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篇故事 > 北京医改

北京医改

时间:2018-06-01   来源:长篇故事   点击:

【www.gbppp.com--长篇故事】

北京医改 第一篇_中国医改未来方向

中国医改未来方向

9月8日,新任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兼国务院医改办主任王贺胜在福建省三明市医改会议上发表了长篇讲话,这也是其上任以来首次公开露面。

2015年10月,中央决定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任贵州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自此,国务院医改办主任一直空缺。8月底,卸任天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的王贺胜进京履新,接替孙志刚此前的职位。

王贺胜早年主要的工作经历都集中在天津市卫生计生系统,曾先后担任过天津医科大学团委书记、天津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天津市教委副主任、市委教卫工委副书记,天津市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市卫生局长,市卫计委主任等职务。

附全文: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能够和大家在三明相见。我到北京报到已经半个月,现在分管医改司和医政医改局和宣传司,恰逢体改司有这个培训,我到这边是为了拜托大家,当前医改是攻坚期,虽然我以前在卫生工作过,但是接手还需一段时间,拜托大家多给医改办提供信息和好的经验,对于我们的工作多提批评指导意见。这也是我来这跟大家相见的一个重要目的。

特别是我来这工作之后,刘延东总理和李斌主任都提要求,让我尽快进入状况。特别提到福建的经验。以前我在天津的时候,就跟詹部长见过,也邀请过他们团队到天津。这次专门来这之后,在讲话之后,还要去学习一下,跟三明团队交流。这是我衷心的想法,是跟大家见个面,学习大家的经验,拜托大家对今后医改工作多多支持,帮助和指导。

同志们,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健康中国提升为国家战略。坚决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医改这个世界难题,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都对深化医改做出了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深化医改作出重要指示,主持中央全面深化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医改工作,去年审议了《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试点指导意见》,《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今年又专题听取了福建省三明市医改情况汇报,研究部署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与发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多项工作。李克强总理多次主持召开国务院的常务会议,研究审议医改相关重点工作,要求注重医疗医药医保联动改革,下决心突破医保统筹,分级诊疗,药价虚高,公立医院改革等难题。刘延东总理多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会议和专题会,亲自协调部署,亲自调研推进改革工作。

8月19日-20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卫生健康大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全面总结了建党建国以来卫生与健康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和经验,深刻阐述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工作方针,目标任务,确定了新形势下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吹响了健康中国的冲锋号,绘制了路线图。

8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确定了今后 15 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 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第 27 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推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经验的若干意见》。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推广改革

中形成的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这些都为我们深入推进医改指明了方向。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总体布局,2016年新增了100个城市,开展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试点城市扩大到200个。今年6月,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生计生委在福州召开了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现场会,启动新增100个试点城市的改革工作。这个月,我们将连续召开4期培训班,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卫生健康大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总结经验,学习先进,明确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重点任务,真抓实干,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得新突破。

下面讲几点意见:

一、坚持三医联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得明显成

2009 年,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范围不断扩大;2015年,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覆盖全国共1977个县市;今年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扩大到 200 个,覆盖全国近三分之二的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顶层设计不断完善。 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了《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体系规划》,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完善药品集中采购,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等改革政策。改革的目标更加明确,路径更加清晰,措施更加精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力度不断加大。福建、江苏、宁夏都是党委书记担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安徽、青海等 11 个省份,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福建省“省市县”三级均由一位政府领

导统一分管医疗、医保、医药工作,安徽、湖南、陕西在省级层面将医疗医保医药归口到一位省领导分管,推动三医联动改革。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考核问责机制不断加强。今年4月,国务院医改办等6部门,联合开展了 2015 年度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考核工作,抽查了34个试点城市和90个县市,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了排名。对排名靠前的县市和试点城市所在省份分别给予了1000万元和 400 万元的奖励;对排名靠后的县市和试点城市所在省份分别扣了中央财政补助基金1000 万元 400万元。发挥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近年来,各地党委、政府把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积极落实改革任务,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破创新,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和举措,整体效益进一步显现。

