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人文章 > 爱情 > 感情话句

感情话句

时间:2018-10-19   来源:爱情   点击:

【www.gbppp.com--爱情】

感情话句 第一篇_爱情的自白7

第 1 页

爱情的自白

2011年10月22日

“摔碎我腐朽的灵魂!”我是不是真的太感情话了,被爱所束缚?看芸芸都还如痴如醉,我是否该再一次的让自己冷静下来?可我又不知道冷静下来以后我是否就这么下去,一直一直等到自己清醒了,等到这发生过的一切都在心底埋没。我已经经历两次了,伤了两个女子的心,也是自己的心碎了两次。快乐吗,伤心吗,我都历经过了。这不是我想要的,片刻的欢愉,然后久久的冷战。我其实知道为什么现在的状况,冷,我是慵懒,不想说什么做什么了,你是在怕我做什么吗?也许吧,牵手,接吻,甚至性爱。在你那里已经成了不可思议。而我似乎正需要那种激情,想想了很久很久,在诗歌里,在生活中。我不知道是掉进了什么陷阱里,这一切使彼此都不欢愉,我不是想了很久,我知道你现在要是离开我,哪怕是我碰见了一丝你的笑容,我都会心痛。心痛失去你,也心痛自己。也许,你想的是正确的,我们不能有太多的越界,那样对彼此都不好,因为谁知道明天我们是否还会在一起,你又怎会知道我明天是否还是你的男友,是否能成为你生命了的那个男人。还有考研,还有工作,还有一切未知的因素,你都要考量。

我是自私的,的确,当你伤害了我的感情是我会满世界呼喊,以发泄我内心的伤感;而当我伤了他人,我总希望一笑而过,希望别人放得下,依旧。这也许就是我的悲哀吧,少了太多的阳刚,拿不起放不下。你是个好丫头,天真烂漫,也许我当初就是因为你的这些吧,一切来得太突然,而我有那么的迷恋,谁想到现在,我们沉默,好久好久,没有抛出心里最最真的东西,或者我无法接受你的思考,或者你无法接受我的想法。方正我们是僵住了,这样我没有心思在学习了,而

第 2 页 我不想丢弃爱情与学习。有人说爱情和学习不能绑到一起,要分开,要分开,可我分不开。当我感觉到爱情的苦水太多时,我就无法在学习下去了,伤感对我是致命的。我讨厌这样的自己,剪不断理还还乱。

我不太清楚你的想法,你不让我和你走得太亲近,这应该是真的了,怕耽搁了学习吗?还是有其他?

我们做朋友吧,也许我们早就这么做了,做朋友挺好的,如果关心也是温暖的,不会有负罪感,不会有分手,也不需要对彼此理解那么多,更不用强求。我想追求我的自由,批判,咒骂,还有杯盏。你是厌烦这样的,似乎深恶痛绝,而我之前好像强加给你了哈,我的想法,我的作为。我是很担心同学的看法的,他们似乎都喜欢说一些什么,可又有什么呢。生活还是自己的,思想也是自己的。哭过,笑过,他们又有多少在乎过?

你会很伤心吧,我懂,因为我也不知道我们这是怎么,从来的那一刻就似乎可以的沉默,躲避。也许我们太看重这次机会了吧,把它看得比我们的爱情还重,以至于让我们都产生了一种怀疑,我们还是在相恋吗,恋情终是恋情,不是婚姻,我害怕婚姻了,其实我想娶你为妻,哪怕是分手以后,他人太陌生。

马洋说的好,碾碎它然后关心国家民生,大三了,感觉不合适的就不要再强求了。先把不能放下的做好吧,找一两个朋友,生活的嘻哈转眼云烟,一生总要有些许抱负,那时若无爱情,舍生也可以了吧。真的祝福你,看到你那么用功的学习,天真的笑容,我真的好羡慕,还有你记笔记的时候,看着你,无法言语的羡慕,羡慕自己的女朋友是如此的勤奋,你应该是有作为的,努力下去。

如果你会因为我的这篇文章有好长一段时间的悲伤,我会欣慰,可你必须走出来,我不是因为不

第 3 页 爱你,也不是因为要让你不快乐,更非已有新欢!我知道我们两个现在需要的是什么了,学习,爱情对于许多人来说是十足的动力,而对于你我,对于现在的你我是舒束缚了,它成了难以言喻的束缚,至少对我来说。

