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手抄报内容 > 出纳没有会计证违法吗

出纳没有会计证违法吗

时间:2018-09-19   来源:手抄报内容   点击:

【www.gbppp.com--手抄报内容】

出纳没有会计证违法吗 第一篇_财务违规违纪的异常会计资料

财务知识

一、从异常数字中发现违法违纪问题

异常数字是指与被审查单位正常发生额差异较大或违反会计原理要求的数字。数字奇异与否,由它所传递的信息内容所决定。异常数字主要有某项正常支出如修车费在某一时段突然剧增,某项比例关系如某项经费中的单项支出所占比重突然有较大幅度变动。购买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格,实物资产、货币资金账实不符,现金、银行存款余额出现负数等。还要关注业务本身应该是正数还是负数,或者既可能是正数,也可能是负数。如资产账户中的现金,一般来说应该是正数。如果出现负数(实际记账中用红字表示),便是异常数字。对异常数字,应查明原因。看是否存在违法违纪问题。

二、从异常时间中发现违法违纪问题

异常时间是指不正常或违反常理的时间。异常时间主要有记账凭证所附票据的填制时间迟于做账时间或早于做账时间太远,会计凭证上没有反映经济业务发生的特定时间,或所反映的特定时间与经济业务的内容有明显矛盾,购货款付出很长时间后才购回或没有购回货物,应收款如销往某单位产品的货款长时间没有收回,在按正常情况不应发生某类业务的时间发生了某类业务,如夏天购买树苗,收入、支出发生后长时间不做账等。对异常时间,应查明原因,看是否存在违法违纪问题。

三、从异常地点中发现违法违纪问题

异常地点是指与被审查单位财经业务发生不合常理的地点。异常地点主要有购买货物舍近求远,从非经销某类物品的单位购进某类物品。物资运动流向决定了购销业务所涉及的地点有一定的规律。地点与经济业务的内容无关或者与经济业务的内容矛盾,如从水果店购进办公用品,本应从当地购入的办

公用品,却要从很远的地方购进。对异常地点,应查明原因。看是否存在违法违纪问题。

四、从异常往来账目中发现违法违纪问题

异常往来账目是指按照正常会计核算不应该通过往来科目核算的通过了往来科目核算、冲销往来账无附件或附件手续不齐全、往来账账实不符。异常往来账目主要有收到的款项该直接做收入的而挂在应付款账上,支付的款项该直接做支出的而挂在应收款账上,支付应付款无附件或附件手续不齐全,冲销应收款无附件或附件手续不齐全,应收、应付款转账无附件或附件手续不齐全,往来账上金额与对方数额不相符等。对异常往来账目,应查明原因,看是否存在违法违纪问题。

五、从异常物品中发现违法违纪问题

异常物品是指与被审查单位的正常需要不相符的物品。异常物品主要有购进的物品是不需要用的,购进物品的数量大大超过了正常需要量,正常的机关办公用品却购进了大批与本业务无关的物品,购进的物品存在质量问题等。对异常物品,应查明原因,看是否存在违法违纪问题。

六、从账户之间异常对应关系发现问题

所谓账户之间的异常对应关系,就是指记账凭证上的会计分录没有正确地反映经济业务内容,没有客观地表现资金变化的真实情况。从资金运动的来路和去向发现奇异账户对应关系。资金运动总是有来龙去脉的,如在资金来源和去向中发现不对应关系。应特别注意,从没有原始凭证的应收款、应付款的转账中发现异常账户对应关系。近几年,发现许多单位弄虚作假、违反财经纪律,其主要手法就是通过应收款、应付款账户做手脚。因此,在查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审查那些没有原始凭证的应收款、应付款账户。

七、从异常票据中发现违法违纪问题

异常票据是指票据上存在异常情况或与报销要求不相符的票据。异常票据主要类型有票据刮擦、挖补、涂改、字迹不一致或该复写而不复写,开票日期、接受单位、事项没有填写,开出单位没有盖章,所填的接受单位与报销单位不符,所填的经济内容与开票单位名称及业务性质不相符。不同单位开出的票据字迹相同,报销需要签字的不同人签字的笔迹相同,用不属报销凭据如发票的非报销联、白条报销等。对异常票据,应查明原因,看是否存在违法违纪问题。

