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阅读题 > 《书》阅读短文及答案

《书》阅读短文及答案

时间:2018-08-01   来源:阅读题   点击:

【www.gbppp.com--阅读题】

《书》阅读短文及答案 第一篇_《谈谈读书》阅读答案

《谈谈读书》阅读答案:在语文考试中,阅读理解题占有很大的比例,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下面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谈谈读书》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古人有一妙联:好读书时不好读书,好读书时不好读书。至今读来仍受益匪浅。

青少年时代读书学习好比平路行车,正处在最好时期。这时,精力充沛,记忆力强、理解能力也逐渐提高。不但脚下没有坎坷,肩上没有担子,而且社会和家庭还不断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然而一些青少年学生对读书学习不甚喜好,没有抓住时机努力学习,以致学业荒废,一事无成。

到了中老年,有些人又往往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对获得知识产生了如饥似渴之感。但这时读书学习,就好比负重登山,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无怪乎,学有所成的人一谈起读书就想到少年时光,就是那些学无所成的人也一再对少年时代的荒疏感到悔恨。

因此,与其到了好读书时才对过去的道路空悲切,何不在好读书时好好下一番功夫呢? 阅读题:

1.怎样理解第一节中古人的一妙联?

2.文中第二节的内容与第一节中哪句话相照应?第三节的内容又与第一节中的哪句话照应?

3.第二节中用平路行车作比,形象地阐明了________;第三节则用________作比,生动地阐述了中老年时读书学习所存在的困难。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其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

5.文中第四节的两个好读书的好字意义一样吗?

6.请你再写出几条关于读书的名言或格言。(至少2条)

参考答案:

1.读书条件好时却不爱读书。等到了爱读书时,却不是读书的好时光。勉励人们要抓住青春大好时光努力读书。

2.妙联的上联下联。

3.青少年时代读书条件的优越。负重登山。

4.一个人要在青少年时代读书条件好时,好好下香工夫。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5.不一样。前一个是喜欢之意,后一个则是优越之意。

《谈谈读书》阅读答案与原文,以供同学们阅读、练习和参考,希望《谈谈读书》阅读答案对大家的练习有所帮助!

《书》阅读短文及答案 第二篇_阅读《读书》节选自老舍答案

篇一:阅读《读书》节选自老舍答案

老舍的《读书》阅读答案不要节选,全文的 语文4752576262014-09-18 5.暑假陪老舍先生吃饭;老舍先生请大家吃饭;理发时老舍先生悄悄地为我付钱.(3分)人物形象,不摆架子、和蔼可亲、热情大方、细心体贴人.(3分)6.小处更能表现人的品行,作者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小事,以小见大来表现老舍先生蔼然可亲、深入百姓、细心体贴等优良品质.【俗语:大人物看细节,小人物看气节.】【季羡林先生语:小中见大,于琐细中见精神,于平凡中见伟大,豹窥一斑,鼎尝一脔,不也能反映出老舍先生整个人格的一个缩影吗?】7.一是语言生动、幽默;二是老舍的作品有一种新鲜活泼的力量跳跃在字里行间.8.示例:我不同意这个观点(1分)文章第1段写作者对老舍先生的迷恋正好表现了老舍先生虽然名气极大,却没有架子极为平易近人的文章主旨.(3分)9.略(能从某一角度来赏析,言之成理即可)篇二:阅读《读书》节选自老舍答案

读完一本书 应该有自己的感悟 而不是一味的去追求一些所谓的文学常识 我们读书应该取其精华 而不是无论什么都往脑子里记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读书的方法 而不是千篇一律地去参考别人篇三:阅读《读书》节选自老舍答案

《读书》初中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①怎样读书,在这里,是个自决的问题;我说我的,没勉强谁跟我学。第一,我读书没系统。借着什么,买着什么,遇着什么,就读什么。不懂的放下,使我糊涂的放下,没趣味的放下,不客气。我不能叫书 管着我。

②第二,读得很快,而不记住。书要都叫我记住,还要书干吗?书应该记住自己。对我,最讨厌的发问是:“那个典故是哪儿的呢?”“那句书是怎么来着?”我永不回答这样的考问,即使我记得。我又不是印刷机器养的,管你这一套!