不想说对不起,因为我感觉我们总算是一起走过,也就没有谁对不起谁了,我不是不懂浪漫,只是浪漫有时来得太慢,有时候就那么不巧,还没撞到一起就错过了。

还是咱们都说过的那句话,好好学习哈,丫头。

感情话句 第二篇_聪明人说话的100个小诀窍

聪明人说话的100个小诀窍

1谦虚地陈述问题,避免触犯别人; 2运用模糊语言,留下进退余地;

3 及时弥补言语失误;

4 顾左右而言他;

5 "我"字运用的学问;

7 深入心灵的语言;

8 难得糊涂;

9 巧用语言,化敌为友;

10赞美是天下最动听的;

11逢人只说三分话;

12 调侃自己也是获得人缘的技巧; 13否定别人的话不中听;

14 耻笑讥讽万不可;

15说话不能直肠子;

16唠叨害人又害己;

17 承诺可以拯救生命;

18 决不说三道四;

19说话时不可忽视神态举止;

20 坦率道歉以赢得对方的心;

21 如何分担爱的忧愁;

22学会恋爱中的道歉;

23尽量避免使自己的话被别人误解; 24 恰到好处地拒绝别人的求爱;

25 一味赞许不如适当批评;

26 夫妻间学会说"抱歉";

27不要揭对方的伤疤;

28 不要过分责备别人;

29 以理服人顶重要;

30 诚恳倾听好处多;

31 说话常留神,细细推敲好处多; 32 烧香看菩萨,说话看对象;

33 说话留心方言的忌讳;

34 从对方得意的事情说起 不要以言语伤人; 35 一句关心语赢得一颗心;

36直言是利刀,伤人还伤己;

37话要因人而异;

38 精明人的真经:多听少说常点头; 39 会说"不;40善意的谎言能出彩; 41 避讳、尊重很重要;

42 话中有话透精明;

43夫妻间应多讲甜蜜的"废话;

44诚于嘉奖,宽于称道;

45 轻诺必寡信;

46 赞美别人和接受道谢的技巧; 47巧变应对尴尬局面;

48 警惕"戴高帽";

49说服不能脱离事实;

50攻破心理这道坎;

51 用专门语点缀;

52 把斩钉截铁的话隐藏; 53沉默是精明人最好的语言; 54利用第三者夸赞效果更好; 55 用威胁进行说服不能奏效; 56不要逆着对方思维劝说; 57采用"心理共鸣"说服人;

58用暗示方法潜移默化地说服; 59"激将法"也是一种说话技巧; 60在气势上压倒对方;

61说服时应保持威严;

62用真诚的语言说服人; 63避实就虚,侧击出奇迹; 64 用恭维语言更能说服人;

65 用深刻的事例作为说服的依据; 66层层剥笋,让听者自己说服自己; 67 软话能服人/;

68示之以害告之以利;

69与上司说话的忌讳;

70 给上司提意见不要用冒犯语言; 71 该闭口时就闭口;

72开玩笑要分场合;

73同事面前莫自吹;

74难以启口的事婉转地表达; 75 批评和训诫下属不要过分;

76忠言逆耳,慎词劝说,点到为止; 77 既指出错误,又不伤面子; 78对下属多赞扬多鼓励; 79 对场面话别当真;

80 对下属"奉承"有道;

81 对下属要尽量使用口头指示; 8 2 自言自语也是一种说话技巧; 8 3 在问话中摸对方底细; 8 4对上司提建议的技巧; 8 5充分发挥个性魅力的话语; 8 6 演说先从感情话入手; 8 7 即席发言要少而精; 8 8 反复咏叹增强气势;

8 9 抓关键,从一个切入点下手;

90 以毒攻毒巧应对;

91 "言出心声动之以情"; 92 调整角色争取听众;

93 先抑后扬推波助澜;

94 一咏三叹意犹未尽;

95幽默能为你的演讲锦上添花; 96 寒暄中学问多;

97学会说"谢谢";

98 同情心是安慰人的前提; 99 在提问中体现精明;

100在答问中体现变通; 101 客套话要得体;

102 适当的恭维有利于人际交往; 103 嘴边是路;

104借的语言技巧;

105 解释不能含糊其辞; 106 表达坦诚,避免虚伪; 107 公正有效的劝架方法; 108 答记者招待会的技巧; 109 活动主持人的口才技巧; 110 展览会解说技巧;

