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篇故事 > 蜻蜓的特点

蜻蜓的特点

时间:2018-07-14   来源:长篇故事   点击:

【www.gbppp.com--长篇故事】

蜻蜓的特点 第一篇_《蜻蜓眼》的创作特色

《蜻蜓眼》的创作特色

日前,曹文轩最新力作《蜻蜓眼》在《人民文学》第六期上刊出。这一长篇小说继续承袭了曹文轩儿童文学的创作风格,并继续坚持体现、歌颂了自己创作中不变的价值观:高贵的情感、典雅的语言与对人类生命中所可能遭受到的苦难的表现与正视。本文将在新批评视野下,分析《蜻蜓眼》中曹文轩的创作特色是怎样体现以及发挥的。

一、新批评与《蜻蜓眼》

新批评派作为批评发展转折时期出现的一种很典型的理论现象,是在对他们 之前的种种文艺批评进行审视和批判中建立起来的。与俄国形式主义一样,新批 评派把作品本身看作是“一个独立存在的自足体,认为作品作为客体是独立于创 造者和欣赏者之外的,此外,它也是独立于政治、道德和宗教等各种意识形态及 上层建筑,甚至还独立于社会生活的”1。因此,新批评派认为,“应该研究文学 作品,研究作品的艺术技巧和手法,研究文学的内在规律。”2。

《蜻蜓眼》毫无疑问,在情节设置和人物塑造上实现了自己的突破,但是通过文本细读,我们可以发现,《蜻蜓眼》中依然新批评视野下的一些关键创作特色的出现:关注平凡人内心中潜藏的巨大的生命张力;借人物命运的讲述营造出带有普世意味的悖论怪圈;用作品对现实进行嘲讽和抨击等。

二、新批评视野下的《蜻蜓眼》的创作特色分析

(一)张力:平凡人物内心的高贵力量

新批评学家认为,文学作品的张力由两个部分组成:extension(外延)和intension(内涵),即称为“外延,,的字面义、指称义、字典义和称为“内涵,的暗示义、比喻义、联想义。而曹文轩将作品的张力也分为两种组成部分:一是作品中讲述的阿梅的故事本身与其自发的外延性之间的张力;另一方面则是阿梅这一平凡人物身上所表现出的高贵的情感力量。曹文轩一直认为“文学应承担起调节硬部和软部之间平衡的责任。作为儿童文学尤应如此,它应在保证后一代人能1

2支宇.韦勒克文论与结构主义语言学[J].社会科学研究,2000年.第4期.第139页。 杨文臣.张力诗学论田1.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17页。

够没有缺陷地成长中做出贡献”3。在最新的《蜻蜓眼》中,曹文轩都坚持对人的内心的情感的挖掘,在这部长篇小说中,曹文轩借助对主人公阿梅的成长线索的勾勒,来表现了“感动人的那些东西是千古不变的”,“生死离别、游驻聚散、悲悯情怀、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脉脉温馨和殷殷情爱”,在这些表现内容中,曹文轩想要传达的感动是蕴藏力量的,是温暖心灵的,是永恒不变的:人性中亲情的温馨;人与人之间交往时所表现出的那一抹“真诚”的底色;《蜻蜓眼》中阿梅在一生流离,辗转三座城市之间时对人生的那种坚定不移的相信„„

(二)悖论:人生仿佛是怎么也走不出的怪圈

新批评派认为,只有在语义的悖论中而生的诗才有意义。而在《蜻蜓眼》中,曹文轩营造的悖论则是:无论你如何坚强,仿佛你的付出总是无法得到回报——人生仿佛是怎么也走不出的怪圈,而这圈子里还充满了苦难。

书写苦难是曹文轩儿童文学的标志性主题,但是他不是为写苦难而写苦难,而是借助苦难彰显出人们在厄运中的相扶相助,进而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这种真诚的帮助来感动当下的孩子们,使他们在心灵上能够多一些湿润的情感。但是在《蜻蜓眼》中,曹文轩对苦难的书写有了更加浓郁的悖论意味:《蜻蜓眼》中阿梅的经历也绝不是一帆风顺,反而是命途多舛的:在小说中,前前后后三四十年之间,阿梅经历了上海、马赛、宜宾三座城市之间的辗转流离,中法之间的国族界限让阿梅所经历的流离之苦更加触目惊心。