③读得快,因为我有时候跳过几页去。不合我的意,我就练习跳远。书要是不服气的话,来跳我呀!看侦探小说的时候,我先看最后的几页,省事。

④第三,读完一本书,没有批评,谁也不告诉。一告诉就糟:“嘿,你读《啼笑因缘》?”要大家都不读《啼笑因缘》,人家写它干吗呢?一批评就糟:“尊家这点意见?”我不惹气。读完一本书再打通儿架,不上算。我有我的爱与不爱,存在我自己心里。我爱念什么就念,有什么心得我自己知道,这是种享受,虽然显得自私一点。

⑤再说呢,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工夫去细细分析它,所以根本便不能批评。“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这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去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因此,设若我真去批评,大概是高明不了。 ⑦第五,哼,算了吧。 (节选自老舍《读书》)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2分)

20.关于怎样读书,作者从哪些角度展开论述?(4分)

答:________

21.作者为什么说“读完一本书,没有批评”?(3分)

答:________

22.谈谈最后一段中“哼,算了吧”这句话的含义与作用。(3分)

答:________

参考答案:

19.怎样读书,是个自决的问题。

20.⑴读的内容(读什么)(1分)⑵读的方法(怎么读)(1分)⑶读书心得(1分)⑷对书的态度(1分)

21.一批评就糟,不想惹气,不愿批评(1分);没工夫去细细分析,不能批评(1分)由于个人喜好,批评高明不了,不便批评(1分)

22.读书的方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1分)。不必全跟着“我”学(1分)。照应开头(1分),再一次强调“怎样读书,是个自决的问题”。

《书》阅读短文及答案 第三篇_阅读短文《多看一本书》

如果有人问我:“你这一生感到最吃亏的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书看得太少了!”

小时候,我最怕打架,被人打了也不敢还手。挨(āi ái)打的时候,心里实在很难过,但现在想想,一点也不觉(juã jiào)得被人欺侮有什么吃亏的。

当我还年轻的时候,有同事向我借了钱,赖账不还(hái huán)。那时候我每月的工资除了有一部分必须寄给妈妈外,剩下的只够自己吃饭。好不容易从牙缝(fãng fâng)里挤出一点钱,却被同事“吃”了,心里自然不是滋味,但现在想想,这也并不是吃亏。

可是,书读得太少,只读完小学就开始工作。从15岁出外到现在,30多年了,我处处(chū chù)要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劳心劳力,却不一定能获得跟别人一样的收获。这样的吃亏,才是一辈子吃亏。

有一次,我看到一本书,里面有一句话写得真好:“多看一本书,多活一个人生。”我马上把它剪下了,放在书桌上,作为我的座右铭,让它时时提醒我——多看一本书。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欺负( ) 难受( ) 一定( ) 收成( )

2.什么样的吃亏才是真正的吃亏?请用“——”在文中标出。

3.作者两次写到“但现在想想”的目的是什么?

4.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5.请谈谈你对“多看一本书,多活一个人生”这句话如何理解。

6.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写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

7.你的座右铭是什么?请写出来。

8.用“——”标出文章正确的读音。

【《书》阅读短文及答案,】

多看一本书

如果有人问我:“你这一生感到最吃亏的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书看得太少了!”

小时候,我最怕打架,被人打了也不敢还手。挨(āi ái)打的时候,心里实在很难过,但现在想想,一点也不觉(juã jiào)得被人欺侮有什么吃亏的。

当我还年轻的时候,有同事向我借了钱,赖账不还(hái huán)。那时候我每月的工资除了有一部分必须寄给妈妈外,剩下的只够自己吃饭。好不容易从牙缝(fãng fâng)里挤出一点钱,却被同事“吃”了,心里自然不是滋味,但现在想想,这也并不是吃亏。

可是,书读得太少,只读完小学就开始工作。从15岁出外到现在,30多年了,我处处(chū chù)要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劳心劳力,却不一定能获得跟别人一样的收获。这样的吃亏,才是一辈子吃亏。

有一次,我看到一本书,里面有一句话写得真好:“多看一本书,多活一个人生。”我马上把它剪下了,放在书桌上,作为我的座右铭,让它时时提醒我——多看一本书。

【《书》阅读短文及答案,】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欺负(欺侮) 难受(难过) 一定(必须) 收成(收获)

2.什么样的吃亏才是真正的吃亏?请用“——”在文中标出。

3.作者两次写到“但现在想想”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突出“书读的少,才是一辈子吃亏”这个道理,更为下文引出“我”的座右铭做铺垫。

4.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文章主要写了四件事:第一件:小时候被人打了不敢还手。第二件:年轻时同事借钱不还。第三件:工作中付出得多,收获得少。第四件:座右铭的来历。