11 1 婚礼司仪的语言; 11 2 导游语言的要求;【感情话句】

11 3 "流行语"为你添姿着色; 11 4插话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11 5精明人的反唇相讥; 11 6巧用悬念,吊人胃口; 11 7偷梁换柱巧推理;

11 8戏谑中透露精明;

11 9 一本正经卖关子;

12 0 故作愚蠢化解尴尬境遇; 12 1 大智若愚法--糊涂中的精明; 12 2指鹿为马,指白说黑;

12 3 说话含蓄,故意游移其词; 12 4谬上加谬,层层演进; 12 5找个借口摆脱困境; 12 6 给自己寻个台阶; 12 7 借古讽今;

12 8巧用常用语;

12 9 字词拆合有道理

感情话句 第三篇_2、我的母亲doc

2.我的母亲

教学目标

1、概括文章中的具体事件,分析母亲优秀的性格品质,感受母亲的人物形象;

2、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

3、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再次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教学重点

概括文章中的具体事件,分析母亲优秀的性格品质,感受母亲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

2、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再次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一、导入

1、现在“中国妈妈”这个词在美国高中成了贬义词。华裔家庭的高中生对这个词的理解和感受是:“中国妈妈”特别爱攀比,永远是以别人为标杆,然后让子女去达成自己心中的目标;而白人家庭的高中生认为“中国母亲”像一只老母鸡,一直用翅膀保护着孩子,在家里什么事都要她说了算。

时至今日,伟大的中国母亲难道就变成了这幅模样,听起来就是一个虚荣心很强、又十分专制的女人。

那么,“中国妈妈”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这堂课就让我们通过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去认识一位典型的中国妈妈,来寻找你心目中的答案吧!

现在,我要隆重请出这位“中国妈妈”,她就是冯顺弟。冯顺弟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农民家的女儿,与许多旧时代的女子一样,从没有机会接受正式的学堂教育。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妈妈,却能够培养出一个一生拥有30多个荣誉博士学位的儿子,那个人就是胡适。

2、了解冯顺弟与胡适 冯顺弟生平:

胡适的母亲叫冯顺弟,17岁时成了比她大三十岁的胡适父亲胡传的续弦。家里的心愿是盖一座瓦房,但因贫穷盖不起,遂在当地的媒婆介绍下,嫁给了年长她30岁左右的胡传。胡适的父亲胡传是清末贡生,曾在东三省、广东及台湾省任官职,然而天不假年,50出头便离开人世 ,剩下了孤儿寡母。成了寡妇冯顺弟无奈中不得不带着胡适回到老家寻找生路让孩子接受教育。23岁的冯顺弟成了乡村大家族主母。冯顺弟尽管出身农村不会识文断字,但对唯一儿子胡适悉心教育,一心想把孩子培养成个乡贤。在23岁守寡、46岁逝世。

胡适3岁前,母亲就让他认方块字,学了大约有一千字。回到安徽家乡的时候,母亲望其读书心切,就让他在其四叔开私塾里念书。因为个子太小,还要把他从念书高凳上抱上抱下。胡适从小就对读书有兴趣、母亲对他也格外照顾。别的小孩学费只有2元,而胡适母亲渴望他多读书,故学费额外多交,第一年就送6元,以后每一年递增,最后一年加到12元。母亲嘱托先生要为他讲书,每读一字、须讲一字的意思,每读一句、须讲一句的意思,这使胡适在学习上比一般孩子更扎实。9岁时他就能看《水浒传》。他不但把大量小说"看"进去,还能把小说讲出来,向周围本家姐妹们说书。这种办法使他更了解古文的文理。

教子有方:

冯顺弟仁慈而质朴,为主持好一大家子,时时处处小心谨慎,宁愿个人也不愿弄得家庭不和。胡适大嫂二嫂都生的是儿子,一不顺心便打孩子出气,一边打还一边说些尖刻话来刺激胡适的母亲。母亲总是装着听不见、忍辱负重,从来没说一句伤人感情话。但她也是一个讲原则人,尽管处事逆来顺受,但却不接受人格侮辱。胡适的五叔是个游手好闲之徒,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胡适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肯定给他好处不少。不知怎么的,此话传到胡适母亲耳中。她气得大哭,请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当面质问他她给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这一切胡适都看在眼里,他的身上留有卑贱低微的母亲的品格的烙印。胡适后来也坦承,他日后好脾气的养成,和他这段日子的冷眼旁观很有关系。 童年的乡村生活,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巨大深刻、无以替代的影响。胡适在上庄读到13岁时离开母亲赴上海求学。

