原独特的气候和自然环境相适应,在同自然界和各种疾病的斗争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对外交流中,逐步吸收其它兄弟民族及外来医学的许多精华不断地予以补充、提高,进行创造,使之成为一个适合高原特色的科学完整的医学理论体系。

1 青海省藏医药事业的发展

青海省是除西藏以外藏族最集中的聚居地区。省内的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有名的大寺院,公元1711年在塔尔寺就已建立了“曼巴扎仓”,是旧中国藏医医方明发展的主要中心之一,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另外,青海的广惠寺、夏琼寺、拉加寺等寺庙也设有“曼巴扎仓”。很长一段时间,青海很多藏医人才的培养都是在曼巴扎仓(寺院)中进行,使培养的藏医人才少,满足不了广大患者的需求。直至近代,藏医药事业发展还很缓慢。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青海省的藏医药事业开始步入一个新的时期。

1.1医疗工作。医疗工作在原有曼巴扎仓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目前,全省已有藏医院达28所,其中包括在省会西宁的青海省藏医院等7家大中型医院,实现了县县有藏医院,民族乡有藏医门诊部的局面。据统计,全省藏医院公开设病床1800多张,县以上藏医院的建筑总面积达38000余平方米。

以省级藏医医院青海省藏医院为例,创建于1983年。经过近30年发展,目前是全国唯一的三级甲等藏医医院,国家药品I临床研究基地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定的全国重点专科、青海省示范藏医院建设单位。现设有20多藏医临床科室,并建立各专科特色诊疗室,开展藏医艾灸疗法、熏蒸疗法等100余特色疗法。其中藏医药浴疗法、藏医放血疗法、藏药炮制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460余种张床位、400余技术专业人员,402种特色制剂。年住院人次达30000余名。前来就诊的患者除了省内外,还吸引了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法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大批患者慕名前来就诊。

1.2藏医教育。新中国成立后,医学教育采用不同类型的进修班及培训班,尤其是短期培训班,以解决燃眉之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初级形式已显然不能满足要求了。于是,层次较高的藏医学校也逐渐出现。如先是在卫生学校内设藏医班(如黄南自治州卫校藏医班),由西藏藏医学校代培。尽管这样,但藏医人才培养力度还远远不够,至1990年,全省新培养出的藏医药人才不过千人。1987年,国家批准建立青海藏医学院(对内充属于青海医学院藏医系),1996年,青海省藏医学院设置了藏医专业,并第一批招生藏医本科班,共有28名学生。2000年设置了藏药专业,招收藏药本科学生。2000年青海藏医学院成立民族医学的硕士研究生学科点,2006年青海医学院并入青海大学,2(X)7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了全省唯一的博士学位授予点一民族医(藏医)方向的博士点,并开始招收博士生。

至此,青海藏医药教育工作形成了以培养本科生为主,硕士、博士同步提高的办学格局,为藏医药在青海省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智力和人才支持。

1.3藏医药研究。科研在藏医药学中是一项新工作,起步较晚,而且主要也多限于对临床治疗的总结和对比等。1983年成立第一家藏医科研机构——青海省藏医药研究所后,先后建立州、县级科研机构。1986年,成立藏医学会,大大活跃了青海省藏医药学的学术交流和学术水平。

藏医药学的科学研究主要包括藏医药学基础研究,藏医药治疗的临床观察,藏药的生药组织研究、化学成份研究、药理和毒理研究,新藏成药的研制,高新技术在藏药生产中的应用等。先后完成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藏药药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藏医治疗脑中风后遗症临床研究》,《5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疗效观察》、《藏医混乱品种的鉴别》、《藏医艾灸疗法及临床应用》、《藏医药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藏医治疗乙型肝炎16例临床观察》、《藏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临床观察》等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主持编写了大中专藏医药学校教材10余部和完成藏医药古籍文献整理90部、发行量18万册。完成整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的《中国藏医药大全》整理出版和承担国家教育基金项目《四部医典唐卡大详解》(藏、汉、英、日4种文字)编纂、翻译、出版等工作。 为丰富和发展藏医药理论做出了贡献,所取成果得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的肯定和嘉奖。

