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励志人生 > 经典美文 > 国学经典内容

国学经典内容

时间:2018-05-08   来源:经典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经典美文】

国学经典内容 第一篇_国学经典文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国学经典文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幼儿国学教育主要注重责任和担当,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信、义、仁、德、忠、孝、勇、智”,这些都是我们前辈所提倡的做人准则。这些优秀的思想传承了5000多年,对我们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气磅礴、大义凛然的爱国主义传统,培养了个人的优秀品格。那么国学经典文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呢

《易经》为国学经部的重要典籍之一。“易道之广,无所不包”,它对后世各个层面的文化都有影响,奠定了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基础,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源流所在。

《三字经》被称为“蒙书之冠”,是国学中的重要典籍。全文三字成句,句句押韵,朗朗上口,并包含生活常识、传统道德、历史知识等内容。它用极其简洁朴实的语言传播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精华,非常容易理解掌握,是我国古代儿童首选的启蒙读物。

《百家姓》足国学三大蒙书之一。书中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韵文,虽无文理,但通顺流畅,方便背诵,能帮助幼童快速认字,因此流传十分广泛。观存多作为国人寻根溯源、追踪家族出处的依据而广受欢迎。

《中庸》也是宋人分离《礼记》中的一篇成书的。书中主要阐发了孔子的“中庸”思想,论述了提升人性道德修养的理论方法。它与《大学》、《论语》、《孟子》合称“四书”,是历朝历代选宫的考试用书,也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祖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之一,也是中国人撰写的佛教典籍中,唯一称“经”的佛教著作。书中强调人人都有佛性,只要回归本心,“见性”就可“成佛”,从中清晰可见儒道思想的影响,是佛教中国化的标志性著作。

《千字文》与《三字经》、《百家姓》统称为“三百千”,是中国古代私塾教育的三大启蒙经典之一。全文涉及自然、社会、历史、伦理等多方面知识,四言押韵,行文流畅,颇行气势。它是中国古代童蒙书中的一篇承上启下的作品,影响极为深远,现已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流传海外。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其内容涉及政治、教育、礼乐、处世等等,是儒家文化基础所在。它不仅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东亚乃至欧洲也有重大影响,是中外人士研究认识中国文化的必读之作。

《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时独立成书,是重要的儒家国学经典。文章开篇明义,提出“三纲八目”,讨论了古代教育的基本理论,对个人学习、提高修养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全书教义深刻,思路明晰,是“四书”学习的入门之作。

《中庸》也是宋人分离《礼记》中的一篇成书的。书中主要阐发了孔子的“中庸”思想,论述了提升人性道德修养的理论方法。它与《大学》、《论语》、《孟子》合称“四书”,是历朝历代选宫的考试用书,也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道家最精耍的书”。它集中体现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其中

的辩证法和“无为而治”的思想,既为后世君主提供了一种治国方案,义与儒、释思想一起构架了传统士大夫的丰体心理,是与《论语》并立的一部国学典籍。

弟子规

《弟子规》成书于清朝,传诵之广不亚于《三字经》,也是国学中一部重要的蒙书。它以《论语·学而》中的名句开篇,并以之为纲提出教育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行文三字一句、两句成韵,浅显易懂,对清代以后的家庭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孟子》是战国时期孟轲的讲学语录。它继承了《论语》的仁政思想,强凋“民心”的重大作用,提出了“民为贵,君为轻”的千古名理。全书思想深邃,发人深省,且行文气势磅礴、词锋犀利,魁中华无数国学典籍中独具风采的一部作品。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兵书的奠基之作。全书十三篇,内容博大精深,逻辑缜密严谨,对古今中外军书家及其军事活动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不仅如此,它还渗入现代人的政治、文化、生活以及商业竞争中,成为人们的成功指南,是部极具现实意义的国学宝典。

国学经典内容 第二篇_学习国学经典的意义1

学习国学经典的意义——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西方有位学者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谁都希望自己幸福,可谁都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无庸置疑的是,我们都认可童年对于人一生幸福的重要性。对人的一生而言,童年时期所受的教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那么让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呢?我们在众多的教育内容中提倡国学经典教育,这是因为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国学经典教育是最有价值、最优质的教育,是奠定他一生幸福的根本。