5.请谈谈你对“多看一本书,多活一个人生”这句话如何理解。 书里面有很多的知识,而且不同的书,它的见解也会不同,多读一本书,就多知道一些新的见解,就仿佛是自己经历了一般,多了人生的一些经验

6.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写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

7.你的座右铭是什么?请写出来。

8.用“——”标出文章正确的读音。

《书》阅读短文及答案 第四篇_《陈正之读书》阅读练习(答案)

陈正之读书

宋朝有个读书人叫陈正之,他看书看得很快,但总是囫囵(hú lún)吞枣。他读过的书一本又一本,花(费 废)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可是没留下什么印象。这使他很苦(恼 脑),疑心自己是不是记忆力不好。

有一次,他(向 像)著名学者朱熹( xī )请教。朱熹询问他的读书的过程后,给了他一番忠告,说:“以后不要只图快,哪怕一句话,也要重复多遍,总比一味往前赶效果好。读书一定要用脑想,用心记。”

听了朱熹的忠告,陈正之这才明白,他读过的书所以记不住,不是因为记忆力不好,而是读书的目的不明确,方法不对头。他把读书多当成了目的,忽视了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样草草了事般读书,(既)不能消化书的内容,(又)不能重点地进行记忆,因此读的效果很差。

陈正之接受了朱熹的忠告,他每读一段书,就想想这段书讲了什么,有几个要求,并留心把重点内容记住。经过日积月累,他终于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

1、把短文第一、二自然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用“/”划去。

2、给第三自然的两个括号里选择合适的关联词。

【《书》阅读短文及答案,】

虽然„„但是„„ 既„„又„„ 不但„„而且„„

3、请根据意思找出文中相应的成语,写在括号中。

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对所学的东西并不理解。 (囫囵吞枣)形容不断积累。 (日积月累)

4、陈正之为什么一开始读书没留下什么印象?找出文中解释这种原因的句子。画“﹏﹏”

5、读了本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我受到的启发是:读书不能只图快,要多读几遍理解它的意思,想想主要讲了什么有几个要求,并留心把重点内容记住。

阅读延伸:

1、相信你也读了不少课外书,你一定能说出我国的四大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你最喜欢《三国演义》。请你写出两个以上来自这名著的故事:空城计、草船借箭、桃园三结义、单刀赴会。

2、下列情节不是孙悟空所为的是(A)【《书》阅读短文及答案,】

A、大战流沙河 B、大战红孩儿 C、三清观斗法 D、大闹五庄观

3、请根据下面的人物外号写出小说故事里的主人公。

及时雨——(宋江) 黑旋风——(李逵) 浪里白条——(张顺)

4、请用四大名著的人物写一句歇后语:梁山泊军师——吴(无)用

自大的大树

有一棵大树,它自命不凡,常常吹嘘自己的本领。一天,它对大地说:“谁也没有我本领大。夏天的太阳多热呀,像个大火球,可我能用我的手臂遮挡住炽热的光线,给那些走累了的过路人提供凉快的歇脚地方,我的枝杈还能为爱玩的年轻人来搭秋千,让他们愉快地荡来荡去„„”

大树越说越得意,它环视四周,讥笑房屋矮小,大地的低下,自认为伟大无比。人们经常在它脚上浇水,在它树荫下点蜡烛,它把这些都看作是对它的崇拜。于是它更加飘飘然,目空一切。天下雨了,人们为了躲避雨淋,成群结队地挤在树下,但它却摆出一副傲慢的架式,拼命地摇晃,以示自己是那么了不起。月夜里,当月亮透过大树的枝叶照到大地的时候,大树就说:“大地,你看看,月亮都是先由我来享受,然后才轮到你。”大地对它的无理挑衅根本不予理睬。

一天傍晚,乌云翻滚,不一会,刮起了大风暴。大树一看,四周一片混乱,过路的人们四处跑个不停,可是却没有一个人到它下面来避风雨。小鸟也进了远处的房屋。大树在风雨中抖动着,它慌得不知所措,但怕人讥笑,仍故作镇静,硬挺着腰杆,不一会儿,它开始感到力不从心,脚根松动了。它羞愧地对大地说:“真没想到,世界上还有比我更有力量的。”从此,它再也不敢吹嘘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目空一切: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极端骄傲自大。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讥笑(赞扬) 镇静(惊慌) 傲慢(谦虚)

