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百家姓 > 教育教学创新观点

教育教学创新观点

时间:2018-06-22   来源:百家姓   点击:

【www.gbppp.com--百家姓】

教育教学创新观点 第一篇_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总结

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总结

我校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经过全体教师的努力,课堂教学面貌一新,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教师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主力军。我校教师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己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教学思路。表现在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上,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全新的教学模式的不断涌现上,体现在人人都在深入研究教育科研教研上。学校已经形成了学习、研究、改革的浓厚氛围。教师的理论前所未有的丰厚起来,教师的意识前所未有的“前卫”起来,教师的改革前所未有的大胆起来。学校涌现出一大批锐意改革、勇于进取的青年骨干教师,推动着我校教学工作的全面深入发展。仅在XX年下半年,我校就有韩芳、侯相荣、陈爱民三位教师参加济南市优质课评比,并全部荣获一等奖,居全区先进水平。此外,盛淑娟、刘潇、田燕、高林、鲁传红等老师在区级优质课评比中均获一等奖。我校创造教育小组成员韩芳、盛淑娟、徐万生、商和举、侯相荣、田燕六位教师已经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先锋”,刘兴芹、孙茂华、王芳等教学新星脱颖而出。学校全体教师求同存异,个性化发展,课堂教学各具特色。教师们常常为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而争论得面红耳赤,也常常为每个教师的标新立异而击节叫好。这种浓厚的学术氛围,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注入了长久的活力。 2、课堂教学多维互动,知能合一 教学改革最重要的变化体现在课堂上。只要进入洪楼三小的课堂,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小绵羊”。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

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思维的活跃,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在XX年下半年区质量抽考中,我校取得了全区总评第一的佳绩。 总之,我校的课堂教学自实施创新教育以来,探索是深入的,变化是巨大的,成效是显著的。相信在上级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在全体老师不懈努力下,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将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教育教学创新观点 第二篇_教育教学创新

马庄桥镇中心校教研室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扎实开展素质教育,积极探讨新课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逐渐形成自身特色。近年来,我们教研室以“提升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主线,一“为学生终身发展为”为目标, 各方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显著的成绩,得到各级领导高度评价,取得了一定成绩。

做法如下:

14年3月份,我们多次组织骨干力量先后到范县陈庄乡、白一阁镇、莘县实小等名校参观学习,特别是莘县实小先进的教学模式深深的震撼了我们,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传统课堂的弊端,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决定对我镇课堂教学做一次大的变革,学习莘县“两段渐进”与“先学后导、自主互助”的高效课堂模式, 最终打造属于自己特色的高效课堂模式。

经过一年的探索,走过了“学习-临摹-内化-创新”富有特色的教育教学内涵发展之路。我们的做法如下:

1、通过学习,更新理念。各校充分学习高效课堂的理论:小组建设、自学与指导、展示与点拨、学案导学、上课流程等各种讲座;组织教师观看莘县课堂视频,一课一讨论,人人谈感受,深入学习莘县“两段渐进”与“先学后导,自主互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极力营造学习、教育、课改氛围, 每个学校,班班有班呼,组组有口号,黑板上“一日一语”书写名人名言;每班门口悬挂“全

家福”,激励学生团结奋进;班级内张贴与高效课堂有关的字幅,校校有师生风采展示橱窗。

2、全员践行,择优观摩。

掌握了理论,实践就有了方向。经过一个月的集中学习,2014年四月初,全镇三至五年级语文数学教师开始尝试“两段渐进 先学后导”教学模式。经过教研室人员多次深入课堂听课,选拔出语文、数学各两名优秀教师,为全镇小学教师做了高效课堂观摩课。 四位教师成功地灵活运用这种模式讲课,让听课教师受益匪浅,更让全镇教师树立了信心:掌握理论,转变思想,大胆尝试,课堂高效,人人能行。

县教育局领导王智勇、马孝锋老师亲临教研现场,亲自参与、指导教研工作, 对这次活动予以高度评价。

3、措施得力 全员达标

中心校教研室人员采取“边立标边达标”的措施,让活动开展取得成效。先后进行了四次不同形式的立标达标听评课活动,对每一位教师的讲课情况进行 “达标验收”,直到每位教师能上达标课为止。