·国学经典教育是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的对立物是专业教育。专业教育狭隘地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为从事特定的职业做准备。它试图通过早年的学校教育,使受教育者一劳永逸地学得终身受用的知识和技能。然而,过早的专业学习、过细的专业划分,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不仅如此,由于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定的周期,甚至是比较长的时间。当学生经过数年学校教育,学成单一的技能毕业时才空缺,也许已经由于转岗或在职塔训等其他途径而得到补充。而仅仅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既缺乏较高的综合素质,也没有其他技能,势必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

通识教育不是为了培养某种特定的技能,:也不是为受教育者谋求某种职业而做准备。它的目的不是获得具体有用的知识,而是要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它不在于叫人思考什么,而在于叫人如何思考。它精心设置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艺术以及科学原则和方法在内的一系列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对真、善、美的崇敬之心,旨在唤起学生对一切伟大、深邃、美丽事物的敏感和惊奇,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人类在探寻知识过程中思考的重大课题和运用的基本原则。因此,以经典阅读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是西方通识教育的最基本形式。西方通识教育的核心内容只有"西方文明"和"经典研读"两大门类。一些具体的课程,都是在此基础上生发出来的。

我国的通识教育,也有必要以中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经典为核心,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三百千千"、唐诗宋词、《四书》、《五经》等为主要学习内容。学习国学经典,也就是在与我们的"先圣先贤"对话和交流,在一步步地楔进我们的历史和传统。通过国学经典教育,可以亲近我们的祖先,领会他们的旨趣,把握他们的神髓,形成恢弘的历史意识,从而能对各种事务应付裕如。由于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未来具有不确定性,作为家长,不能简单快捷地给予孩子多少"黄金",而是要花费必要的时间和耐心,让孩子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接受通识教育,学会"点金术",从而令人信服地胜任任何职位,驾轻就熟地精通任何学科。

·国学经典教育是博雅教育

香港岭南大学前任校长陈坤耀曾解释博雅教育的宗旨,就是要教导人"学识广博,生活高雅"。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则是博雅教育的另一种表达。"博雅"一词由"博"、"雅"两个单字组成,分别说的是知识和为人两个方面:"博"就是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技能,"雅"就是要德行完美,气质优雅,摆脱庸俗,走向卓越。

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样与自己的传统如此决绝。近一个世纪以来,主流意识对于我们祖先的传统和文化一直持鄙薄、仇视和批判的立场。很多人之所以会狠心的用手割断自己的"脐带",挖掉自己的"心",(许嘉璐先生语),大抵是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不了解传统,基于从众的心理,人云亦云;一方面是因为近代以来国力不振,国势衰颓,传统文化被当作了替罪羊;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认为国学经典内容没有实际用处。在是否有用,特别是这种用处能否看得见作为评判尺度的前提下,国学经典的学习才长期处于被忽视、被轻贱的尴尬境地。

实际上,在西方教育中,一直存在着和中国古典教育在具体内容上不同,但精神实质相一致的博雅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具有高度古典文化修养的传统精英,其核心内容是经典文本研读、古典语言训练和古典文化熏染。英语绅士有句名言:虽然希腊文、拉丁文对于管理印度殖民地毫无用处,但只有精通希腊文、拉丁文的人,才能统治印度。在古代中国,虽然《四书》、《五经》和八股文没有提供治国经邦的具体策略,但它们却是训练治国之术的有效手段。只有精通《四书》、《五经》和擅长写作八股文的人,才可能以此打开科举之门,参与国家管理。

知识和道德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学经典所代表的传统学问,更是具有极为厚重的伦理色彩,所谓"学优者德厚,学浅者德薄"。学习国学经典的过程,不仅是增进知识的过程,不仅是"把知识消化于生命,转化为生命所具有的德性"的过程,而且具有熏陶气质、变化性情、提高涵养的意义。国学经典教育不仅培养文义通晓、才华擅长、经书熟习、学问通彻的博学之士,更是要培养行谊谨厚、立品端正、品行端方、敦品励行的谦谦君子,归结到一点,就是要既博又雅。