1、政府投入持续加大。各级政府积极落实对公立医院的各项投入政策,2015年财政补助收入占公立医院总支出的9.2%,财政补助水平进一步提高。宁夏财政补助收入占公立医院总支出的7%。浙江对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助,年均增长17.6%。北京、上海、深圳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持续加大,其中,深圳的市属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收入占总支出的比例达到 28.5%。

2、科学补偿机制初步建立。绝大多数试点城市和市级公立医院取消了药品加成,全面推进药品集中采购。 18个省份完成了“双信封”公开招标采购、 30个省份启动了直接挂网采购,降低了药品虚高价格、29个省份的294个地市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了结构性调整,优化了医院收入结构,药占比持续下降。福建三明、江西新余等试点城市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节奏,从流通环

【北京医改】

节入手,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强化医疗服务行为监控,量价齐抓,挤干水分,腾出的空间用于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整体调、综合调、动态调”,医保支付同步跟进,通过“三医联动”和“腾笼换鸟”实现了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成功转型。福建三明成立了市医疗保障管理局,负责统筹决策,研究部署医改工作。实行三保合一,承担医保基金筹集管理和报销政策制定、药品耗材医疗设备采购配开和结算、 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等职能,为“三医联动”提供了重要保障。

3、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多数县市和试点城市成立了以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为主要形式的政府办医体系。福建、江苏在省市县三级都成立了由政府领导担任主任的管理委员会。福建的省属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受省政府委托,履行政府办医职能,对省属公立医院的资产、财务、人事、薪酬、绩效、管理目标、政府投入等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和监督。

4、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和推进。部分地方重新核定了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江苏、安徽、江西等地探索编制备案管理。江苏镇江、广东深圳等地组建医疗集团,统筹使用人员编制,实行统一的人员招聘、岗位聘用、薪酬待遇、考核机制和教育培训制度。部分地方对紧缺、高层次人才,由医院采取考察的方式予以招聘。福建、江西、江苏医改先行先试地区合理提高公立医院绩效薪资总量。部分地方实行院长年薪制,由同级财政发放,不纳入工资总额。

5、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各地积极推进按病种、按床日、按人头等复合型的医保支付方式。安徽在 15 个县开展县域医疗联合体, 按人头总额预算包干。天长同步开展了按病种付费,引导医共体主动控制医疗费用。河南确定58个病

北京医改 第二篇_北京医改方案公布:禁止医院限制处方外流

北京医改方案公布:禁止医院限制处方外流

时事政治:北京人事考试网提供北京医改方案公布:禁止医院限制处方外流。新的医改实施方案,面对的是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医生的考核体系、药品的定价机制。了解更多公务员考试新闻,请点击北京公务员考试网。

昨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以下简称《任务》)正式发布。《任务》明确提出,今年基本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费 用直接结算,到2017年,基本实现符合转诊规定的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同时,为解决药价虚高问题,《任务》提出,今年将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医药分 开,禁止医院限制处方外流,患者可自主选择在医院门诊药房或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

异地看病可否报销?

《任务》首次明确,今年我国将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结算工作,建立完善国家级异地就医结算平台,逐步与各省份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实现对接,基本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到2017年,基本实现符合转诊规定的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

虚高药价能否下降?

出厂价20多元一盒药品,医院售价达180多元。药品价格虚高主要原因是药品价格在流通环节层层提高,导致患者花高价从医院买药。《任务》明确,今 年将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医药分开,禁止医院限制处方外流,患者可自主选择在医院门诊药房或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鼓励医院与药品生产企业直接结算药品货款、 药品生产企业与配送企业结算配送费用,压缩中间环节,降低虚高价格。 啥时能有家庭医生?

《任务》明确,今年,分级诊疗将在70%左右的地市开展试点,在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到2016年底,城市家庭 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15%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为增强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今年还将试点放开公立医院在职或退休主治以上 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或开设工作室。

【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医疗保障研究室副主任顾雪非】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加快推进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结算等,使医保待遇的‘可携带 性’更强,群众看病就医更为方便。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商业保险和等多层次的政策,可以发挥多项制度的合力,进一步降低居民 就医负担。

【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应亚珍】“两票制”是改革药品器械流通领域“价格虚高”积弊的有效手段,减少了药品在流通环节层层倒票加价。药 品价格的可追溯机制,其实就是要规范生产、流通、供应各个环节的经济行为,实现相关信息的公开透明,最终为挤出价格“水分”提供监管条件。