八、从异常编号中发现违法违纪问题

异常编号是指会计原始、记账凭证、收款票据出现的不正常编号。异常编号主要有记账凭证重号或缺号。已使用发票、收据的存根联缺号。未使用的发票、收据缺号或某号中缺少报销联,同一单位不同时间开出的几张票据号码连续,同一单位相同时间开出的几张票据号码不连续等。对异常编号,应查明原因,看是否存在违法违纪问题。

九、从异常联系单位中发现违法违纪问题

异常联系单位是指与被审查单位没有正常业务联系关系却有资金收付的单位,从购销单位与货款结算单位的矛盾中发现奇异购销单位。在正常的经济往来中,购货单位是付款单位,供货单位是收款单位。如果发现购货单位是A,而付款单位是B;或者供货单位是C,而收款单位是D,都是一种不正常现象。异常联系单位主要有平白无故地付款给某单位,平白无故地收到某单位付给的款项如索要的赞助,平白无故地其他单位的资金通过本单位进出等。对异常联系单位,应查明原因,看是否存在违法违纪问题。

十、从异常报账手续中发现违法违纪问题

异常报账手续是指报账的手续不是按照正常规定进行的。异常报账手续主要类型有按常规需要几个人签字报销的少了人签字或多了人签字,该附附件报账的没有附附件或附件不齐全。以领代报、以借代报等。对异常报账手续,应查明原因,看是否存在违法违纪问题。

十一、从异常开支规律中发现违法违纪问题

More: xiangcunyuai.com 乡村欲爱 More: xcyawk

异常开支规律是指有规律的开支出现了异常的情况。异常开支规律主要类型有经常在某商店购物,在其商店开具的发票有的报了账。有的账上没发现;某项定期固定性开支如每月发放某种补助在账上开支不连续等。对异常开支规律,应查明原因,看是否存在违法违纪问题。

资产评估师考试《财务会计》知识点: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知识点: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当综合考虑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资产的使用寿命和折现率三个方 面的因素。 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

(1)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应当包括的内容 ①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预计产生的现金流入。 ②为实现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入所必需预计现金流出(包括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 发生的现金流出)。该现金流出应当是可直接归属于或者可通过合理和一致的基础分配到资产中的现金流出。 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资产所收到或者支付的净现金流量。

(2)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应当考虑的因素 ①对通货膨胀因素的考虑应当和折现率相一致。 如果折现率考虑了因一般通货膨胀而导致的物价上涨影响因素,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也应予以考虑;反 之,如果折现率没有考虑因一般通货膨胀而

导致的物价上涨影响因素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也应当剔除这一影 响因素。 ②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应当分析以前期间现金流量预计数与实际数的差异情况,以评判预计当期现金 流量所依据假设的合理性,通常应确保当期预计现金流量所依据的假设与前期实际结果相一致。 ③以资产的当前状况为基础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 在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时,企业应当以资产的当前状况为基础,不应当包括与将来可能会发生的、尚未 做出承诺的重组事项或者与资产改良有关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企业未来发生的现金流出如果是为了维持资产 正常运转或者资产正常产出水平而必要的支出或者属于资产维护支出,应当在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时将其考 虑在内。 此外, 还应注意企业已经承诺重组的,在确定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预计的未来现金流入和流出数, 应当反映重组所能节约的费用和由重组所带来的其他利益,以及因重组所导致的估计未来现金流出数。 ④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不应当包括筹资活动和所得税收付产生的现金流量。 ⑤预计在建工程、开发过程中的无形资产等的未来现金流量,应当包括预期为使该类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 状态(或者可销售状态)而发生的全部现金流出数。 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受内部转移价格影响的,应当采用在公平交易前提下企业管理层能够达成的最佳价 格估计数进行预计。

(3)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基础 中华会计网校 会计人的网上家园

资产评估师考试《财务会计》知识点: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知识点: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当综合考虑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资产的使用寿命和折现率三个方 面的因素。 资产未来现金流量