对苦难的反抗是书写苦难的题中应有之义。曹文轩在“反抗”的维度上着力不多,阿梅的颠沛流离与其说是自己主动的选择,毋宁说是命运潜在之后的推动。在这“惘惘的威胁”之下,阿梅的流离过程就是阿梅抗争命运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命运的安排,在命运的安排之中反抗命运,就如同鲁迅的“在绝望之中反抗绝望”一样,是一种对生命苦难思考的哲学,也是一个悖论。曹文学认为,孤独感是当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心理问题,所以曹文轩在他的儿童文学中对孤独给予了特别观照,给孤独中的人们送去了理解和支持,使他们在情感上感受到了温暖和新的希望,与物质上的帮助相比,来自精神上的沟通和理解更能抵达心灵深处。应该说,曹文轩笔下的文字是有生命的,是饱含情感的,3曹文轩:《當文轩儿童文学论鬼》,二十一世纪出版社,1998年版第25页。

是温暖心灵的,做感动的文章将是他永恒的追求。现代化环境让人的心灵变得干潘了,读曹文轩的儿童文学应该能使人的心灵找回一些湿润的东西。鲁迅说,真正的勇敢是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和人生的苦难。曹文轩的文笔是温柔的,动情的,但是在这样的文字背后,是一颗坚强的内心,是对人生苦难的深沉的思考,更是一种对人生未来发展的真诚的期望和希冀。

(三)语言与语义:古典与正典

结合新批评提出的“词义分析法”、“语境理论”等关键概念,我们发现,在《蜻蜓眼》中,曹文轩的语言是极具古典味道,甚至是正典风味的。

1.小说文本中的古典色彩

曹文轩十分重视对自己写作语言的锤炼,整个小说创作带有明显的古典文学的意味和色彩。《蜻蜓眼》中写到了中国的上海、宜宾以及法国的马赛,三个城市都是各自国家文化的凝聚之地,因此,曹文轩在写阿梅在这三个城市中的生活时,有意识地以国家的传统文化资源作为背景和借鉴,注重对自己用字、用词和章句的锤炼,让自己的小说文本带有明显的古典化的色彩。例如在《蜻蜓眼》中经常出现的水的场面的书写:水乡的生活环境参与了曹文轩的文学创作,正如他自己所感慨的那样,“我的空间里到处流淌着水,我的作品皆因水而生”“水养育着我的灵魂,也养育着我的文字”。在接受采访时他对家乡的水表达了深深的谢意,家乡的水让他的文字纯净透彻、暖人心田、充满灵性。

2.古典之下的正典意味

如果说对小说文本字词章句的锤炼是曹文轩对古典文化继承的一种外在表现,那么其内在的面对人生苦难时的勇敢和悲悯的情怀则是曹文轩对古典文化继承的一种内在的追求。对于文学而言,悲悯情怀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文学如果丧失了悲悯情怀还有其存在的精神价值吗?然而,文学的这一精神内核正面临着被废弃的危机,所以極救文学当务之急就是重新找回丢失的悲悯精神,并且把它置于不可动摇的地位。儿童文学作为文学的成员之一,自然不能没有悲悯情怀,甚至要给予它更高的精神价值,因为崇高的情感往往要从孩子开始培养,作为一名有担当的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已经深刻地意识到这一点。而目前来说,作家应有的悲悯情怀在曹文轩的儿童文学中得到充分地体现,他的悲悯情怀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对残缺人物投以深切的关怀;另一方

面基于对人性复杂性的认识,对人性的弱点和局限性给予了深切的理解和同情。正是因为有浓厚的悲悯情怀,所以曹文轩对人性的理解没有简单化,他看到了人性的复杂,看到了人性的弱点,在他看来,人不能简单地分为好人和坏人,如果将人做这样简单地划分,那曹文轩就不可能拥有悲悯情怀,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与悲悯情怀是矛盾的。曹文轩之所以能矢志不渝地保持这份悲悯,一方面是因为他放低自己的姿态,没有以道德审判者的面孔来面对人性;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不断强化自己的作家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勇敢地面对人性的弱点和复杂性。曹文轩在《蜻蜓眼》里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局限性,力图对深处在精神困境中的人们进行救赎。排挤、嫉妒、偷窥、报复等这些人性丑的一面在《蜻蜓眼》中也都有写到。