1.4藏医药文化产业。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促生了青海省藏医药产业的发展。藏医药实现了从手工作坊到集医疗、教学、科研、生产、文化为一体的藏医药集团公司的跨越,开展了传统藏药新品种、新剂型的研究和开发,青海省藏医院被确定为国家藏药临床研究基地。目前,青海全省有藏药生产企业19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有金诃、晶珠等企业,藏药品种实现销售收入5亿多元。通过GMP认证使现有企业的硬件和软件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全省拥有740个国家药品批准文号,其中具有藏药文号226个。生产藏药172种,其中有12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已取得制剂许可证的制剂室25个,申请注册藏药医疗机构制剂品种400余种。通过各种途径的发展,藏药研发已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除传统的七十味珍珠丸、仁青常觉、仁青芒觉等外,新研发了很多如治疗肝硬化、乙肝等疑难杂症的藏药藏医药的产业化使藏医这门古老的医学焕发了新的生机。

2 青海省藏医药事业发展展望

进入新世纪以来,青海省藏医药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集机遇和挑战共存的良好时期,藏医药事业进入了空前发展时期。如何加强交流、取其精华,为藏医药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实现藏医药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是所有从事藏医药事业人的共同希望。在青海发展藏医药产业有自然资源、藏医药医疗、教育、科研机构健全等多方面的优势。

2.1注入现代科技的新鲜血液促进藏医药的发展。正确的诊断是临床有效治疗的前提。传统的藏医诊断手段望、闻、问、切有着整体地、客观地、辨证地反映疾病整个过程且无损伤性的优点,但有诊断模糊性的缺点。现代诊断手段如CT、核磁共振、热象图等有着清晰、精确的优点,但存在着偏重局部、微观、形态的分析,而且有的还有一定的损伤性。为此,广大藏医工作者按照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诊断学的基本原理。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开拓了微观辨证学,从而使传统的宏观唯象辨证进展到与实验研究及微观、微量、超微结构检测、观察等高新技术相结合的水平,促进中医诊断学实现宏观与微观的辨证统一。

2.2与时俱进,创造性地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藏医药事业的发展,首先要着眼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充分发挥藏医药的医疗保健作用,提高医疗保健水平和覆盖范围,降低医疗费用和成本。其次要挖掘传统医药宝库,推动

其创新发展,培育以藏药为基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健康产业,提高藏医药市场份额,发展绿色藏药、生态藏药。再次要建立统一的藏医药标准规范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高效的藏医药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的传承方法,完成藏医药理论和经典文献的系统整理和诠释,从而追求新的创新。

2.3广泛合作是藏医药发展的有效途径。以全球视野,推动藏医药进入主流市场,广泛进行交流是推动藏医药发展的有效途径。以我为主开展各种传统医药科技合作和交流,促进国际社会对藏医药的理解和以藏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药的推广应用。重点开展藏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的国际联合临床研究,藏医药疗效与安全性评价、质量控制技术及标准、名词术语译释规范研究,国际传统医药政策的合作研究等,促进国际社会对藏医药的理解,争取在藏医药进入国际主流市场方面取得突破。建立藏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和合作网络,加强与世界不同传统医药和现代医药间的交流与合作。针对传统藏医药应用和发展的关键问题开展广泛的合作研究,提高传统医药产品的研发效率和生产、应用及管理水平;建立并形成具有权威性的传统藏医药科学研究中心和信息中心,促进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2.4推进藏医药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完善产业发展保障机制。积极推行电子病历,逐步实现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推进藏医药基础数据库建设,强化公共健康信息服务。开展藏医基础标准、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临床疗效评价、管理标准等方面的修订完善工

作,优化藏医药标准体系,培养藏医药标准化人才。做好对藏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理顺关系,健全藏医药管理体制,促进藏医药法制化管理,以完善扶持和促进藏医药发展的政策和管理制度。争取国家对藏医药事业的投入,建立适应藏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投入补偿机制,为藏医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