【应亚珍】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旨在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率,真正缓解“看病难、看病责”问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一条实现途径。但这项制度建设不可 能一蹴而就,需要多方配合,具备一定条件才能逐步建立完善,如基层服务能力的提升和积极性的调动、医保支付制度和支付标准的协同、群众就医理念的逐步改变 等。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北京医改 第三篇_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的经验及探讨

更多>>

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的经验及探讨

公共管理

陈航 杨蕊 吴凡

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协会委托项目“新医改背景下北京市三级医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模式及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编号:Z11110007491103)

作者:陈航,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党委书记、副研究员,北京100015;杨蕊,北京市医院管理局改革发展处主任科员,北京100053;吴凡,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学生,北京100081

2011年6月,北京市成为第17个国家联系指导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2012年5月,《北京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出台,标志着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北京市优质医疗资源集中,22家市属三级医院承担了北京乃至全国居民的医疗需求,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影响范围更广、改革难度更大。本文通过考察研究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现状及成效,分析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政策建议。

一、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的做法及成效

改革总体思路是试点探索“两个分开”(即管办分开、医药分开)、建立“三个机制”(即财政价格补偿调控机制、医疗保险调节机制、医院法人治理运行机制)。

(一)改革管理体制,实现管办分开。

2010年10月成立首都医药卫生协调委员会,次年7月设立北京市医院管理局。首医委建立了首都医疗卫生统筹协调机制,成为协调推动首都医药卫生资源整合的重要平台;市卫生局在内设机构中新增首都医药卫生协调处、社会办医处、康复护理和医疗监管处,将精力更多地服务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全行业、属地化的监管上,强化“管行业”职能;医管局将市属公立医院统一管理,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任务为引领,落实“办医院”职责。北京市初步改变了“裁判员”、“教练员”、“运动员”不分的行政管理体制,实现了管办分开,为加强行业管理、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框架、推进多元办医等提供重要体制保障。

(二)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推行医药分开改革。 2012年7月1日起,北京友谊医院、

朝阳医院、同仁医院、天坛医院、积水潭医院等5家市属医院分三批实施医药分开,取消药品加成、挂号费和诊疗费,设立医事服务费。北京市医药分开改革有以下四方面的任务。一是总量平移,结构调整。改变医院的收入来源,将医院收入来源从药品收入、医疗收入和财政补助改为医疗收入和财政补助,同时保证医院收入不因改革而减少。二是医者先行,医务人员受鼓舞。医药分开将药品销售和诊疗服务归为医事服务项目,将原来“以药补医”的收入转变为医事服务费,从“卖药”转向“卖服务”,充分体现医务人员技术价值,激发工作积极性。三是保基本,实行医保定额报销。医保患者在门诊就医产生的医事服务费均由医保定额报销40元,占绝大多数的普通门诊患者每次仅需支付2元的医事服务费,同时取消药品加成使患者购药成本降低,“看病贵”的问题得以缓解。四是门诊医事服务费不同标准适当拉开价格差距,实现用价格杠杆引导患者合理分级就诊,医疗资源使用效率得以提升。

(三)落实公立医院法人治理运行机制。

【北京医改】

2012年7月,友谊医院与朝阳医院建立医院理事会,由内部理事(医院管理层、职工代表)和外部理事(知名学者、法律顾问、当地居民代表)组成,对市医管局负责。理事会将各利益相关者纳入到决策中,丰富决策主体,增强决策科学性和透明性。院长由理事会聘任,是内部理事之一,全面主持医院日常运营管理工作。市医管局成立监事组,向两所医院派驻监事,监督理事会决策及医院运行管理情况。以理事会为决策层、院长为执行层、市医管局派驻监事为监督层的法人治理结构逐渐形成,现代医院治理组织框架基本建立,公立医院去行政化、履行法人独立决策职能迈出关键一步。

