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励志人生 > 经典美文 > 柏拉图理想国读后感

柏拉图理想国读后感

时间:2018-11-03   来源:经典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经典美文】

柏拉图理想国读后感 第一篇_理想国读后感

《理想国》读后感

经典的影响力,不在于天马行空的文句,也不在于振聋发聩的论断,而在于它给世人幽暗闭塞的观念世界以一道耀眼的闪光,《理想国》---乌托邦的开山之作.它提出一个命题,它给出一个假设,这些根本的有关最古老悠久的意识形态的疑问,使得后来的思想家有了发挥的空间,也为后世提供了无数社会体制的可能性.不管它是一位绝对权威,还是一个极端恶魔,对它的肯定抑或反对构成了我们在思想上赖以前进的基石.

作为西方乃至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哲学家之一,柏拉图一生立著无数,而《理想国》无疑是其中最能表现其政治思想的作品,其中哲学家与王的辩证关系也一直为后人称道.这是一部震古烁今的不朽经典,是对话式问答体裁的哲学杰作.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丰富多彩、环环相扣的对话,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这个城邦是历史上大大小小“乌托邦”的开山鼻祖.理想国的宗旨是缔造一个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义国家.围绕这个宗旨,柏拉图开篇不久就开始讨论什么是正义的国家,而不是什么是正义的人,他从城邦至公民、从上往下、从大往小地理想化地安排了城邦公民的一切,生活、工作、教育及一切.该书是柏拉图中期思想的总结,其语言华丽,逻辑缜密,想象丰富,阐述精彩,在历史上颇具影响力. 《理想国》中所描述的理想国家 ,大致可以做出粗略描述。

首先,理想国的公民被分为三类:赋有最高理性的人是神用金子做成的,他们的本性决定了他在国家中处于统治地位,他们是理想国的立法者和监护者;赋有意志的本性,勇敢善战的人是神用银子做成的,他们是国家的卫士;只有情欲的本性的人是神用铜和铁做成的,他们安分守己,节制情欲,忍受劳苦,他们处于最下层,为统治者及其辅助者服务。理想的国家应该是由哲学家来领导的,从寻求正义出发,来建构幸福国家的模型。其次,国家大于每一个个人和家庭,为了国家和政治的建构,公民应该服从于国家的需要。国家不应有私心,而应竭尽全力的为国家做贡献,领导者应该善于团结,这样城邦才会稳定。国家内部不能发生内讧,在对外上则要有战争的实力和准备,这样才能守卫好国家,才能排除一切内忧外患,使理想国家得以生存和发展。

最后,一个安排得非常理想的国家,必须妇女公有,儿童公有,全部教育公有。国家要承担教育的责任,无论统治者至公民,由上至下,从小都要接受教育。并且男女平等,都要接受共同的教育,做同样的工作。正是因为这种国家的模型是全民性的,书中提到“如果我们的民众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大家都成为明辨事理的人,那么他们处理所有这些事情还没有现在我们还没有谈及别的事情都能得心应手”。又“一个人从小受教育的方向,往往能影响他的发展方向”。柏拉图从正义写到理想国,又从理想国论及了教育问题,而我最关注的也不过如此。 《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是直接为其所构建的理想国家服务的。柏拉图认为,统治者最需要抓好的大事只有一个,就是教育,即通过音乐和体育培养出优秀的公民。培养公民的教育只是初等教育,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最高知识的、真正合格的城邦统治者,即集智慧与权力于一身的“哲人王”。柏拉图还为理想国中的教育划分了年龄段,讲求阶段性教学。他提出要以游戏的方式向儿童传授教育。在7到18岁时要给予青年普通教育,包括艺术,音乐,诗歌,舞蹈,体操及军训等。18到20岁要以体育锻炼为主,主要学习军训,然后是科学理论。

20到30岁,要传授给人们辩证法的思想,培养思维,以便日后能成为统治者。少数人在30岁以后能够学习哲学,5年后担任国家重要领导职务,通过15年的实践,进行考试,升为国家统治者。由此来看,柏拉图的这种教育思想与我们现在所说的“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等还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柏拉图有不少的教育思想是很先进的,他提到“国家用人要因人而异,全国公民无一例外。每个人的天赋适合什么,就应该派他去完成什么任务,以便大家都能发挥所长。”这与现在普遍提倡的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是很相近的。

另外,在他的书中还涉及到了优生优选优育问题。柏拉图规定了最佳的生育年龄,女人从24到40岁为国家抚养儿女,男人则从过了跑步速度最快的年龄到55岁。禁止近亲结婚。由立法者选出优秀品质的男女共同锻炼,结合培养下一代,优秀者的孩子交给国家托儿所进行公育。天生有缺陷的孩子要秘密处理掉。虽然他的有些处理方法还不够尽善尽美,但是,从科学的角度看,他所提出的某些优生方法还是比较合理的。

他重视教育对于人的影响,强调要从小就接受教育。幼儿教育方面,他更提出了幼儿的可塑性,并指出要注意给予幼儿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其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形成良好的品德。强调音乐和体育教育,并发展故事教育。他认为“一个儿童从小受了好的教育,节奏与和谐浸入了他的心灵深处,在那里牢牢地生了根,他就会变得温文有礼;如果受了坏的教育,结果就会相反”。而体育锻炼自然是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结实的身体。在故事方面,他认为要先审查故事的编者,然后选择故事的内容,最后用最美最高尚的故事铸造儿童的心灵。 柏拉图的幼儿教育思想可以说和现在的幼儿教育理论是相通的。当代的幼儿教育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幼儿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幼儿能够身心健康,其次是身心和谐发展。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的优生优育计划,就是首先从遗传角度来保证幼儿身体健康,其次又注意后天的体育锻炼,这就使得幼儿能够健康的成长。至于心灵上,他主张以音乐来陶冶幼儿的心智,使其接受美好,而厌恶丑恶,形成正确的是非观,让和谐融进其心灵,也保证了幼儿心理健康。最后,柏拉图提出要从小给幼儿讲故事,儿童在听不同故事时,也便发展了其自身的语言和社会性。他又指出要给予儿童数数,计算,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和天文等方面的教育,这些也包含在科学之中。并且,又特地说明,对儿童的这些教育要在游戏中进行,以免使其丧失学习兴趣,这与当下我们讲的“活动以游戏为主”是极其相似的。可见,柏拉图的幼儿教育思想很超前,还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