青海大学藏医学院 第二篇_青海省三甲医院名单

青海大学藏医学院 第三篇_青海大学相关资料

【青海大学藏医学院】

青海大学

青海大学是位于青海省省会——“夏都”西宁市北郊,是一所国家重点

支持、清华大学对口支援、教育部和青海省共同建设的“211工程”大学[1]。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14所重点建设大学之一[2],“中西部高校联盟”成员单位[3] 。始于1958年的青海工学院,,2001年1月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整建制划归,2004年青海医学院并入,组建成新的青海大学。是青海省唯一一所教育部、省教育厅共同建设的“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4]。

学校概述

学校简介

青海大学坐落于青海省省会——“夏都

”西宁市,是国家“211工程”

重点建设大学[1]、国家教育部和青海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5],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大学,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14所重点建设大学之一[3],“中西部高校联盟”成员单位[2],也是青海省实力最强、面积最大,学科最为齐全的大学[6]。 青海大学前身为青海工学院,始建于1958年。1960年11月青海工学院与青海农牧学院、青海医学院、青海财经学院合并为青海大学。“文革”初期青海大学被撤销[7]。1971年恢复成包括工、农两大学科在内的青海工农学院。1988年更名为青海大学。随着高校布局结构的调整,1997年10月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并入,2001年1月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整建制划归,2004年青海医学院并入,组建成新的青海大学。[8]

校园景观

12

校园景观

学校规模【青海大学藏医学院】

青海大学有6个校区,校园占地2883亩,校舍建筑总面积60万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行政

用房20.3万平方米,体育场地总面积8.99万m2,实验室面积达到36886.64 m2,图书馆面积1.18万平方米,藏书119.4余万册[4]。 公开出版《青海大学学报》、《青海大学医学院学报》、《青海畜牧兽医杂志》、《青海农林科技》等学术期刊。学校固定资产总值为8.51亿元,其中,教学科研医疗设备值2.76亿元。投入1440万元建设的校园网联结各校区109栋楼宇,信息接入点4594个,覆盖了学校所有办公、教学、科研大楼,成为青海省高校中最大的校园网。 学校面向全国25个省区招生,共有各类在校生21458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863人,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1936人,专科生1505人。现有教职工4177人,其中,专任教师1189人,科研医护人员2115人。正高职称282人,副高职称848人;专任教师中有博士53人,硕士509人[9]。

青海大学

青海大学设有医学院、农牧学院、化工学院、财经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水利电力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生态环境工程学院、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科学院、附属医院、成人教育学院、青海大学昆仑学院、藏医学院等院,28个系和11个专业研究所;拥有61个本科专业、34个专科专业,56个硕士点,5个博士点;拥有14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医学重点学科,5个国家级实验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实训基地。

shadow

© 2013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青海大学在地图中的位置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学科主要涵盖工、农、医、管四大学科门类,学科专业设置与青海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密切相关,并在高原农牧业、高原医学、藏医藏药、盐湖化工、黄河水电资源开发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

2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

乔正孝男,土族,

【青海大学藏医学院】

青海大学党委书记

生于1953年9月,青海省民和县人,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2007年2月在青海大学工作,担任党委书记。

工作分工: 主持学校党委全面工作。

教育学术贡献: 长期从事青海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方面的研究,积极承担科研课题,完成国家级和省级科研课题各 1 项,主编专著 2 部,发表学术论文 10 余篇,其中,《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青海的影响》一文获省第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主编的《青海少数民族革命与建设史论》一书获省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柴达木开发产生的两个严重问题》一文刊载于《中央党校内参》(总第 59 期),作为优秀论文报送中央领导参阅。[10]

校长

青海大学校长----王光谦

王光谦[11],男,汉族,1962年4月生,河南南阳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2]、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3]。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及省部级奖励10项,中国民主同盟第十一届中央副主席。现任为青海大学“第四任”校长。[14-16]