·国学经典教育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作为应试教育的对立面提出来后,得到举国上下的广泛认同,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很多人简单的把素质教育等同于撇开教材的学习,开设琴棋书画等培训班,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素质教育就这样被曲解成了技能的培养。

那么,何谓"素质"呢?素质是指人或事物根本性的结构,具有基础或前提的意义,并蕴含着无限发展的可能。"素"有白色的、空无的、本来的、最初的意思:"质"则有形体、根本、质地的意思。所谓素质,实际上指的是可为各种具体技能提供依托和基础,又潜藏着发展的动力,并且能够突破局限,具有无限可能性的统一体,并不断完善和优化素质结构的活动和过程。

只有触及人的素质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打一个比方,素质好比一块土地,而各种技能,不过是土地上生长出来的庄稼。土地为庄稼的生长提供了依托和基础,使得种子所具有的发芽、生根、开花、结实的潜能得以实现。素质教育,好比改良土壤、提高地力的工作。下下棋、弹弹琴,乃至学校绘画、唱歌和跳舞,不过是在素质的沃土上栽种一些花草,而并不是根本地改良土地;不过是在素质的模板上增加一些案图,而并不是改善这模板的结构。说到底,学习具体技能师仅仅着眼于"器"、"用"、"末"的问题,而不是着眼于"道"、"体"、"本"的问题,都并没有抓住问题的症结和关键。

国学经典教育不仅与素质教育具有一致的指向,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不二法门。表面

上看,国学经典教育不直接养成某种技能,是一种"无用术",但它实际上是从更深厚和高远的层面做好夯实基础、调整结构、完善素质的工作,是一种源于根本、专注根本、为着根本的教育。浸润在国学经典中,能感受和体味经典世界所蕴含的古人的思索,从而获得智慧和力量。所以,国学经典是锻炼思维能力的工具,具有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意义。正如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中指出的那样,"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国学经典教育对于提高人文素养也具有任何教育内容所难以比拟的作用。

·国学经典教育是人文教育

教育以人为对象,本来是人的教育,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目的,是要将人从不成熟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带到更自觉、更理想、更圆满的境地。所谓人文教育,就是为了促进人性境界的提升,为了理想人格的塑造以及个人生命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人文教育主张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发展丰富、健康的人性,使教育的对象不只是学得表浅的知识,而且通晓支撑这些知识的文化意蕴;人文教育不是要培养没有灵魂的专家,而是要造就具有文化修养的个体。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国学经典已经深植于中国人的精神家园里,流淌在每个炎黄子孙的血脉中。经典是连接我们和历史传统之间的一座桥梁,缺乏经典教育,我们就无法踏上回到自己精神家园的道路,只能成为文化上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学习国学经典,实质上就是走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感受这个家园的温馨,参加这个家园的建设,形成对他的情感皈依。接受经典教育的过程,也就是把自己生命的根须,扎根于丰厚的传统文化的过程;就是把自己从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然人,变成一个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的过程。我们倡导国学经典教育,是基于传统经典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真切体认,是出于对中华传统文化血脉的尊重和发扬,是我们承认自己成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并且现在也不想割断这种亲缘关系的深情回顾。

总之,国学经典教育是实施通识教育、博雅教育、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只有学习国学经典,才能砥砺我们的品行、健全我们的人格,使我们成长为德行高尚、知识广博、行为优雅的现代中国人;只有学习国学经典,才能植根于民族传统,掌握优雅、精致的祖国语言,使我们成长为既有知识又有文化的现代中国人。

国学经典内容 第三篇_一(下)国学经典背诵内容

(一)

fán chū yán xìn wãi xiān zhà yǔ wàng xī kě yān 凡 出 言 信 为 先 诈 与 妄 奚 可 焉 huà shuō duō bù rú shǎo wãi qí shì wù nìng qiǎo 话 说 多 不 如 少 惟 其 是 勿 佞 巧 jiān qiǎo yǔ huì wū cí shì jǐng qì qiâ jiâ zhī 奸 巧 语 秽 污 词 市 井 气 切 戒 之

jiàn wâi zhēn wù qīng yán zhī wâi dì wù qīng chuán 见 未 真 勿 轻 言 知 未 的 勿 轻 传 shì fēi yí wù qīng nuî gǒu qīng nuî jìn tuì cuî 事 非 宜 勿 轻 诺 苟 轻 诺 进 退 错 fán dào zì zhîng qiě shū wù jí jí wù mï hū 凡 道 字 重 且 舒 勿 急 疾 勿 模 糊 bǐ shuō cháng cǐ shuō duǎn bù guān jǐ mî xián guǎn 彼 说 长 此 说 短 不 关 己 莫 闲 管