(四)多种付费方式组合。

2011年下半年,在友谊医院、朝阳医院、同仁医院、积水潭医院等医院实施总额预付试点。按照“总额预算、定额管理、基金预付、超额分担”的总额预付原则确定医保基金预算管理指标。该指标是在医保基金收支情况的基础上,给予适当增量确定的。医保基金依据上述指标向医院按月预付,指标内节约全额归医院,超额部分由医保基金和医院共同分担。2013年已在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全部实行。总额预付制,调动了医院控制医药费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医院成为过度医疗的制衡力量,医保调节机制初步建立。同时,率先实行按疾病分组付费(简称DRGs)。DRGs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集质量管理、付费方式和绩效考核于一体的特殊手段。北京市建立了全国唯一可实施的诊断分组标准和付费方法,在规范临床路径、降低住院天数等方面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五)深化医疗服务模式创新。

深化医疗服务模式创新实现了“四个促进”。一是改善就医环境和流程,促进医疗服务效率提高。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利用医疗信息网络开展预约挂号、医保即时报销、

“通柜”服务、“京医通”等创新服务,优化就医流程,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二是以人为本的服务模式逐步建立,促进医疗服务理念转变。设立服务规范三统一的“门诊服务中心”,实行门诊“大堂经理”负责制;客服、财务、医保、信息等多部门联署办公,提供一站式服务;在患者较多的楼层与科室增设“门诊服务站。三是改革管理服务模式,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各试点医院积极开展主诊医师负责制、优质护理及岗位管理、绩效管理、医院评审等工作,对加强医疗质量、规范医疗行为、降低医疗风险发挥良好作用,医疗质量管理更加规范化、精细化。四是探索建立区域医疗共同体,促进就医秩序重构。分别在朝阳医院、友谊医院、世纪坛医院成立了医疗联盟,建立大型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上下联动机制,形成“以三级医院为核心、联合区域内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中心”的区域服务模式,发挥不同层级医院的功能特色,建立医疗、康复、护理有序衔接、相互补充的一体化医疗服务体系,就医秩序得到改善。

二、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医药分开试点医院形成“改革孤岛”。

医药分开改革试点医院取消15%价格加成并平移医事服务费,造成试点医院的药价低于、医事服务费高于非试点医院,形成“药品价格洼地”和“医事服务费价格高地”,出现长期吃药的慢性病人到试点医院开药、对医事服务费敏感的初诊或看病患者到非试点医院看病的情况。医事服务费普通门诊医保报销高且不累计的政策,吸引部分本应在下级医疗机构就医的医保患者到试点医院就诊,普通门诊医保患者大量增加。“改革孤岛”效应若长期存在,不仅不利于形成全市分级诊疗的合理就医秩序,增加医保外患者就医费用负担,长期下去会影响试点医院学科发展和人才建设。

【北京医改】

(二)围绕管办分开政府及相关部门履行职责存在缺位。

卫生行政部门统筹医疗资源、推进属地化管理的能力有待加强,政府办医的规模数量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分类标准尚不够明确。在落实举办医院职责上,市属21家公立医院发展方向、规划布局、办院理念、分类管理等方面不够明晰。管办分开工作运行机制尚未完全理顺,存在重复部署、两边开会的问题,给医院增加了负担。医管局与所属医院间管理权责划分不够明晰,对公立医院管理的重点和方式需要进一步调整完善。

(三)法人治理运行机制尚需完善。

现阶段试点医院在管理运营上自主权不够,由政府部门作为办医主体没有实现政事分开,妨碍医院独立法人地位的形成,在决策、执行、监督层面均存在问题。决策层面,理事长是医院的党委书记和法人代表,权力过于集中;理事会成员来源广泛,决策中存在各利益

集团的博弈及平衡问题。执行层面,院长由医管局任命、理事会聘任,其工作能力和实际价值未得到市场评估,缺乏来自管理者市场的竞争;且院长职业化进程发展缓慢,院长多是医疗专家,不仅要负责医院运营管理,还要做自己的专业,分散其工作精力。监督层面,医院信息尚未完全向公众公开,患者和公众的知情权得不到保障,不利于社会对医院的监督。另外医院用人机制缺乏灵活性,部分优秀人才受事业编制的限制,难以根据市场需要进行流动,限制了人才发展及医院人才引进。