曾经以为智者哲人如柏拉图者,其著作势必是艰深、睿智、充满智慧的火花因而很容易使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如我者迷了眼,如坠云端而不知所踪.从来认为像《理想国》这样的西方哲学史上有着如此虚无缥缈的书名的煌煌巨制一定也写得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使人没有读下去的勇气.

但是读同样是对话体的理想国,第一卷下来我竟丝毫不感到乏味和疲劳.虽然几乎没有情节和场面的描写,但从那些俏皮但充满思辨智慧的语言中,我却仿佛看到柏拉图和他的挑战者们的唇枪舌剑的场景,看到柏拉图一层层地将对手驳倒,看到一群哑口无言的人不甘心的眼神、面红耳赤的模样和柏拉图有点坏坏的笑容,看到了他们的一笑一颦,一惊一怒.也可能是大一时候看辩论赛的惯性吧,我居然很享受他们这样的一种思维的碰撞,语言的交锋.我愿意在柏拉图和他的挑战者的对话中思考,愿意在柏拉图讲述的一个个故事中联想,仿佛我的脑子是在转动着,尽管时不时地因为不理解而需要倒着转几次,但因为引导我的人是如此有魅力和

说服力而使我乐于处在这样的状态中,感受一种许久没有过的阅读的快感. 在我的眼里,柏拉图的所有理论,其基石就在于“真理”的存在.他相信真理的存在,相信能够看到并指引民众认识理念世界,并且认为这种掌握绝对真理的优势是哲人王的权力基础.拉图的《理想国》里面不仅有着他对理想国的阐述,也包含着一种朴素的辨证主义观点和应变的思想,他自始至终没有明确给出正义的定义,也暗示着人们,这里没有什么正确的定义,还需要继续的探索研究,只不过他的想法是让人们去利用这个探索研究构造他那种柏拉图式的理想国.

“让我们永远坚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我们也才可以诸事顺遂,无论今世在这里还是将来在我们刚才所描述的那一千年的旅程中.”柏拉图在《理想国》的结尾如是说.

正义的哲学家做了王,也许,这是柏拉图对国家的完美定义.

柏拉图理想国读后感 第二篇_柏拉图《理想国》英文版读后感

Reading report of The Republic 冯帆11511010104

Reading report of The Republic

At the first, this article gives an example of the following. A dog will turn nasty when it sees someone it doesn’t know, even if the person haven’t badly treated it in the past. On the contrary, when it sees someone familiar, even though it has never been at all well treated by him, it will welcome him.

Thus it can be seen, love of learning and love of wisdom is one thing. And they start to launched a discussion about education.

My favorite sentence in the article is “you are aware that it is the beginning of any undertaking whi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especially for anything young and tender.” Generally speaking, this is the time when each individual thing can be most easily moulded, and they will account everything you give and become what you would like to see. This is what we usually call First impression are strongest.

Consequently, we should educate our children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childhood, and try our best to make them hear the most beautiful and noble story, in order to foster them virtue. In the way of education, they give a clear answer. The answer is “of physical education for the baby, and music and poetry for the mind or soul.” In my opinion, the education of spirit and morality are indeed more important than physical education, so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enrich the spiritual world of students, Especially, for us Chinese students,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moral quality. Respect the old and cherish the young is the traditional virtue of the Chinese nation, however, in today’s society, how many people saw the old man fell not to help, waste food and water resources, carve on the cultural relics.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 is that too much emphasis on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neglect the improvement of moral quality. In a word, I am very in favor of cultivate virtue, start to tell the children the most noble stories for children.

Another topic that interests me is we should support law. Using laws to regulate people’s behavior. So that we can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society. As we know, in ancient times, Han Feizi who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Legalist School advocated the application of laws to govern the country. Nowadays, state leaders are also actively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gal system. The law can regulate people’s deportment and behavior. To make society work well, make people get along well with others. What’s more, in some ways we have on choice but to use the law to regulate, because these may relate to the safety of the country and the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For example, we have liberty of speech, but that is not an absolute freedom. For instance, the person of Qin Huohuo, who is suspected of spreading rumors, was arrested by the police, because of his remarks seriously endanger the social order.

After reading this article, I am very encouraged. Socrates’s views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go are still applicable today. We should absorb the essence and reject the dross, and carry forward humanistic spirit.