三、结语

《蜻蜓眼》是曹文轩最新的长篇小说,但是读之却明显能够感觉到曹文轩之前创作的追求和价值观:那种对古典文化的继承,那种古风小说的味道,那种对人的情感经历中的苦难因子的书写,那种书写苦难过程中带有的悲悯的情怀等等,这些都曾经在《草房子》中见过,在《红瓦》中见过。因此可以说,《蜻蜓眼》是曹文轩的,而曹文轩是儿童的。

蜻蜓的特点 第二篇_蜻蜓的外部形态特征与蜻蜓起飞和飞行的关系初探(下)

蜻蜓的外部形态特征与蜻蜓起飞和飞行的关系初探(下)

——第二十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作品

作者:刘锦程 文章来源:创新研究院网站

编者按:本项目曾获第二十届(2005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动物学类三等奖。

研究实验(五)观察蜻蜓是如何飞行的

首先用棉线捆住蜻蜓的胸部,将棉线的另一端系在室内高处横杆上。用数码照相机拍下蜻蜓飞行的过程,然后进行图像观察和分析。

1、蜻蜓飞行时、蜻蜓翅的振动模式

蜻蜓飞行时,翅上下拍动,同时翅沿翅轴转动,迅速改变翅的角度,在翅下拍至最底点时,蜻蜓翅快速向外旋转;而在翅上抬至最高点时,蜻蜓翅又快速向内旋转,这种振翅方式是昆虫中最简单的一种振动模式。同时,蜻蜓在飞行时,前翅与后翅是各自分别拍动的,只是前翅的动作比后翅的稍慢,前后差距大约是上下拍动所

需时间的八分之一。因此在一定时间内蜻蜓翅的上下拍动是一致的,有时却恰好相反,蜻蜓振翅频率非常快,每秒钟可振动16——40次。(见上图)(注:对蜻蜓翅的振动模式观察与参考书记载一致)

2、观察蜻蜓去掉翅痣、剪断前缘脉、亚前缘脉基部和剪去半翅与全翅后,对蜻蜓飞行的影响。

A.在蜻蜓翅的前缘近顶角处有翅痣,它是用来消除蜻蜓飞行时翅的振颤,去掉蜻蜓翅痣,蜻蜓飞行时,就会象喝醉了酒一样遥遥摆摆飘忽不定。

B.剪断蜻蜓前、后翅的前缘脉、亚前缘脉基部, 蜻蜓无法飞行,

C.从翅节处剪去一半前翅,飞行不稳,速度降低。;

D.剪去全部前翅,蜻蜓无法飞行

E.剪去后翅的一半,飞行不稳,速度降低。

F.剪去全部后翅、无法起飞,抛向空中后,迅速下降,落地。

3、蜻蜓飞行时腹与足的作用

蜻蜓飞行时,身体非常灵活,它即能快速飞行,迅速变换方向和高度,又能在某一高度缓缓滑翔,或浮在半空中,甚至还能倒飞、侧飞、上下直飞。而这一切都是由于蜻蜓的腹部在起作用。蜻蜓在飞行时,腹部经常卷起或弯曲,这是用来改变蜻蜓的飞行速度、方向和高度的。六足在飞行时收缩叠加到胸前,就象飞机起飞后将轮子收起一样是为了减少飞行阻力。(见下图) (见表十三)

当我们将蜻蜓的腹部去掉一半时,蜻蜓只能直飞,无法改变飞行方向或在空中滑翔,而且飞行速度和高度也有所降低。将蜻蜓的腹部全部剪掉,蜻蜓无法飞行。(见表十三)(见下图)

四·实验结论

通过对三种蜻蜓的外部结构进行观察与测量,我们对蜻蜓各个部位的长度、重量、体积及它们之间比例关系有了清楚的了解。

A.蜻蜓的体长越长、自身的头、胸、腹、翅、足也越长。

B.蜻蜓的自体越大,其头、胸、腹、翅、足也相对越重,

C.蜻蜓整体的体积与蜻蜓的头、胸、腹、翅、足的体积成正比。

D.同一种蜻蜓,虽然有大有小,但其头、胸、腹、前后翅和前、中、后足的比例一致。

E.同一种蜻蜓,虽然有大有小,但其体长与前、后翅长的比例一致。

F.同一种蜻蜓,虽然有大有小,但其腹长与前、后翅长的比例一致。

G.蜻蜓翅的面积与蜻蜓自体的大小成正比。

H.我们观察了蜻蜓翅的结构,发现蜻蜓翅的管状翅脉较硬又有一定的弹性,起着支撑和加固翅的作用;蜻蜓翅的结构,决定了蜻蜓的飞行能力。

(二)在观察测量三种蜻蜓空中负重飞行能力及最大负重量时,我们得到的结论是蜻蜓身体越大,在空中负重飞行能力就越强。就伟蜓而言,负重达到1.29克,是自身重量的1.5倍。