(二)

jiàn rãn shàn jí sī qí zîng qù yuǎn yǐ jiàn jī 见 人 善 即 思 齐 纵 去 远 以 见 跻 jiàn rãn â jí nâi xǐng yǒu zã gǎi wú jiā jǐng 见 人 恶 即 内 省 有 则 改 无 加 警 wãi dã xuã wãi cái yì bù rú rãn dāng zì lì

唯 德 学 唯 才 艺 不 如 人 当 自 砺

ruî yī fú ruî yǐn shí bù rú rãn wù shēng qī 若 衣 服 若 饮 食 不 如 人 勿 生 戚

wãn guî nù wãn yù lâ sǔn yǒu lái yì yǒu quâ

闻 过 怒 闻 誉 乐 损 友 来 益 友 却

wãn yù kǒng wãn guî xīn zhí liàng shìjiàn xiāng qīn 闻 誉 恐 闻 过 欣 直 谅 士 渐 相 亲 wú xīn fēi míng wãi cuî yǒu xīn fēi míng wãi â 无 心 非 名 为 错 有 心 非 名 为 恶 guî nãng gǎi guī yú wú tǎng yǎn shì zēng yì gū 过 能 改 归 于 无 倘 掩 饰 增 一 辜

1. 答 人①

[唐] 太 上 隐 者 偶② 来 松 树 下, 高 枕③ 石 头 眠。 山 中 无 历 日④,寒⑤ 尽 不 知 年。

2.题 竹 林 寺

[唐] 朱 放 ①

岁 月 人 间 促,烟 霞 此地 多。

殷 勤② 竹 林 寺,更 得 几 回 过③!

3. 汾 上 惊 秋

[宋] 苏 颋

北 风 吹 白 云, 万 里渡 河 汾②。

心 绪 逢 摇 落③,秋 声 不 可 闻。 ①

4.题 元 氏 别 业

[唐] 贺 知 章

主 人 不 相 识, 偶 坐 为 临 泉 。

莫 谩② 愁 沽③ 酒, 囊 中 自 有 钱。 ①

5.夏 日 绝 句

[宋] 李 清 照

生 当 做 人 杰①,死 亦 为 鬼 雄② 。 至 今 思 项 羽③,不 肯 过 江 东④。

泛爱众

(一)

fán shì rãn jiē xū ài tiān tïng fù dì tïng zài 凡 是 人 皆 须 爱 天 同 覆 地 同 载 xìng gāo zhě míng zì gāo rãn suǒ zhîng fēi mào gāo 行 高 者 名 自 高 人 所 重 非 貌 高 cái dà zhě wàng zì dà rãn suǒ fú fēi yán dà 才 大 者 望 自 大 人 所 服 非 言 大 jǐ yǒu nãng wù zì sī rãn suǒ nãng wù qīng zī 已 有 能 勿 自 私 人 所 能 勿 轻 訾 wù chǎn fù wù jiāo pín wù yàn gù wù xǐ xīn 勿 谄 富 勿 骄 贫 勿 厌 故 勿 喜 新

rãn bù xián wù shì jiǎo rãn bù ān wù huà rǎo 人 不 闲 勿 事 搅 人 不 安 勿 话 扰

rãn yǒu duǎn qiâ mî jiē rãn yǒu sī qiâ mî shuō 人 有 短 切 莫 揭 人 有 私 切 莫 说

(二)