3、给最后一节空缺的地方加上标点。

4、回答问题。

(1)大树为什么会么目空一切?在短文中的大树是怎样目空一切的,请直接用直线画出来。

(2)大树因为什么羞愧了?因为它知道了世界上还有比它更有力量的东西。

(3)读了这篇短文,你受到什么启发?做人要谦虚,不要骄傲自大。

5、给短文加个题目。

阅读延伸:

1、翁卷以白描手法描写江南农村景象的诗句“,。”寥寥几笔就把水乡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像这样描写水乡的诗句还有“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2、古往今来,许多文学作品都写过石头:女娲曾以石补天,曾以石填海,《》曾名为《石头记》,吴承恩笔下的美猴王竟是一尊石猴子。

《书》阅读短文及答案 第五篇_《我的第一本书》阅读理解(含答案)

《我的第一本书》同步练习

备课人:dzl 备课时间:2013-4-16 使用时间:2013-4-

1、第一段从一位诗人与自己对话写起,有什么好处?

自然的引出下文。

2、“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是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如何理解?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童年生活得很沉重,不仅自己家,几乎所有家庭都生活在生存的底线上,但是无论童年多么艰难,也抹不去童年与生俱来的好奇、天真、淘气。

3、用自己的话概括第3——9段的主要内容。

写了“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

4.作者是怎样描述“第一本书”的样子的?

凄惨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

5.当父亲弄清“我”那“凄惨的课本”的原委后,并没有批评“我”,只是“深深地叹着气”,试揣摩,父亲的叹气包含什么含义?

父亲是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

6.通过父亲的言行,你看出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试发表你的看法。

父亲温和善良、知书识礼、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

7.通过读“第一本书”的故事,你认为“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 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8.第9自然段开头的那一句“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包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9.概括第12自然段的段意,并分析这段的内容与前文中的“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有什么关系?

答:作者带狗上学,写出了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在学习条件那么恶劣,生活处境那样窘迫的情形下获得的这一点乐趣,照应了“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10.“我”考第二名成了诗人,乔元贞考第一名只成了小商贩。两个人的命运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 答:“知识改变命运”。聪明的乔元贞因为生活所迫不能上学,而我读了中学、大学,成了诗人,作者对那个时代的苦难进行着辛酸的“诉说”,对苦难生活中小伙伴们寄予深切的同情,也让读者从乔元贞的命运中严肃思考着生活与人生。

11、“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如何理解?

答::“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毫无价值的,无意义的。”作者的第一本书,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情、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艰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里历程。它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不写出来,就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就等于忘记了过去,就是忘本,那么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就失去了价值,失去了意义。“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也就是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

12、读完本文,你认为最打动你的地方是什么?

答:①父子深情②淳朴、无私、善良的同学、朋友之情③父亲的温和、善良、理解并尊重孩子,对孩子负责,乐于助人④乔元贞的不幸命运等。

《书》阅读短文及答案 第六篇_《读书养气》阅读答案

阅读文章《读书养气》,回答问题。

①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提高修养,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均无不可。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书》阅读短文及答案,】

②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正气,可以养也;邪气,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亦可养也。读书于人,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缺,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不,汲取气,汲取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蔬果和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避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杂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夫子说的那样: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

③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又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你我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经验,不就是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便是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之差异,贯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④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言宜——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谓气者,分为两个层面,先天为禀赋(本气),后天为学养(养气)。自身气弱的人,器小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故世上多有食书不化的两脚书橱。而自身气足的人,不仅读书可以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也。正因如此,野孩子们的身上虽有侠气、野气和不驯之气,可是经过书卷气的浸染,其笔下之文,便多有杀气、霸气和蓬勃之气,别有手眼,异光灿烂,爽!

⑤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可以养气,则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起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气,用不了半个时辰,便三魂荡荡,七魄悠悠,蹬小腿儿翻白眼儿,简直像个垂死挣扎的瘪

三。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那手笔,真叫个: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1.选文论述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厚积而薄发中厚积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薄发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列举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例子目的是什么?