(三)蜻蜓在起飞前和起飞瞬间,六足各有分工,且配合默契,而剪去中、后足,对蜻蜓的起飞有很大的影响。

蜻蜓在起飞前和起飞瞬间六足的站立方式不同,起飞前,中后足用于抓牢物体使身体保持平衡。前足起辅助作用,起飞瞬间,前足首先折叠到胸与头之间,中后足为起飞起助推作用。去一对前足对起飞没有影响。

正常情况下,蜻蜓起飞大于45度角,前飞或侧飞,去掉中足对起飞有影响。起飞角度缩小,速度变慢。去掉后足对起飞有很大影响。

若将蜻蜓的足全部去掉,起飞角度在大于0度小于45度之间。起飞距离加大,而且起飞速度会降低一半左右。

蜻蜓起飞的瞬间,变换翅的角度,增加振翅频率,随着拍动频率的加快,当升力大于自身重量时,蜻蜓起飞,中后足为起飞起助推作用。

(四)蜻蜓在飞行时,各部位的变化,使其能在空中保持良好的状态。

A.在蜻蜓飞行时,由于上升气流与下降气流同时存在,再加上蜻蜓的振翅频率高与空气摩擦大,所以翅向下振动时,翅后部便会上翘,而翅向上振时,翅后部便会下垂。

B. 翅痣在蜻蜓飞行的过程中有转移重心、保持飞行平稳的做用。当翅痣距翅基的长、平均约占蜻蜓翅总长的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翅痣的长、平均约占蜻蜓翅总长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五;翅痣距顶角的长、平均约占蜻蜓翅总长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二十这一范围内,蜻蜓能够保持平稳飞行。如果翅痣距翅基的长度过短,则无法起到保持蜻蜓平稳飞行的做用;如果翅痣距顶角的长度过短,则蜻蜓翅极易折断。剪去蜻蜓翅痣,蜻蜓无法正常飞行。

C.剪断蜻蜓的前缘脉、亚前缘脉基部,蜻蜓无法起飞,但将蜻蜓抛起,蜻蜓可以滑翔一段距离;剪去蜻蜓半翅,蜻蜓可以飞行,但起飞角度小、飞行距离短、飞行高度低;剪去蜻蜓全翅时,蜻蜓无法飞行。

D.蜻蜓在飞行时,腹部的卷起、弯曲或伸直,可以调动蜻蜓飞行的快慢、高度、悬停和方向。

E.蜻蜓飞行时,六足收缩折叠在胸部,以减小阻力。

五·讨论与分析

(一)蜻蜓是昆虫中的飞行高手,虽然蜻蜓的翅重只有0.0186克(伟蜓的一个后翅),但翅的面积确达6.1平方厘米(伟蜓的一个后翅)。这就使蜻蜓在振翅时,

蜻蜓的特点 第三篇_剪纸蜻蜓

六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案——17、剪纸蜻蜓

17、剪纸蜻蜓

教学目的:

1 、能运用三角折纸的基本方法,折叠出自己喜爱的蜻蜓形象。

2 、学会把握蜻蜓的特点和比例结构进行制作。

3 、能基本运用粘贴,添画等方法进行作品的添加与完善。

4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合作互助的精神。

5 、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和热情,并喜欢折纸这一间民艺术。 教学重点:

1 、让学生基本了解蜻蜓的外形特点和比例关系。

2 、学会利用三角折纸进行蜻蜓的制作。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基本了解蜻蜓的外形特点和比例关系的能力。学习根据蜻蜓的外形特点用三角折纸准确地组合成一只可爱的蜻蜓

教学用具:

蜻蜓折纸作品、折叠过程范图、彩色纸、水彩笔、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老师手拿一只纸折的大蜻蜓入场。