柏拉图理想国读后感 第三篇_柏拉图的理想国读后感

论《理想国》中的正义与教育思想

——《理想国》读后感

柏拉图按照他的客观唯心主义理念论在《理想国》一书中构筑了一个美好的乌托邦,就像“柏拉图式恋爱”成了精神恋爱的代名词一样,柏拉图的“理想国”也只是他理想的“精神王国”,但从这座悬在高空的精神王国里,我们依然可以挖掘到许多不朽的的精神财富。

克法罗斯是住在比雷埃夫斯港的叙拉古商人,在柏拉图的书中已经是一位“经过了漫长的人生道路的老旅客”,他认为“对于通情达理的人来说,有了钱财就用不着存心做假或不得已而骗人了,当他要到另一世界去的时候,他也就用不着为亏欠了神的祭品和人的债务而心惊胆战了”。由此,柏拉图总结克法洛斯的正义观为“有话实说,有债照还”。但是,柏拉图又反诘,“譬如说,你有个朋友在头脑清楚的时候,曾经把武器交给你,假如后来他疯了,再跟你要回去„„如果竟还给了他,那倒是不正义的。把整个真实状况告诉疯子也是不正义的”。

玻勒马霍斯认为如果相信西蒙尼德的说法,欠债照还就是正义。但柏拉图认为西蒙尼德所言另有所指,“朋友之间应该与人为善”,把钱归还原主,对收方或还方有害则不算是正义了。那么欠敌人的是否要还呢?他认为西蒙尼德对什么是正义说得含糊不清。应该是说“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就是他所谓的‘还债’”。

当时的智者认为所谓正义就是当时政府的利益,而政府当然有权,是为强者,故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

柏拉图指出,“在任何政府里,一个统治者,当他是统治者的时候,他也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属下老百姓的利益,他的一言一行都为了老百姓的利益”,因为“没有一门科学或技艺是只顾到寻求强者的利益而不顾及它所支配的弱者的利益的”。柏拉图有利地辩驳了智者所谓的“正义是强者的利益”的观点。

为此,柏拉图“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构建了一个城邦,因为这是国家正义的首要问题,他认为在这一个这样的城邦里最有可能找到正义,而且这个城邦还要能保持统一,是一个有机体,而且没有什么比国家闹分裂更恶的了。在这个城邦中的生产者、护卫者、统治者,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赋的职业,“正义就是这个原则”。

关于讨论个人正义,柏拉图认为,一个正义的人和一个正义的国家无区别,“个人在自己的灵魂里具有和城邦里所发现的同样的那几种组成部分”,即欲望、激情、理智。“我们每一个人如果自身内的各种品质在自身内各起各的作用,那他也就是正义的,即也是做他本份的事情的”,而“理智既然是智慧的,是为整个心灵的利益而谋划的”,因此理智应该起领导作用。

国家正义一方面是个人的前提,个人正义则是国家正义的基础。“个人灵魂达到正义,每个人就会以其个人的正义的行为参与适合自己本分的工作,参与实现国家的正义”。

此外,柏拉图经典著作《理想国》的教育思想也极其丰富而深刻,其中女性教育的思想更是难能可贵。他认为女性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应接受相同的教育内容,且能够从事相同的职位。但柏拉图的女性教育思想也有历史局限性。解读柏拉图的女性教育思想,要摒弃糟粕,取其精华,更好地促进中国女性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女性教育思想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由于所处时代背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其中积极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男女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二、接受与男性同样的教育内容;三、男女应承担相同的职务。而局限性表现在:一、平等教育的阶级局限;二、女性依然处于弱势地位。

我们可以从此处得到一些启示来促进我国的教育发展。目前我国女性教育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总体上仍处于劣势。柏拉图的女性教育思想对促进中国女性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中,促进平等教育权利的推进首当其冲。柏拉图认为男女天赋相同,应当享有平等教育的权利。深化男女权利平等的教育改革,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国家要加大对贫困女童教育的资金投入。其二,消除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也不可小觑。柏拉图认为各种的天赋才能同样分布于男女两性。女性可以与男性承担相同的职务。我国政府应增强政策的导向性,降低性别差异在求职过程中的影响。最后,我国应当提高性别平等意识。柏拉图认为男女禀赋一样,教育方法、内容、目的也应该一致,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女性。大众传媒应该利用舆论影响,提高公众的社会性别公平意识,逐步消除教育中的性别歧视。

柏拉图理想国读后感 第四篇_理想国读后感

《理想国》读后感【柏拉图理想国读后感】

《理想国》的作者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这本书描绘了柏拉图梦想中的城邦的美好蓝图,贯彻了他的政治、教育、哲学领域的基本思想,是柏拉图的传世名作。好好地仔细阅读这本书,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古希腊的城邦社会,体会大哲学家的治国主张,并不断思考这些观点的智慧之处。这部名著对于我们研究现代社会也有很大的帮助。

刚读完这本书,我们先不谈其中深邃的哲学思想,只是柏拉图的写作方法和对问题的研究方法就让我产生不少感悟。他采用了问答谈论式的写法,几个人长时间交谈的内容便是整部著作的内容,主人公是另一位大哲学家,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其他几个人是他的朋友。这些交谈都是柏拉图虚构的,他借用了老师的大名来宣传自己的主张,也是对已故老师的敬爱,但是读起来就像是真的一样,这无疑体现出了柏拉图准确的对人们语言的把握能力。采用问答式的写法也使文章内容更加形象化,让高深的哲学原理成了众人交谈的话语,而不是书本上枯燥的文字,这让读者理解起来更快。但是这种写法也有一定的弊端,就是增加了文章的内容,人们的思路、态度、辩论的焦点总是在不经意间悄然变化,难以捉摸,而且很多不是重点的对话比较难懂会让读者误以为是重点。所以到了书的后期,内容越来越难以理解,作者也变换了写法,更多的是苏格拉底在唱“独角戏”,其他人只是陪衬罢了。

柏拉图对问题的研究方法就是和众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辩论,弥补彼此的不足,发现彼此的问题,采取问答的方法推理出问题的答案,这也是他所称的辩证法的一种。这种相互间探讨的方法在我们现在的学习过程中是十分有用的,因为人们总是乐意和别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可以大幅度地激发讨论者的思维,想象力。柏拉图也善于运用比喻这个思维工具,这个巧妙的工具可以让一个难懂的问题一下子变得易于理解,当然前提是一定要比喻恰当。