1978年至1982年为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现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学生,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1982年至1985年为清华大学水利系水利工程硕士研究生。

1986年至1989年为清华大学水电工程系水利工程博士研究生。

1990年至1992年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1992年后历任清华大学水利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责任教授、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土矿产资源与利用研究中心主任、水电工程系河流海洋研究所所长。

2000年起任教育部“长江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5]。是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委员、常委、北京市副主任委员[17]。 曾任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办水利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材料与工程学部咨询专家、《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编委会主任、IAHR-APD J Hydro-environment Research副主编。

3校徽校训

[18]青海大学校训含义:切青海地域特点。立德立志如莽莽昆仑崇高俊逸、超凡脱俗

青海大学

青海大学

求知求学如长江黄河奔流不息、百折不回、汇纳百川、源远流长。

青海大学校徽含义:以“青海大学”的汉语拼音首字母“Q”和“U”为主要构图元素。其中红色图案犹如初升旭日,象征朝气蓬勃、蒸蒸日上; 蓝色图案形同飞翔之鸟,寓意展翅高飞、

鹏程万里。整个图案简捷明快、内涵丰富,展示出青海大学无限的生机与活力。[19] 4历史沿革

青海大学前身为青海工学院,1958年正式成立。

1960年11月,青海工学院与青海农牧学院、青海医学院、青海财经学院合并为青海大学。 1997年10月,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并入青海大学。

2001年1月,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整建制划归青海大学。

2004年,青海医学院并入青海大学,组建成新青海大学。[20]【青海大学藏医学院】

5办学规模

整体规模

青海大学学校占地2883亩(含附属医院76亩、昆仑学院203亩),产权建筑面积43.6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57172.78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4908.89万元;图书馆藏书126.7万册。

【青海大学藏医学院】

学校面向全国25个省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102名,其中,本科生8231名,硕士研究生320人。[18]

学校始建于1958年,是青海省内唯一一所以工、农、医、管四大学科为主干,其他学科协调发展的地方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和青海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对口支援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1] 院系及重点学科

设有医学院、附属医院、农牧学院、化工学院、财经学院、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科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14个院、24个系(部)和11个专业研究所;设有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0个(共涵盖5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67个本科专业;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1个)、7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4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医学重点学科;拥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大型仪器设备公共服务平台,2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农业部实验室(中心),1个省级重点建设实训基地、18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13个省级科技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8]

学校共有各类在校生20355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813人(博士研究生32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学生51人;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2484人,专科生905人;成人本科生3248人,专科生2458人。有教职工4280人(含附属医院2006人),其中专任教师1189人,教职工中正高职称418人、副高职称860人(其中教授311人、副教授455人)。专任教师中博士94人、硕士683人,具有硕士以上比例达65.35%。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人,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9人,获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3人,全国及省级优秀教师14人,省级教学名师、省级首席医学专家、省级名医6人,省级优秀专家、省级优秀专业技术人才28人,省委、省政府领导联系的高层次人才7人,“昆仑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10人,青海省“135”高层次人才23人,省级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85人。[21]

学校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十几个国家的高校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合作关系,建立了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平台。学校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新西兰林肯大学、美国福特海斯州立大学、英国胡弗汉顿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工程学院、台湾万能科技大学、日本宫崎大学以及《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中的21所美国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学生出国留学交流项目有多种形式,涵盖工、农、管、医等多个学科专业。

青海大学藏医学院 第四篇_卡洛教授

青海藏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办人--卡洛

卡洛,藏族、主任医师,“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藏医药全科专家,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理事,中国藏医药文化博物馆首席专家顾问,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原青海省藏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金诃藏药集团主要奠基人之一,青海省藏医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青海大学藏医学院中藏药研究中心教授,青海大学藏医学院教授,藏医艾灸疗法及临床应用第一完成人,藏医放血部位的厘定和层次解剖第一人,在国内首次将传统藏医药浴疗法引进现代正规大型医疗体系第一人。