(四)总额预付制核算单一,需要进一步精细化。

目前实施的总额预付制仅将定点医疗机构历史费用或当期费用作为总额指标进行核算,忽视了服务人群稳定性、服务数量、医疗质量、技术风险难度等要素对抵御疾病风险和医疗服务及管理的系统约束,产生了“鞭打快牛”现象。个别医院为控制总额,简单将总额指标分解到科室和医生,并实行均次限额,导致医疗质量降低、推诿病人的现象。北京市DRGs推进虽然起步早,但进展较慢,按疾病种收费偏高,控费效果不明显。在试点医院同时进行DRGs与总额预付两种付费方式改革,缺乏对比,难于辨别单项政策的效果。

三、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分级分步实施,全面推进医药分开改革。

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分步实施医药分开改革。药品实行进价销售(中药饮片除外),从制度上切断“以药补医”利益链条,规范诊疗行为,杜绝无序用药、过度用药、滥用药等现象,让百姓看病更安全。在取消药品加成的医院,同步取消挂号费、诊疗费,实施医事服务费。按照“总量平移、结构调整”的原则,建立分级分层的医事服务费价格体系,合理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引导患者分级就诊、有序就医。医事服务费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实行医保分级定额报销,并纳入起付线,累计待遇。让患者在基层看病比在大医院看病更便宜,引导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到基层就医,合理分流大医院的就诊人群,缓解大医院挂号难、住院难问题。

(二)理清权责,完善管办分开改革。【北京医改】

进一步理清卫生行政部门“管行业”与医院管理局“办医院”职责。由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医管局组织开展调研和论证,针对市属公立医院反映的问题,进一步细化部门职责,梳理业务流程,明确工作分工。既要做到管办分开,避免交叉重复,又要做到上下联动,无缝对接。同时,进一步梳理和明确医管局代表政府出资人履行的“办医院”职责和加强医院自我管理的关系。通过加强外部监督、完善问责机制、法人治理机制和绩效考核体系等措施,激发医院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竞争力和运行效率。

(三)理顺决策、执行、监督的制度安排,深化法人治理结构改革。

决策层面,合理规划理事会成员构成,科学分配内部理事和外部理事比例,规范理事职责权限,确保决策通道通畅。执行层面,加强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扩大公开竞聘的范围,储备优秀的专业化管理人才;保证院长遵守医院基本制度及理事会所做重大决策,独立主持医院运营管理工作;落实院长目标责任制及年薪制,将院长收入与医院绩效考核结果相联系,发挥院长工作积极性。监督层面,建立医院信息公开制度,确立信息公开范围及方式方法,保障社会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另外,建立市属医院编制控制数备案制和工资总额动态调整机制,给予医院充分的内部用人自主权。推广完善试点医院岗位管理经验,按需设岗,按岗定薪,岗变薪变。全面推行合同管理,积极推进医师多点执业,探索建立灵活的用人制度。在此基础上,坚持公益性为核心不动摇,调整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将考核运用到员工等级评定、工资收入等医院运营管理工作中。

(四)细化指标,全面推进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

进一步细化总额预付管理指标、工作流程、医疗质量评价、指标动态调控、年终考核清算等制度和办法,提高总额预付管理的科学性、公正性和透明度,做到规则明确、程序公开、过程透明。门诊指标向一级以下医疗机构倾斜,适当控制大医院门诊不合理增量。在总结前阶段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对疾病编码分组、病案首页填写、医保结算流程、基金支付标准、监督考核体系等重点环节和内容进行完善和优化,逐步增加病种组数。探索住院实行DRGs、门诊实行总额预付管理的医保支付方式综合改革。用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人次人头比、拒付比例、服务量、药占比、病案上传率及质量、群众满意度等指标作为对医疗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切实提升患者就医满意度。

(五)加快出台相关政策,统筹推进九大领域改革。

下一步公立医院改革应重点在以下九个方面进行综合改革:一是建立符合首都特点的医疗服务体系;二是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三是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全民医保支付体系;四是加快医疗服务定价方式和价格管理改革;五是加快医药耗材流通领域改革;六是加快人事制度和科研体制改革;七是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八是实现医疗信息共享互通;九是加强健康促进工作。