出纳没有会计证违法吗 第二篇_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违法违纪案例

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违法违纪案例

会计行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提供会计信息或鉴证服务,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经营者、投资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进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所以,会计工作者在提供信息或鉴证服务的过程中,除了必须将本职工作置于法律、法规的约束和规范之下,还必须具备与其职能相适应的职业道德水准。本课程内容包括会计职业道德案例和会计违法违纪案例两部分,在介绍会计职业道德具体内容和列举会计违法违纪具体条款及法律责任之后本课程列举了近年来国内外会计界发生的典型案例并加以剖析,或正面引导,或反面警讯,便于会计人员感同身受,从而营造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并警示会计人员不做违法违纪的事情。

上篇 会计职业道德案例

一、会计职业道德

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三、会计职业道德案例分析

下篇 会计违法违纪案例

一、会计违法违纪法律责任

二、会计违法违纪案例分析

上篇 会计职业道德案例

一、会计职业道德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会计职业道德的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职业道德是调整会计职业活动利益关系的手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职业活动中的各种经济关系日趋复杂,这些经济关系的实质是经济利益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各经济主体的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时常发生冲突。会计职业道德可以配合国家法律制度,调整职业关系中的经济利益关系,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会计职业道德允许个人和各经济主体获取合法的自身利益,但反对通过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而获取违法利益。

2.会计职业道德具有相对稳定性

会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是为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服务的。市场经济的客观性是通过价值规律表现出来的。任何社会和个人,对于客观经济规律,只能在认识的基础上,去主动适应、掌握和运用它,而不能去改造它,更不能违背它。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作为对单位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会计,会计标准的设计,会计政策的制定,会计方法的选择,都必须遵循其内在的客观经济规律和要求。正由于人们面对的是共同的客观经济规律,因此,会计职业道德主要依附于历史继承性和经济规律,在社会经济关系不断的变迁中,保持自己的相对稳定性。没有任何一个社会制度能够容忍虚假会计信息,也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主体会允许会计人员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商业秘密,会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等是会计职业的普遍要求。

3.会计职业道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会计职业道德是人们对会计职业行为的客观要求。从受托责任观念出发,会计目标决定了会计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尤其是随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会计不仅要为政府机构、企业管理层、金融机构等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会计信息,而且要为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服务。会计因其服务对象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公共产品,所以会计职业道德的优劣将影响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可见,会计信息质量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秩序的健康运行,会计职业道德必将受到社会关注,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任何一种职业道德的形成都是通过长期的职业活动实践逐渐形成的。会计职业道德亦是如此。会计职业道德的形成是随着会计职业的产生而逐渐形成的。

会计史学家认为:“我国‘会计’称号的命名,‘会计'的职称均起源于西周时代。„„司会是专掌会计的官员,其所属官员中也初步有了会计与出纳的分别” 。会计职业产生的初期,会计职业关系和职业利益尚不复杂。这时人们对会计职业行为的要求是较为简单的,会计职业道德尚处于萌芽阶段。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会计职业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和深化,会计职业关系也日趋复杂,人们对会计职业活动的客观要求也逐渐明确,促进了会计职业道德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出纳没有会计证违法吗,】

新中国成立以后,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要求,散见于各种财务会计行政规章制度中: 1961年国务院颁布的《国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规程(草案) 》规定:“会计人员必须奉公守法、以身作则,严格执行财务会计制度,遵守财经纪律。对于一切不合制度、不合手续的开支,事前有权拒绝支付,事后有权拒绝报销。”

1963年国务院颁布的《会计人员职权试行条例》规定“会计人员必须„„努力学习国家的政策、法令、制度,积极钻研本行业务,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会计人员隐瞒真相,弄虚作假,谎报数字,篡改账目,分散资金,贪污盗窃,营私舞弊的,应分别情况,给予行政纪律处分或者依法惩处”。可见,我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对会计职业行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1984年 财政部颁布的《会计人员工作规则》中规定“会计人员必须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全局观点,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实事求是,全心全意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述这些规定明显地体现了国家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