2、老师提问:这只蜻蜓是怎么拼折成的?(学生回答)教师把范作略加拆开:发现是用许多三角折纸折叠成的。

3、学生活动:复习三角折纸的折法

请一个小朋友演示一遍。教师稍加指导,学生折几个三角折纸

小组内的学生互相检查,看看折得对不对。

二、新授:

1、了解蜻蜓的外形特点与结构比例

教师出示大蜻蜓,学生观察

总结出蜻蜓的特点:颜色、形状、动态等。

提问:它的身体比例关系怎么样?”(学生回答,并进行鼓掌表扬。) 2 、开始引导自学:(学生观察、讨论来了解蜻蜓的折叠方法)。 教师出示蜻蜓折叠过程范图。学生仔细观察。

学生活动:学生按自己的意愿自由搭配、两个学生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 提问:蜻蜓的折叠方法是怎样的?学生交流讨论结果

3、教师用大三角折纸进行折贴示范,讲解折小蜻蜓的要领:

【蜻蜓的特点】

( 1 )要按照折纸的规律来折。把三角折纸折得挺刮,准确。

( 2 )从尾巴往上折叠,注意翅膀的插入、卷须的制作方法。

( 3 )把折叠的三角折纸插紧,选择小蜻蜓的各个部分的色彩。

三、学生练习:

1 、两个学生一组进行折纸练习。(老师巡回指导,倡导学生质疑问难) 2 、老师和学生一起动手折纸,并轮流带学生做折纸小蜻蜓

3 、在折叠过程中,老师提醒学生注意蜻蜓身体的比例关系。并让学生对折纸进行添加绘画,形成折纸绘画作品的主题。(老师提示学生可以采用合作和互助的方式进行创作。)(学生自由创作。)

四、评议:

1 、老师随堂进行评画,请折得快的学生讲解自己的作品。然后大家一起评议。

2 、学生将自己好的作品放在讲台上进行展示, 学生上来欣赏。

3 、老师奖励学生,奖教师做的动物鱼,大家鼓掌表扬。(拓展学生思维

蜻蜓的特点 第四篇_吉大作业

1:某人把墙上的蜻蜓看成钉子,是属于何种症状?()

1.错觉 2.妄想 3.幻觉 4.关系妄想 2:下列哪项是各类精神病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种?( )

1.情感性精神障碍 2.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3.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4.精神分裂症

3:当患者发生自杀、自伤行为时,当班者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

1.立即通知医生 2.立即通知护士长 3.及时准备抢救用物 4.及时进行应急处理

4:当患者出现“人格解体”时会觉得( )

1.身不由己 2.疲劳 3.压抑 4.视物模糊

5:一级护理管理的护理对象是( )

1.自杀、自伤者

3.生活不能自理者 4.症状缓解、病情稳定者 6:诊断症状性精神病首先应考虑的是 ( )

1.意识障碍

【蜻蜓的特点】

2.有恐怖性错觉和幻觉 3.有躯体疾病的症状及体征 4.起病急剧

7:在出走的危险性评估中,最重要的是( )

1.病史中是否有出走史

2.患者是否对疾病缺乏认识,不愿住院 3.患者能否适应住院环境 4.患者是否强烈思念亲人

8:哪组症状对诊断精神分裂症最有意义? ( )

1.思维迟缓,情感低落,企图自杀 2.意识朦胧,伴有错觉幻觉

3.意识清晰,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 4.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及动作

9:情感倒错见于 ( )

1.脑器质性精神病 2.症状性精神病 3.反应性精神病

10:以不至于死亡的自杀行动来表达其真正的目的是指( )

1.自杀意念 2.自杀未遂 3.自杀威胁 4.自杀姿态

11:下列属于意识水平的减低的是( )

1.情感淡漠 2.幻想 3.幻觉 4.谵妄

12: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情感障碍是 ( )

1.情感淡漠 2.焦虑 3.情感高涨 4.情绪不稳

13:一级护理管理的护理要点是( )

1.患者安置在重症室内 2.每周作护理记录1-2次 3.开展心理护理 4.做好出院指导

14:精神分裂症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 )

2.记忆障碍 3.意志障碍 4.行为障碍 15:当患者发生自杀、自伤行为时,当班者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

1.立即通知医生 2.立即通知护士长 3.及时准备抢救用物 4.及时进行应急处理

16:某病人无法控制的反复洗手,这属于( )