上一篇:治国的技艺 下一篇:绩效评估中的博弈行为及其致因研究:国际文献综述

北京医改 第四篇_关于北京市医改工作的学习考察报告

关于北京市医改工作的学习考察报告 2011年全国医改工作会议于2月份在北京召开,北京市等四个省(市)在大会作了交流发言,介绍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根据自治区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精神,由自治区医改办、卫生厅、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及银川市政府有关部门、区属医疗机构负责人一行11人,于3月7-9日赴北京市,考察学习北京市在减轻群众负担、完善医疗服务、推进公立医院管办分离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和好的做法及经验。考察组分别与北京市医改办、房山区政府、积水潭医院进行了座谈交流,并且参观考察了三级甲等医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

一、北京市医改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作为首都,北京市的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和体制改革具有特殊性。突出表现为:一方面,拥有全国最为丰富、优质的医疗资源;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医疗机构隶属关系和管理体制复杂的实际情况。同时,北京的医药卫生资源不仅要服务首都,还要服务全国。北京市政府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和要求,坚持把促进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作为首都医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惠民利民、解决实际问题,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首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初步效果。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区借鉴。

(一)市领导高度重视,亲力亲为,为推进医改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

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深化医改工作后,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成立医改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强化对全市医改工作的统筹协调作用。市委、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亲力亲为。刘淇书记、郭金龙市长多次对医改工作进行指示、

批示。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医改工作。吉林常务副市长、丁向阳副市长亲自挂帅,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听取医患双方意见,带队赴香港、广东等地学习考察,多次召开专家、医院院长、主管区县长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对重点难点问题直接抓,亲自组织研究政策措施,开展综合协调,推动全市医改深入开展。

(二)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减轻群众负担,使群众看得起病【北京医改】

针对新农合筹资标准较低的情况,北京市近年来建立了新农合筹资增长机制,财政补助每人每年增加100元,2010年各级财政补助达到480元,居全国前列。城镇居民医保各级财政补助达到268元,居全国前列。目前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以上,报销比例达到60-70%。针对140万老人和孩子,建立了“一老一少”医保制度,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全覆盖。目前,北京市已发放社保卡850万余张,覆盖全市人口的70%。全市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实行了参保人员“持卡就医、即时结算”,每年为群众减少个人垫付资金92亿元。【北京医改】

(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2006年底全市就开始试行基层基本药物目录,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和药品零差率销售。2010年,在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药品和本市增补的非目录药品共有519种1500余个规格,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仅社区服务机构零差率药品销售每年为群众让利4亿元。2010年,率先在全国完成了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工作,建立了药品集中采购平台,所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药品全部实行集中招标,实现了全市统一药品价格。药品价格与市场价相比平均降低16%,减轻医保支出和群众负担36亿元。

(四)创新模式、完善医疗服务,使群众看得上病

2010年,在全市49家三级医院开展了预约挂号,通过网络、电话、窗口等多种方式进行;在13个试点区县,搭建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二、三级医院之间的转诊服务工作平台,实行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诊预约试点工作;在26家三级医院开展了双休日全天门诊试点,提高大医院就诊能力25%以上,方便了群众就医,又分流了大医院就医人群,市财政一次性补助试点医院共计2000万元。今年将在全市三级医院和区域医疗中心全面推行无假日医院;在9家医院进行电子病历试点工作,并且正在探索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的有效对接。计划从2011年开始,争取用五年时间全面完成居民电子病历建设,届时将会对遏制大处方、滥用抗生素、规范医疗行为起到积极作用;社区卫生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通过实施“四个一批”工程,吸引医务人员到社区工作,让社区看得了病。社区医疗卫生机构门诊费用报销比例,由原来的70%提高到90%,吸引群众到社区看病;通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家庭医生管理模式,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承担起“健康守门人”职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量占全市总量已由原来的5%提高到25%左右,有效分流了大医院患者。

(五)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提高区域医疗中心的综合能力

在市域范围内,实施对口支援工作。11家大型三级甲等医院与10个远郊县区区域医疗中心、13个县区28家二、三级医院与20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稳定的对口支援关系。通过对口支援,逐步提高远郊县区区域医疗中心综合救治能力,支持社区卫生人员培养,建立双向转诊关系。北京市积水潭医院紧紧围绕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需求,促进大医院专科医疗与社区全科医疗有机结合。一是把内科支援作为重点。内科二级专科与六个社区站点结成工作团队,每个社区工作团队建立业务联系制度,结合社区需求制定团队业务工作计划及具体工作安