1985年1月21日,六届全国人大第九次会议通过的新中国第一部《会计法》规定“对认真执行本法,忠于职守,做出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给予精神的或者物质的奖励”。

1993年10月31日,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注册会计师法》,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进行了原则规定,如独立、客观、公正、保守秘密等。

1996年6月,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首次较系统地提出了会计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内容包括: (1)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职业品质、严谨的工作作风,严守工作纪律,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2)会计人员应当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使自己的知识技能适应所从事工作的要求。(3)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并结合会计工作进行广泛宣传。(4)会计人员应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5)会计人员办理会计事务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6)会计人员应当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运用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单位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7)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单位领导人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会计信息。(8)财政部门、业务部门和各单位应当定期检查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并作为会计人员晋升、晋级、聘任专业职务、表彰奖励的重要考核依据。会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的,由所在单位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由会计证发证机关吊销其会计证。

1996年12月,财政部发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明确地提出了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1999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首次将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的要求,写进了《会计法》。

从上述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产生与发展进程中可以看出,会计职业道德受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

消费方式,也影响着人们的职业道德观念。

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会计职业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职业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职能作用也在扩展和深化,由过去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逐步转变为参与决策、实施监控、改善经营、提高效率等全过程管理。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地位逐步提高,人们对会计工作日益重视,会计职业活动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越来越直接、越来越明显。为此,要求会计工作者承担更多的会计职业责任,例如,市场经济的竞争性,要求会计工作在强化管理和参与经济决策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从而提出了以会计人员应提高技能、强化服务、参与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要求。

会计职业关系的变化也促进了会计职业道德的发展。会计职业关系是会计从业人员在从事会计活动中与内外部产生的各种经济关系,包括单位内部关系和单位外部关系,单位内部关系主要有会计从业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决策当局、单位内部各部门和会计机构内人员之间的关系。单位外部关系有会计从业人员与外部各服务对象的关系,如与委托人、股东、债权人、社会公众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关系。会计职业活动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使会计职业关系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影响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所以,企业资产所有者、债权人和经营者及社会公众都十分关注会计从业人员“生产”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人们对会计工作质量的期望和要求日益提高,促使会计从业人员应诚实守信、坚持准则、客观公正等,始终保持较高的专业胜任能力,从而促进了会计职业道德的不断发展。

(三)会计职业道德的特征和作用

1.会计职业道德的特征

会计职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一种特殊职业,其职业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具有自身的特征:

(1)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一般的职业道德侧重于人们的行为动机和内心信念的调整,通常只对那些最低限度的要求赋予强制性。会计职业道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是旨在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职业规范,而不是仅仅去追求内在精神世界的高尚和完善。为了强化会计职业道德的调整职能,我国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许多内容都直接纳入了会计法律制度。如前所述,我国的《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都规定了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和要求。当然,会计职业道德的许多非强制性内容仍然存在,而且也在发挥着作用。如,会计职业道德中的提高技能、强化服务、参与管理、奉献社会等内容虽然是非强制性要求,但其直接影响到专业胜任能力、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职业的声誉,也要求会计人员遵守。

(2)较多关注公众利益。会计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会计活动与社会公众利益密切联系。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职业道德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利益因素的驱动。由于会计人员的利益取决于经济主体的利益,当个人利益、经济主体利益与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出现矛盾时,如果会计人员与经济主体利益协调一致,忽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时,便产生了会计职业道德危机。在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程序和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等职业行为上的任何变化,都会导致会计职业关系中的各方利益受到直接的影响。注册会计师在从事独立审计业务过程中,也容易受到利益因素的影响。因此,会计职业的社会公众利益性,要求会计人员客观公正,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发生道德冲突时要坚持准则,把社会公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2.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

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规范的重要补充,其作用是其他会计法律制度所不能替代的。例如,会计法律只能对会计人员不得违法的行为作出规定,不宜对他们如何爱岗敬业、提高技能、强化服务等提出具体要求,但是,如果会计人员缺乏爱岗敬业的热情和态度,没有必要的职业技能和服务意识,则很难保证会计信息达到真实、完整的法定要求。很显然,会计职业道德可以对此起很重要的辅助和补充作用。