1943年,卡洛出生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一个藏医世家,从小就受到藏医学的良好熏陶,7岁起学习藏文、藏医理论及佛教文化,15岁起师承藏医大师杰空·帝盾尕玛才让,成年后,常与确旦、堪仓、德孜益西、措如次郎、香萨噶桑、赤噶昂旺、阿庆、安华青等诸多藏医共同研习《四部医典》、《蓝琉璃》、《晶珠本草》、《祖先口述》等藏医学经典著作。探讨藏医药理论。交流临床经验,博纳众长,不断丰富自身修养。

自1983年起,卡洛教授先后主持创建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藏医院,青海省藏医学院,青海省中国藏医学院。在他的努力下,青海省藏医院逐步发展成为全国首家三级甲等藏医医院、国家重点民族医院建设单位、青海大学藏医学院教学医院、全国

首家藏医国家药品临床试验基地、青海省藏医示范医院、青海省藏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

卡洛教授在繁重的行政、诊疗工作之余,著书立说,撰写了大量的藏医药学著作。早在1982年开始,他就编撰整理出版了《堪仓临床医案》、《藏医药胆石治疗经验》、《藏医药物别名》、《藏药珍宝药品的服用法》等藏医名著;整理、翻译、审定、校证藏医巨著《四部医典》、《蓝琉璃》、《藏医曼唐系列挂图》、帝玛·丹增彭措《医著选集》和《晶珠本草》、《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部分)》;撰写《全国藏医中专教材》、《藏医大专教材》等。这些藏医药著作均被列入我国经典民族医学著作,载入历史和医学教科书中,为藏医的弘扬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了不断挖掘、抢救和传承濒临绝迹的藏医药瑰宝,1986年卡洛教授邀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夏吾才让(已故)、夏吾多杰大师绘画了藏药祖师之帝司·桑吉嘉措,曼唐46幅被认定为中国藏医界无价之宝;1987年邀请玉树藏族自治州阿庆活佛制作了基本失传的藏医外治器械,共86种中的56种;1988年卡洛教授参加并主持藏药药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的科研工作,获得青海省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发的《科技成果证书》;1991年卡洛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国际传统医药大会,并在大会作了“藏药药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3例疗效观察”的学术报告,得到国际医药界专家对藏药药浴的高度认可与评价。之后,藏药药浴科被评为青海省卫生系统“名科”、省级特色专科、国家级重点专

科等称号。199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卡洛的“藏医放血部位的厘定和层次解剖”成果,授予部级“三等奖”。1998—2000年卡洛先后数次应邀赴英国、德国、瑞士、奥地利、土耳其等国家讲学、问诊,其间精心治疗了国外许多疑难杂症的患者,为中华传统藏医学的发扬光大作出了贡献。2001年应雪域西康第八世本仓邱吉赤巴·图布丹·确吉坚赞活佛之邀,卡洛教授创办了格萨尔王藏药厂,该药厂成为通过GMP认证验收的世界屋脊最高的藏药厂。卡洛教授行医50余载,先后为全国各地30多万患者进行诊治,以其渊博的学识,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受到众多患者的一致好评,成为当今藏医界德高望重、具有权威性的藏医大师。鉴于卡洛教授在藏医药学方面的特殊贡献,被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省劳模”、“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曾多次受到邓小平、胡耀邦、李鹏、宋平、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罗干、宋任穷、陈慕华、李铁映、崔月犁、多杰才让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卡洛教授以其50多年的医疗实践,对皮肤、心脑血管、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风湿、类风湿、妇科等各种疑难杂症的治疗,总结出一套完整、独特、疗效显著的、丰富的藏医临床经验。特别是用近二十余年的科学临床实践,证实了藏药药浴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确切疗效,有效率达94.6%,治愈率达40.6%。与其他疗效相比,藏药浴疗法疗程短,疗效显著,维持时间长,无毒副作用,因而受到国内外广大患者的欢迎,来