排,以专业学科来带动社区医疗的发展。二是建立双向转诊实施细则和流程,开展专家固定社区门诊日,每周1-2次,减轻了患者到大医院排队的困难,方便了患者。2010年开展社区预约挂号转诊,医院保证留有部分号源供社区预约就诊,既能节约患者就诊时间,还能约上自己选择的医生。三是利用专科优势协助社区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四是加强护理学科联合,提高社区护士业务水平。根据最新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的要求,邀请社区护士到医院参观学习,定期派护理专家下社区带教指导。五是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促进社区慢病管理能力的提高。每年开展健康讲座100余次,受教育万余人次。针对慢性病开展医务人员带教、指南培训、病例讨论等活动,社区慢病管理水平不断进步。

(六)积极开展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探索

为了进一步统一区域卫生规划,统筹协调资源,形成整体合力,2010年北京市成立了首都医药卫生协调委员会,由地方政府、中央单位、军队、武警等组成,首医委的职责就是围绕首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强指导协调和统筹推进,做好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研究解决重大问题。这对于统一规划北京地区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强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完善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和重大突发事件紧急救援能力,协调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第二季度,北京市拟在市卫生局下设医院管理局,定性为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主要负责管理市属22家医院。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市属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医院主要负责人的聘任,指导所属医院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

二、体会及启发

(一)推进医改工作必须发挥好医改办统筹协调的作用

北京市医改办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组织推进、督促检查的平台作用,重要医改工作都在市医改办公室这个平台上反复研究,协调推进,各部门既各负其责,又相互支持,形成通力合作的良好工作机制。医改办充分发挥了对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和体制改革的具体指导作用,真正起到了作为政府的参谋部的作用。市医改办高效的工作以及职能的充分发挥,得益于机构和人员编制的落实。早在2009年底,北京市编委为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定机动编制8名,由发改委选调、招聘到位。另从成员单位抽调14名人员,为医改办专职工作人员,其人事关系保留在原单位,在医改办工作期间不占用原单位的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其工资、福利等个人待遇经费仍在原单位预算中安排。医改办下设4个工作组(处室),正处级干部均由原单位副处级提任。目前医改办借调人员工作稳定,人员结构合理,发挥了有关部门工作站位高、掌握政策准、了解情况全面的优势。北京市编委的做法为全国起到了示范作用,目前全国有超过2/3的省(市、自治区)编制部门已正式批复医改办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为医改工作全面深入的推进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推进医改工作必须找准方向,加大政府投入

为深入推进医改,北京市、县区财政加大了投入。2009年,全市医疗卫生投入达139.2亿元,比同期财政支出年均增长高出7个百分点,占财政支出比例为6.5%。2010-2011年,市及县区政府投入医改资金337亿元(其中市级156亿元)。政府投入方向明确,主要用于五项改革中的一些关键环节,投资效率较高。我们在考察中了解到,北京市所有城乡社区服务机构(中心和站)均为政府举办,其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工资、运行经费均由政府保障;对按照区域

北京医改 第五篇_北京市医改方案2010

北京市2010-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国发〔2009〕12号)精神,本市狠抓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全面完成了国家确定的2009年度任务。现结合实际,制定本市2010-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10年至2011年,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工作,力争率先完成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果惠及全体市民。

推进发展:优质医疗资源供求矛盾有效缓解,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首都医疗卫生事业、医学教育与科研事业、医药产业继续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为建立适应国际化大都市要求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打下基础。

提高效率: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更趋合理,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明显提升,“分级就诊、双向转诊、康复在社区”的医疗服务格局逐步形成,平均住院日、挂号取药和候诊排队时间、院前急救到达现场的时间合理缩短,急救呼叫满足率明显提高,群众就医更加便捷。 减轻负担:基本医疗保障和医疗救助水平显著提高,看病就医实时报销,医疗服务行为进一步规范,药品价格总水平进一步下降,群众就医平均个人负担比例显著降低。 促进健康:健康理念、健康知识广泛普及,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增强,慢性病治疗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妇幼保健水平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惠及全部常住人口,全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为塑造“健康北京人”、使北京人群主要健康指标居全国领先水平打下良好基础。