4.读书可以养气,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结合你课外阅读的感受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活中林林总总的书。

参考答案:

1.读书可以养气。

2.读书多 写出好文章。

3.运用举例论证,从而证明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这一观点。

4.略言之有理即可。

《书》阅读短文及答案 第七篇_《书的故事》阅读题

《书的故事》阅读题

一、填空

1、《书的故事》是________(国家)的________写的。

2、书中“世界上第一本书”即“活的书”指的是_______。

3、在很久以前,希腊人有一个习惯,爱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4、希腊人把唱诗歌的人称作________。

5、在中国,没有文字以前,是用________代文字的。

6、没有文字以前,印第安人是用__________________当作文字的。

7、我们一般称古代波斯文为_____________。

8、从左到右的写法是_______人首创的。

9、在蜡版上写字要用一种钢制的笔,_____的一头在蜡上刻字,_____的一头用来磨去写错的字。

10、写出书中提到的用不同材料做成的书(写出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

1、《书的故事》是一本科普读物,讲述了人类信息传播的历史。( )

2、读结头信时,不管结打在什么地方,意义都是一样的。( )

3、不染色的结头是指数目,单结指十位,双结指百位,三个结头指千位。( )

4、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一种字母,不是从希腊字母变来的。( )

5、楔形文字是波斯人发明的。( )

6、发明真正的字母的,不是埃及人,而是埃及的敌人,闪族人,即希克斯人。( )

7、古埃及人在芦叶纸上写字用的墨水能像我们所用的墨水一样耐久。( )

8、羊皮纸上两面都可以写字,芦叶纸却只能写一面。( )

9、铅笔是由一个名叫孔德的法国人发明的。( )

10、铁路上用的红绿旗不是古代的颜色信号遗传到如今的一个证据。( )

11、我们惯常书写的那些数目字,是从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变来的。( )

12、现在欧洲人所用的文字,不是从象形文字转变而成的。( )

13、埃及人发明的芦叶纸能随意折叠,不会碎裂。( )

14、为了能在羊皮上写字,当时发明了一种墨水,是用五倍子汁,加上硫化铁、树脂或阿拉伯树胶调成的。这方法现在还在用。( )

15、人们使用铅笔比使用钢笔早百余年。( )

三、选择

1、关于活的图书馆的故事中,有钱的商人伊台里厄斯拥有的一个活的图书馆是( )。

A 树木 B 鸟 C 虫子 D 奴隶【《书》阅读短文及答案,】

2、在人类开始懂得文字以前,已用( )代替文字了。

A 石头 B 贝壳 C 结头 D 树叶

3、印第安人用贝壳作通信记号时,红色代表( )。

A 死亡、不幸或一种威胁 B 和平 C 金子或纳贡 D 战争或危险

4、在很长的时间里,人们都是靠东西来传达情意的,一根烟筒指的是( )。

A 和平 B 战争 C 进攻 D 财富

5、在古代尼尼微城的废墟,一个名叫黎华德那胥的英国考古学家,曾经发现了阿苏尔巴尼泊尔王的图书馆,这座图书馆里找不到一片纸头,这些书是用( )做成的。

A 石头 B砖头 C 骨头 D 铜

6、埃及人发明的“带子书”是用( )做的。

A 树叶 B 树皮 C 芦草 D 羊皮

7、埃及的文字,到最后分成三种字体,其中不是的是:( )。

A 象形体 B 僧侣体 C通行体 D 图画体

8、鲁滨孙漂流在荒岛上时,用( )记日子的。

A 木棒上刻线纹 B 树叶 C 石头 D 贝壳

9、以前,修士写字时,会用图画装点每一章的第一个字母,这个做装饰用的字母,不一定用黑色,因此到了现在,俄国人称每节的第一行为“( )”。

A 绿行 B 红行 C 黄行 D 蓝行

10、请按顺序排列制纸的步骤:①把纸浆倒在一面竹或丝做的筛上,用手簸动。②用竹或一种草,和破布头,放在臼内,和水捣成浆。③轻轻揭起来,粘在木板上。④等留下的一层稀薄平滑的浆干。⑤在太阳下面晒干。

A ②①③④⑤ B ③①④②⑤ C ②④①③⑤ D②①④③⑤

四、问答题

1、简单说说记录文字的“书”的材料演变。

2、如今进入了电子时代,纸质书籍的命运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它们会像竹简、芦叶纸、羊皮纸那样消亡吗?

答案

1、前苏联 伊林 2、人

3、《伊利亚特》 《奥德赛》 4、阿德

5、结绳 6、五色的贝壳

7、楔形文字 8、希腊

9、尖 圆 10、石头书,带子书,蜡的书,皮的书„„

对错对错错 对错对对错 对错错对对

DCDAB CDABD

1、最初,文字是刻在石头上面的,后来才写在芦叶上面,后来又从芦叶上面搬到了蜡版上面,从蜡版上面搬到了羊皮上面。到了最后,才搬到了我们现在所用的纸头上面。

2、说出自己的理由即可。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67798/

推荐访问:煮书阅读短文答案 父亲挑书阅读短文答案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