自全国二十多省、市、自治区以及港、澳、台、韩国、日本、美国、新加坡、加拿大、俄罗斯等无数异国患者都曾接受过藏药药浴的治疗。为了继承和发展藏药药浴,让更多的患者受益,卡洛教授在藏药药浴治疗的基础上,借鉴藏医千年养生之道,开发研制了“王宫足浴驱寒散”、“藏宫御液雪域祛寒液药贴”等产品,其保健作用在于祛除体内寒气,排出风湿因子,保健养生、祛寒、排毒,对治疗和预防各种皮肤病(银屑病、鱼鳞病、湿疹等)、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痛风、产后风、下肢静脉曲张、偏瘫等疾病,有显著效果。

青海大学藏医学院 第五篇_藏医大师卡洛简介

藏医大师卡洛简介 男、藏族、主任医师、青海省名医、藏医学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著名藏医专家。系原青海省藏医院党委书记、院长,青海藏医学院院长,青海藏医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青海省藏医学院筹建办公室主任,金珂藏药集团奠基人。现任中华民族医药学会理事,中国藏医药文化博物馆首席专家顾问,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青海藏医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青海大学藏医学院中藏药研究中心教授,青海大学藏医学院教授。卡洛先生还曾担任过许多知名医药企业的总工程师,首席专业科学家等职位。

1943年,卡洛出生于藏医世家,从小就受到藏医学的良好熏陶,7岁起学习藏文、藏医理论及佛教文化,15岁相继先后师承藏医大师杰空·帝盾尕玛才让,噶昂亲传弟子确旦、堪仓、德孜益西、堪布次南、香萨噶桑、赤噶昂旺、阿庆、安华青等诸多藏医大师,系统的学习了《四部医典》、《蓝琉璃》、《晶珠本草》、《祖先口述》等藏医学经典著作。

自1983年起,卡洛先生先后主持创建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藏医院,青海省藏医学院,青海省藏医学院。并在他的努力下,将当时的青海省藏医院扩建为全国首家三级甲等藏医医院、国家重点民族医院建设单位、青海大学藏医学院教学医院、全国首家藏医国家药品临床试验基地、青海省藏医示范医院、青海省藏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 卡洛先生在繁重的行政、诊疗工作之余,著书立说,撰写了大量的藏医药学著作。早在1982年开始,他就亲自编写,整理了著名藏医著作《堪仓临床医案》、《藏医药胆石治疗经验》、《藏医药物别名》、《藏药珍宝药品的

服用法》等藏医名著;整理、翻译、审定、校证藏医巨著《四部医典》、《蓝琉璃》、《藏医曼唐系列挂图》、帝玛·丹增彭措《医著选集》和《晶珠本草》、《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部分)》;撰写《全国藏医中专教材》、《藏医大专教材》等。这些藏医药著作均被列入我国经典民族医学著作,载入历史和医学教科书中,为藏医的弘扬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了不断挖掘、抢救和传承濒临绝迹的藏医药瑰宝,1986年卡洛教授邀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夏吾才让(已故)、夏吾多杰大师绘画了藏药祖师之帝司·桑吉嘉措,曼唐46幅被认定为中国藏医界无价之宝;1987年邀请玉树藏族自治州阿庆活佛制作了基本失传的藏医外治器械,共86种中的56种;1988年卡洛教授参加并主持藏药药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的科研工作,获得青海省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发的《科技成果证书》;1991年卡洛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国际传统医药大会,并在大会作了“藏药药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3例疗效观察”的学术报告,得到国际医药界专家对藏药药浴的高度认可与评价。之后,藏药药浴科被评为青海省卫生系统“名科”、省级特色专科、国家级重点专科等称号。199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卡洛的“藏医放血部位的厘定和层次解剖”成果,授予部级“三等奖”。1998—2000年卡洛先后数次应邀赴英国、德国、瑞士、奥地利、土耳其等国家讲学、问诊,其间精心治疗了国外许多疑难杂症的患者,为中华传统藏医学的发扬光大作出了贡献。2001年应雪域西康第八世本仓邱吉赤巴·图布丹·确吉坚赞活佛之邀,卡洛教授创办了格萨尔王藏药厂,该药厂成为通过GMP认证验收的世界屋脊最高的藏药厂。卡洛先生行医50余载,先后为全国各地30多万患者进行诊治,以其渊博的学识,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受到众多患者的一致好评,成为当今藏医界德高望重、具有权威性的藏医大师。鉴于卡洛教授在藏医药学方面的特殊贡献,被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省劳模”、