二、重点任务

(一)改革医药卫生管理体制

1.建立首都医药卫生管理协调机制

按照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的要求,建立首都医药卫生管理协调机制,统一规划北京地区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强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和重大突发事件紧急救援能力,协调推进北京地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设立市医院管理机构

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要求,设立由市卫生局管理的市医院管理机构,负责市属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医院主要负责人的聘任,指导所属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

(二)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

3.完善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的医疗保障体系

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2010年,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力争提前实现国家确定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都达到90%以上的目标。

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2010年,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年度报销限额,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17万元提高到30万元,城镇无医疗保障老年人大病医疗保险(以下简称“一老”保险)和无业居民医疗保险由7万元提高到15万元;提高在职职工门诊费用报销比例;将学生和学龄前儿童大病医疗保险(以下简称“一小”保险)和无业居民人员门诊费用纳入医保范围;调整本市基本医疗保险药品报销目录,将国家基本药物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目录,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

整合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体系。逐步建立全市统筹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2010年,启动城乡一体化的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工作;2011年,初步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无业居民医疗保险、“一老一小”医疗保险等制度的整合。推进公费医疗制度改革,2010年,将所有区县公费医疗人员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2011年,启动市级公费医疗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准备工作。

建立医药费用控制机制。积极探索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多种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抑制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2010年,在2家三级医院启动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制度改革试点;2011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市三级医院推广。

提高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水平。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卡工程,2010年,全市所有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开通使用社保卡,参保人员持卡就医,即时结算;逐步增加社保卡的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实时监控门诊费用等功能。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规范和改进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风险调剂金制度,合理控制基金结余率,基金收支情况每年向社会公布。

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增加政府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逐步提高医疗救助水平。提高医疗救助的报销比例,取消住院救助报销起付线,提高最高救助额度,减轻城乡低保家庭和其他经济困难家庭成员的看病就医负担。探索设立政府引导、接受社会慈善捐助的医疗救助基金,完善社会救助机制。

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健康保险产品,简化理赔手续,提高服务质量。鼓励企业和个人通过参加商业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解决基本医疗保障之

外的需求。积极探索商业保险参与基本医疗保险服务的方式、运行机制、承保范围和结算形式。

4.健全公平可及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继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公共卫生信息体系,健全精神卫生、妇幼卫生、老年卫生、计划生育等服务网络。分批改造未达标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高全市疾病综合防控能力。在三级综合医院设立精神心理科,改善区县精神病专科医院服务条件,强化社区卫生机构精神卫生服务功能,促进精神病专科医院和社区精神康复服务有效衔接。

改革和完善院前急救体系。整合优化“120”和“999”急救资源,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服务规范,探索建立统一的指挥调度平台;探索建立院前急救与公安交通管理、消防系统间的资源共享和协调联动机制;完善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的有效衔接;健全覆盖城乡的急救网络,提高急救速度、效率、水平和服务质量。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城乡居民。在全面实施国家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根据本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在儿童保健、老年人保健等方面增加11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部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

实施健康促进战略。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合理膳食行动、控烟行动、全民健身行动、保护视力行动、保护牙齿行动、知己健康行动、恶性肿瘤防治行动、母婴健康行动等9项健康促进行动。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人群,采取不同的健康干预对策,帮助市民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建立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业务管理、专业指导、技术服务、大众传播、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健康促进中心和健康教育馆,健康教育馆免费向市民开放。

5.建设运行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

编制首都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0年,完成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的原则,统筹规划首都地区医疗机构数量、规模、布局和功能。逐步调整医疗服务体系结构,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建立起区域医疗中心(医学中心)、专科医院、康复医院和护理院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合作的医疗服务体系。新建医疗机构,特别是区域医疗中心重点向新城、城市南部等地区布局。

推进医疗资源优化配置。通过对口支援、土地置换、资源重组、办分院、整体搬迁或合作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等方式,继续推进城区优质医疗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gs/450048/

推荐访问:北京医改方案 北京医改亮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