dào rãn shàn jí shì shàn rãn zhī zhī yù sī miǎn 道 人 善 即 是 善 人 知 之 愈 思 勉 Yáng rãn â jí shì â jí zhī shân huî qiě zuî 扬 人 恶 即 是 恶 疾 之 甚 祸 且 作 shàn xiān quàn dã jiē jiàn guî bù guī dào liǎng kuī 善 相 劝 德 皆 建 过 不 规 道 两 亏 fán qǔ yǔ guì fēn xiǎo yǔ yí duō qǔ yí shǎo 凡 取 与 贵 分 晓 与 宜 多 取 宜 少 jiāng jiā rãn xiān wân jǐ jǐ bú yù jí sù yǐ 将 加 人 先 问 已 己 不 欲 即 速 已 ēn yù bào yuàn yù wàng bào yuàn duǎn bào ēn cháng 恩 欲 报 怨 欲 忘 报 怨 短 报 恩 长 dài bì pú shēn guì duān suī guì duān cí ãr kuān 待 婢 仆 身 贵 端 虽 贵 端 慈 而 宽 shì fú rãn xīn bù rán lǐ fú rãn fāng wú yán 势 服 人 心 不 然 理 服 人 方 无 言

国学经典内容 第四篇_三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

三年级下册 目 录

第一单元 论语

(一)…………………………………………………………2

(二)…………………………………………………………7 第二单元 春意阑珊

1.初春小雨 韩愈………………………………………15

2.春晴 王驾………………………………………………18

3.春日偶成 程颢………………………………………21

4.春怨 金昌绪…………………………………………24

5.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26

第三单元 论语

(三) ………………………………………………………31

(四) ………………………………………………………35

第四单元 怡情山水

1.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42

2.滁州西涧 韦应物………………………………… 45

3.山亭夏日 高骈…………………………………… 48

4.江雪 柳宗元……………………………………… 51

第五单元 百家姓

百家姓……………………………………………………56

第六单元 依依别情

1.别董大 高适………………………………………66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69

3.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73

4.送友人 李白………………………………………76

5.送友人入蜀 李白…………………………………80

第七单元 故土情思

1.次北固山下 王湾…………………………………84

2.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87

3.江南旅情 祖咏……………………………………90

4.同王徵君洞庭有怀 张谓…………………………94

5.黄鹤楼 崔颢………………………………………98

第八单元 祖国名胜

1.圣果寺 释处默……………………………………103

2.登兖州城楼 杜甫…………………………………106【国学经典内容】

3.禹庙 杜甫…………………………………………109

4.登总持阁 岑参…………………………………… 112

学 而 第 一

(一)

◎子曰①:“学②而时习(③之,不亦说(yuè)④乎?有朋⑤自远方来,不亦乐⑥乎?人不知⑦,而不愠(yùn)⑧),不亦君子⑨乎?” ◎有子①曰:“其为人也孝弟(tì)②,而好犯上者③,鲜(xiǎn)④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⑤。君子务本⑥,本立而道生⑦。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⑧?”

◎子曰:巧言令色①,鲜(xiǎn)②仁矣。”

◎曾子①曰:“吾日三省(xǐnɡ)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③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④乎?传不习乎?”

(二)

◎子曰:“道①千乘(shènɡ)之国②,敬事③而言,节用而爱人④,使民以时⑤。”

◎子曰:“弟子①入②则孝,出③则弟(tì),谨④而信,泛(fàn)⑤爱众,而亲仁⑥,行有余力⑦,则以学文⑧。”

◎子夏①曰:“贤贤②易③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④;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①,不重②则不威;学则不固③。主忠信④。无⑤友不如己者⑥;过⑦则勿惮(dàn)⑧改。”

1.初春小雨

[唐] 韩 愈

天街①小雨润如酥②,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③一年春好处④,绝胜⑤烟柳满皇都⑥。

2.春晴①

[唐] 王驾

雨前初见②花间蕊③(ruǐ), 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④春色在邻家。

3.春日偶成①

[宋] 程 颢(hào)

云淡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③过前川。

时人④不识余心⑤乐,将谓⑥偷闲⑦学少年。

4.春怨

[唐]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①。

5.江畔①独步寻花

[唐] 杜甫

黄师塔②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yǐ)微风。

桃花一簇③(cù)开无主④,可爱深红爱浅红? 学 而 第 一(三)

◎曾子曰:“慎终①追远②,民德归厚矣。”

◎子禽①问于子贡②曰:夫子③至于是邦④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⑤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⑥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⑦异乎人之求之与?”