“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曾多次受到邓小平、胡耀邦、李鹏、宋平、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罗干、宋任穷、陈慕华、李铁映、崔月犁、多杰才让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藏医养生 大师奉献

卡洛大师以其50多年的医疗实践,对皮肤、心脑血管、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风湿、类风湿、妇科等各种疑难杂症的治疗,总结出一套完整、独特、疗效显著的、丰富的藏医临床经验。特别是用近二十余年的科学临床实践,证实了藏药药浴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确切疗效,有效率达94.6%,治愈率达40.6%。与其他疗效相比,藏药浴疗法疗程短,疗效显著,维持时间长,无毒副作用,因而受到国内外广大患者的欢迎,来自全国二十多省、市、自治区以及港、澳、台、韩国、日本、美国、新加坡、加拿大、俄罗斯等无数异国患者都曾接受过藏药药浴的治疗。为了继承和发展藏药药浴,让更多的患者受益,卡洛教授在藏药药浴治疗的基础上,借鉴藏医千年养生之道,开发研制了“王宫足浴驱寒散”、“藏宫御液雪域祛寒液药贴”等产品,其保健作用在于祛除体内寒气,排出风湿因子,保健养生、祛寒、排毒,对治疗和预防各种皮肤病(银屑病、鱼鳞病、湿疹等)、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痛风、产后风、下肢静脉曲张、偏瘫等疾病,有显著效果。

通过50多年的行医活动,以其渊博的学识,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受到众多患者的一致好评,成为当今藏医学界德高望重的大师之一。深受藏医界好评。

青海大学藏医学院 第六篇_青海大学医学院

青海大学医学院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宣传手册

青海大学医学院宣传部 编制

二00七年四月

昆 仑 江 河 志 学

以 评

以 评

以 评

评 建

重 在

促 建促 改促 管结 合建 设

一、校情知识

1.教育部何时对我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进行评估?

2007年9月16日至21日。

2.青海大学医学院何时建校?

青海医学院创建于1958年9月29日,2004年11月26日与青海大学整合组建新的青海大学,青海医学院更名为青海大学医学院。

3.我院现有多少个党政管理部门?

我院现有党政职能部门13个:党政办公室(统战部、外事办)、纪委(监察、审计)、组织部(人事处)、宣传部(工会)、学生工作处(团委)、教务处、科技处、研究生办公室、后勤管理处、基建办、督导办、财务科、保卫科。

4.我院现有多少个教学部门和教辅部门?

我院现有临床医学系、中医学系、公共卫生系、藏医学系、药学系、成教学院、基础医学部、公共学科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9个教学部门和图书馆、学报编辑部等2个教辅部门。

5.我院现有哪些科研机构?

我院现有科研机构1个:高原医学研究中心。

6.我院现有哪些附属医院?

我院现有附属医院1所,编制床位1046张。

7.我院现有哪些教学医院?

我院现有9所教学医院是:青海省人民医院、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海省红十字医院、青海省中医院、青海省藏医院、青海省妇产儿童医院、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8.我院现有多少实习医院、实习基地?

我院现有6所实习医院是:青海省心血管专科医院、青海省交通医院、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武警青海总队医院、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8所实习基地是:青海省康乐医院、青海省药品检验所、久美藏药有限责任公司、金诃藏药有限责任公司、城东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城西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黄南州藏医院、河南县蒙藏医院。

9.我院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我院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牢固确立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在高等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工作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教学规律,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财力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0.我院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青海大学藏医学院】

我院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着眼于国家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本科教学要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之间的协调发展,更加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我院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1.我院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我院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明确学院定位和办学思路,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与效益四者的关系;坚持从严治校,强化教学管理,形成教学工作高效有序的运行机制;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构建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

12.我院加强教学管理的指导性文件有哪些?