(2)会计职业道德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动机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动机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会计行为是由内心信念来支配的,信念的善与恶将导致行为的是与非。会计职业道

德对会计的行为动机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等,引导、规劝、约束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遵循职业道德要求,从而达到规范会计行为的目的。

(3)会计职业道德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从会计职业关系角度讲,会计目标就是为会计职业关系中的各个服务对象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能否为这些服务对象及时提供相关的、可靠的会计信息,取决于会计职业者能否严格履行职业行为准则。如果会计职业者故意或非故意地提供了不充分、不可靠的会计信息,会严重背离会计目标,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使服务对象的决策失误,甚至导致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因此,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约束着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

(4)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的内在要求。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会计职业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体现。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应当做到爱岗敬业、提高专业胜任能力,这不仅是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也是会计职业者遵循会计职业道德的可靠保证。倡导会计职业道德,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并结合会计职业活动,引导会计职业者进一步加强自我修养,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有利于促进会计职业者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根据我国会计工作、会计人员的实际情况,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国际上会计职业道德的一般要求,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对象既有单位会计人员,也有注册会计师,两者都是以会计信息为载体从事工作,从广义上说,都是会计人员的一部分。前者是依据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经过记账、算账、报账等环节,生成会计信息;后者是运用独立审计准则等,对单位会计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进行社会审计。正因为如此,应将两者都纳入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调整的范围内。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八项主要内容中,许多都是应由单位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共同遵循的,也有侧重单位会计人员的,如参与管理等。至于注册会计师行业,还应遵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有关规定。

(一)爱岗敬业

1.爱岗敬业的含义

这里所说的“岗”,是指会计工作岗位。会计工作可划分为若干具体的岗位,如总会计师岗位、会计主管、出纳、财产物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销售及往来核算、商品库存核算、财务报告编制、稽核、档案管理等等。上述岗位都是根据会计工作的需要设置的,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爱岗就是会计人员热爱本职工作,安心本职岗位,并为做好本职工作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它是会计人员的一种意识活动,是敬业精神在其职业活动方式上的有意识的表达。敬业是指人们对其所从事的会计职业或行业的正确认识和恭敬态度,并用这种严肃恭敬的态度,认真地对待本职工作,将身心与本职工作融为一体。对会计职业的不同认识和采取不同的态度可以直接导致不同的职业行为及其后果。会计职业道德中的敬业,就是从事会计职业的人员充分认识到会计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从事会计工作为荣,敬重会计工作,具有献身于会计工作的决心。

会计人员如果没有形成爱岗敬业的观念,不珍惜自己的职业声誉,不忠于职守,甚至于私欲膨胀,就很可能无视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其后果不仅严重干扰了信息使用者决策的正确性,而且给社会经济生活和会计职业的形象及声誉带来破坏性的影响。

2.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是会计人员干好本职工作的基础和条件,是其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爱岗敬业不仅仅是一种观念、一种精神、一句口号,它更需要有具体的行动来体现,即要有安心会计工作、献身会计事业的工作热情,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勤学苦练的钻研精神,忠于职守的工作作风。会计人员只有把会计职业权利和义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恪尽职守,出色完成所承担

的任务,才能做到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做好本职工作。这就是爱岗敬业意识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爱岗敬业要求会计人员热爱会计工作,树立良好的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技能,勇于革新,争做行家里手。

(1)正确认识会计职业,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

会计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自始至终都是以他们对职业的认识程度以及所采取的态度作为行动的指导并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会计人员对所从事的职业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会计不过是“写写算算”、“收收支支”、“琐琐碎碎”的工作,或者认为会计是人人必求的工作,或认为“会计难当,职权难用,成绩难见,违纪难免”,这就必然会自觉不自觉地反映到其职业行为之中,或迟或早地会表现出“懒”、“惰”、“拖”的不良行为,给会计职业及其声誉造成不良影响。