冯顺弟对胡适既是慈母兼严父,又是恩师兼严师。她从不溺爱独子。胡适说:"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事,她只对我望一眼,我看见了她严厉目光,就吓住。犯的事小、她等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

有一个初秋的夜晚,胡适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母亲妹子玉英姨母在胡适家住,她怕胡适冷,拿了件小衫出来叫他穿上。胡适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胡适随口答道:"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意即老子已经死了或不在身边。有可能来源于胡适的两个嫂子说的风凉话。即:“胡适大嫂二嫂都生的是儿子,一不顺心便打孩子出气,一边打还一边说些尖刻话来刺激胡适的母亲。”这时她们说的可能就是这句话,指着自家的孩子,骂胡适子母没有了老子。)

胡适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来,胡适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胡适跪下,重重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母亲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胡适上床去睡。胡适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胡适叫醒,真用舌头舔他的眼翳。

冯顺弟这种既严厉又保护其自尊心教育方式,使胡适从小就懂得正经做人、爱惜名誉,这为他日后不断上进奠定了基础。

胡适13岁时,冯顺弟毅然将他送往上海求学。徽州人固有"十三四岁,往外一丢",送男孩出外学徒经商的习惯,但胡适毕竟是他母亲年轻守寡朝夕相处的独子!深明事理的母亲送儿子上路时没有在儿子和众人面前掉一滴泪。

【感情话句】

到上海后,胡适初进梅溪学堂,后因其课程设置不完备,又进澄衷学堂,后转学中国公学。接受了许多新知识、新观念的胡适,经过一番曲折,于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官费赴美留学。此时他年仅19岁。因行期由政府决定,他竟未能回家乡向母亲告别。

胡适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初读农科,一年半之后改读政治、经济、兼攻文学、哲学,后又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

在美留学7年间,胡适与母亲只能保持书信来往。他母亲在病重的时候也不让人告诉儿子,以免他中断学业。

母亲冯顺弟早知邻人宋焕家中有部《图书集成》是儿子一直求之未得的,当她得知宋家减价到80元时,便借贷为儿子买下。为资助胡适读书,她甚至不惜变卖自己的首饰。

胡适没有辜负母亲期望,1917年7月,他从美国学成回国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为教授。然而第2年的11月,胡适劳碌一生母亲在家乡不幸病逝。悲痛欲绝的胡适与刚完婚不到一年的妻子江冬秀回家奔丧,写下《先母行述》:

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勤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平生惨痛、何以如此!

胡适成为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和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并荣获三十五项美国博士桂冠。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原名胡洪騂,字适之,笔名有天风、藏晖等。他早年积极提倡白话文,对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主要著作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等。

从刚才的介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胡适的确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那么,那个毫不起眼的中国妈妈冯顺弟是如何教育出这样一个优秀的儿子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心中的疑问,一起走进课文吧!

二、文章分段及段意

第一部分(1-4):我童年的身体和性格特点,表达对童年往事的追忆和惋惜,同时为后文写母亲对我的影响做了铺垫。

第二部分(5-12):母亲对我的教育

直接教育(言传)

5自然段:唤我起床、催我上学

(谆谆教诲、严格督促)

6自然段:严父。从不在外人面前打骂我。(保护孩子自尊心,教子有方) 7自然段:我说话轻薄,受到了重重的责罚。

间接影响(身教)在做人方面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

8自然段:如何在除夕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宽容、温和、仁慈、善良、度量)

9-11自然段:如何与大嫂、二嫂相处。(和气、宽容忍让)

12自然段:受到浪人五叔侮辱,一定要他当众认错。(有刚气)

表现了母亲的性格品质。

第三部分(13):母亲对我的深远影响和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三、教学内容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找出胡适对她母亲的评价。(提示:使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

【明确】恩师、慈母、严父、严师

2、在这些评语中,胡适称母亲“母”、“父”、“师”。 “母”这个称呼无须解释,但为什么又称母亲是“父”,是“师”呢?