在这期间,也涌现了一批课改先进个人,为了弘扬正能量,为其他老师树立榜样,我们以这些人物的事迹,专门出了一期简报《他们,在课改中成长》,组织教师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

在此基础上,为了让课改深入持续进行,新学期,我们工作思路有了新的调整。

首先,未雨绸缪,立足长远。在14年暑假期间,中心校组织各

年级组骨干教师提前编写导学案、学案,为新学期上课做好充分准备。秋季开学初,中心校召开有小学校长、主任、年级备课组长参加的主题教研会议,会上,中心校确立了课改总方向:“深入推进,运用内化,掌握精髓。”树立了工作目标:“教师人人参与,主动参与,让高效成为教学常态。”提出了:“打造高效课堂,历练成长,标兵弄潮,能手出彩,人人达标,各个竞技”的口号。并详细安排本学期各阶段工作 。

二、两段渐进 做好过渡

我们的两段渐进模式,一二年级初步实施阶段,三年级才正式运用“依标自学-小组交流-展示提升-反馈拓展”四环节上课。为了让新三年级教师更好地掌握“先学后导、自主互助” 的教学流程。我镇七所小学学校多次组织三年级语数教师进行练课、磨课,骨干教师听评课活动,九月23-25号,中心校相关人员通过听、评课,访问学生,查看资料,对七所小学三年级14位教师 “两段渐进 先学后导 自主互助”教学模式掌握情况进行督导评估。

三、搭建平台 人人亮剑

十一月初,我镇七所小学举行校级公开课活动,每个学校一至五年级语文、数学老师必须讲两节公开课,英语一节。全镇其他学校一至五年级全体老师全员参与听评课。这次活动规模之大、历时之长、教师参与范围之广,前所未有。中心校相关人员参与了听评课,并把此次活动的开展情况、教师讲课、听课评课进行评估。

在永固集小学举行活动时,县教研室王志勇主任、骆江涛老

师、徐瑞娜老师等也莅临参与本次听课、评课活动。王主任说,马庄桥镇中心校教育搞得好,就是因为开展教研活动扎实、有效,给予本次活动以及讲课老师以高度评价。

这次课改,我们中心校教研室人员人员付出了心血,我们的步步措施,让课改之花蓓蕾初绽,教师、学生出现可喜变化。“我认为”“我发现”“我补充”已成为学生课堂上的口头禅,激励的话语、热烈的掌声、由衷的赞叹已成为课堂的主旋律。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饶有兴趣的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观赏、调查、讲述、写作等;教师的角色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从零驾驭受教育者之上的“灌输着”、“管束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发展的良师益友、合作伙伴。

但是我们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走向属于自己的创新道路还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三、我们的特色工作

读书活动丰富多彩 营造书香校园

本学年,为了进一步打造 “书香校园”,确保读数质量,我们开展了独具特色的读书活动。

1、在读书日,我镇七所小学自主举行“让读书润泽人生,让书香溢满校园” 的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讲故事比赛、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演讲、快板、三句半等把读书活动引向深入。

2、2014学年11月 ,中心校组织全镇中小学进行了“中华经典美文诵读”活动。 每所学校几乎是师生全员参与活动,经典诗词配乐朗诵、诗词伴舞等各种形式的创演,把古典诗词的意境演绎的淋漓

尽致,再现了一篇篇经典美文的风韵。提高了学生的自身修养,培养了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

3、2013年12月,中心校组织个小学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进行了“读书交流展示”活动。孩子们以话剧的形式表演书中有趣的故事情节、精彩文段赏析、续写或改编书中的故事、感情朗诵精美片段、畅谈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变化等多样的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交流展示, 这次活动 ,让孩子们慢慢亲近经典,沐浴书香,爱上读书,与书为伴,影响深远。而且,孩子们通过大胆地展示,充分的锻炼了胆量勇气、锻炼了他们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孩子们的语文素养。

4、为进一步推进“读书润泽人生,书香溢满校园”活动的开展,让阅读真正走进校园的生活,我们在今年五月份进行了每年一度的“书香学校”、“书香班级”、“书香教师”、“读书小明星”、“书香家庭”等一系列评选活动。给予这些读书积极分子以精神物质的奖励。