(2)热爱会计工作,敬重会计职业

只要人们是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特长来选择职业,通常都对所选职业充满情感,喜爱这一职业。但是,任何社会、任何时候都难以绝对保证人们所选择的职业是自己满意的。因而,在所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的兴趣、爱好不一致时,要求人们对其所从事的职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态度。如果做了会计,就应该热爱会计工作,敬重会计职业。“爱”是“敬”的源泉,只有热爱会计职业,才会有职业乐趣,即使对会计职业并不感兴趣,只要树立了“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思想,就会发现会计职业中的乐趣。只有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思想,才会刻苦钻研会计业务技能,才会努力学习会计业务知识,才会发现在会计核算、企业理财领域有许多值得人们去研究探索的东西。只有做到热爱会计工作,敬重会计职业,才会全身心地投入会计事业。

(3)安心工作,任劳任怨

安心本职工作,以从事会计工作为“乐”,而不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只有安心本职工作,才能潜下心来“勤学多思,勤问多练”,才能真正做到敬业,才能成为真正的行家里手。

任劳任怨,要求会计人员具有不怕吃苦,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思想境界,具有“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敬业精神和方便群众、勤奋工作的工作态度。任劳任怨是安心本职工作的具体表现。只有安心本职工作,才有可能做到任劳任怨;只有任劳任怨,才能安心本职工作。

(4)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会计工作是一项严肃细致的工作,没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就可能出偏差。对一些损失浪费、违法乱纪的行为和一切不合法不合理的业务开支,要严肃认真地对待,把好关,守好口。

比如有的单位要求在审核凭证时坚持“八审八看”,即:审核经济业务内容,看是否符合财务制度、法律法规和费用开支标准;审“抬头”,看是否与本单位名称(报账人姓名)相符;审“填制日期”,看是否与报账日期相近;审“用途”,看是否与“发票”或“收据”相关联;审“财务签章”,看是否与原始凭证企业或单位名称相符;审“金额”,看计算是否正确、完整;审“大、小写”,看大、小写是否一致;审“脸面”,看有无涂改、刮擦、纸贴现象,等等。

(5)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忠于职守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即忠实于服务主体、忠实于社会公众、忠实于国家。

首先,单位会计人员要忠实于所服务的主体,不仅要客观真实地记录反映服务主体的经济活动状况,负责其财产安全,还应负责其资金的有效运作,积极参与经营和决策。

其次,要忠实于社会公众,正确真实地对外提供有关服务主体的会计信息,以便让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社会公众获取客观真实的财务信息,进行正确判断和经济决策。注册会计师不仅要忠实于服务主体,而且更要忠实于社会公众,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出客观、公允的审计报告,不仅要对委托人负责,更应对广大的信息使用者负责,其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应成为债权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做出决策的有用依据。

第三,任何一个法人组织的经济活动,都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经济活动是否合理、合法,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国家的财政收支;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完整、准确,均影响着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决策。因此,忠实于国家实际上是对社会整体利益负责。能否对社会整体利益负责,是衡量会计人员是否称职的基本标准。

(二)诚实守信

出纳没有会计证违法吗 第三篇_会计职务犯罪

论文题目:从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分析会计职务犯罪的原因

摘 要

职务犯罪的主体,正逐渐由单位领导向财务人员转变。特别是最近几年,财务人员单独犯罪,或者财务人员与单位领导相互勾结共同犯罪,逐渐呈上升趋势,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因此,我们在打击犯罪的同时,加强对财务人员职务犯罪的预防有为重要。我们通过几年来查处的案件,分析犯罪的特点,透视发案原因,研究制定预防对策和措施,对我们预防职务犯罪,促进经济稳步增长,为发展经济保驾护航起着很大的作用。

来自最高检的消息显示,2010年,全国检察机关已全面推行预防职务犯罪年度报告制度,将检察机关预防工作融入惩防腐败体系建设总体工作格局中,促进社会矛盾防范化解和社会管理创新。

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白泉民指出,这一制度有利于党

委、人大、政府和有关部门全面掌握职务犯罪发生的特点规律、变化趋势,从总体上研究部署、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有利于建立完善各系统、各行业内控机制,推动系统性地落实预防措施,促进依法行政,加强廉政建设。