【明确】称母亲是“父”,是因为“我”很小的时候(三岁零八个月)就没了老子,母亲就得即当妈,又当爸。

称母亲是“师”,是因为母亲督促“我”学习,又训练我“做人”。

3

【明确】天大明时,她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

【印证】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过渡】可见母亲非常重视“我”的学业,这在《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还有些相关的例证,在此我再为大家引一例:

【资料】

我们家乡的蒙馆学金太轻,每个学生每年只送两块银元。先生对于这一类学生,自然不肯耐心教书,每天只教他们念死书,背死书,从来不肯为他们“讲书”„„

我一个人不属于这“两元”的阶级,我母亲渴望我读书,故学金特别优厚,第一年就送了六块钱,以后每年增加,最后一年加到十二元。这样的学金,在家乡要算“打破纪录”的了。

【过渡】由此可见,母亲对胡适的学业是非常重视的,可说不惜“重金”在栽培胡适。母亲这颗望子成龙的心,古今都是一样的。想必同学们的妈妈也一定天天唠叨着:好好读书啊!看到你不理想的成绩,就千方百计地让你去参加各种补习班,甚至花大笔的钱,请家教给你进行一对一的补习。你是如何看待你母亲的这些言行的呢?

【过渡】我很能理解同学们的心情,我在你们这个年龄的时候,我也觉得母亲关心我的学习成绩胜过关心我。我感到她的关心让我非常苦恼。当然,现在我已经不这么看待了。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同一件事情的认识可能就会发生改变。这点胡适也是一样的。那么我们来看看,后来胡适是如何看待母亲对他学习上的重视的?让我们先一起来看中年胡适写在《四十自述》中的一段话:

【资料】

有一天,一件小事使我突然明白我母亲增加学金的大恩惠。一个同学的母亲来请禹臣先生代写家信给她的丈夫;信写成了,先生交她的儿子晚上带回家去。一会儿,先生出门去了,这位同学把家信抽出来偷看。他突然过来问我道:“糜,这信上第一句‘父亲大人膝下’是什么意思?”他比我只小一岁,也念过《四书》,却不懂“父亲大人膝下”是什么!这时候,我才明白我是一个受到特别待遇的人,因为别人每年出两块钱,我去年却送十块钱。

可以说,由这件事胡适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那么现在你再好好回忆母亲的言行,是不是又多了一份对她的理解了呢?(留白)

4、母亲除了督促“我”学习外,还训练“我”做人。那么她是如何做的呢?

【明确】a.每天早晨对我的教育; b.我因说了一句轻薄的话而受到的重重责罚。(重点)

5、从上述事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我”做人上的训导。是极其严格的,胡适对母亲的评价中有两个词语也都出现了“严”字。那么,你能理解母亲的“严”吗?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母亲对“我”要求严格,也是一种爱的表现,希望我上进,养成良好的品性。

【过渡】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母亲对“我”的严格要求,确实是一种爱的表现, 严中透出的是爱,那么母亲对我的爱还有没有别的的表达方式?

【明确】慈中透出的爱。

【事例】

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

事。

▲从这句话可见母亲早早就醒来了,但是她不会吵醒我,想让我多睡一会而儿。

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

▲说明母亲一直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

悔:母亲只想教育我,但看到我因此害了眼翳病,非常的懊恼。

急:我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内心焦急、发愁。

真用:有点出乎意料的味道,“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这只是听说而已,并没有科学的依据,母亲为了医我的眼翳病,已经到了什么都愿意尝试的地步了,她肯用自己的舌头添我的病眼,这其中饱含了多少的爱啊!

【总结】由此可见,母亲真的如文中所说她“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6、胡适的母亲是这样教育他“做人”,你的母亲又是如何教育你“做人”?你从中感受到她对你爱了吗?

【过渡】我们刚才所谈到的这些的管教,都可称之为“言传”,通过言语来教育我们。那么除了“言传”这种方式外,文中的母亲还有没有通过其他的方式来教育“我”呢?

这种“身教”是通过什么来体现的?

【感情话句】

【明确】母亲处理家庭事务来体现的。

7、母亲在家中是什么什么身份?