教育教学创新观点 第三篇_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观点分析

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观点分析

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创新教育,把传授基础知识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结合起来,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创新技能;成功激励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要求数学教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创新教育,把传授基础知识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结合起来,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出适应新世纪发展的一代新人。 1正确认识数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即在全面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中小学生对数学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以及创新个性的问题。 2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学习者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的一种心理趋向。因此,数学课的教学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建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教学观,并以此为指导,从不同方向组织教学。

2.1要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努力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融洽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因此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要善于用自己炽热的数学情感去调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美好情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以饱满的激情,以情动情,引发学生的情感的共鸣,让学生舒心愉快地学习,进而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和问题等,学生在情感的支配下,思维灵维而敏捷从而极有能迸发出数学创新意识的灵光。

2.2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好奇心,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手段之一。 如:一元二次方程中“根与系数关系定理”的教学,可采用“设悬念”的方法来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如下导入语:我们已经掌握了已知一元二次方程求根的方法,与它相反的问题是什么呢?即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求一元二次方程。我们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求这个一元二次方程即求这个方程的系数。至此引入课题,学生兴趣盎然,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2.3培养数学创新观念: 数学创新观念的确立,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它是在数学教育的影响下,长期积累,长期渗透,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的。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观念的关键时期。中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身心发展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应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创设良好的教育条件,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促进学生数学创新观念的形成。 (1)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新 (2)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育教学创新观点 第四篇_浅谈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

浅谈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但我们知道,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它是建立在知识、转化和应用基础之上的,而这一切又深深扎根于教育基础之上,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均离不开教育对它的支撑,因此,全面提高我国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首先应从教育创新,特别是课堂教学的创新入手,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突出当代创新精神的培养,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程度。

创新教育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的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使学生一方面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其内容包括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它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情或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要求重新组织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产品。创新思维具有五个明显的特征,即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动的灵感。)、创新技能的培养(主要包括创新主体的信息加工能力、一般的工作能力、动手能力或操作能力以及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技能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以及物化能力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包括远大的理想、坚强的信念、诚挚的热情及强烈的创新激情等。)

传统的教育体制在创新型学生培养的许多方面都不尽完善,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创新才能的培养。在面临知识经济到来之际,为满足创新人才的需求,必须在目前的教育改革转型时期,从教育观念、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手段以及管理体制等若干要素着手,加大教育创新力度,以教育创新促进创新教育。下面我主要从课堂教学中创新谈谈自己得看法。

一、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创新教育在教师要求上,不再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功能和作用,而要求教师能在学生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起引导和示范作用,即教育者能以自身的创新意识、思维以及能力等因素去感染、带动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创新型的学生。因此,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自己的创新实践中发现创新能力形成发展的规律,为创新教育提供最直接、最深刻的体验,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相结合,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创新教育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主要起组织、引导、以及解答作用,

要改变“一言堂”、“满堂灌”“满堂问”等弊病,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托兰斯曾提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教师的几项要求,即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给学生以不计其数的学习机会等民主性建议。斯坦福大学校长卡斯帕尔教授在谈到斯坦福和硅谷的成功时,也认为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成功感,正确认识自身价值,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树立自我意识,执着追求目标,善于自我调节,排除心理障碍,强化心理适应;教学中要以鼓励,激发鞭策为主,使学生永远自尊、自强、自信、自立,胜不骄、败不馁,培养抗挫折顽强精神。要让学生敢于发现,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

二、课堂教学结构模式的创新。

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对构成教学的诸要素所设计的比较稳定的简化组合方式及其活动程序。而这里指的一定的思想就是创新思想,我们教师就是要在创新教育思想指导下,借鉴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随着教改之风深入人心,各地涌现出各种优秀的课堂教学模式,如黎世法教授的自学辅导教学模式、魏书生的“自学六步法”教学模式、上海育才中学的“谈议讲练”教学模式以及目标教学、尝试教学模式等,为创新教育实施提供了很好裁体。