◎ 子曰:“父在,观其①志;父没,观其行(xìnɡ);三年③无改于父之道④,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①之用,和②为贵。先王之道③,斯④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国学经典内容 第五篇_280部国学经典内容概要

280部国学经典内容概要

【国学经典内容】

十三经(13种)

001.《周易》——领袖群经,神龙见首

002.《尚书》——尧舜禹汤,昭如日月

003.《诗经》——所谓天籁,在此一方

004.《周礼》——天地四时,百官居位

005.《仪礼》——尊卑有序,亲疏有别

006.《礼记》——六艺之教,中庸之道

007.《春秋左传》——跌宕不群,纵横自得

008.《春秋公羊传》——三科九旨,一统大同 009.《春秋穀梁传》——鲁鱼亥豕,是非难辨 010.《孝经》——百善之首,立国之基

011.《尔雅》——聚类释名,经纬百科

012.《论语》——半部治天下,布衣成圣贤

013.《孟子》——民贵君轻,王道荡荡

其他(7种)

014.《韩诗外传》汉•韩婴——诗在言外,意在诗外 015.《尚书大传》汉•伏胜——劫后馀生,似伪似真 016.《春秋繁露》汉•董仲舒——天人感应,儒术独尊 017.《大戴礼记》汉•戴德——礼外别传,今文嫡派 018.《白虎通义》汉•班固——古今论战,继往开来

019.《四书章句集注》宋•朱熹集注——一朝编定,千载不移 020.《经学历史》清•皮锡瑞——六经致用,孔教救国

二十六史(26种)

021.《史记》汉•司马迁——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022.《汉书》汉•班固——断代为限,一朝国史 023.《后汉书》南朝宋•范晔——简而且周,疏而不漏 024.《三国志》晋•陈寿——分述三国史,合为一部书 025.《晋书》唐•房玄龄等——竞为绮艳,不求笃实 026.《宋书》南朝梁•沈约——煌煌三十志,几占一半书 027.《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事常伪造,辞尚溢美 028.《梁书》唐•姚思廉——一洗六朝芜冗之习 029.《陈书》唐•姚思廉——短命王朝短章书

030.《魏书》北齐•魏收——魏收作色,秽史扬名 031.《北齐书》唐•李百药——廿载六帝,墙内相阋 032.《周书》唐•令狐德棻——旁征简牍,意在摭实 033.《隋书》唐•魏征等——不为亲者隐,不为尊者讳

034.《南史》唐•李延寿——杏花春雨江南

035.《北史》唐•李延寿——骏马秋风塞北

036.《旧唐书》后晋•刘昫等——志与表,不如新【国学经典内容】

037.《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等——纪与传,不如旧 038.《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五代分叙,十国合述 039.《新五代史》宋•欧阳修——五代合叙,十国分述 040.《宋史》元•脱脱等——史如其朝,尾大不掉

041.《辽史》元•脱脱等——怎一个“乱”字了得

042.《金史》元•脱脱等——乱中取次,差强人意

043.《元史》明•宋濂等——其速无比,其陋无敌

044.《明史》清•张廷玉等——一波三折,百年乃成

045.《新元史》民国•柯劭忞——一人之力,千钧之功 046.《清史稿》民国•赵尔巽等——草书之笔,急就之章

别杂史(24种)

047.《逸周书》——收之圣人,失之圣人

048.《国语》——风云一代,春秋八国

049.《战国策》西汉•刘向集录——纵横四方,睥睨天地 050.《列女传》汉•刘向——女子无才便是德

051.《吴越春秋》东汉•赵晔——不类信史,反类小说 052.《越绝书》后汉•袁康——吴言越语,君问臣答

【国学经典内容】

053.《人物志》三国魏•刘邵——知人善任,书中伯乐 054.《华阳国志》晋•常璩——巴蜀春秋,美不胜收

055.《山海经》——山中奇谭,海外奇观

056.《水经注》北魏•郦道元注——别开生面,妙不可言 057.《洛阳伽蓝记》后魏•杨衒之——梵乐已远,佛香犹闻 058.《大唐西域记》唐•玄奘——遐方异俗,绝壤殊风 059.《大业拾遗记》唐•颜师古——隋炀一世,烟花一现 060.《贞观政要》唐•吴兢——君贤臣忠,长治久安