感情话句 第四篇_《论语》概述

《论语》概述

简介

本书为孔子言行录,记载孔子和弟子及弟子之间的问答与对话。

论语是“语录”之意,约由五百则左右的短文所构成。内容为孔子和弟子们讨论各项事物的言行记录,从学而篇到尧曰篇止,共二十篇,简短精要,即使加上释文,也不过如一般书本的分量。

内容概要

学而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虽然不见得人人都知道上面这句话出自何书,或为何人所说,但在今日,此语却常为世人所引用;其实,翻开论语一书,第一篇第一章就可见此语,全章原文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此话之意,在于表达做学问的快乐。我们将其中“有朋”一段摘取出来,加上“许久不见,你来啦!”之类的感情话,用来表示对朋友的欢迎热忱。

在我国很多古书里,特别是在论语中,有许多我们常用的典故和成语,如本篇的:“巧言令色、鲜矣仁”(如果一个人在与别人交往时,常说些好听的话,用恭维的态度,讨好于人,这种人的居心,很少是善良的,所以应和他们疏远才是!)“过则勿惮改。”(有了过错,应勇敢承认,并立刻改正过来。)这些都是世人常用的例子。

以上都是引用“子曰”二字开头的,也就是将孔子的话加以记述。但在论语中,亦有如:“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忘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诸如此类,将孔子弟子所说的话,单独记下来的也不少。

以形式而言,论语中除了个人语录外,还有问答体;今试看本篇中,孔子与子贡的问答;

子贡日:“贪而无诌,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子贡问孔子:“虽贫穷,却能不卑屈诌媚;虽富裕,仍然毫不骄奢,您以为这种人如何呢?”孔子说:“可以算很不错了!但还是不如那些虽然贫困,却能领悟人生乐趣,不以穷困为忧;虽然富有,却仍喜好礼节,不以守礼为苦的人!”子贡接着问:“这种知足上进的精神,是不是就象诗经所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情形一样呢?”孔子赞赏地说:“赐啊!(子贡姓端木,名赐。)今后可以开始和你论诗了!因为你在探讨事理时,能够联想到其他的事而有新发现。”)

子贡是孔子的高足之一,擅长辩论,才气横溢,且具有商业才能,是一位企业家型的人物。因此子贡才会问出“富而不骄”之类的话。孔子也因而才会委婉的回答道:“可以了!但进一步还要虽贫而乐,富而好礼,这种人才了不起!”而子贡也能机智地立刻引用诗经上的句子,来印证孔子的话,确实做到“学而时习之”的要求。这一段孔子与子贡间的问答,写来历历如绘,仿佛就在我们的眼前。【感情话句】

论语中的文章,不论是个人语录或问答体,都已精简扼要至极,不能再加以短缩。也正因为如此,有时很难明了其中的真义所在!但念了书中篇章之后,反而觉察出此种简洁形式的魅力。论语所以能以古书的立场,而保持长久生命力的

原因之一,即因文章有此魅力。

为政篇

子曰:“为政以德。„„”(孔子说:“德,才是施政的根本依据。”)这是本篇第一章的开头、篇名采用最初两个字,而论语二十篇的篇名,都是以同一方式来标题。这种情形,可象征性地表示出,论语书中各篇,都是些不相关联的短文,论语只是将它们加以排列的杂纂之书,所以才用最初两字为篇名。孔子在本篇的一章中,曾略作生平自述。短短的几句话。成了他有名的自传,现将该文介绍于此: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向学;三十岁时,能够独立有些小成就;四十岁时,对各种事理,已不再有疑惑不解之处;五十岁时、明白了天道运行,加诸人身的常理;六十岁时,听到任何事都能顺利涵纳,立刻了悟;七十岁以后,更能想到什么就做什么,不必担心会逾越了规矩。”)

孔子一直都专心致力于实施自己的抱负——将调和阶级的理想,应用于实际政治上。他在五十五岁左右时,认为在鲁国不会有什么大作为,便踏上了周游列国之途。但终究没有国家采用他的主张,而且被当时的人视为迂腐而不切实际的理想家,不受重视;即便在亲近的弟子中,也有人如此看他。在世俗的眼光中,孔子是个失败者,所以他有时亦难免感到内心焦躁,但仍尽力于实现他的理想;直到近七十岁时,他才返日鲁国,将全副精力投注于教育弟子及整理古书当中。他回顾自己的生涯,并将其间阅历陈述出来,也就是“吾十有五„„”一章。至于“而立”指三十岁,“不惑”指四十岁,“知命”指五十岁,“耳顺”指六十岁,这些代称的典故都由此章而来。其他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非其鬼而祭之,诌也。见义不为,无勇也!”都是本篇中,孔子所说脍炙人口的话。