如何选择和探索适宜自身情况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在众多优秀课堂教学模式中,我们从教法角度分成以下几种类型:(1)重点讲解型。适宜于难度教大的概念教学课。(2)探索发现型。适宜于定理、公式、法则一类内容教学课。(3)自学讨论型。适宜于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自学课。(4)自由讨论型。适宜于习题课。(5)反馈点拨型。适宜于单元复习和综合复习课。但是古云“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加以考虑:①教学环节是否紧密 ②时间分配是否合理 ③教学节奏是否适宜 ④教学重点是否突出 ⑤教学难度是否突破 ⑥详略是否得当 ⑦学生主动性是否发挥。创新出自己能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的”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三、在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有时片面强调繁琐练习、盲目抄写、过多背诵以及偏重死记硬背的考试,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思维的发展,使知识的迁移能力大为降低,更谈不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我国《学记》中早就提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的思想,强调注重对学生的开导以及培养学生独立性的重要意义,这对当今培养创新性人才仍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项自主性的活动,传统教育中的“填鸭式”灌输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发散思维是在解题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方法。收敛思维是在解题中,尽可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众多的方法进行比较,从中确定出最佳方案,两者的有机结合更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利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开阔思路,找出发现问题的多种解法。在众多的解法中,经过归纳、判断比较,最终得出一个最优化的结论。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同时产生大量观念、疑问、不受固定模式约束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大胆猜想、判断,并将其猜想作为逻辑推理的一种形式和发展学生创造力一种重要手段,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培养学生举一返三的能力。

四、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除了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外,积极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是推动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代表的信息加工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建造了学生可参与的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仅在传授知识,更把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现代教育技术能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意义构建的途径获得知识,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使学生独立思考的主体性得以体现。因为(1)现代技术教育的运用使受教育者可以充分发挥各种感官动能,吸收广泛的信息。(2)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教育者享有有广泛的信息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要自主地选择信息。(3)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能动地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体现自主学习的原则。(4)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可重复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声、光、色的变化和发展支获取知识,认识世界,有效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创新教育要求这种新型教育同时发展创新能力。创新教育要求这种新型的教育具有高效率和高效益,现代教育技术具备大容量的教学信息储存和多样化的教学信息显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实现教育源信息地一定时间内大量高速率地传输,同时映象的切换伴随着声像,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显示出教育内容的创新。更在教育界的实践过程中体现了创新教育思想,解决了传统教育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如科学研究的量化过程,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内在联系和运动变化的情况,解决问题的思维展示过程,动画实验等虚拟现实仿真教学,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演示,在动态中观察,使问题的结论迅速形象地展示,提高了教学速度的同时,使问题的解决具有准确性和深刻性。这些教育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

另外,资源的共享、信息的广泛性和信息显示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及时反馈以及多种教育媒体的综合利用,使知识结构更加清晰,提高了教育的效果。

教师使用的CAI课件,完全依据教师的讲稿及本人的意愿和要求选择编制内容,所包含的内容与使用者每堂课要讲述的内容及其讲课风格、特色紧密相连,内容的选择上可以是跳跃的、不连贯的,这样更有利于教师充分展示自己独特的教学魅力,也更易于学生接受。这种计算机辅佐的教学模式,必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也必将有助于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力。

五、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方法的创新。

教学评估是对教学质量状况的性质判定,要引导教师使课堂教学设计符合创新教育的要求,必须建立与其相配套的课堂教学评价制度。据报道,某市一位数学教师在讲初一的“列方程组解百分比应用题”花了一段时间认真研究了该市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在课上,学生先自学关于人口增长的例题,3分钟后做与例题类似的练习题。然后教师总结、分析学生存在问题,揭示解这类题找等量关系的一般规律。整堂课,教师讲授时间总共不超过8分钟,最后对学生进行检测,却效果显著。故我们呼吁对课堂教学评估要着重抓二个“转向”。1、评估目标从“单一”转向“多元”。从单一评价传授知识的情况,转向不仅评怎样传授知识,而且评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怎样有机地渗透德育、健康卫生教育等,看学生的精神面貌、心理状态、行为习惯等表现有哪些提高,评教师是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2、评估主体从“重教”转向“重学”。从评优课主要评教师怎样教(教态、语言、板书、现代化教学手段等)转向重点评学生怎样学,看学生自学的情绪,是否紧张动手脑。