1.运动性兴奋 2.齿轮样震颤 3.意志增强 4.强迫动作

17: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不良反应最重要的是 ( )

1.锥体外系症状 2.过敏反应 3.心率及心电图改变 4.便秘

18: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最好的治疗方法是 ( )

1.心理治疗 2.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4.工娱治疗 19:妄想是( )

1.顽固的迷信思想 2.不能被说服的病理信念 3.亚文化的群体信念 4.不能被说服的个人病态信念

20:某患者觉得自己内心的想法被别人察觉,这属于( )

1.被洞悉感 2.被发现感 3.思维错乱 4.被害妄想

21:服用碳酸锂的不良反应包括( )

1.腹泻 2.少尿 3.多动症 4.低血糖反应

22:造成遗忘常见的原因是( )

1.焦虑 2.妄想 3.意识障碍 4.睡眠增多

蜻蜓的特点 第五篇_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

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

1、植物的身体一般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构成的。【蜻蜓的特点】

2、植物的器官包括(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根)(茎)(叶)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分别有(吸收)(储藏)(输导)(同化)作用,并能使植物获得营养和生长。(花)(果实)(种子)属于植物的(生殖)器官,有保证植物种族繁衍的作用和功能。

3、根是构成植物(供养)系统的器官之一。植物的根具有(吸收水分)和(固定植物身体)的作用。有的植物的根还具有(储藏营养成分)的功能。

4、植物用(根)吸取生长需要的水分。

5、植物的根有(直根)和(须根)两种。白菜的根是(直)根,葱的根是(须)根。

6、植物的茎有(输送水分)的作用。还有(储藏养料)的功能。

7、1606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是从(雨水中)获得的。【蜻蜓的特点】

8、(1774)年,(英)国的(普里斯特)发现,植物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9、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

10、什么叫光合作用?

答: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人民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作光合作用。

11、植物的光合作用对动物和人类有什么意义?

答: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了养料,还为动物和人类的生存提供所需的养料和氧气。

12、植物吸收的水分全部被用于光合作用了吗?

答:不是,植物吸收的水分一部分用于光合作用,绝大部分被叶片蒸发了。

13、什么叫叶的蒸腾作用?叶的蒸腾作用有什么意义?

答:叶蒸发水分的作用又称叶的蒸腾作用。意义是: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叶的蒸腾作用散失,从而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养料的运输。

14、仙人掌的刺是它的(叶子),作用是:(大大降低水分的蒸发),厚厚的绿色部分是它的(茎),可以(储存大量的水分,能进行光合作用)。

15、华南虎生活在中国的(中南)部,估计20世纪50年代早期仍有近(4000)

只,目前已经濒临灭绝了。

16、动物的(运动方式)(生活环境)(捕食方式)与它的(身体结构)是相适应的。

17、动物的运动方式是(多样)的,如(跑)(飞)(爬)(游)(行走)等。

18、根据动物食性的不同可以把动物分为哪几类?

答:以植物为食物的动物,叫做植食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物的动物,叫做肉食动物;以植物和其他动物为食物的动物,叫做杂食动物;以腐败的动、植物为食物的动物,叫做腐食动物。

19、人的一生只换一次牙齿,换牙期在(6)——(12)岁。

20、鱼类外表的共同特点有哪些?

答:身体是流线型的,有鳍,有腮,鳞片表面积有粘液等。

21、我国人民对鱼类的观察、认识和利用很早就开始了,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编著的(《养鱼经》),就记述了鲤鱼养殖技术。

22、起源于中国(野生鲫鱼)的金鱼,是先由(银灰色)的野生鲫鱼突变为(红黄色)的金鲫,再经过数百年的饲养和改良,才有了现在的多姿多彩的金鱼。

23、鲸鱼不是鱼,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蝙蝠不是鸟,是一种会飞的哺乳动物。

24、举例说明什么是哺乳动物?

答:像兔子、牛、马、羊、熊猫这样胎生、靠吃奶长大的动物是哺乳动物。

25、哺乳动物的特点是(胎生)和(哺乳)。

26、海豹、蝙蝠、犀牛、青蛙、鳄鱼、海豚这些动物中,哪些是哺乳动物,为什么?