八佾篇

本篇所载,以关于礼的文章居多。礼是礼仪、礼节的礼。大凡国家的外交、内政,或是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会、家庭生活,都有应遵守的规范——礼。

在孔子所处的春秋末期,本为周王朝掌握的中央政权,转入地方诸侯的手中;不独诸侯大国间相互争霸,就连诸侯国内,也盛行着以下犯上的风气。

孔子在本篇中,便述及当时的情况: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是以八乘八,共六十四人所跳、而专门适用于天子之礼的舞乐。诸侯级的舞乐则应由六乘六的三十六人来跳;至若诸侯家臣(譬如季氏)所用的规模,则为四乘四——十六人而已!周礼的规范如此,季氏却竟敢破坏它,这种现象,也显示出当时王权的衰坠!因此孔子以为,根据礼的规范,这是不可饶恕的行为。

里仁篇

本篇前七章所讨论的,都是与“仁”有关的事情。孔子以为:“仁”应该是人的最高德性。而他最努力要做的,也就是建立起“仁”在人心中的崇高地位。

论语中谈到仁的地方,总共有六十章,约占全部的十分之一,可是却不曾为“仁”定下一个有系统的界说。不过,一有机会,孔子就会因势利导地教诲对方,使他们体验出“仁”的重要性;也可以说,孔子是眼见统治阶级的腐败,才相对提出“仁”的主张。他在政治方面的理想就是:为政者最主要的责任,即在目标朝向着“仁”,一直不断的努力,使人民享受到安乐的生活。在此举出一则谈到

“仁”的例子:

子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孔子说:“一个有才德的人,是不应离开仁而行事的,否则又怎能被称为君子呢?君子的心思,从不曾离开仁有一顿饭那么长的时间;就算在仓卒匆忙之时,流离颠沛之际,他也会念念不忘行仁的!”)后人便以“造次颠沛”一语,来比喻很短的时间,和困顿的状态。另外再举几个名句: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说:“早晨听到了往日所不知晓的道理,就算在傍晚死去,也算值得了!”)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孔子说:“有德的人,是不会孤寂的,世上一定会有同好者了解他,与他为伴的。”)

公冶长篇

本篇几乎都是评论人物的记述。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孔子谈到公冶长时说:“这个人可以入选为我的女婿呢!虽然他如今在监狱里,我却无论如何也想不出他会犯罪的原因!”后来孔子果真将女儿许配给公冶长。)关于这桩婚姻的究竟,史书上记载得不很详细;但由前面所述,我们应能了解孔子的作法,自有他的道理。再看看孔子和子贡说及颜回的对话: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日:“赐也,何敢望回!回

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子贡回答孔子时,自叹比不上颜回,而孔子也称赞子贡有自知之明,并说连自己都赶不上颜回。颜回一生都居住在陋巷中,生活穷苦,和子贡的情形,可说是种强烈的对比。以上两则;都是论评人物的篇章。雍也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称赞地说:“贤德啊!颜回!天天只吃着简单的饭,喝些清水,住在简陋的屋子中;人们往往无法忍受这种清苦的生活,颜回却能知足常乐!真是贤德的颜回啊!”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樊迟是孔子弟子之一,他向孔子问“知”的意义,孔子说:“为人的要义,在做好人应尽的本分,至于鬼神,应尊敬地祭祀它们,却不可过份地沉迷此道,而且要与之保持距离,才可称得上有智慧。”)这章便是“敬鬼神而远之”一语的源出之处。

述而篇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孔子说:“唉!我竟衰老得如此厉害!有这么久的一段时间,我都不曾再梦到周公!”)周公是建立周朝各种制度的功臣,曾制礼作乐,孔子常常将他视为理想的典型。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孔子说:“如有人自愿求学,虽然拜师的礼物不厚重,只是一把肉干,我也不会不高兴教导他!”)“束脩”是古代拜师入门的礼物,指将干肉绑在十起,成为一束;在教师的礼节上来说,是最轻的。今天所讲的“束脩”,则指学费而言。子曰:“不愤不启,不排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说:“如果不是心中极力想求知,却仍想不通,我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竭力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却仍讲不出来,我便不去引发他。告诉他一件事,他却不能触类旁通地明白其他相似之事,我就不再告诉他了。”)“启发”一词,便是由此形成的。又如: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此句可和前面所说的“贤哉回也”一句相对照。另外“子不语怪、力、乱、神”一句,并非为孔子本人所讲,而是第三者有关孔子态度的描述。由这句话,我们也可联想到“敬鬼神而远之”一语,而互相比照。