061.《资治通鉴》宋•司马光——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062.《续资治通鉴》清•毕沅编著——宋元易鼎,蒙汉交锋 063.《五代史补》宋•陶岳——道听途说,亦足补史

064.《蛮书》唐•樊绰——滇水之边,云天之南

065.《吴地记》唐•陆广微——大唐江南,全景苏州

066.《唐六典》唐•李林甫等——建官之制,为政之方

067.《通典》唐•杜佑——典章制度之通史,经国治世之良模 068.《史通》唐•刘知几——为史者宜置于座右

069.《桯史》宋•岳珂——说朝说野,公是公非

070.《文史通义》清•章学诚——六经皆史,学兼性情

野史(14种)

071.《穆天子传》——思接千里,神驰八极

072.《晋五胡指掌》明•张大龄——兴废始末,焕焉在目 073.《唐摭言》五代•王定保——登科落榜,得意失意

074.《开元天宝遗事》五代•王仁裕——闲话宫中事,有裨后世闻 075.《洛阳缙绅旧闻记》宋•张齐贤——末世衰民,旧都遗老 076.《大宋宣和遗事》宋•佚名——内忧外患,两宋交迫 077.《靖康传信录》宋•李纲——开封之战,靖康之耻 078.《蒙鞑备录》宋•赵珙——草原之鹰,天骄之国

079.《圣武亲征录校注》清•王国维校注——弯弓大漠,立马中原 080.《元朝秘史》元•佚名——黄金家族黄金册

081.《备倭记》明•卜大同辑——空言空语,纸上谈兵 082.《万历野获编》明•沈德符——虽云野获,堪比正史 083.《南明野史》清•三馀氏——江山已逝,苟延残喘 084.《郎潜纪闻》清•陈康祺——清史遗珠,四笔探骊【国学经典内容】

目录(6种)

【国学经典内容】

085.《崇文总目》宋•王尧臣等——秘阁藏书,官修名册 086.《郡斋读书志》宋•晁公武——校雠之馀,提要之祖 087.《书林清话》清•叶德辉——百科书史,源远流长 088.《校雠通义》清•章学诚——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089.《书目答问》清•张之洞——读书指南,治学门径

090.《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纪昀等——经史子集,纲举目张

诸子(30种)

091.《老子》春秋•李耳——道不可道,玄之又玄

092.《庄子》战国•庄周——神与物游,逍遥尘外

093.《公孙龙子》战国•公孙龙——白马非马,名不符实 094.《韩非子》战国•韩非——人非有爱,法本无情 095.《淮南子》西汉•刘安——荟萃诸子,旁搜异闻 096.《列子》战国•列御寇——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097.《墨子》战国•墨翟——兼爱其仁,非攻其义

098.《荀子》战国•荀况——尊王称霸,崇礼讲法

099.《孙子兵法》春秋•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00.《文子》春秋•辛钘——杂糅百家,道为其旨

101.《关尹子》春秋•关尹——九阳至极,大道其成 102.《鹖冠子》战国•鹖冠子——深浅莫测,真伪难辨 103.《吕氏春秋》战国•吕不韦——市门悬赏,一字千金 104.《晏子春秋》战国•晏婴——传记鼻祖,小说滥觞

105.《管子》战国•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106.《商君书》战国•商鞅——任法明术,强兵弱民

107.《慎子》战国•慎到——天道因循,贵势尚法

108.《尹文子》战国•尹文——名有三科,法有四程

109.《邓析子》春秋•邓析——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 110.《论衡》东汉•王充——疾虚妄,斥鬼神

111.《盐铁论》西汉•桓宽——朝野对话,官民争胜

112.《风俗通义》东汉•应劭——辩风正俗,观微察隐 113.《申鉴》东汉•荀悦——政之大经,法教而已

114.《新论》汉•桓谭——生死相待,形神相依

115.《新书》西汉•贾谊——伤逝贾子,绝代鸿文

116.《孔丛子》汉•孔鲋——圣人之言,后世之教

117.《太玄经》汉•扬雄——玄生万物,九九归一

118.《颜氏家训》北齐•颜之推——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119.《刘子》北齐•刘昼——礼教为先,无为是务