答:海豹、蝙蝠、犀牛、海豚是哺乳动物,因为它们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

27、(翅膀)是动物飞翔不可缺少的重要器官。

28、(羽毛)是鸟类特有的,略有(弹性)和(防水性),有(护体)(保温)(飞翔)等功能,羽毛通常分为(正羽)(绒羽)和(毛状羽)三种,羽毛的羽轴根是(中空)的。

29、大熊猫、丹顶鹤、中华鲟、金丝猴、中华白海豚等都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

30、比较鸽子、蜻蜓、、和蝙蝠的翅膀的特点。

答:鸽子翅膀的面积大,正羽形成结构繁密的平面,下面有密密麻麻的绒羽;蜻蜓的翅膀狭长,前后翅长短相等,体表没有羽毛;蝙蝠的翅膀是由连在前肢、后肢、尾部之间的皮膜构成的,体表也没有羽毛。

31、鸟类有哪些形态结构适于空中飞翔的特点?

答:(1)体形:呈流线型。(2)羽毛:全身覆盖羽毛。(3)翼:前肢变成翼,翼呈扇面结构。(4)肌肉和骨骼:骨有的薄,有的结合在一起,比较长的骨大都是中空的。(5)消化:直肠很短,粪便可以随时排出体外,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6)心脏:鸟类的心脏有四个腔,有两条血液循环路线。(7)呼吸:肺发达并与气囊相通。

32、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知道保护动物资源,早在(2000多)年前制定的(《田律》)中就有了保护处于繁殖期的动物的明确规定。

33、目前存活的大熊猫不足(1000)只。

34、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汶川县境内,是大熊猫生存和繁衍后代的理想地区。

35、我国于(2000)年开始全面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36、什么是天然林?天然林有什么作用?

答:天然林是生态功能最完善、最强大的森林生态系统,对减轻自然灾害、保护野生动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7、声音有(大)有(小),有(高)有(低)。

38、什么叫音量?什么叫音调?

答:声音的大小叫音量,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39、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0、编钟在中国古代音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编钟由若干大小不同的(“钟”)组成,编钟内腔是(空)的。属于(变音打击乐器)类,发音类似(钟声),清脆悦耳,余音持久。敲击不同大小的编钟可以产生(高低)不同的声音。

41、声音可以在(空气)(水)及(周围的一些固体)传播。

42、听诊器是(1816)年由(法)国医师(林奈克)发明的。

43、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44、声音可以被(控制)。

45、怎样使听到的声音变大?(或使声音变大有哪些方法?)

答:可以用扩音器、锥形喇叭或漏斗、带共鸣箱的音叉或自制弦乐器等器材来放大音量,改变耳朵与声源间的距离来放大音量。

46、我们周围有哪些噪声?

答:街道上汽车的轰鸣声和喇叭声、建筑工地上的打桩声、切割金属的声音、工厂里轰鸣的机器声都是噪声。

47、噪声给人带来哪些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危害?

答:会使人的听力受损;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容易诱发高血压病;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急躁、易怒;影响睡眠,造成疲倦。

48、哪些方法可以减少噪声?

答:摩托车通过装消声器减少噪声,高速公路上通过安隔音板减少噪声,公路或街道通过在路旁植树减少噪声,将电视机音量开小些来减少音量,

49、耳是听觉器官,它使我们听到各种声音,帮助我们判断事物。

50、传递信息有哪些方式?

答:喇叭、烽火、风筝、信号弹、信号灯、信号旗、电视、广播等都能传递信息,婴儿通过哭声、聋哑人通过手语传递信息等。

51、信息传递经历了哪几个历史阶段?

答: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第二次是文字的使用。第三次是印刷技术的应用。第四次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普及和应用。第五次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计算机、互联网、卫星通信的迅速推广。

52、电报、电话的出现可以使人们(远距离)、(快速)地传递信息。

53、(1837)年,(莫尔斯)发明了第一台电报机。

54、(1892)年,电话的发明人(贝尔)亲自开通纽约到芝加哥的电话线路。

55、(1969)年,人们就已经在用可视电话了。

56、发电报最早用的是(莫尔斯电码)。它是(1844)年由(美)国的一位画家(莫尔斯)设计出的著名且简单的电码。

57、电报通信的语言是由(电码符号)组成的。

58、电码符号由(两种基本信号)和(间隔时间)组成。短促的点信号“·”,读

(“滴”),长信号“-”,读(“哒”),时间长度约为“·”的(3)倍。

59、发收电报要经过(编码)—(发送)—(接收)—(解码)的过程。

60、现代数字通讯是用电路的接通(1)和断开(0)来传递信息的

61、电话从产生到现在有(100多)年了,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无线电波)、(光导纤维)等传播媒介应用于信息的传递,(程控)电话、(无线)电话、(卫星)电话等层出不穷,电话的功能也日益丰富。