接下来就要进入正题了,《理想国》一共有十卷,都没有标题,谈论的话题经常变化,内容看起来比较复杂,所以先对每一卷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第一卷主要辩论了什么是正义。第二卷先对正义与非正义进行了对比,之后苏格拉底讲了城邦的构成,和基本的教育理念。第三卷主要讲了教育的两个方面。第四卷苏格拉底分别对国家和个人的正义做了说明。第五卷谈论了男女、城邦的善、哲学家,以及关于信念的理论。第六卷讲了哲学家(统治者),以及哲学和两个世界。第七卷主要讲了两个世界的哲学理论和关于这个理论的教育。第八卷讲了四种政治制度。第九卷主要讲了四种政治制度中的僭主,还有灵魂的三个方面和三种人。 第十卷讲了三种技艺和认识事物的三层境界,最后柏拉图对人的灵魂做了善与恶的分析。

《理想国》是柏拉图关于正义的学说,是一部“正义论”,自始至终正义一直是这本书的主线,所以其中所有复杂的内容都是为这条主线服务。我觉得这部著作的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大部分,首先是柏拉图的哲学世界观,即两个世界的理论。之后是教育与培养人才方面,主要是对保卫者和哲学王的教育。最后就是正义本身,国家和个人的类型,善与恶。这是按从抽象到具体的顺序排列的,它们其实都是一个整体,不可分离,我的感悟也分为这些部分。柏拉图总是用两个方面的对比来研究上述部分,比如正义与非正义,好与坏,善与恶。

首先是柏拉图的世界观,把世界分为可知世界和可见世界。在第七卷的开头,柏拉图用著名的洞穴比喻来说明这个思想,另外在第五、六、十卷对这个理论都有阐述。在柏拉图的眼里,人类对事物的认识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一无所知,即无知,其次是信念,即相信事物的存在,第三种也是最好的称为知识,即对事物有着本质上的理解。其中的信念处于有与无之间,只能沉醉于美的表象,看不到美的本身。三种情况对应三种人,大部分的人比如像我们一样的学习者,处于相信信念的阶段,我们不断追随着真理,但不能揭开事物的面纱看到真实。放在两个世界里,我们只能看到可见世界,看见的只是真实事物的倒影,只有智者(哲学家)才能了解可知世界。柏拉图所说的最高的善,就是太阳,是光,是将事物的信

息传达到我们眼中的媒介,“这个给予感知的对象以真理,给予感知的主体以认识能力的东西,就是善的形式”,那么可知空气能传播声音,空气也是一种善。信念可分为看法和想象,真理可分为知识和思想,我们追求的就是世界的真理,而不是表象,世界的真理永远稳定不变,表象一直在变,不断迷惑人们。所以柏拉图讲了使用、制造、模仿这三种技艺,其中使用是能知道物品的本质的,模仿只是对物品表象的主观复制,比如诗人,画家。对表象的模仿更加迷惑大众,所以柏拉图显然很轻视这类人。放在现在来看,比如摄影师也属于这类人,他们有时会恶意的发布一些虚假的或片面的照片,让人们远离事件的真相。

所以,可知世界是好的,善的,可见世界是不好的,不善的。那些严重迷惑人们的可见世界的虚假表象,是坏的,恶的。两个世界的理论是理想国的哲学基础。

那么怎样才能到达实在的世界呢?柏拉图认为只有哲学家才能到达。那么怎么成为哲学家呢?柏拉图认为必须通过良好的教育。

接下来说的就是柏拉图的教育观,柏拉图认为理想中的国家应该由三种人构成:第一种是城邦的供养者,占了大多数,即平民阶层,从事生产工作。第二种是城邦的保卫者,即武士阶层,士兵。第三种人最少,称为守护者,即统治阶层,由哲学王担任。柏拉图主要讲了对士兵和哲学家的教育,对平民的教育包括在士兵教育中。

先要说明的是,柏拉图是个完美主义者。关于基础教育(对士兵平民的教育),柏拉图讲了两个重要科目:音乐、体育。对孩子们的启蒙教育,柏拉图认为必须使用真实、美好,不能有一点丑恶的教材。比如对于神话故事,神做的是都是善良的,因为神就是正义的化身,虚假不合理的神话故事就要抛弃,悲剧诗人等“模仿者”就特别擅长写这种故事。但模仿者也不是一无是处,简单高尚的作品就是好教材。对于音乐作品也是如此的“挑剔”,柏拉图甚至对乐器也有选择。音乐教育和体育教育是保卫者们必不可少的,城邦的每个人都要从小接受这两种教育,然后挑选出优秀者作为保卫者。音乐对灵魂有益,体育对身体有益,简单质朴的音乐训练会促成灵魂的节制,简单的身体训练则会促成健康。两方面相互制约,一个人缺少音乐会变得野蛮而残暴,缺少体育会变得软弱而柔顺。身体和灵魂两方面同时成长,确实是最合理的教育方式。

然后是高级教育,即是对哲学家的教育,为了了解可知世界所附加给更优秀者的教育。是三个科目:数学、几何学、天文学。柏拉图认为这三个学科可以研究到永恒不变事物的本质,以及物体运动变化的规律,几何学分为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天文学就是运动旋转的立体几何。“我们应该将天空中的天体用做帮助我们学习类似其他事物的模型”,这句话可以看出柏拉图应用学科的一个方法。而辩证法,被他称为所有学科的尖顶,是寻找可知世界的最有力的法宝。一个可以作为统治者的哲学家,必须善于理解,豁达大度,热爱真理、正义、勇敢、节制,这可以看作是最完美的人。