我院加强教学管理的指导性文件是:《青海大学医学院教学工作规程》(青大医

[2005]100号),共十九章,一百二十九条,其中对教学资格认定、教学计划制(修)定、教学大纲编写、教材选用及编写、教师备课和教案准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临床见习(实习)教学、辅导答疑、课程考核、毕业论文和毕业考试、学风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学奖惩、教学组织与领导等涉及教学各个环节的内容做了详细的规定。

13.我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组成有哪些?

我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教学督导、“三级”听课(领导干部听课、系部主任听课、教研室主任听课)、学生评价、教学信息员制度、教学检查、考务管理等。具体规定见《青海医学院教学事故处理办法》[青医(2002)23号]、《青海医学院教学纪律》[青医(2002)32号]、《青海医学院关于实施“三级”听课制度的通知》[青医(2002)25号]、《青海医学院教师岗位职责(试行)》[青医(2002)26号]、《青海医学院有效学时教学质量评价暂行办法(试行)》[青医(2002)28号]、《青海医学院关于普通高等教育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目标要求及实施办法(试行)》[青医(2002)30号]、《青海医学院关于普通高等教育学生英语等级考试实施办法(试行)》[青医(2002)31号]、《青海医学院实习学生管理办法(试行)》[青医(2002)34号]、《青海医学院教学管理实施办法》[青医(2002)35号]、《青海医学院教学督导规定》[青医(2004)35号]、《青海医学院考试管理办法》[青医教字(2004)06号]、《青海医学院学生重修教学安排和考核办法(试行)》[青医教字(2004)05号]、《青海大学医学院考试成绩报送与更正的暂行规定》[青大医教(2005)09号]、《青海大学医学院教学工作规程》[青大医(2005)100号]、《青海大学医学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方案(试行)》、《青海大学医学院实验教学质量评估方案(试行)》、《青海大学医学院临床基本技能培训与考核办法》。

14.我院主要设立了哪些教学奖项?

主要设立了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奖、优秀教学成果奖、卓玛东智奖等教学奖励。

青海大学藏医学院 第七篇_藏医学专业

藏医学专业

专业简介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藏医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藏医临床医疗技能,并学习必要的现代医学知识,受到藏医临床操作技能、医疗、制药、用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藏医的理法方药防病治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能力。毕业生的工作性质大多是从事临床、医疗、医学教育、医药卫生事业行政管理等与医药卫生相关的行业,其中也有一部分从事个体医疗活动,很受当地人民的欢迎。

专业信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藏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以及认药、制药、用药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藏医院、藏药厂及藏医药学的研究领域和有关单位从事藏医医疗、教学、科研及藏药开发工作的藏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藏医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藏医临床医疗技能,并学习必要的现代医学知识,受到藏医临床操作技能、医疗、制药、用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藏医的理法方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藏医药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掌握藏医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技术;

◆具有认药、制药、用药和天文历算的基本技能;

◆具有初步的现代医学知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

◆熟悉国家及民族医药卫生方针、政策及法规;

◆了解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藏医基础理论、藏医临床医学。

主要课程:藏医概论学、藏医人体学、藏医病机学、藏医三大基因学、藏医保健学、藏药方剂学、藏医外治学、藏医诊断学、藏医内科学、藏医热病疫病学、藏医五官科学、藏医儿科学、藏医妇科学、藏医外伤学、人体解剖学、诊断学、中医学。

实践教学:包括采药认药、制药实习、临床见习、毕业实习等,一般安排不少于48周。

修业年限:5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学位。

相近专业:中医学、临床医学。

原专业名:藏医学。

就业数据

综合介绍

藏医学即藏族传统医学,简称藏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具有鲜明民族特点与地域特色,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mswh/463447/

推荐访问:青海师承藏医 青海大学财经学院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