泰伯篇

本篇三到六章,记载曾子的话;十八章到二十一章,则是孔子对尧、舜、禹

的赞语;这些都成为后世引人注目的名言。例如能做到“吾日三省吾身”的曾子,说起这句话来,自然能够态度堂皇,毫无愧作之色了!在此再举一则曾子的名言: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孔子常以诗及礼乐教人: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说:“诗可以鼓舞人的意志,所以说‘兴于诗’;礼是人类视听言动的规范,人如一切行为都不失礼,便能立足于社会间,所以说‘立于礼’;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涵养出高尚的人格,所以说‘成于乐’。”)孔子将诗、礼、乐这三种艺术,都当作教学的必修科目。经由此章,我们可想象到孔子讲课时,周围的情形与气氛。说到音乐,孔子本身就是位优秀的演奏家;在欣赏方面,他也有很强的鉴赏力。据说他在齐国时,听到古乐,感动之余,连菜的味道都分辨不出来了!此处再举一章,以显示孔子对教育人民的看法: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说:‘因为人们的聪明才智有高下之分,所以在施行政策,推展法令时,只能要求他们边照着去做,而不可能使人人都明白何以这么做的道理。”)

子罕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站在河岸上,望着滚出邀去的流水,不过慨叹地说:“时间的流逝,就象河水一般,是不分时代、没有停息的!”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孔了说:“年轻人是很可敬畏的!因为他们精力充沛,年华正盛,如能好好充实自己,前途将不可限量。因此,我们怎能说青年们日后的成就,不会超过今人呢?但若到了四、五十岁,。却仍不能以德业闻名于世,这种人,也就没有什么值得畏惧的了!”)

乡党篇

本篇和其他篇章不同,篇中多为孔子日常生活记录。很少记载他所说的话。从本篇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礼”的具体内容。又有一说,认为此篇以记述“礼”的一般性规定占大部分,而非完全对孔子一人的记录。原篇为一大章,但为方便读者起见,一般都将之分为十七节左右,以供人阅读。

先进篇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人于室也!”(孔子说“子路的瑟声,带有杀伐之气,哪里象是我的门下呢?因为音乐应可陶冶人的性情,使人优游和悦呀!”孔子的门人听了这话以后,便开始轻视子路。孔子见到这种情形,便说:“音乐虽能变化人的气质,却不能代表他的一切!子路在许多方面已经很不错了,只是不算顶好的罢了!”)子路在孔子的学生中,是年纪较大,也是性情较刚猛的一个。

孔子在本篇中的另一章曾认为,以子路的个性而言,想要保全应享的天年,是很不容易的事,所以很为他胆心。(后来子路战死于卫国)又有一说,以为连子路这么鲁莽的人,在音乐素养上,都已能升堂,而只差没有入室罢了!此处再录一则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过犹不及”一语,即出自此。

本篇最后一章,是以孔子为中心,而由子路、曾皙(曾子之父)、冉有、公西华四人,各自说出个人的理想与抱负,共有三百一十五字,在论语中是最长的一章。

颜渊篇

此篇乃以颜渊(颜回)问仁为第一章,仲弓问仁为第二章,司马牛问仁为第三章,象这样问仁的章数有三。值得注意的是:孔子对相同的问题,却因问的对

象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答案,这就是“因材施教”。接着,是孔子对子路的评语。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孔子说:“子路的性情,实在很急躁!如果有依据几句话就判定案情的人,大概就是子路了吧?”但子路也有他的优点,就是他答应别人的事情,必定能在限期内很快地做好。)就行动和判断力方面,子路以迅速果决见长;不论任何事情,他决不后人!而“片言折狱”和“无宿诺”二语,将他的性格很传神地表现出来。子路篇子曰:“刚毅木纳,近仁。”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孔子说:“倘若是用不曾受过教习的人民去作战,必定会遭到败亡的命运!这不是等于抛弃人民而不顾吗?”)

宪问篇

这是孔子周游列国时,与其国君或臣下间,较引人注目的问答记录,其中多为对历史性人物的评估。本篇中,孔子对隐者的评语也颇著名。

卫灵公篇

在此引录数章孔子的话,以见孔子思想之一斑: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子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gr/490507/

推荐访问:表达感情一句话签名 告别过去感情的一句话

热门文章