有了受到了合理教育的国民,柏拉图就可以实现他的正义,他的理想国了。

关于正义和政治制度,柏拉图在第四卷和第八卷有精彩的描述,这是《理想国》最核心的内容。所谓正义,存在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国家的正义,就是上述三种人做自己分内的事情,不干涉其他事情,各司其职,做天生适合他的事业。用三个特征概括,就是:智慧、勇敢、节制。智慧代表哲学王,勇敢代表保护者,节制则适用于所有人,是对所有恶的、不正义事物的节制。而个人的正义的定义,来自于国家的正义,相对应的,人的灵魂有三个特征:理性、激情、欲望。人们通过理性的思考,运用激情这个工具,去实现合理的欲望,抵制不好的欲望,我觉得这样的人就是正义的人。理性对应城邦的统治者,激情和欲望对应子民,这样的国家就是理想国。

第八卷柏拉图从好到坏列举了当时四种政治制度,分别是荣誉制度,寡头制,民主制,僭主制,和对应的四种人。理想国制度如果一人统治被称为王政,多人统治被称为贵族制。荣誉制由理想国演变而来,原因是教育的恶化,人们变得“无知”,过分追求荣誉。寡头制

来自荣誉制,人们嗜钱如命,极其吝啬,有着最大的“恶”,即为了获得金钱,人民的所有财产可以随意买卖,价格随意,从而人们不再从事本职工作,这就是最大的恶。贫富差距悬殊,爆发穷人的革命,从而产生民主制。民主制所追求的也就是毁灭它的,自由。这里的自由不同于现在的自由,指的是随心所欲做任何事,所以人民放纵自己的欲望,一些人同流合污,势力壮大,于是产生了僭主。僭主制是最恶最集权的制度,僭主是最不正义的人,同时也是最可怜的人。

这五种制度放在现在,在现代的社会里也能找到相似之处。现在我们的国家当然远远达不到理想国的程度,而和剩下的四种不良制度都有联系。特别是寡头制与民主制,比如说对金钱的热爱,高价买卖任何东西,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不断地转行,不良的教育制度。人们追求虚假的恶劣的自由,而不知道自由是以不危害他人为前提做任何事,从而放纵丑陋的欲望,社会杂乱不堪,充斥着各种人,各种思想,人们根本分辨不出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坏的。很多人陷入不健康的漩涡里不能自拔。我认为可以从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

最后,我心目中的理想国,以及解决一些社会问题的办法是这样的。首先我认为柏拉图的《理想国》讲的最核心的观点不是关于国家和政治制度,而是个人的灵魂净化,即实现个人的正义,再涉及整个社会的正义。在这本书的很多地方,特别是在最后一卷着重讨论了人的灵魂。所以我的观点是,目前的核心应该是教育问题。因为教育可以密切地关系到每一个人,重点是在每一个人的小时候,可塑性最高的时候影响整个人。我们要按照柏拉图的教育观点,着重从身体和思想两方面培养中小学生,可是现实呢?应试教育从很小就开始恶化孩子们的心灵。人的灵魂中的欲望部分,分为善与恶两部分,赞扬善的,去除恶的,就是柏拉图关于灵魂的大致观点。现在的教育一定要注意防范社会中各种丑恶现象对孩子们的影响,培养良好的习惯,具有分辨好坏的能力。关于高等教育,不应该只注重技巧性、职业性的教育,就像柏拉图所说的在洞穴里熟记过往影像的顺序,预言后面的影像。这样很难培养出能看到事物本质的,有创造力的人才,所以要开展各种激发学生抽象思维活动的教育。学科方面除了数学,几何学等,我觉得基础的语言学,逻辑学,哲学也很有必要,哲学一定要博采众长。

国家社会制度方面,当然民主制度是必须的了,现在的民主制度已经不是柏拉图所说的那种毫无节制的了。不过选举的时候应该让像“哲学家”的人当选,有人批评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个人独裁制度,这种批评是不合理的,因为柏拉图的“哲学王”代表着一种最好的,最正义,最关心人民的统治阶级。放在任何时代都是这样。在社会平民方面,人们最好能做好本职工作,各司其职,做自己最擅长的工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向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正义、善的、好的东西,都可以理解为利益。给需要某方面利益的人好处就是正义的,前提是这种利益没有对自己的其他方面,对他人,对社会有副作用。合理工作、劳动就是最大限度的创造利益,创造正义。由于人们需要他人帮助,以及对他人的天生的同情心和别的情感,天生的对美的追求,对丑的讨厌,所以我们不仅要满足自己的利益,也要努力满足他人的利益。这就是我理解的正义的本质。

柏拉图理想国读后感 第五篇_理想国的读后感

《理想国》读后感【柏拉图理想国读后感】

最近选读了一本由张子菁译注的(2006年版),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心感略有所得,以记之。