120.《金楼子》梁•萧绎——常笑淮南之假手,每嗤不韦之托人

儒家(10种)

121.《法言》西汉•扬雄——儒学正统,孔圣独尊

122.《说苑》西汉•刘向——分门别类,稽古谈史

123.《新序》西汉•刘向——嘉言懿行,可叹可敬

124.《新语》汉•陆贾——秦所以亡,汉所以兴

125.《忠经》汉•马融——天下至德,莫大乎忠

126.《孔子家语》汉•佚名——孔氏家学,源远流长

127.《朱子语类》宋•朱熹——师徒问答,教学相长

128.《传习录》明•王阳明——心外无学,传而习之

129.《近思录》宋•朱熹、吕祖谦——身边之事,日常之理 130.《一贯问答》明•方以智——一以贯多,不妨矛盾

释家(10种)

131.《金刚经》后秦•鸠摩罗什译——万事皆空,当如是观 132.《楞严经》唐•般剌密帝译——众心本净,修禅自明 133.《无量寿经》三国魏•康僧铠译——修德无量,往生极乐 134.《肇论》东晋•僧肇——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135.《法苑珠林》唐•道世——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136.《坛经》唐•慧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37.《童蒙止观》隋•智顗——止以收心,观以启悟

138.《弘明集》梁•僧祐——道以人弘,教以文明

139.《祖堂集》五代•静、筠禅僧——中土失传,海外遗踪 140.《五灯会元》宋•普济——佛法如灯,代代相传

道家(10种)

141.《抱朴子》晋•葛洪——求仙炼丹,谈玄论道

142.《无能子》唐•无名氏——天地无心,万物同归 143.《化书》五代•谭峭——化之为道,流转无穷

144.《太平经》——木兰树下,神人问答

145.《云笈七签》宋•张君房——摄道藏之英,略诸子之奥 146.《周易参同契》东汉•魏伯阳——内外兼修,天人合一 147.《老子想尔注》——道为至尊,积善成功

148.《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149.《海内十洲三岛记》汉•东方朔——海上有仙山,虚无缥缈间 150.《真诰》南朝梁•陶弘景——众真降授,三君手书

杂家(25种)

151.《吴子》战国•吴起——内修文德,外治武备

152.《鬼谷子》——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

153.《三略》旧题汉•黄石公——揽英雄之心,立不败之地 154.《六韬》旧题周•姜尚——文韬武略,兵书之祖 155.《素书》三国•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156.《忍经》元•吴亮——一忍成仁,百忍成圣

157.《长短经》唐•赵蕤——长谋短术,王霸雄图

158.《梦溪笔谈》宋•沈括——走笔天下,纵谈百科 159.《黄帝内经素问》——黄帝问医,岐伯释疑

160.《神农本草经》清•孙星衍等辑——医科圣典,药学大全 161.《古画品录》南齐•谢赫——画宗六法,气韵为上 162.《历代名画记》唐•张彦远——画史之祖,遗泽千秋 163.《法书要录》唐•张彦远——意在笔先,法成书后 164.《海岳名言》宋•米芾——别寻蹊径,独阐精微 165.《林泉高致》宋•郭熙——近水遥山皆磊落

166.《棋经十三篇》宋•张拟——成败纵横界,生死黑白间 167.《乐府杂录》唐•段安节——大唐之音,歌舞升平 168.《洛阳牡丹记》宋•欧阳修——名花美文两倾国 169.《茶经》唐•陆羽——临溪烹茗,缓缓醉矣

170.《酒经》宋•朱肱——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 171.《随园食单》清•袁枚——烹天下美食,品人间至味 172.《九章算术》汉•张仓——一问一答,百题百解 173.《氾胜之书》汉•氾胜之——农耕之本,趋时得法 174.《营造法式》宋•李诫——指划方圆,丈量天地 175.《天工开物》明•宋应星——天工巧夺,开物成务

笔记(25种)

176.《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魏晋风流,尽收眼底

国学经典内容 第六篇_国学经典内容小学使用

<<论语篇>>

1 吾日三省吾身

2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6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7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8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9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lz/443299/

推荐访问:国学经典内容常识 国学经典内容大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