62、专用电话号码:110——(治安报警电话),120——(医疗急救电话),119——(火灾报警电话),114——(市内电话查询)。

63、信息在当今社会中发挥了哪些作用?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什么方便?答:疑难病症可以进行远程医疗、电视和报纸让我们足不出户就知道一些新的消息,可以开电话电视会议,还可以网上购物等。

64、人们为什么称现在进入了“信息时代”?

答:信息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方式,因此人们称现在进入了“信息时代”。

65、我们能利用互联网做什么事?

答:可以发送电子邮件、浏览信息、网上聊天、网上购物等。

66、水烧开时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答:会看到水里有大量的气泡冒出来,水还会减少一些,这是因为水沸腾时会迅速变成水蒸汽跑到空气中去。

67、水沸腾时逸出的气泡是水变成的(水蒸气)。

68、什么叫沸腾?

答:“水开了”在科学上叫沸腾。

69、水沸腾时的温度叫水的沸点,水的沸点是(100℃)。水开以后,温度不会上升,始终是100℃。

70、什么叫蒸发?

答:在常温下水会变成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71、水能通过(沸腾)或(蒸发)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

72、请解释下面这些现象:在自然状态下,晾晒的湿衣物会慢慢变干,池塘里的水会慢慢减少。

蜻蜓的特点 第六篇_小学美术二年级《蜻蜓飞飞》教案

《蜻蜓飞飞》

作者姓名:韩浩课题:《蜻蜓飞飞》

教材版本:人教版二年级第九课 学生人数:40人 教学时间:2014年10月

学生分析:心理特点: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都是刚刚入学的儿童,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他们很爱听老师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

学生接受能力: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现在独生子女多信息途径很广,思维活跃,他们自我我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表现;好奇心重爱表现,但观察能力较差,只能画大体的外形。而《蜻蜓飞飞》这节课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观察细节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蜻蜓的特点】

教材分析:《蜻蜓飞飞》是人教版二年级的一节“造型•表现”课。蜻蜓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在城市里的学生对于蜻蜓的记忆往往很模糊的,比较概念化,农村里的孩子虽然看到可是不是很仔细去观察。因此通过用播放图片,做游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尝试用彩色笔、彩泥、折纸、剪纸等多种创作方法表现蜻蜓的造型,这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与一体的美术课,让学生在观察欣赏中感受美、体验造型的乐趣,在实践中表现美、创造美,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重点地观察蜻蜓,了解对称对于飞翔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学会用不同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蜻蜓的美。 3、情感目标:蜻蜓是专吃害虫的益虫,提倡小朋友要保护蜻蜓。 教学重点:

1、蜻蜓的结构及绘画方法。

2、结合不同的材料,大胆的表现画面。

教学难点:

1、蜻蜓的结构及绘画方法。

2、结合不同的材料,大胆的表现画面。

教学方法

1、情境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景,通过美妙的旋律,生动的图片,丰富学生的体验,带动学生的艺术表现欲。 2、赏析法:欣赏分析不同类型的作品,拓宽学生的视野。

3、自主探究法: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思维,学会分析,学会表达,培养他们自学能力。 教具准备:

蜻蜓观赏VCD、标本、有关蜻蜓的绘画作品、彩色笔、油画棒、剪子、彩纸。 学具准备:彩色笔、油画棒、剪子、彩纸、双面胶、橡皮泥等。

课堂实录:

蜻蜓的特点 第七篇_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材料

每位同学必须背过

一、填空题: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病毒分为三类: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的(动物病毒),如乙肝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里的(植物病毒),如番茄花叶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胞里的(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

添加:由病毒引起的疾病:流感(症状:高烧、喉咙痛、头痛、咳嗽。主要传播途径:接触或飞沫传播。)狂犬病:(途径:被动物咬伤)。脊髓灰质炎、麻疹(注射疫苗)。

3、细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gs/462478/

推荐访问:蜻蜓的特点和功能 蜻蜓的特点有哪些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