本文从会计人员职务犯罪入手,深入研究了我国近年来职务犯罪的特点和引发原因,进而提出了一系列防范措施,从宏观和微观方面提出了不通见解,旨在更好的引导企业从源头上抵制职务犯罪的发生,进而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健康发展。

关键词: 职务犯罪 不相容职务 内部控制体系

从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分析会计职务犯罪的原因

职务犯罪是我国当前政治腐败现象的典型表现。治理腐败、防范和遏制职务犯罪是全党和全社会的共同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职务犯罪的形式、特点、规律也在不断变化。我们必须针对新形势下职务犯罪出现的新特点、新动向,加强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有效途径,逐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机制。 1 会计职务犯罪现象及特征

1.1会计职务犯罪数据统计

来自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各类职务犯罪案件32039件42901人,分别同比增加3.1%和7.8%。2010年,职务犯罪呈现出怎样的特点?最高检职务犯罪预防厅厅长宋寒松1月9日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给出了明确答案:重点领域和环节职务犯罪案件频发。

会计职务犯罪通常是单位高层领导、会计主管、出纳人员或经手人协同作案,侵吞国家财产。职务犯罪的主体,正逐渐由单位领导向财务人员转变。特别是最近几年,财务人员单独犯罪,或者财务人员与单位领导相互勾结共同犯罪,逐渐呈上升趋势,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2008年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立案的女性职务犯罪中,财务人员占总数的82%。

1.2会计职务犯罪的界定

会计职务犯罪与会计人员违反会计法律法规的行为是有区别的,会计人员的违法行为并不一定全部属于会计职务犯罪。因此,必须对会计职务犯罪进行准确的界定。

1.2.1犯罪主体的主观非法谋利,即故意谋求一定的经济利益

犯罪人的犯罪动机是为了谋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即在主观上以谋取非法物质利益为目的。这要区别于会计人员因业务不精或工作疏忽而导致的锚账、锚款

行为。错账、错款没有故意贪污和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目的,只是会计违法行为,尚未构成会计犯罪。

1.2.2.犯罪金额超过一定的标准。

会计人员违反法律的活动大都可以用数额给予衡量。因此,判定会计人员的某一非法活动是否构成会计职务犯罪,其所涉及的金额是一个重要标准。例如,偷税金额在1万元以上或偷税金额占应纳税款的1O%以上,则是会计犯罪,反之,则是会计违法;贪污金额在5干元以上的构成贪污罪,反之,则是一种会计违法行为。

1.2.3.产生一定经济损失或造成一定社会影响。

根据会计职务犯罪危害后果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严重的危害后果与非严重的危害后果。危害后果是判断会计人员的非法行为属于会计违法还是会计犯罪的又一标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第四十二、四十三、四十四条中列举了违反会计法的行为。如上述行为给国家、集体和个人的财产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或者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影响,该种行为就属于会计犯罪,反之,则是会计违法。

1.3当前会计职务犯罪的特征

1.3.1.隐蔽性强

财务人员犯罪也可称为“职业犯罪”,即财务人员使用专业技术手段实施犯罪,隐蔽性较之一般犯罪强。犯罪人员利用单位资金、帐户管理方面制度不健全或制度不落实实施犯罪。作案手段除常见的收款不入帐、以少报多、重复报帐、利用保管印章的便利私自开取银行支票提取现金、隐匿、伪造、变造银行对帐单、虚增债务等外,还有不少是利用计算机作案。1.3.2.从事营利活动成为财务人员职务犯罪的直接诱因

根据条例分析,财务人员因赌博、经商、炒股实施贪污、挪用犯罪成为发案的直接诱因。如市金桥管理区金屯村出纳员金长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擅自将本