传统教育纯知识记忆的考试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思维的僵化。因此,创新教育必须在原有教育教学评价体制方面大力革新,使教育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真正发挥出导向功能。在考试内容上,不仅要考属于知识记忆性和技能技巧性的内容,还应包括一定比例没有标准、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以表现学生自己创见的题目,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路,学生也会在平时的学习中,着重培养自己的扩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创新思维能力。在考评形式上,要打破传统教育中形式单一化的特点,变终结考评为形成性考评,同时采取多种考评形式,如笔试、口试、开卷和实践能力考查等。在评价中,可以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进行。在评价过程,教师要及时收集信息、反馈信息,恰当地把握评价时机。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评价形式,可促使学生开放性个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形成。

只有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建立全新的教育创新体系,才能为创新教育、创新课堂教学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强大的推动力,而创新教育的实施又会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联系。我坚信,在教育创新的推动之下,课堂教学的创新教育一定能承担起知识和技术创新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的伟大历史使命。

教育教学创新观点 第五篇_遵循教育规律创新教学理念

遵循教育规律创新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学科专业素养学习体会【教育教学创新观点】

葫芦岛市实验小学 张洪艳

【摘 要】: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同时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言语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一、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二、 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着眼点,改革语文课堂教学。

三、 重视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四、 积极开展语文活动实践课。

五、 改革教学评价,树立正确的语文质量观。

【关键词】 面向全体 综合素质 实践活动 评价改革

【正文】

针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的一些疑惑和茫然,觉得有必要引起我们的思考。《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同时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言语课程的变革和发展。”非常明确地提出了语文学科教学要开展综合活动。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早已明确地提出素质教育

【教育教学创新观点】

的培养目标,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素质,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素质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奠基工程”,小学语文作为这一工程的一门重要学科,无疑更要为素质教育服务。既然素质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产物,那么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实施素质教育就势在必行。下面就谈谈我对小学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对语文课程的要求有两点:一是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不是少数尖子学生,也不是大多数学生,而是每一个学生;二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该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那么,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实施素质教育,不是英才教育,而是国民教育;不是选拔教育,而是普及教育;不是淘汰教育,而是发展教育。小学语文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类人才打下良好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领会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和意志性格等情况的基础上,确定教学任务,落实教学要求,不随意降低要求,放慢进度,也不任意拔高要求,增加教学难度,加重学生负担。面向全体,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对中等生和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多加关照,课上多给他们发言机会,开拓思维,发展思维,尽量给予更多的参与机会,通过热情关怀,循循善诱,加强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逐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实践证明,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对提高中下生的语文成绩很有效果,也能有效提高优生的语文素养。

二、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着眼点,改革语文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应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基于这种认识,小学语文教学应牢牢抓住三条线:(1)知识线,它以基础知识为主,组成语文教学的知识序列;(2)能力线,它以基本技能为主,组成语文教学的能力结构;

(3)方法线,它以基本方法为主,形成语文学习的方法。知识是基本,能力是中心,方法是主线。“三线”纵横联系,编织成“知识方法能力”的教学网络,形成教学的“三维”主体格局。“三维”教学体系,能有效地解决教学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方法之间的辩证关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应准

确地把握教材的知识建构和情感因素,促使学生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和谐发展,提高育人素质和教学的整体效益,同时,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把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一种整体性的开放型的教学新体系。

三、重视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注意培养能力,是改革课堂结构的目的。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就是说“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变师生间单纯的知识授受关系为教师指导与学生探究发现的关系。教师要根据教育科学与心理科学的规律以及儿童的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方案,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创造条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地获取知识,完成自己的认识过程,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识规律提出恰当的问题,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究、观察、思考和必要的讨论、实验,最终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形成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认识结构。

教学实践证明,“自学课文,讨论问答,练习作业”三步教学是改革小学语文课堂结构和教学方式的一种简而易行的教学方法。“自学课文”要求学生在教师给定的自学目标范围内初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讨论问答”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在活跃的讨论气氛中进行。此过程中师生共同解答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和感兴趣的问题以及教师针对教学重点设计的问题。“练习作业”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让学生做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作业。选编的练习作业既要针对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基本技能、思维能力的培养,又要针对学生实际知识水平、能力差异和学习情绪,力求难易适度,题量适中,类型齐全,兼顾“两头”。“三步教学”使启发式落到实处,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自然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积极开展语文活动实践课。