柏拉图,古希腊三大哲学家之一,出身雅典贵族家庭,年轻时师从苏格拉底,后与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共同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哲学基础。他试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一生著作颇丰,《理想国》集中了他主要的教学思想。他生活在雅典国家的衰落时期,混乱的局势、人与人之间的厮杀、社会流行的瘟疫、城邦之间的战争等等。他热爱自己的国家,倾向于维护雅典的贵族奴隶制社会,随着苏格拉底在民主政权的统治下被处于极刑,他亲眼目睹了贵族政治堕落为寡头政治的现实,深感到哲学走进政治与国家的重要性。因此,他心目中的《理想国》便随之诞生了。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设计了一幅正义之邦的图景,国家的规模适中,以站在城中高处能将全国尽收眼底、国人彼此相识为度。在他看来,国家起源于劳动分工,因此将理想国中的公民分成了治国的领导者、防卫的武士和劳动者这三个等级,他们分别代表了智慧、勇敢和欲望三种品性。领导者依靠自己的智慧和道德力量统治国家;武士们用忠诚和勇敢包围国家的安全;劳动者则为全国提供物质生活资料。大家各司其职,安分守己。每个人为了各自需要,就需要有一种聚集的集体,相互作为伙伴或助手,构成一个公共生活区,这就是城邦。柏拉图认为,城邦的农民、工人、商人是物质财富的生产者和推销者,他们不适合于人事国家政务的管理,与国家政治生活相应的活动都应该有适合的管理层人员来担任。在我看来,他心目中理想的国家应该是: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应该为治理国家和捍卫国家荣誉尽心尽力。城邦老百姓要用自己的劳动成果来供养领导人,领导人再拿出钱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同时,柏拉图还极力提倡巩固国家的治安、国防,以及教育事业。

在“理想国与理想政治”这一篇当中,就是以苏格拉底与阿德曼托斯的辩论进行的、对于理想国家里正义本质来叙述柏拉图心目中理想国家的演化。开始,最简单的国家就只需要四五个人分别负责生产、建筑、织布等生活必需品,但是,由于人的欲望和精力是无穷无尽的,所以就会有人愿意腾出一些空闲的时间来干些他所感兴趣的别的事情,比如做铁匠、做羊毛牛皮、进出口经商、唱歌剧、制作香水、糕点······因此,一个国家由于劳动和生产的不断扩大,所需的原材料、土地和劳动力就会越来越多,所以国家就要不断扩充领地,就需要有更加专业的人员来各司其职管理好整个国家以保持正常运作。在柏拉图的眼里,理想的国家“天下为公”,老有所福,有国家的力量和完善的法律,城邦妇女儿童各自有相应的公有制度,是无政府的正义世界,更加谈及了女人和男人有着同样的权利,存在着完全的平等,每个人应该去做自己的的事情而不要去打扰到他人。就像我国古代的“天下大同”。

理念的世界,就是超脱于现实世界的高端存在。在古代希腊哲学家的眼里,我们的世界并非我们所能看到的世界这样,这一切只是上天理念的投影,我们的感官世界所能感受到的

就是阳光下的影子而已,而哲学家则在真理的阳光下看到了外部事物。也许在我们今天看来,柏拉图眼里的理想世界反倒像是个真实可怕的极权主义国家,这样的世界里到处就只剩下理性和冰冷。事实上,这本书写在了雅典城邦衰落混乱之际,在雅典民主政治不知何去何从的环境下,它确实为统治者设计了一个理想的治理国家的美好“蓝图”。

读后感示例

柏拉图的《理想国》却是我们所必读的一本书。

我怀着畏惧的心理捧着《理想国》,一次次的啃下那晦涩的文字,终于把《理想国》读完了,但此时我对辩论所固有的偏执的戒心不由的消失了,间或是《理想国》中那精彩的辩论与一般的辩论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苏格拉底之论几乎不存在偏执的问题,难道这是助产术所产生的效果?

读经典的书犹若制作和品茗我们云南的“功夫茶”,不经过一遍遍的“泡”是出不了“原味”的,《理想国》就是这样的书。

经过三五遍的“泡”,我写下了这一点读书笔记,肤浅一读而形成的井蛙之见,自然还是很不成熟,但我把它发上来,也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品茗《理想国》。

一、作者与作品

先附上一则柏拉图小传:柏拉图,男,出生于希腊,公元前427~347年,古希腊三大哲学家之一。柏拉图从师于苏格拉底,一生至于钻研哲学,并 游历了埃及、西西里等地,一手创办了“柏拉图学院”。(西方最早的高等学府)他一生忙于研究、教学和著述工作,与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共同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哲学基础。

柏拉图一生著述颇丰,《理想国》是他的代表作,此书成书于他不惑之年,被称为是哲学家的宣言书和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它以辩论对话体裁写成,书中人物性格鲜明,场景生动有趣,语言流畅明晰,论证严实细致,内容深刻丰富,达到了哲学、文学、政治学和逻辑修辞学的高度统一。在读书时我选用了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版本,这个版本一是思想全面,二是语言简单明了,虽不华丽,但意境表达到位。

同时,书中是苏格拉底与辨友的辩论。苏格拉底盛名已久,勿需介绍,但有一点必须说明,苏格拉底一生未留著作,其思想精髓是通过柏拉图之笔得以传承,仅存19篇,《理想国》一书观点是苏格拉底或柏拉图思想尚待考证,亦无从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这本书应是两者思想的融合,是苏格拉底之语,又是柏拉图之笔,但更多的人则倾向于是柏拉图把自己的治国理想渗透于其中。下面就得品鉴这本 “震古铄今”之书的魅力了。

二、“论财产与老有所福”浅析及现实意义

书的开篇是论“财产与老有所福”。这一节概述了柏拉图对财产的态度,特别的阐述了老人与财产的关系。正如最后那句话:“钱财固然能给人带来许多好处,但对于一个有理智的人来说,明白事理才是最重要的。”柏拉图集中的论证了老人除了财产以外,还要拥有一个和平的精神世界,同时每个人获取财产的手段要是正义的。