村收取的土地补偿费人民币三万元借给本村村民杨乃彦个人使用,从事营利活动。

1.3.3.“小金库”成为相对集中的发案部位

对相关案例的分析表明,一些国有企事业单位违反《会计法》规定,在基本帐户以外开设多个帐户截留资金,形成的“小金库”日益成为滋生职务犯罪的温床

1.3.4.单位领导与财务人员相互勾结,共同贪污、挪用

财务人员职务犯罪案件有不少是单位领导与有关财务人员相互勾结共同作案。由于此类案件的单位领导直接参与作案,使得单位的财务工作失去监督,犯罪易于得逞。

1.3.5.后果严重、危害性大

由于财务人员直接统管单位大额资金,一旦犯罪给国家、集体和单位造成的损失非常大,危害严重。这种危害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给单位造成巨大损失;二是体现为无形的损失,即企事业单位的廉政建设和财务人员的信誉度受到损害。

2. 会计职务犯罪的成因分析

2.1主观方面

有的会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自律意识和法律意识,自觉不自觉地违反执业规范和会计相关法律法规,从而走上犯罪道路。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盲目攀比,过度追求物质享受。会计人员一旦受社会上腐朽思想、拜金主义的影响,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很容易滋生盲目攀比心理,于是就凭借职务便利向单位“要钱”。二是迫于压力、被逼就范。会计人员是依附于经济组织(指公、私营机构,如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存在的,地位上的从属性制约了会计职责的履行,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机制下,面临随时可能失业的威胁,少数会计人员丧失了原则和立场,完全依照管理者的意图行事。三是追求小集体利益,

通同作弊。有的会计职务犯罪是建立在本单位小集体利益之上的,通过共谋与单位其他人员共同犯罪,其出发点是为了本单位、本部门的经济利益。

2.2客观方面

2.2.1国家法律制度较粗放,漏洞较多

国家会计制度在支出控制、投资控制、结算控制等方面的具体规范比较粗放,漏洞较多,缺乏程序性,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且会计从业规范政出多门互相矛盾,使有些会计人员钻制度空子,从中谋利。

2.2.2企业内部对会计人员工作监督疏漏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很多发案单位财务制度杂乱无章,管理混乱。尽管有的单位制定了内部财务制度,但形同虚设,不严格进行财务检查、凭证稽核,缺乏有效的牵制、制约机制。会计人员违法犯罪中存在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打击不力的现象。尽管会计工作中数据失真、监督不力、违法违纪等问题较普遍,但实际上,这些问题的直接责任人被追究法律责任的很少,许多问题不了了之。有的单位出于种种原因甚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隐瞒犯罪事实,使会计人员职务犯罪得不到及时的查处:有的在发案后仅对直接责任人进行内部调离处理,有的甚至被处刑后继续从事相关工作,严重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2.2.3会计人员岗位设置存在欠缺

有些单位对会计,出纳错误地实行一人多岗,或互相替岗,或职责不清,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还有的单位管理人员为了减轻工作负担,委派会计保管多部门印章,对凭证、账簿自己自审,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等凭证自填自审,不仅违反了国家会计准备中关于不相容职务的规定,更给了不良人员可乘之机。

3.防治会计职务犯罪的具体对策

3.1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

出纳没有会计证违法吗 第四篇_可以依法对会计工作进行监督,但无权对相关会计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的部门是(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出纳没有会计证违法吗 第五篇_浅论会计职务犯罪与刑法

【出纳没有会计证违法吗,】

浅论会计职务犯罪与经济刑法

摘要:随着工业革命以及现代工商业的不断发展,在十九世纪百十年代,现代公司制的组织形式诞生并且完美的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极大地推动当时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它也对于经济运行、企业管理带了极大地挑战——管理层与经营层分离、职业经理层诞生以及一系列的契约关系、受托责任等产生。因此,会计作为一个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其职能的履行对于企业股东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及宏观经济运行均起着重要的作用。鉴于会计对于经济社会的如此重要性,对于会计从业者以相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进行约束非常必要,对于严重的舞弊、欺诈行为必须按照有关刑法规定进行制裁、规范。

关键词:会计的重要性 会计犯罪 经济刑法

一. 会计职能与其重要性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主要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管理、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其对于经济社会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会计有助于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提高企业透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81883/

推荐访问:没有会计证能做出纳吗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