语文课程重在实践,而非“言说”。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的:教育应重视人的自我实践、人际关系和亲身经历。成为目前西方流行的一个心理学派——人本心理学。人本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对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启示作用:教学要确立发展学生潜能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学习动机;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建立感情型的师生关系。语文课堂应是学生语文

“践行”的场所之一,同时语文课程应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的世界,打通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的通道。语文实践是丰富、复杂和开放的,这不仅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说读写实践,学生的吟诵品味,而且还包括课外的各种语文实践活动。

“实施素质教育要加强落实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是第二课堂、兴趣小组、课外活动的发展,是随着义务教育教材试行而出现的一个新课程,把它列入“教学计划”,其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素质。语文活动课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用活动的方式,通过学生自主活动的体验,以获得直接经验(有时也能获得理性知识)的课程,它适应学生个体的不同水平和发展的不同需要,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和特长,提高语文素质。

我们开展语文活动课的主要内容与形式有:

1、语文主题集会。它是指使学生集合在一起,以会议的形式来学习语文知识,进行语文技能训练和以语文娱乐为主题的活动。包括交流会、讨论会、朗诵会、故事会、演讲会、联欢会等形式。

2、语文知识讲座。采用讲座形式可以使学生对语文的某一基础知识有比较全面系统的理解,许多学生想知道或要学生知道的知识,都可以作为讲座的内容,它以扩大学生视野,获取最新知识信息为目的。

3、语文智能竞赛。采用比赛形式进行某一项或几项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在紧张、热烈的竞争气氛中,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调动,对激发学习语文兴趣,开拓智力,培养能力有促进作用。

4、语文游艺游戏。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生动活泼、趣味性强的游艺游戏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玩个痛快,更重要的是使他们从中获得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还能培养集体主义观念,磨练意志,开发智力。

5、语文说唱表演。说唱表演可以宣传和提倡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也可使学生得到娱乐和休息,还可以训练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6、语文作品展览。就是组织学生挑选同学的优秀语文作业或语文课外活动的成果,经过整理编排后在本班或校内展出,可以激发广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书的能力。

五、改革教学评价,树立正确的语文质量观。

语文教学评价,是运用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系统地、科学地收集、处理语文教学信息,对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进行客观描述的过程、价值判断的过程、心理同构的过程。而传统语文教学评价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七重七轻”:重选拔、轻发展;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重笔试、轻口试;重量评、轻质评;重结果、轻过程。正因为如此,实施新课程改革,意味着必须树立正确的语文质量观,改革现行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并建立和完善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评价体系。 语文教学评价应以语文素质教育为依据,以《语文课程标准》为目标。根据现代课程的基本理念,语文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应把握好“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这三个维度,制定好“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这五个方面的评价方法,这样,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利于个体发展,使语文教学评价走向全面、合理。

如果认为一张试卷、一次考试、一个分数就是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那是狭隘陈旧的质量观。对学生语文素质的评价,除了语文考试成绩外,更主要的是看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情感)、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及各种能力等的形成和提高。现行的这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方法对学校、教师实施语文素质教育是不利的。所以,我们应该积极研究,改变现行的评价质量的办法,根据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小学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建立起切实可行的能全面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体系。

教育教学创新观点 第六篇_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陕西省铜川市一中 董前进 727007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了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创新教育应运在而生。创新教育如何实施,能否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用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师,必须努力尝试在教育教学中贯彻创新教育时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 转变教育观念,适应新时代创新教育的要求

为了适应新时代新教育的要求,教师应该自觉地转变教育观念,学习创新教育的理论,用这种新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名师出高徒”!试想一个没有创新意识,创新理念的教师怎能培养出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教师呢?创新教育是靠人实现的,首先靠的是教师,所以转变教育观念至关重要,它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先导。关键在于我们教师是否情愿或敢于将已经倾斜的教育天平摆正的问题,当然这需要勇气和毅力,但我认为作为知识分子,作为教育者,长期不断接受新思想的熏陶,转变观念不是一件难事。应该是观念转变与尝试实施创新教育并举。况且在实施创新教育方面,我们有些老师已经走在了前面,如我们学校的赵文忠老师、何划选老师等,他们已经为我校的创新教育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值得我们学习。所以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大张旗鼓地宣传和实施创新教育,为实施创新教育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这不仅是现代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面。【教育教学创新观点】