正如中国那句古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样,柏拉图认为一个人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富有了,身上却充满了邪恶,邪恶的富人老了是得不到安宁的,因为人老了就会反思自己一生所为,并对上天堂和下地狱产生想法,于是生前做了坏事的老人得不到安宁,“人老了,应该多一份宁静与自由感。”因为一切欲望都消退了。说到老人问题,与中国恰恰相反,中国老人老了得到的是长者之尊,而西方老人却相反的拥有迂腐之年的孤独,了解了这一点,书中的“年老不是问题,真正会出现问题的是人的性格因素,一个乐观的、心境淡泊的人是不会因为年岁的增长而增加压力的,反之那些具有相反性格的人,即使年纪在轻,他活着也是负担。”这段话就更加容易理解了,老了以后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最关键的是在于你的态度

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柏拉图给予我们最大的启示在于:对所有人而言,我们不要仅会把一生用来忙忙碌碌的追求钱财,而更要会构建一个自我的精神世界;对于老人而言,你应当处理好你和金钱的关系;又告诫每一个人,你应该对你的一切行为负责,到老来不要因为生平的错误而产生恐惧和自责,但这对中国人来说效果是不怎么明显的,因为中国人是彻彻底底的无神论者,由这一思中国也该是宗教精神回归的时候的了,天不怕地不怕的中国人不会有多少反思与畏惧,相对而言,财产于老人的关系,中国人做得不错,早就传承到下一代人手中,但现实中中国人又太经世致用了,太世俗化了。当我们每每看到那些女孩填写“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的问卷时,她们会毫不犹豫的写下“金钱”,我们的心就不由的寒了起来,中国人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一个精神世界,中国人需要“真性情”,而不是“奴才样”。

三、理想国与理想政治

柏拉图构建了自己的理想国家模式,并宣称理想的国家应该是有着学家莱领导的,在这一章节中他具体的论述了理想国家的模式,从寻求正义出发,来阐述了幸福国家的模型。 首先,谈到了生产者应自觉的、全心全意为国家生产粮食服务;其次谈到了商人的贸易;最后阐述了战士应当勇敢的保卫自己的国家;同时也谈到了每个人应该掌握好自己行业的技能。归根到底,各个行业的人都应当为自己的国家做贡献,从而使生活在这个国度的人感到幸福,运用各个行业与国家的关系及国家发展的角度来说明:国家大于每一个个人和家庭,为了国家和政治的建构,我们应该服从于国家的需要。

这一章节更多的是具有政治学意义,马克思的国家观也颇近似于柏拉图,但时代不同,这种国家观产生于城邦之间分散的时代,而今我们的国家过于膨大、强盛,对于个人的压制

太多,我们国家需要的是怎样在当下寻找强大的国家下的解放人性,这就使得本章节对中国的现实具有了深刻的意义。

四、国家力量与法律、教育问题

上一章节仅仅是理想国的开始,这一章则继承了上一章对理想国的论述。进一步的阐述了理想国家的幸福观,这种国家的模型是全民性的,而不是零敲碎打的为极少数人打造幸福,正如书中写到:“不要按照你自己的意思去接是受为我们称帮的人的幸福观,否则他们就不是什么守卫者了?”我们应该劝导其他职业的人以国为荣,这样一来,整个国家将得到有序且和谐的发展,并且整个国家各行业的人都将得到自然赋予他们的每一份幸福。正是:整整的幸福观与国家幸福融为一体。

为了国家的发展,每个人应该加强本行业得技艺。有趣的是柏拉图发现:贫穷和财富使人的技艺退化。“人因为财富而奢侈,却因为贫困而懒惰”。同时就以卫士为例,说了军事科学和素质方面的问题,并从政治学的角度说明了国家的本质,即:国家施工民的集合体。 进而,就是一场精彩的关于教育问题的论述:“国家用人要因人而异,全国公民无一例外。每个人的天赋适合什么,就应该派他去完成什么任务,以便大家都能发挥所长。”这段话与今天的“因材施教”(准确的说是古代孔老夫子的)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更近似于马克思的“人的解放”和“自由人的联合体”得论述,这些足于说明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也是很“摩登”的,“如果我们的我们的民众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大家都是成为明辨事理的人,那么他们处理所有这些事情还没有现在我们还没有谈及别的事情都能得心应手”。又“一个人从小受教育的方向,往往能影响他的发展方向,这就叫做„同林鸟效应‟”。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柏拉图认为改造社会应从教育入手,把每一个公民教育成为明辨事理的人、国家的栋梁之才,那么,我们的国家也就强大了。

下面则是法律问题,柏拉图认为法律应该更多的参考以往的蓝本来制定,并在很多方面给人们的行为做了一个限定,凡违反法律的人应当受处罚,法律是正义的,违法必然是非正义的,“任何公民有违反国家制度的行为都要被处于极刑。”可见柏拉图对于法律的作用是赞成的,并认为在政治井然有序的还是杂乱无章的国家里法律都是必须的,柏拉图在政治学上的法治思想不言而喻。

柏拉图关于教育及法律的观点至今还是经典,虽不可以全套照搬,但这些思想对今天的中国也是十分有益、有用的。

五、论“安邦定国”和中国稳定

这一节的辩论更为经典,开篇就是一句:“对于一个欲求安定的国家而言,能有什么比团结更为善,比分裂更为恶呢?柏拉图认为:国家要存在和发展,必然欲求稳定,而稳定必须团结并结束核打击分裂。

他首先论证了国家与个人唇亡齿寒的关系,这个国家的任何一个公民遇到任何一种遭遇,不管是好还是坏的,他的国君都会说:“受苦的都算是国家的一分苦,有福的自然也是国家的荣耀。”柏拉图如是说,同时柏拉图认为国家不应有私心,而应竭尽全力的为国家做贡献,领导者应该善于团结,这样城邦才会稳定。

中国向来是:“稳定压倒一切。”这是我们国家的政治基调,我们首先求得了稳定,所以我们才可以发展的很好,我们追求的是和谐的发展。总之,一个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国家都是:有稳定才有存在和发展。

六、论希腊内讧与战争

这里柏拉图说明了国家内部不能发生内讧,在对外上则要有战争的实力和准备,这样才能守卫好我们的国家,才能排除一切外忧内患,使理想国家得以生存和发展。

卫国者使国家的每一个公民幸福,柏拉图写到:“守卫者是要求他们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守卫者,以确保整个国家公民的幸福,而不是为谋求一个特殊阶级或特殊阶层的幸福。”从中可以看出柏拉图的一个信念:为了我们的理想国,每一个人应该恪守本职,为国效力。而且为了保卫好国家,应该用勇敢的精神来激励或影响下一代人,同时,那些勇敢的英雄还应该得到下一代的敬仰。倘有人在战场上牺牲就应该为其设烈士墓,以供后人瞻仰,这样也就能够保证公民会为国家而尽自己的本职,推而广之,每个行业都这样,那希腊就会强大,也就不怕战争的到来,希腊的一切生活才会有保障,希腊才会强盛。

内讧问题旨在说明:希腊人必须团结起来,齐心协力抵抗野蛮人入侵,自己的同胞不应相互争斗,“希腊人不应当巴西拉人当作自己的奴隶,并把这个积极愿望成为希腊人的各城邦之间共同遵守得法则。”这是柏拉图构建的希腊民族在关系上的合理规则,他认为希腊人与希腊人之间的事属于民族内部的事,是内部,就应该团结起来,共同对付外族的入侵,这样外族也就不容易入侵希腊了,那么,不管什么是希腊人总会协调。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回顾一下中国近代史,在近代中国受列强入侵,内有各种势力间的斗争,正是按柏拉图所说:内讧没有了,外族的入侵就不容易了,国共合作就是消除了内讧,即便这是暂时的,但我们的确是推翻了小日本的入侵;说到当代,内讧又起,台独、疆独、藏独势力兴盛一时,一霎间,国家又面临了内讧,只有中华民族内部消除内讧,一个强大的中国才会崛起。

七、从寡头到无政府的政体形势

震撼,绝对的,这一章节让我明白了很多,因为我也发现自己有些无政府主义的倾向,通过这一章,我的观点也潜默化得改变了。

柏拉图理想国读后感 第六篇_柏拉图《理想国》标准读书笔记

【柏拉图理想国读后感】

一、柏拉图生平简介

柏拉图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同时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和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柏拉图出身于名门望族,其父是雅典最后一名君主克德鲁斯的后裔,母亲则是雅典著名改革家梭伦的后裔。柏拉图父亲早逝,母亲改嫁于其叔父并育有一子——安提丰。柏拉图还有两个哥哥分别是阿德曼托斯和格劳孔,常见与其对话篇之中。长兄阿德曼托斯是柏拉图幼年时期的监护人,二哥格劳孔是一位早熟青年,色诺芬在《回忆录》中说他不满20岁就试图发表参政演说,在《理想国》中则被描述为“见义勇为”、“好胜心强”、赋有“荣誉政体”性格的青年。其姐姐之子斯彪西波继承了其所创建的柏拉图学园。

柏拉图出生于雅典城邦的衰落时期,刚刚结束伯利克里统治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雅典是全希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转而进入雅典与斯巴达之间旷日持久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因此柏拉图的青少年时期就是在这场长期、酷烈的战争中度过的,并亲眼目睹了雅典和希腊各城邦的危机与衰落。20岁之前的柏拉图是一个热爱诗歌的文艺青年,20岁以后的八年与苏格拉底的相识真正奠定了他的哲学取向和政治志向。在此期间雅典的政体经历了民主政体和僭主政体的反复更迭,最终随着老师苏格拉底被民主政体处死而彻底改变了柏拉图对民主政体的看法。“三十僭主”政体的暴政统治和民主政体的蜕化变质,使柏拉图的内心深受震撼并深深体察到希腊城邦制度的危机。随后28岁的柏拉图开始了长达12年的游历生涯。他离开雅典,周游地中海地区,包括小亚细亚燕燕的伊奥尼亚一带,及意大利南部的若干希腊殖民地城邦,到过北非洲、埃及、西西里岛等地。曾因在西西里大肆批判当时的僭主戴奥尼修的统治而被卖为奴隶,后在好友的帮助下返回雅典。

返回雅典后,在好友的帮助下,创办了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阿卡德米学园。同时也开启了柏拉图的创作生涯。《理想国》的创作就完成于这一时期。

柏拉图受到导师苏格拉底的启蒙,并目睹了雅典政权的不断更迭和民主政治的弊端,加之他在游历各国后对各种政治制度的反思,所有这些经历都成为他创作《理想国》的智识之源。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力图构建出一种理想的政治制度及实现哲学王的统治以完善他所见过或者经历过的存在种种缺陷的政治制度。

在创办学园期间柏拉图又曾进行了两次西西里之行。在西西里的政权更迭之交,柏拉图在好友迪翁的邀请下,曾试图将自己在《理想国》中所构建的政治理论应用于西西里的统治中,将狄奥尼修二世培养成为其理想中的哲学王,但却以失败告终。在西西里的政治试验的失败,破灭了柏拉图的“哲学王”的政治梦想。

此后,柏拉图重返学园专心致力于著述与教学,由于政治实践的教训使他的政治思想也有所修正,因此在他学术生涯的后期他不再坚持哲学王的统治,在他的《政治家篇》和《法律篇》中他转而求其次,期望建立一个实行法治和混合政体的次好国家方案。

二、第一卷,对三种“正义观”的否定

第一卷的场景是以苏格拉底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lz/494791/

推荐访问:理想国读后感3000 关于理想国的读后感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