二.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决定性因素

教师在创新教育过程中能否有效发挥其主导作用,必须对其自身素质进行重新的修炼和塑造。从事创新教育的教师为了使自己能够真正起到教学中的主

导作用,除了应该具备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教育观念、教学的监控能力等基本素质外,还应进行创新教育创新素质的培养和修炼。

1. 现代教学观念的修炼

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核心,它直接制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的方向、深度与效果。与传统教学观念相比较,教师在创新教育观念的指导下,(1)在应用讲授法时,就会注重在讲授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时,适当地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同时向学生提供大量材料和信息,引导学生主动的去探索结论。(2)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看成具有能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的活生生的人,经过施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有发展、有进步。(3)在传授知识,学生消化理解知识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综合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注意优化教学过程,改”注入式教学”为”创造性教学”、”启发性探究性教学”,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

2.自我监控能力的修炼

教师的自我的监控能力,是教师才华的核心,为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过程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3.创新知识的修炼

包括教师的特定的本学科知识、文化知识、实践性知识(------各种的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条件性知识(----创造学、创造心理学、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知识)。对于条件性知识需要教师为创新教育进行重新的学习和继续教育。

4.创新教学艺术的修炼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一门艺术。对此,有专门的文章和专著论述教学艺术论。创新教育希望教师能够运用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使教学达到准确、鲜明、生动、富有启发的境界,使学生在生动理解学习内容的同时,能感受到一种艺术的享受。

只有进行这些素质的修炼,才能为教师做到”名师识高徒”、”名师出高徒”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各种素质的修养和继续教育,为创新教育做出贡献。

三. 教师在创新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实施创新教育,进行创造性教学。这就须从以下几方面实现:1.备课时,充分挖掘教材的创造性因素。教师在系统地钻研教材,设定教学计划时,从有利于开发学生创造民办科技的角度出发,认真思考发掘教材蕴藏的创造学原理,精心设计一些能够开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条件及环境,激发学生创造兴趣,引发学生创造的动机,诱导学生创造性思维。2.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创设民主和谐、积极活泼的教学情境。借助创造性教学的方法,运用讨论法、启发诱导法、信息反馈法、诱思探究法、多环教学法等逐步建立起具有特色的活泼的课堂氛围。开发、诱导、推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组织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训练。教师在学科教学中以发散性问题为出发点,激发学生主动猜测与积极探究,通过置疑过程,使教学过程呈现出合适的层次性序列,促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在教学中师生共同展开多向思维、鼓励创新。采用如”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举一反三,逆向思维”等方法。不仅使学生解题能力有所提高,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发散与收敛,变异的思维习惯。4.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的创造实践活动,在活动

中获得直接经验,发展他们的爱好特长及各种能力,巩固和延伸课堂教学。

四. 在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对创新教育的总体目标进行层次化设计,使培养目标转化为可操作、可把握、可评价的具体的教育教学目标。创新教育对于基础教育而言,以培养教育者的素质为重要 任务,强调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的协调发展。着眼于未来、着眼于素质的养成,所以培养的目标以创新精神(意识)为主体和重点,兼顾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进步发展。所以在实施中须精心编制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出能够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情景问题,实验及形成性练习题。在设计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经过施教,使他们的创新素质得到不同程度的促进和发展。如:在我校新生入学教育中,通过校史了解、中学生一日常规的学习和军训对新生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珍惜学习机会、不怕苦,不畏难、勤奋学习,努力上进,为校争光、为家争光、为班争光的优良品质。在学科教学中,我校还为具休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学生开辟了第二课堂--------学科竞赛讲座班和创新思维、创造能力讲座班,旨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性能力。

五. 课后学习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一个最好的环节。它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延伸和拓展。是学生创造力自由驰骋和飞翔的时间,是学生创造力提高巩固和提升的最好时机。学生可利用这一时间充分将课堂上所学知识与方法灵活实践、验证、开发大脑智慧,建立与完善的过程。也是否定与完善的过程,更是青出于蓝而青于蓝,创新人才砺炼、挑战、积淀和成就的重要过程。这一时期教练只要给这些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学生研究的课题【教育教学创新观点】

让他们用个人或集体的智慧破解就行了。相信他们一定不负期望的。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56115/

推荐访问:绘本教学的观点与创新 地理生存教育创新观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